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寒入血室”論治慢性盆腔炎

2024-04-09 04:02周悅周惠芳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

周悅 周惠芳

【摘 要】 慢性盆腔炎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病情頑固,極易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嚴重威脅女性身心健康。周惠芳教授對本病的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寒入血室”是慢性盆腔炎反復發作的病因病機之一,常用補腎化瘀法治療,效果滿意。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寒入血室;補腎化瘀

【中圖分類號】R249.2/.7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4)04-0081-03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4.zgmzmjyyzz202404017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from “Cold Into Blood Chamber”

ZHOU Yue ZHOU Huifa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04,China

Abstract: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he disease is stubborn and prone to repeated attack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Professor Zhou Huifang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put forward that “cold into the blood room” is one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epeated,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and get satisfactory effect.

Key words:Obesity: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old Into the Blood Room;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慢性盆腔炎又稱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指女性內生殖器、盆腔腹膜等處發生慢性感染,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愈,病程遷延及反復發作所致,可引起尿路感染、異位妊娠、不孕癥、盆腔囊腫、炎癥反復發作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身心健康,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慢性盆腔炎在中醫屬于“帶下病”“婦人腹痛”等范疇。本病病因為濕、熱、瘀、虛、寒,其病位在沖任、胞宮,濕熱邪毒殘留于沖任、胞宮,與氣血搏結,聚結成瘀,瘀血阻遏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分為濕熱瘀結、氣滯血瘀、寒濕瘀滯、氣虛血瘀、腎虛血瘀。主要是正氣已虛而余邪未凈,本虛而標實。經行期間或是生產后,婦人胞絡脈絡都處于一種空虛狀態,同時血室的大門已開,而各種致病邪氣乘虛而入,博結氣血,積于胞宮、胞脈,聚而成瘀,加之可能存在失治、誤治,虛實夾雜,進而病程纏綿、經久不愈[1]。

西醫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上主要采用抗生素,選擇廣譜抗菌藥物,比如莫西沙星、多西環素、甲硝唑以及頭孢曲松等?;颊叨虝r間內往往能夠迅速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緩解腹痛、白帶異常等各項癥狀,但是無法治本,同時在服用大劑量的抗生素之后,容易出現消化道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情反復[2]。

周惠芳教授認為慢性盆腔炎患者急性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及清熱解毒之品的應用,??蓪е玛枤獗欢艋蚴軗p,陰寒內盛,傷及胞宮、胞脈、沖任,血為寒濕所凝,血行不暢,凝結瘀滯,或由于患者體質的偏差,或病癥日久遷延,熱從寒化而出現一系列寒證表現,如小腹冷痛,喜溫,可喜按或拒按,肢體常涼,入冬尤甚,面色多灰白少華,腰酸體倦,不耐疲勞,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體常胖大,舌邊可見齒印,舌質多嫩,舌色淡或黯,苔白為主,脈多沉遲微細。機體沖任失去了血脈的濡養,不通或者不榮,均可引起腹痛癥狀;沖任氣血失于調節、運行不暢,可以導致月經紊亂;瘀血阻于胞宮、胞脈二絡,兩精無法相搏,難以攝精受孕,可發為不孕;濕熱與瘀血相互搏結于沖任胞宮,發為癥瘕。當清熱利濕之法效果不顯時,治療時可另辟蹊徑,用溫性藥物治療;從寒入血室的角度,以驅寒除濕,化瘀止痛為治療大法,扶助正氣,祛邪外出。

1 從“寒入血室”立論

“寒入血室”之論,散見于《黃帝內經》及《傷寒雜病論》中,但未明確提出這一病名?!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中認為婦人之病多因為“虛、積冷、結氣”, 轉歸“久則羸瘦, 脈虛多寒”, 如積冷、積寒于下焦血室, 即為寒入血室[3]。

