?

農村小學生語文課堂沉默心理歸因及干預策略*

2024-04-08 03:15馮元元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

馮元元

【摘? 要】 在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整體的教育教學情況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但是在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課堂沉默的問題嚴重影響著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同時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并且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自信,通過綜合性的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主人翁意識,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實現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沉默心理

一、造成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沉默問題的因素

在當前環境下,小學階段的教學不論是從內容方向而言,還是從教學的理論方式來看,都已經處于新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但是語文課堂中仍然存在部分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的因素,這些因素也是造成當前課堂上部分常見問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對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學生在課堂存在沉默心理是造成課堂互動出現沉默現象的主要原因,也影響著整體教學水平。而農村小學生在語文課程上沉默心理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

從教師群體的角度出發,部分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知識和能力,導致其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問題缺乏關注。在農村地區,受到地區教育資源的短缺以及經濟、交通等外界條件的限制,不僅初中高中階段存在升學壓力,小學階段也存在。因此,在學生成績、升學率等方面急于求成的心理,以及教師本身專業教學素養的不足,使得部分教師會過度關注學生的成績,選擇“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忽視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感受和收獲。在這種課堂模式之下,師生雙方缺乏有效地交流和互動,從而造成農村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存在沉默心理。教師本身專業教學能力不足以及農村的現實教學環境是學生課堂沉默心理的根本原因。

從學生的角度而言,農村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等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對大部分的農村小學生而言,其學習習慣與互動式的課堂模式不匹配,自身的語文積累、學習能力也使得他們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回答存疑,所以無法積極回答問題,參與互動。這就導致即便是轉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學生也很難迅速轉變和適應。在缺乏科學合理引導的情況下,這種互動式的教學課堂反而會造成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性進一步降低,加劇語文課堂上的沉默現象。

除此之外,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的自信也是造成其在語文課堂上存在沉默現象和心理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小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問時會本能地對自己的答案產生懷疑,并且下意識依賴教師給予的正確答案。在無法得到教師的及時肯定、糾正的情況下,就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信,逐漸沉默。所以缺乏自信心也是小學生逃避課堂互動,存在沉默心理的原因之一。

這種在課堂上普遍沉默的問題不僅會對課堂的整體教學環境和效率產生影響,更會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有所限制。因此教師需要對課堂沉默心理給予及時地關注,并且通過積極地教學改革予以解決。

二、針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沉默問題的干預策略

(一)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農村地區的小學教學中,學生的課堂沉默心理不僅對課堂的整體教學氛圍和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會對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個人發展等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而綜合來看,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強烈是造成小學生存在課堂沉默心理的原因之一。而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形式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是解決小學生課堂沉默心理這一問題的基礎性措施。具體到小學的語文課堂而言,就是要針對課堂整體的教學環節和活動來進行形式的創新,結合小學生個人的興趣偏好以及農村小學的現實條件和環境來設計具體的課堂開展形式。

教師要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考慮小學生群體的個性發展以及學習偏好。由于小學生在心理和思維方面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在復雜知識理解以及課堂長期專注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情節比較簡單、易于理解的課堂教學活動。同時,在形式上教師也應該結合游戲、動畫等方式進行,在將近十分鐘的理論知識或者是練習教學之后要及時穿插趣味性的游戲活動,或者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短片、趣味微課視頻等,既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又能夠起到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作用。

在當前的環境下,受到互聯網泛娛樂趨勢的影響,小學生群體的學習習慣和偏好也出現了一些變化,更偏向于碎片化、娛樂化的學習形式。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動畫、微視頻、圖片、動態課件等多媒體的形式進行課堂知識的教學,從而激發小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豐富的、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能夠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強烈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小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進而主動開口,打破語文課堂的沉默現象。

(二)創造課堂有效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實現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充分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農村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仍然存在沉默的問題,其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學生缺乏相應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采用的是被動式的課堂模式。教師單方面針對問題進行詳細地講解,學生負責聽、理解以及記憶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容。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之下,一方面,學生缺乏課堂的參與感,并且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習慣是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參與和獲取。小學生自然會對教師的講解產生依賴性,進而在課堂上面對問題時不愿意自己思考和回答,而是等待教師的最終講解。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之下,教師需要保持對課堂的絕對控制,所以一般而言教師會選擇建立威信讓學生聽話,而不是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學生自然也就不會產生配合教師課堂活動的意愿,從而造成課堂沉默的現象。

