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復春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萎縮性胃炎并Hp感染臨床研究

2024-04-08 02:45王浩謝曉紅畢玉珍于立
新中醫 2024年6期
關鍵詞:四聯萎縮性胃炎

王浩,謝曉紅,畢玉珍,于立

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浙江 淳安 310000

萎縮性胃炎是臨床常見慢性胃炎類型,我國一項調查顯示,萎縮性胃炎占接受胃鏡檢查的慢性胃炎患者總數的17.7%[1]。萎縮性胃炎主要由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發展而來,常因胃黏膜上皮組織遭受持續損傷致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而引起[2]。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早期無特異癥狀,隨病情發展胃黏膜可進展為胃上皮瘤變狀態,增加胃癌發生風險。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萎縮性胃炎發病的常見誘因,Hp 是革蘭氏陰性菌,耐胃酸,其可通過產生多種酶類,釋放細胞毒素損害胃上皮組織,破壞胃黏膜,誘發炎癥反應,并可造成自身免疫損傷[3]。鉍劑四聯療法是治療Hp 感染的常用方法,該方案聯合治療含兩種抗生素殺滅Hp,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一種鉍劑保護胃黏膜,具有較好的Hp 根治效果,對改善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有積極意義。但是此法無法逆轉胃黏膜萎縮,同時難以控制復發率,故僅從根除Hp 的角度治療萎縮性胃炎存在一定局限性。中醫學認為萎縮性胃炎的發生與濕、熱、寒、陰虛、瘀阻等密不可分,臨床分型主要包括肝胃氣滯、肝胃郁熱、脾胃虛弱、脾胃濕熱、胃陰不足、胃絡瘀血等證型,且以脾胃虛弱證較為常見。有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藥治療Hp 感染致萎縮性胃炎有較好療效[4-5]。本研究采用胃復春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萎縮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Hp的根除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診斷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年,上海)》[6]中萎縮性胃炎標準。慢性胃炎病理活檢顯示固有腺體萎縮,即可診斷萎縮性胃炎。Hp 感染符合《幽門螺桿菌-尿素呼氣試驗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0 年)》[7]中有關標準。

1.2 辨證標準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8]中脾胃虛弱證辨證標準。主癥:胃脘脹滿或隱痛,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癥:食少納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食后脘悶;舌脈:舌質淡,脈細弱。滿足主癥、舌象及2 項以上次癥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符合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并合并Hp 感染;符合中醫脾胃虛弱證辨證標準;年齡18 歲以上;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并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藥;既往有Hp 根治失敗史、胃部手術史;胃黏膜疑似癌變或惡性傾向;合并嚴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其他消化系統疾??;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免疫系統疾病、嚴重內科疾??;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入院前1 個月內接受相關治療;合并精神異常、智力缺陷、認知障礙等疾病影響用藥依從性。

1.5 剔除標準未遵循醫囑用藥;中途退出研究、隨訪丟失。

1.6 一般資料選取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2021 年1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80 例萎縮性胃炎并Hp 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39.78±5.34)歲;平均病程(5.75±1.48)年;腺體萎縮程度:輕度16 例,中度20 例,重度4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齡(40.15±6.17)歲;平均病程(5.66±1.35)年;腺體萎縮程度:輕度13 例,中度24 例,重度3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1-016)。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接受藥敏試驗,排除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藥。

2.1 對照組采用鉍劑四聯療法治療。阿莫西林膠囊(益薩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0932),每天2 次,每次1 g,餐后服用;克拉霉素片(利邁先,西安利君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87),每天2 次,每次0.5 g,餐后服用;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2317),每天2 次,每次10 mg,餐前30 min 服用;枸櫞酸鉍鉀膠囊(濟南恒基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101),每天2 次,每次220 mg,餐前30 min 服用。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胃復春治療。胃復春片(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03,規格:0.36 g/片),每天3 次,每次4 片,餐前30 min 服用。

2 組均治療14 d。療程結束后隨訪1 個月復查Hp 根除情況。

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評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試行)》[9]前后對中醫證候進行評估,主癥包括胃脘脹滿、口苦口干、惡心嘔吐,根據癥狀程度分為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 分,次癥包括小便色黃、胸悶氣短、食欲不佳、胃脘灼熱,根據癥狀程度分為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 分。②Hp 根除率。隨訪1 個月,患者空腹服用14C 膠囊進行14C-UBT 實驗,Hp 根除率=Hp 陰性例數/總例數×100%。③炎癥因子。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采用3 500 r/min,半徑16 cm,離心10 min 分離取上層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33(IL-33)水平。④生長因子指標。采用ELISA 法檢測血清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水平。⑤不良反應。記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皮膚瘙癢、黑便、皮疹等。⑥臨床療效。

3.2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者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組內比較分別采用成組樣本t檢驗及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在治療結束后隨訪1 個月,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試行)》[9]有關標準并結合Hp 感染情況進行評定。顯效:中醫證候評分減少≥70% 且Hp 陰性;有效:中醫證候評分減少30%~70%且Hp 陰性;無效:未達到顯效和有效標準。

