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優化探究

2024-04-08 22:21楊燕飛
活力 2024年5期
關鍵詞:流通供應鏈農產品

楊燕飛

(嘉祥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 610021)

引 言

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主要以“生產者+消費者”為基本形式,存在著生產效率低,信息傳遞慢,物流環節多、損耗大,以及農產品銷售周期長、價格波動頻繁等一系列弊端。為達到價值主體的最大化,需要對資本內容進行創造,甚至要對市場中出現的不科學價值供應鏈進行改造。為解決現有的農產品供應不匹配及回饋時間慢等問題,需要處理現有的農產品流通問題,對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一套優化方案,降低生產成本。

一、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概述

關于農產品綠色供應鏈這一理論與理念,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識到它是一個有環境保護意識的理念。它是指在農產品供應鏈整體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繼而對現有的農產品資源施行現代化的供應鏈管理。它包括農業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中的各個環節,并在它們之間做好相互協調工作,從而形成流通的系統。在農產品綠色供應鏈中,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進行運作,最終才能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其中,農產品在其產生之初至產生之后都居于至關重要的地位,應盡可能消除并降低其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的種種負面影響,盡可能改善并提高其有效使用效率。所以,農產品的綠色供應鏈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產生并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v觀近幾年我國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理論發展狀況及其具體實踐狀況,可發現由于起步較晚,受研究與工作缺乏動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理論內涵及其外延、農產品綠色供應鏈信息流通與應用模式認識不深、不細致。這也就使得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缺陷,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

在現代綠色物流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產綠色供應鏈的模式,旨在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提供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服務?,F代綠色供應鏈是一個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活動構成的系統,該構成要素涵蓋了農產品的生產者、生產加工企業或單位、銷售批發商、產品經銷商及消費者等多個方面。在這些構成要素中,農產品生產者是整個系統的主體。在生產過程中,包括生產、采購、分級、初級加工、包裝、分銷、倉儲、運輸、消費,以及最終的資源回收處理等一系列基本環節。在此環節中,各參與主體間相互協調合作,共同承擔著對整個供應鏈產生影響的風險。供應鏈模式的運營構成要素涵蓋了信息、資金、安全和物流等多個方面的流動,綠色供應鏈就是在傳統供應鏈基礎上引入綠色管理思想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等理念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以達到節約成本、合理配置資源、共享信息的目的,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確保農產品的安全。通過對我國當前農業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構建以企業為核心的“公司+農戶”型的農業供應鏈運作機制,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協同發展,以優化經濟和社會方面為目標。

二、市場上農產品流通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形勢的變化對產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產品批發是一個商品的生產和農產品的流通過程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總體,特別是當前居民的消費方式產生變化,這樣的變化對農產品的流通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需求,因此只有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及生活理念[1]。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加快,農業生產與銷售也開始向全球范圍內拓展,而農產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流通方式必須具備專業性特點,保證農業生產的品質和安全。例如,土豆、冬瓜等農產品易腐爛,若不對其進行合理的流轉和分工,其產品品質會因時間的拖延而急劇下降。目前,我國農業生產中缺少專門的流通技術和專門的流通裝備,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人們對偏遠地區農產品高效流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尤其是一些偏遠農村和少數民族聚居區,交通條件差、信息閉塞等因素導致農產品很難及時銷售出去,造成大量積壓,甚至出現滯銷現象。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農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小,導致農民增收緩慢。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許多山里都有優質的土產,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不能實現大范圍流通,大大降低了經濟效益[2]。

(二)信息閉塞導致農業流通低效

面對不同的生產供應商和運輸批發者時,要做好農產品綠色供應鏈工作,特別是當前的部分管理模式過于散亂,致使流通環節過于復雜。在此模式下,各成員之間相互獨立、信息不對稱,從而使整個供應鏈運作效率低下。當市場出現波動時,各主體間信息不對稱加劇,使得整個系統無法達到均衡狀態。農產品積壓滯后,不好賣,其損耗加大,雖然會提高一些個體的收益,但很難使總體的收益獲得最佳增長。由于農產品本身具有季節性特征,因此各節點企業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重復采購或批量購買行為,造成整體資源浪費和成本增加。這說明各個環節分散管理這一模式最值得非議的是信息流通不夠及時,很難做到有效的資源共享,導致在倉儲中的存貨出現供不應求或供大于求的情況,農產品流通率出現下降,這對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另外,在出售期間,各主體之間存在著信任度低、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使得農產品銷售無法順利進行,影響企業效益和消費者福利水平。同時,銷售數據和市場需求差異較大,造成庫存量經濟合理性大打折扣[3]。

三、綠色供應鏈下農產品流通模式優化方案研究

(一)構建大數據信息庫以提升流通效率

首先,農產品整體的數據資源要做好分布工作,最好可以與相關的企業建立信息資源庫,有關內容可以是對產品供應量、產量等內容加以匯總。其次,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統,包括采集、存儲、管理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建好數據庫后,就能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并且給出部分預測性資料,由此歸納規律性的報道[4]。此外,還需要政府與行業協會等多方參與其中,促進我國農業物流業的發展。同時,要將該數據庫運用到全產業鏈上,每個參與主體都可以快速掌握整個市場的流通趨勢,這樣就可以迅速挖掘出在流通領域中的有關資源,從而不斷對商品的流通渠道進行創新,完善交易手段。通過研究發現,在新時期,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農產品流通方式,提高其整體運行效率。例如,利用網絡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的貿易形式,使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提高農產品的流動效率。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農產品的在線銷售、降低物流費用等方式,也能夠提升流通效率[5]。

