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產業視域下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路徑探析

2024-04-08 09:10代寧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網絡游戲文化育人

代寧

【摘? 要】 在當今數字化趨勢下,網絡游戲的快速發展使得中華文化迎來了低成本多渠道傳播、創新性差異化呈現、立體化沉浸式體驗的良好局面。在數字化進程的背景下,為實現高校文化育人的長效性,應充分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的契合點、創新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點、利用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交叉點三個方面,切實把牢傳統文化的再現、呈現、活現,有效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長效化育人功能。

【關鍵詞】 網絡游戲;文化育人;高校青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文化學習教育是促進青年大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領悟中華文化的內涵精髓,進而不斷堅守文化立場,堅定理想信念的必要路徑。高校青年大學生是講好中國故事、推廣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的主要力量,務必要加強高校青年對中華文化的掌握程度,強化高校青年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意識,增強高校青年文化自信。

一、新時代青年文化學習教育的價值意義

文化學習教育作為高校鑄魂育人的主要發力點,可使大學生在理論實踐中體會深厚的文化底蘊、理解豐富的時代內涵、領悟獨特的民族財富,自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承擔民族復興重任,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與底氣。

(一)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币环矫?,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精神血脈,中華文化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是不斷滋養民族前進發展的文化土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另一方面,中華民族覺醒與發展的奮斗歷史,也是中華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歷程。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中華文化通過融合先進思想觀念,摒棄糟粕,實現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

(二)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得益彰

文化學習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表達,文化強國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決策,在戰略目標上,主要包括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持續增強文化自信等。一方面,文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堅持不懈地探索現代化國家道路,從“四個現代化”到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都離不開文化建設。另一方面,文化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國際文化與思想的碰撞問題日益突出,文化治理難度不斷加大?,F代化國家的建設迫切需要提高文化發展水平,守護好國家發展的堅實屏障,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

二、游戲產業視域下中華文化傳播呈現局面

網絡游戲作為新時代青年喜聞樂見的娛樂消遣方式,為中華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全新的表達路徑,分析網絡游戲中中華文化的創意傳播,對激發高校青年文化創新活力,增強高校青年文化主體責任意識,推進高校青年世界文化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線上線下聯動:中華文化的低成本、多渠道傳播

在數字化進程日益壯大的網絡時代,中華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融入網絡游戲,歷史人物與游戲英雄的跨界融合、傳統建筑與游戲場景的有機結合、詩詞典故與游戲設計的相互碰撞等,在提升網絡游戲感染力的同時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形式。以青年為主要群體的游戲玩家,把網絡游戲視為主要的社交及減壓方式,將情感、時間、精力傾注到游戲角色中,成為中華文化的當代體驗者、忠實傳播者和大力推廣者。通過搭建融入傳統元素的游戲場景、植入傳統樂曲的背景音樂、嵌入文化內涵的故事主線,能讓青年玩家在游戲中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領略中華文化的價值意蘊。同時,基于游戲玩家龐大的數量基數,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傳播范圍、最快的傳播速度及最佳的傳播效果。

(二)傳統現代結合:中華文化的創新性、差異化呈現

網絡游戲構建的虛擬空間,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載體,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展示場域,在網絡游戲的虛擬空間中,傳統歷史人物、古代特色建筑、古典詩詞歌賦等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游戲場景的搭建、游戲角色的設計、音樂背景的鋪排、情節劇情的發展等游戲環節中,用數字科技創意化呈現中華傳統文化。一方面,中華文化在網絡游戲中的外顯式呈現,讓青年游戲玩家可以直觀感受文化的外顯魅力,以《王者榮耀》為例,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前世姻緣配攏來”的背景音樂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出場臺詞無不體現著傳統文化的極致魅力。另一方面,中華文化在網絡游戲中的內隱式凸顯,讓青年玩家可以深刻體會文化的內隱價值,網絡游戲中劇情發展及關卡設計等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忠孝禮義的價值內涵,彰顯舍生取義的思想觀念。網絡游戲正借數字科技重現遠古文化,以時代之眼追溯浩瀚歷史,讓更多的人群,透過千年時光,感受文化的外顯魅力與內隱價值。

(三)數字科技還原:中華文化的立體化、沉浸式體驗

在數字科技助力下,中華文化不是靜態抽象、遙不可及的“遠方”事件,而是主觀能動、觸手可及的“眼前”世界,青年玩家不再是歷史的局外人、旁觀者,而是可以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人物。在網絡游戲中,玩家可以身著絳紗紅袍,置身亭臺樓閣,漫步白玉石階、觸摸雕梁繡柱,遠眺青磚綠瓦,立體化沉浸式的帶入感引發青年玩家對歷史的思考、對文化的共鳴。數字科技的應用不僅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也再現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實現了從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到歷史人物活靈活現的有效轉變,網絡游戲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構建起當代文化的新表征,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播體系。