“入”含進入之意,具有事物由外向內、由淺入深的變化趨勢,而“寒入”實為邪氣由表入里以及邪從寒化的動態病理過程[4]。而關于“血室”的部位,各家觀點莫衷一是,有胞門、子戶、子宮、沖脈之說。陳自明《婦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巢氏《病源》并《產寶方》,并謂之胞門、子戶,張仲景謂之血室。羅天益《衛生寶鑒·卷二十五》:“血室者,素問所謂女子胞,即產腸也?!保?]而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卷中》則認為:人身之血室者,榮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沖脈是也[6]。綜合上述各位醫家學說,筆者認為“血室”當為血氣儲藏之地,位居下腹,包含與月經生理病理相關臟器及相關經絡的綜合作用,如肝、胞宮、沖任,將其等同于任何一個具體臟器均是片面的。中醫臟象學說重“象”略“形”,因此深入理解“血室”內涵不必拘泥于具體解剖,當首重生理病理的機制。

與“寒入血室”相反相對的概念是“熱入血室”。兩者均是月經來潮期間感受病邪,邪與血搏而出現的一系列病理表現。前者是寒邪直入血室為患,后者是外感寒邪化熱入里;病機上前者是寒凝血瘀,后者是熱結血搏[7]。

人體的一切機能活動俱根于陽氣。陽氣不足而失去溫煦和推動, 導致瘀血、氣滯、濕阻、寒凝等,虛實夾雜,百癥叢生。

2 以補腎化瘀法入手

周惠芳教授繼承夏桂成國醫大師的學術思想,重視心(腦)-腎-子宮軸學說:腎為生殖之本,藏精之臟,內寓真陰真陽,在五行上屬水,居于下焦,為足少陰經脈,腎氣、天癸亦與腎有關,任督沖帶等奇經八脈亦屬于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神之所舍也;腦為元神之府,亦包含心神在內,主宰一身之血脈,在五行上屬火,居上焦,為手少陰經脈,在經脈上與足少陰腎相聯系相貫通;子宮為育子之府,是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場所,亦藏亦泄,定時開合,似臟似腑,非臟非腑,奇恒之腑,借胞脈與心腎相連,下系于腎,上通于心,形成了心-腎-子宮之間密切的關系。心(腦)在上,統領管轄諸臟腑。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精神合一,亦即陰陽升降運動的統一,陰平陽秘。另一方面,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伴有心煩易怒、焦慮抑郁、失眠多夢等心神不安的表現,治療輔以寧心安神,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心情調暢,腹痛也因此有所減輕。

3 臨床應用

3.1 治以補腎溫陽,活血化濕 慢性盆腔炎發生在盆腔,與腎、肝、脾有關,腎陰虧損、腎陽不足,且夾濕熱瘀阻,病邪黏滯纏綿。腎主生殖,封藏元陰元陽,是女性生殖發育成熟的基礎臟腑。盛,則天癸至,臟腑藏瀉有序,機體調和;相反的,若氣血不和,遷延難愈,日久傷及腎氣,腎氣虛使瘀血內生,進而可致不通則痛,下腹刺痛或綿綿作痛,勞累加重,中醫藥治法以溫腎暖宮為主。同時,腎虛與血瘀互為因果,在補腎的同時兼以化瘀。脾主運化水濕,脾氣健旺,既能使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又不致使水濕過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慢性盆腔炎與濕緊密相關,因此可輔以健脾利濕之品。慢性盆腔炎反復不愈,多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因此可佐以寧心安神之品。周惠芳教授自擬補腎溫陽活血方,陰陽相濟,陽生陰長,沖任通暢;同時稍佐行氣活血通絡之品使陽氣充沛而沖任通達,胞宮溫煦。方中紫石英、鹿角片、淫羊藿、炒當歸、大川芎、炒白芍、云茯苓、山萸肉、春柴胡、紫丹參等共奏溫腎助陽暖宮,行氣活血化瘀之功。臨證時周惠芳教授多用青龍齒、酸棗仁、雙鉤藤養心安神,延胡索專用止痛,綿茵陳清熱利濕。

3.2 配合中醫外治法 艾灸借助灸火將艾葉藥力透達肌表、向周圍擴散治療可顯著改善機體血流動力學,加速血液循環,降低全血黏度,能夠溫寒化濕、行氣活血。針刺三陰交、天樞、血海、合谷、水道、足三里等穴位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沖任,調節女性生殖內分泌系統,平衡整體激素水平,改善內環境,而且還能改善盆腔血供,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癥狀[8],為臨床上纏綿不愈的慢性盆腔炎帶來更多的新思路。