4.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75.00%,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 組Hp 根除率比較隨訪1 個月,觀察組Hp陰性例數為38 例,Hp 根除率為95.00%;對照組Hp陰性例數為32 例,Hp 根除率為80.00%。2 組Hp 根除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P=0.043)。

4.4 2 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中醫證候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 分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 分

P 例數40 40 t 值18.487 11.362<0.001<0.001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治療前10.35±2.35 10.47±2.46 0.223 0.824治療后4.65±1.55 6.41±2.06 4.318<0.001

4.5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血清TNF-α、IL-4、IL-33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TNF-α、IL-4、IL-33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3 項炎癥因子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ng/L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ng/L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40 40 40 40 TNF-α 65.38±6.72 32.45±3.41①②63.75±5.84 39.77±4.52①IL-4 24.73±4.76 13.14±2.16①②23.85±4.83 17.98±3.33①IL-33 6.94±1.38 3.21±0.69①②6.81±1.42 3.75±0.54①

4.6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生長因子水平比較見表4。治療前,2 組血清EGF、VEG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EGF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VEGF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EGF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VEGF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生長因子水平比較(±s) ng/L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生長因子水平比較(±s) ng/L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40 40 40 40 EGF 412.35±17.83 292.34±15.72①②407.85±16.99 325.68±13.84①VEGF 175.58±11.06 234.85±10.08①②170.60±12.48 227.79±11.25①

4.7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2 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5 討論

元代醫家李杲在《脾胃論》載曰:“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笨梢娖⑽笟鈾C通暢是健康的基礎[10]。根據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一般將其歸屬于胃脘痛、胃痞范疇,脾胃虛弱證為臨床常見證型,發病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中焦氣機升降失常,致脾虛失于健運,日久則胃失和降、氣滯不通,出現胃脘疼痛、痞悶,因此治療應從健脾益氣著手[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Hp 根除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鉍劑四聯療法基礎上聯合胃復春治療Hp 感染伴萎縮性胃炎效果更好。究其原因,胃復春是國家中藥二類保護品種,主要由紅參、香茶菜、枳殼提取物等組成,方中紅參性溫,味甘、微苦,可大補元氣,用治體弱正虛之證;香茶菜性涼,味苦,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功效;枳殼性涼,味苦、酸,有行氣寬中、消滯除脹之效,與紅參配伍可防濕邪停滯,與香茶菜配伍可增益行氣除濕。三者合用可健脾益氣、消積除痞,有效改善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12]。臨床研究發現,香茶菜中萜類物質豐富,其中對映-貝殼杉烷型二萜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好抑制效果,而所含單體化合物對革蘭氏陰性菌存在較強的抑菌活性[13]。枳殼富含揮發油類、黃酮類物質,其中揮發油類物質在抑菌方面表現出色。張智敏等[14]研究枳殼揮發油抑菌活性的譜效關系發現,其所含芳樟醇、α-萜品醇等共12 種有效物質可通過協同作用發揮抑菌活性。另外,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兩種抗生素能有效殺滅Hp,枸櫞酸鉍鉀在保護胃黏膜的同時可增強Hp 對克拉霉素的敏感性,加強殺菌效果[15],而雷貝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酸堿度,同時限制Hp 增殖。

局部炎癥和胃黏膜損傷是Hp 感染伴萎縮性胃患者主要病理變化,未及時治療可致胃腺體萎縮加重同時伴有腸上皮化生、胃上皮瘤變,最終發展為胃癌。Hp 定植胃上皮一方面利用細胞毒素使細胞呈空泡樣變化,利用脂多糖誘導上皮細胞凋亡,另一方面侵入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球蛋白A、G 激活補體,誘導炎癥反應[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NF-α、IL-4、IL-33、EGF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VEGF 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胃復春聯合鉍劑四聯療法能更好地緩解局部炎癥,促進胃黏膜內皮功能恢復?,F代藥理學研究結果顯示,胃復春中紅參所含人參皂苷、紅參酸性多糖,可增強NK 細胞活性,調節免疫功能,抑制TNF-α 分泌[17]。香茶菜中的揮發油具有顯著的抗炎效果[18]。枳殼不僅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而且對胃腸道內皮功能有明顯改善作用[19]。治療期間,2 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說明胃復春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胃復春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萎縮性胃炎并Hp 感染,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Hp 根治率,并對抑制炎癥反應、改善內皮功能有積極影響,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四聯萎縮性胃炎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醫治療胃陰虧虛型萎縮性胃炎的獨特優勢
法洛四聯癥根治術中左肺動脈狹窄的處理
豬萎縮性鼻炎的防治
“四聯工作法”走活老促會這盤棋
60例中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
慢性胃炎中醫臨床治療之我見
辨證治療慢性胃炎65例
“四聯療法”治療肛裂116例臨床觀察
萎胃湯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6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