三、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路徑探析

近年來,高校陸續開展了系列文化育人活動,但部分高校仍舊沿用陳舊老套、枯燥乏味的育人模式,忽略了新時代青年對文化獲得需求的變化,使文化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隨著數字科技的興起,網絡游戲作為頗具傳播覆蓋度、時代貼合度、用戶黏性度的新興文化傳播形態,迎合了新時代青年文化獲得需求的偏好,為中華文化走向大眾、走出家門、走向國際提供多元路徑,也為高校文化育人呈現了新思路、新觀念、新方法。

(一)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的契合點,做實傳統文化的“再現”

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不同的時代需要適應社會吸納文化的新需求、新特點、新規律,通過思考如何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當今發展相統一、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當代青年相契合,才能把超時代、跨時空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再現給新時代青年。

一要切中當代青年傳統文化學習的獲得需求。積極拓展傳統文化融入的教育場域、深入探索傳統文化學習的時代需求,充分滿足高校青年傳統文化獲得的實際需求。一方面,高校要基于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開設一批融入中華文化的系列精品特色課程,實現專業必修課程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在滿足大學生獲得文化學習需求的同時,提高對專業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打破高校專業教育與文化教育“兩張皮”的現象。另一方面,要以獲得需求為基點、以有效融入為根本,組建校內文化學習教育聯盟,打造校內傳統文化資源共享平臺,以歷史學院及馬克思學院為中心,貫通校內各院系間中華文化的常態化交流,為校內各專業學生提供不同深度的文化研究成果。

二要適應當代青年傳統文化接收的時代特點。新時代青年有著時代賦予的獨特認知方式和行為特征,傳統文化教育切勿因循守舊,有創意、有深度、有生氣的育人方式才能滿足時代需求。一方面,豐富教育媒介,實現創意化傳播??萍嘉幕嗷ト诤鲜谴髣菟?,高??梢猿浞掷镁W絡融媒體平臺拓展文化傳播渠道,以高校青年更易接受的方式將傳統文化以符號化的圖像、音頻及視頻傳遞給青年,增強文化傳播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聚焦內容優化,實現內涵式深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浩如煙海、內涵多元豐富,因此教育者需要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有效梳理、細致整合、優化呈現。

(二)創新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交叉點,做好傳統文化的“呈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兩個結合”重要論述,其中“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著重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傳統文化滲入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有效發揮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過二者的相互滲透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歷史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增強責任意識,持續推動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新成效。

一要發揮思政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實現傳統文化與思政類課程的相互滲透,在課程教學中滿足當代青年對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的追求。要善于挖掘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交叉點,實現有效融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將愛家愛國相統一,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高校思政課程要注重家國情懷的價值引導,增強傳統文化的家國認同感,并將其與新時代青年的中國夢教育有機結合。

二要加強思政教育主陣地的建設。一方面,善于挖掘傳統文化的育人效能,開展“傳承傳統文化、擔當復興重任”等主題學習活動,樹立“保護傳統,傳承經典”的責任意識,提升新時代青年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另一方面,著力營造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校內各類宣傳載體,展示傳統文化學習內容,推廣一批傳統文化教育典型案例,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利用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融合點,做活傳統文化的“活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著網絡數字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融合網絡數字元素的傳統文化為當代青年挖掘、推廣與豐富傳統文化提供了多元路徑。利用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融合點,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讓網絡數字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更旺盛的生命力。

網絡傳播平臺的利用?;ヂ摼W是當代青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場域,青年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習慣、社交方式、行為特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提升新時代青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時代性、高效性、立體性,必須充分適應當代數字化進程,有效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將傳統文化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要善于利用和制作短視頻、視頻微課、微電影等媒介傳播系統的傳統文化,持續升華輿論宣傳。

網絡數字技術的應用。在文化科技相互融合的當下,利用網絡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收集、整合并轉化,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呈現,加快推進傳統文化學習入腦入心。高校要將現代化數字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例如:將現代虛擬VR技術與人工智能的AI技術引入課堂,讓青年大學生更立體、更真實、更全面地感受傳統文化;將現代數字信息技術與常態化學習充分融入,提高數字技術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力。

四、結語

我國高等教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其中文化作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行。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唯有擁抱時代變化,不斷尋找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的契合點、創新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點、利用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交叉點,才能提升文化教育的感染力,才能更有效地以中華文化鑄高校青年之魂,擔時代復興之責,強中國青年之氣。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 中國人大,2022(21):6-21.

[2] 習近平.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 實踐:思想理論版,2019(07):5-8.

[3]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7(11):10-27.

[4] 劉中亮,劉青玉. “兩個結合”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現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9):51-53.

[5] 習近平.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J]. 中國民政,2021(23):4-8.

猜你喜歡
網絡游戲文化育人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發與品牌建設
停止侵害在網絡游戲侵權案件中的適用
淺析大學文化育人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網絡游戲的品牌推廣策略研究
冰川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綜合案列分析
修改游戲賬戶網絡游戲銀兩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青少年網絡模仿性暴力犯罪特點、成因及預防對策
技術文化
網絡游戲對當代大學生造成的危害研究
魯班文化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