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策略研究*

2024-04-08 07:20魏家鋒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隱性課程資源開發

魏家鋒

【摘? 要】 在小學階段,學生道德觀念的養成對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農村小學的音樂課程在德育教育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其隱性的課程資源,小學音樂以獨特的方式傳遞著情感、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念。然而,如何有效地開發這些資源,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小學音樂德育教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文章通過對農村小學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策略進行研究,期望為農村小學德育教學提供有益思考。

【關鍵詞】 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

一、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意義

(一)地域特色文化傳承

農村小學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地域文化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甘肅省白銀市這一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悠久的音樂傳統,為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提供豐富的資源與音樂靈感。教師通過挖掘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音樂元素,如甘州民歌及馬頭琴等,可以增強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了解,深化學生對本土音樂的認同感,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文化認同,實現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弘揚。

(二)增加德育資源豐富度

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能夠提供學校德育的新內容,也能夠為學校塑造獨特的德育氛圍提供支持。豐富的音樂德育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表現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將音樂作為媒介,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德育資源,有助于為學校德育提供更加生動、形象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德育中更容易被感染,更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道德的力量。因此,開發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有利于為學校德育提供新的理念與內容,為學生成長提供更豐富的德育資源支持。

(三)促進教育公平的發展

音樂德育資源能夠為農村學生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通過音樂德育,學生在藝術表現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無論社會地位或家庭背景如何,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德育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個性化的發展。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表達自我的能力,讓學生在音樂德育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得以發揮個性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因此,音樂德育的資源開發與應用,能夠為農村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教育舞臺,打破教育的地域與資源限制,促進教育公平與多樣化發展,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四)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德育的隱性課程作為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通過情感體驗、文化熏陶等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相對顯性課程,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德育的實效性。首先,隱性課程能夠通過情感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真實性,在隱性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德育的認同感。其次,隱性課程能夠通過文化熏陶的方式,讓學生在校園文化、家庭等文化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文化氛圍能夠傳遞出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最后,隱性課程還能夠通過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在隱性課程中,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合作與支持,能夠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增強對學生開展德育的教學效果。

二、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的問題探究

(一)德育課程資源匱乏

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些德育活動所需的場地、器材、設施等資源不足,導致德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農村地區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也會影響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許多農村學校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升學率,忽視德育的重要性,導致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不足。此外,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也會導致德育課程資源匱乏,偏遠地區的學校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很難獲得充足的德育課程資源,導致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受到限制。

(二)缺乏德育課程計劃

學校對德育課程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導致德育課程的教學缺乏系統性,這不僅會影響到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德育發展。學校對德育課程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德育課程缺乏教學設備、教學資料等必要的教學資源,同時對德育課程的評價以及考核機制不完善,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德育知識的動力。此外,學校的管理制度也存在教師的工作量分配不合理、教學評價不公平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到教師對德育課程的教學熱情,進而影響到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度低

學生是德育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度直接決定德育的效果,如果學生缺乏參與德育的機會,那么德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無法實現預期的目標。德育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途徑。此外,學生參與度低還會導致學生對德育的抵觸,學生會認為德育只是一門理論課程,與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無關,忽視德育的重要性。這樣不僅會影響德育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因此,在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對德育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識。

(四)課程整合不足

德育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教育活動,需要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及補充。缺乏有效的課程整合,就會導致德育零散而片面,無法形成系統的教育體系,進而影響德育的效果。其次,課程整合不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受會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如果德育的課程內容缺乏整合,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的動力。此外,如果缺乏有效的課程整合,德育就會顯得孤立無援,無法與其他學科形成良好的互補,進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研究

(一)充分利用鄉土音樂資源

白銀市位于甘肅省,這個地區有著豐富多樣的鄉土音樂特色,可以結合當地的鄉土音樂特點。教師在音樂教育中,選擇當地富有代表性的民間歌謠或樂曲,結合湘藝版小學音樂教材進行教學。例如,通過學習當地民歌《白銀山的故事》為例,這首歌是以白銀地區特色樂器演奏進行示范,學生可以在音樂欣賞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鄉土音樂資源的利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還能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歷史、領悟人生哲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時,結合湘藝版小學音樂教材,可以開設相關活動,如合唱團、樂器演奏社團等,讓學生參與到音樂創作、表演中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因此,充分利用甘肅省白銀市的鄉土音樂資源結合湘藝版小學音樂教材,不僅可以豐富音樂課堂內容,更能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興趣,促進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