中藥保留灌腸主要通過患者肛門將藥物送入腸管,可使藥物充分接觸病灶,直接作用于腸壁,藥物經腸道吸收后,部分可繞過肝臟進入體循環,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和對胃腸道的刺激,提高病變部位的血藥濃度,使藥物被迅速吸收,充分發揮藥物的局部治療作用[9]。盆腔內靜脈叢極為豐富,且與盆腔內子宮、輸卵管等生殖器官和周圍靜脈叢相通,中藥藥液進入直腸后持續吸收入血液,促進患者盆腔局部血液循環,達到藥物的有效濃度,有效緩解盆腔局部炎癥刺激導致的疼痛癥狀,使增厚、粘連的附件組織逐漸軟化,以利于盆腔炎癥的吸收和消退,包塊則逐步縮小。中藥藥液在腸道內較長時間的保留,使得藥液充分被盆腔組織吸收而發揮藥物的藥理作用,從而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10]。

4 驗案舉隅

患者陳某,女,34歲,2022年11月17日初診。主訴:下腹痛間作1年,加重1月?,F病史:生育史:1-0-0-1(2014年順產1孩)。避孕方式:2014年已上環,現工具避孕。既往史:無其他基礎疾病。17歲初潮,平素月經周期28天,經期8~10天,量中,色紅,無痛經,經前明顯腰酸乳脹1~2天?;颊咴V1年前因生活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出現下腹痛間作,2021年11月于外院診斷為盆腔炎,予藏紅花顆粒、頭孢克肟膠囊口服,保婦康栓陰道塞藥,停藥后腹痛仍作,未予重視。2022年10月12日因食用生冷食物后腹痛明顯加重,于藥房購買婦炎康片和阿莫西林膠囊服用4天,疼痛未減輕,遂于我院就診。訴平時嗜食生冷食物。末次月經:2022年10月24日,10天凈,量色質如常??淘\:月經周期第25天,帶下量中,色白,見透明拉絲樣白帶,有月經將潮感,乳脹,無陰癢異味,腹痛隱隱,喜溫喜按,腰酸時作,怕冷,口干,情緒煩躁易怒,納少,失眠多夢,寐差(12點),二便調,治以益腎調沖。今日本院婦檢:外陰已婚式;陰道暢,中量膿性分泌物;宮頸尚光,見1 cm尾絲;宮體為中前位,常大,壓痛明顯;左側附件壓痛明顯,右側附件輕壓痛。西醫診斷:慢性盆腔炎;中醫診斷:帶下?。I虛偏陽,心腎不交證)。治以補腎化瘀,散寒止痛。處方:自擬補腎溫陽活血方加減,方藥:炮姜5 g,醋柴胡6 g,炒白芍、牡丹皮、云茯苓、續斷、紫石英、山萸肉、炒白術、炒丹參、炒蒼術、醋香附、川黃柏、川牛膝、延胡索、桂枝各10 g,懷山藥、菟絲子各15 g,蜀羊泉20 g。共14劑,日1劑,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經期停服,月經干凈后續服。并囑患者避免勞累,注意休息,晚上10點入睡,減少同房次數,忌食生冷食物。

2022年12月15日二診:當日為月經周期第25天,帶下量多,稍黃,無陰癢,腰酸時作,小腹隱痛不顯,較前明顯改善,怕冷減輕,口干時作,納寐可,較前明顯改善,二便調。今日白帶常規:清潔度IV,膿細胞>30,過氧化氫濃度(+-)。處方:予初診方去延胡索,加綿茵陳20 g,續服14劑,日1劑,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經期停服,月經干凈后續服。并囑患者避免勞累,注意休息,晚上10點入睡,減少同房次數,忌食生冷食物。