基于現實原因,教師要解決小學生課堂沉默心理和問題,需要從轉變自身教學心理和課堂教學模式入手。教師可以通過在語文課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模式,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心理開展教學并與小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模式。在面對學生普遍沉默的課堂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內容,設計封閉式的問題,以半自覺半點名的方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當學生逐步建立起對教師的信任,產生初步的與教師在課堂上交流互動的意愿時,教師就可以用一些開放式的問題的討論來進一步活躍課堂的氛圍,并且實現師生之間的尊重平等,積極有效的交流。通過這樣的課堂模式,教師不僅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活動和問答,更能夠轉變農村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習慣,變被動為主動,為學生克服課堂沉默心理提供動力。

(三)設計課堂及時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

對當前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沉默問題的出現除了受到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影響之外,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自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尤其農村地區的一部分小學,由于外界環境以及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缺乏關注和重視,使得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信心的培養和保護沒能得到相應的重視。

同時,在當前環境下,小學生往往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更多外界的信息,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形成對外界環境的認知。然而,小學生本身的心理仍然處在初步發展的階段,所以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容易形成錯誤的觀念,進而影響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自信心的形成,造成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缺乏自信的問題。小學生在缺乏學習自信的時候自然會對教師的講解產生依賴,并且不愿意在課堂上開口回答問題或者是配合教師主動地思考和交流。

因此,要解決小學在語文課堂上沉默的心理問題,教師還需要從心理上著手,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具體而言,教師應關注課堂上教學活動的展開形式及環節,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設置需要學生參與的互動式學習任務,更要安排及時評價的環節,以對學生的及時評價來培養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下,設計學生自主閱讀的任務,并且結合文章的內容、結構、寫作風格等設計一些交互式的問題。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而在學生完成回答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且評價的內容以正面激勵為主。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口頭或者是書面式的評價。以此來幫助小學生逐步建立起學習的自信,進而愿意參與課堂互動,解決小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的問題。

(四)組織課內課外綜合活動,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

結合農村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沉默心理出現的原因來看,要針對性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從語文課堂本身出發,實現語文課堂的創新,還需要配合整體的教學活動和環境,實現小學生自身學習心理、認知以及習慣等的轉變,才能夠真正避免課堂沉默現象的出現。正因如此,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在認識到學生存在課堂沉默這一問題之后,不僅需要通過課堂導入、教學等環節的改革來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轉變,還需要尋求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以及班主任的配合,利用其他學科教學課堂以及課堂外的時間組織綜合性的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逐漸增加小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增強小學生在班級環境中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強化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自信心與責任感,從學生心理層面解決課堂沉默現象。

但是,語文教師在尋求各方面配合的過程中,也不能盲目進行。既要考慮到農村學校教學的現實因素和需求,也就是其他教師客觀的教學壓力,還要考慮到各方面對學生沉默心理的態度和認知的轉變,以及自身現實的教育能力。尤其是對農村小學生的家庭環境而言,學生在缺乏父母長期陪伴,或者是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很難自主配合教師完成這種綜合性的教育活動。所以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并且通過對學生家長的指導或者是轉變活動形式來解決問題。

就這一綜合性活動的具體開展而言,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內、班級內的教學環境設計開展活動,培養小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課堂教學的角度而言,語文教師自身需要在閱讀、寫作等教學環節中滲透相關的內容。尤其是在主題探究的課堂模式之下,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文章的內涵,以“我是班級主人翁”為主題設計小組合作的自主探究教學,通過自主學習任務以及提問互動等來引導小學生逐步形成主人翁的意識。

在語文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尋求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在讓其他教師認識到課堂沉默現象的基礎上,尋求其他學科與語文學科、與學生主人翁意識培養的連接點,然后實現教學內容以及形式上的聯動。其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往往是這種綜合性教學活動的主要平臺。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校本課程或者是班會課堂等來組織活動。從課堂外的角度而言,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板報、校園板報等來創設相關的環境氛圍,并且配合主題演講、表演、征文比賽等形式組織綜合性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小學生的態度,強化小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開展綜合性活動還需要利用好校園外的環境,也就是家庭生活環境。教師需要在配合校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整體設計家庭教育的活動內容,對學生家長進行針對性指導。

三、結語

在農村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往往存在低年級的學生積極踴躍發言、參與熱情高,但是高年級的學生熱情低,課堂沉默問題比較嚴重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從教學環境、方式等方面著手改革,從而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月惠. 探究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里的課堂沉默與課堂表達[J]. 考試周刊,2019(15):69.

[2] 劉鳳琴. 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沉默與課堂表達探討[J]. 文學教育:下,2021(07):80-81.

[3] 馬小桃. 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沉默理由及解決對策[J]. 新智慧,2019(01):97.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語文課堂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湘西州農村小學“營養餐”問題及對策研究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