(二)合理設計音樂教學活動

農村小學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合理設計音樂教學活動至關重要。例如,教師在教授湘藝版小學音樂《唱支最美的歌》的課程時,結合課程主題合理設計音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組織歌唱比賽或歌曲創作活動,引導學生選擇課程中學過的歌曲,或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對歌曲進行改編創作,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對家鄉的熱愛。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音樂欣賞活動,通過引導學生聽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歌曲,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多樣性。如教師可組織音樂會或觀摩音樂表演,讓學生在觀賞中學習、領悟不同音樂形式背后所傳遞的情感。

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可以開設合唱團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并排練課程中涉及的歌曲,通過團隊合作來展示最終的演出。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協作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表達。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歌曲的情感,去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或者將歌曲中的場景以及情感通過繪畫、手工等方式進行再現,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因此,通過合理設計音樂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農村小學音樂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

(三)挖掘音樂背后德育內涵

農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需深入挖掘音樂作品背后的德育內涵。例如,教師在教授湘文藝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音樂中的《栗子大豐收》課程時,可以通過展示音樂作品,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內涵?!独踝哟筘S收》是一首描述收獲喜悅的歌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栗子背后的辛勤勞動,喚起學生對農民勤勞耕作的敬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以及責任感。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作品傳遞團隊互助精神,由于這首歌曲中還強調眾人齊心協力、共同勞動的場景,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唱歌、舞蹈或分組演唱的形式,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加深對團隊互助精神的理解。

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欣賞這首歌曲,理解收獲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對積極生活態度的追求,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這首音樂作品引發學生對美好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勞動、收獲的感悟,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栗子大豐收》這樣的音樂作品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藝術審美上有所體驗,更能夠引導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德育內涵,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

(四)借助自然環境進行教學

自然環境是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教授湘文藝版小學音樂中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時,可以將音樂課程搬到室外,如校園操場、田野或小河邊等自然環境中。學生在自然環境中演唱這首歌曲,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大海的壯闊以及波濤洶涌的氣氛,進而增強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此外,利用自然環境進行音樂教學可以創造更加生動親近的教學氛圍。如在樹林或花園中組織音樂節,學生可以結合自然環境的鳥鳴、風聲等自然音效,演唱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音樂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激發對音樂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自然環境也為音樂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如利用自然中鳥鳴、流水等聲音,或者利用樹葉、小石子等物品進行打擊樂器演奏,讓學生在體驗音樂的同時,全方位感受自然的魅力。

另外,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音樂教學,也可以通過觀察自然景觀、感受季節變化等方式,啟發學生創作音樂作品,表達對自然的感悟情感,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與自然的結合。因此,借助自然環境進行音樂教學,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以及自然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整合資源多元化的教學

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歌曲的教學特點,創造多元化的教學場景。例如,結合學習不同民族音樂作品,讓學生體驗不同地域音樂的風格特點,拓展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教師可以整合校內外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形式,利用學校周邊的資源進行音樂教學,如邀請當地音樂愛好者或藝術家來校交流表演,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音樂藝術,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或鄉村活動,利用社區文化資源進行音樂實踐,讓學生把音樂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另外,結合跨學科教學資源,拓展音樂教學的深度。音樂與語文、美術、社會等學科相互融合,能夠讓學生全面理解音樂的內涵。如通過音樂作品賞析與語文課文結合,讓學生讀懂音樂背后的故事情感?;蛘邔⒁魳放c美術充分結合,讓學生通過繪畫或手工制作表達對音樂的情感。

最后,教師還可以整合現代科技資源,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如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等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表現形式,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整合音樂課程資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 陳燕,何樹剛. 指向“真、善、美”的鄉村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理路探析[J]. 教育導刊,2020(03):49-54.

[2] 喻鳳姣. 鄉村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 長沙:湖南大學,2019.

[3] 付云飛. 鄉村學校校長價值領導力研究[D]. 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隱性課程資源開發
校企合作開發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的優勢與機制研究
中職校語文課堂隱性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中國古代教育對高職院校隱性課程的啟示
淺析隱性課程對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論小學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
利用鄉土資源有效開展鄉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些思考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分析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徐州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河南新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