(二)選取核心企業構建鏈式流通管理模型

為了提高整個鏈條上各節點主體的效率與效益,需要建立起一個基于網絡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結構模式[6]。在結構上,信息傳輸的方向是從上到下的主體傳輸,以單一的訂單方式來完成,信息不能由下而上分享。在此背景下,沒有一個中心代理對各代理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各代理之間的戰略聯系較弱。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大型企業都采用了連鎖的運營方式,在這種結構下,企業將實現共贏作為終極目標,將重點放在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努力在不同的行業中實現不同的價值。由此,將核心業務向外拓展,通過該方式完善不同節點的主體處理工作,實現不同成員間的高效協調模式,并且可以構建出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在現有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從最初的產品購買,強化對商品的使用,將供給、生產和配送、顧客各方面有機結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網絡。在這一鏈條上,各個節點之間相互關聯,又相互競爭。在這種架構下,核心企業能夠通過對各環節的人員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增強集成優勢,大幅減少庫存量,提高顧客的消費率,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核心企業對各環節起到關鍵作用,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供應商和分銷商等中間組織,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處于領先地位。比如,作為聯系生產商和顧客的重要紐帶,批發市場可以充分地起到引導的作用,對交流雙方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更新和傳達。通過對市場價格變化進行預測和分析,可使整個供應鏈系統獲得良好的運行效益[7]。

(三)國家宏觀管理所處的外在條件

要想有一個健康的市場經濟,就必須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宏觀管理體系,這也是對農產品流通方式的最優選擇,還要有相關法律法規的調節與指導。所以,必須清醒地看到,農產品流通全過程并不簡單,光靠幾個主要的公司和機構,如零售網點、批發市場是不行的,沒有監督是很困難的,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來對農產品流通進行有效的干預與調節,以實現其目標——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村地區的生產條件。同時,為了支持有創意的商業,國家也可以給予財政補助,這樣可以促進商品的大流通。在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上,應該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聯系,使其能夠參與到農產品流通中來,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網絡。就農產品質量把關而言,政府應該制定加工產品的辦法、流通運輸及其他有關過程的規范,制定相關懲罰措施,確保產品質量逐步提升。要建立農產品的認證制度,提高農產品質量,保證消費者食用放心食品。對于某些具有較高保鮮能力的農產品,在物流運輸上,應該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并建立相應的賠償制度。此外,應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農民收入。對部分發展滯后的貧困地區來說,應強化通信設施,盡快排除部分現存消費障礙。在農業技術推廣上,加大對新型技術應用的推廣力度,促進農產品品質提升和產業升級[8]。

(四)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和流通性

附加價值大小,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經濟效益,它忽視生產過程的工作、物資、動力和中間產品等,但注重產品附加值,即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農產品具有其特殊的性質和特點,因此農產品本身蘊含的附加價值遠遠大于一般商品的附加價值。目前,市面上零售商銷售農產品多單純用塑料袋包裝,從外形美學角度來看,難以讓顧客滿意,不能充分引起客戶的關注,很難推動客戶的消費增長,所以導致產品的附加價值很低。另外,農產品供應鏈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物流成本高等問題,這導致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上的增值空間很小。從農產品供應鏈的結構來看,各個環節主體對產品附加價值的關注程度也不足,有些生產方往往只關注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考慮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效益,所以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較低。由于農產品本身的特殊性,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很難對其進行深加工,要想提高其附加值,就必須從營銷環節入手。當市場形勢難以改變時,銷售員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營銷策略,提高自己的附加值;或者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使商品具有更多附加值等。銷售員向客戶展示產品時,要讓顧客對商品有更高的期待,使顧客有更強的自主性,讓銷售員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等,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讓顧客的消費要求變得更加多元化。當然,如果銷售商能夠利用各種手段,將銷售過程和銷售結果結合起來,也能有效增強附加價值。就像許多超市里服務員的引導和試吃,就是增加附加值的表現。另外,在銷售過程中,如果有一些產品需要促銷,銷售員就會向客戶推薦一些產品來刺激他們購買這些產品,這一方法實際上對商品的推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流通[9]。

結 語

在中國,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也在發生著改變。因此,在農產品商品流通過程中,農產品商品流通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的大環境中,農產品供應鏈呈現出更加復雜的特點。要對農產品供應鏈的組織進行合理的調整,減少流通費用,實現總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要采取核心公司鏈條式的流通方式,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對各種主體的信息進行實時反饋,并與之進行交互,掌握好市場的需求,以國家的宏觀控制為基礎,注重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物流和交通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不斷創新和優化農產品流通模式,給社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價值。

猜你喜歡
流通供應鏈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爾鎏金銅佛流通考察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