2023年2月9日三診:當日為月經周期第20天,帶下量中,色白,無陰癢,腰酸時作較前明顯好轉,小腹隱痛較前明顯好轉,怕冷較前減輕,情緒調,納寐可,二便調。今日婦檢:外陰已婚式;陰道暢,中量白色分泌物;宮頸尚光,見1 cm尾絲;宮體為中前位,常大,質中,活動可,無壓痛;兩側附件無壓痛。處方:予初診方去延胡索,加炒地榆20 g,續服14劑,日1劑,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經期停服,月經干凈后續服。并囑患者避免勞累,注意休息,晚上10點入睡,減少同房次數,忌食生冷食物。

患者遵醫囑定期隨訪,小腹隱痛、腰酸、白帶異常等慢性盆腔炎癥狀未再作。

按語:患者青年女性,初潮遲,平素腰酸,腹痛遷延,久病必及腎虛。加之平素生活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嗜食生冷食物,損傷腎中陽氣;水火不交,心神不安,易生煩躁郁悶情緒,辨證當屬腎虛偏陽,心腎不交。西醫診斷盆腔炎后服用抗生素,短時間內雖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無法根治,同時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陽氣受損,陰寒內盛,使得病情遷延不愈。沖任虛寒,陽氣不足則小腹喜溫喜按,怕冷明顯;腎陽虛衰,腎陰亦不足,可見口干;腎水虧虛難以上濟于心,故見心煩易怒。治以補腎化瘀,交通心腎。方中炮姜、桂枝溫通經脈,驅散寒氣;菟絲子、續斷、川牛膝、鹽杜仲入腎經,溫腎壯陽,引血下行;牡丹皮、紫丹參活血化瘀;炒山藥、炒白芍、炒蒼術、醋香附健脾利濕行氣;川黃柏、蜀羊泉清熱燥濕;紫石英甘辛溫,能暖宮安神;醋柴胡疏肝理氣;延胡索行氣止痛。且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伴隨有白帶異常問題,用綿茵陳能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按此方規律調治,配合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三診后復查,患者明顯好轉。

5 結語

慢性盆腔炎不僅影響女性正常生活,嚴重者還有引起盆腔器官的粘連。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控制病情,但難以根治。中醫能根據個體進行針對性的辨證論治,內外合治,有效地緩解癥狀,提高盆腔組織局部血流,加速新陳代謝,緩解疼痛。綜上,治療慢性盆腔炎以“寒入血室”立論,從溫腎活血的角度出發,在實際應用中切實可行且真實有效,值得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海燕,岳明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22,40(2):77-80.

[2]邱若旗.中西醫診治慢性盆腔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5):9,42.

[3]張仲景.金匱要略[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258-259.

[4]聶詩佳,鄭秀麗.試論“熱入血室”的階段性證治[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45(3):16-19.

[5]張文平.衛生寶鑒精要[M]. 貴陽: 貴州科技出版社,2008:422.

[6]成無己.傷寒明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39.

[7]趙凱維,張華敏,劉寨華,等.“熱入血室證”源流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20,26(3):301-303,306.

[8]高燕申,陳旦平.中醫外治慢性盆腔炎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22):200-204.

[9]顧秋菊.艾灸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的臨床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1,8(18):58-60.

[10]李杰,饒小平,祝珊珊,等.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22,34(2):120-123.

(收稿日期:2023-05-04 編輯:杜玲玉珊)

基金項目:江蘇中醫藥領軍人才(編號:SLJ0202);江蘇省中醫院高峰學術人才(y2021rc11);江蘇省中醫藥局重大項目(ZD201702);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承專項(GZY-KJS-2021-027)。

作者簡介:周悅(199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醫婦科學的臨床研究。E-mail:1390063161@qq.com

通信作者:周惠芳(1962—),女,漢族,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研究方向為中醫婦科臨床。E-mail:zhouhuifang2011301@163.com

猜你喜歡
慢性盆腔炎
針灸配合理療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50例臨床觀察
護理干預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34例臨床分析
康婦炎膠囊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效果分析
中藥桂苓慢盆湯加味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
補中益氣丸聯合自擬中藥方灌腸治療痰濕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臨床應用研究
婦潔康洗劑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
鈉離子結合康復消炎栓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金剛藤膠囊與婦科千金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對比觀察
血沉、血小板、C—反應蛋白與慢性盆腔炎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