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博雅教育的高校圖書館經典教育空間構建與服務實踐研究*

2024-04-09 23:42
圖書館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名著圖書館空間

王 馨

(遼寧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2847)

1 博雅教育引領經典深閱讀

博雅教育概念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19世紀,高等教育專業化嚴重,美國大學在繼承博雅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開始了通識教育探索[1]。博雅教育、通識教育兩個概念在實踐路徑上趨向一致,強調知識的廣博,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維持學生全面發展與專業教育之間的平衡,最終培養完全、完整的人。要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需要加強對中西文明史上各種經典讀本的深層次閱讀與理解[2]。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了通識教育理念[3]。2015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4所高校聯合成立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2017年又有四十余所高校加入了該聯盟[4]。

目前,大多數一流大學都進行了通識教育改革,在認識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實踐上進行了積極探索,通識教育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5]。筆者對50所世界一流大學教學大綱推薦書目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越是一流的大學越是重視經典閱讀[6]。

2 高校圖書館空間服務發展趨勢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讀者閱讀習慣轉變,圖書館數字資源比重不斷增加,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與多元信息服務需求改變了圖書館生態,高校圖書館原有的空間服務模式受到了挑戰。到館人數、紙質書外借量下降的同時,電子自動借還和電子資源的使用率穩步上升。傳統圖書館服務正在面臨巨大挑戰。

第七十五屆IFLA大會組委會主席毛羅·圭里尼曾說,文獻保存和獲取仍然是圖書館的主要任務,知識傳播方式和途徑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圖書館需要采取全新的方式來確保服務質量[7]。2018年10月,由OCLC與Ithaka S+R兩個機構協同完成的“高校與圖書館未來”項目研究報告《高校與圖書館未來:對接圖書館戰略與高校發展方向》中指出:結合高校發展,圖書館要凝聚校園社區,為校園社區或特定校園群體提供空間和輔助項目。支持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是高校圖書館的應有之義[8]。

圖書館空間價值觀的轉變促進了圖書館空間角色以及館員角色定位的轉變,追求人性化、體驗式的物理空間設計也成為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熱門研究主題[9]。王子舟教授在談論圖書館學發展未來趨勢時提出,圖書館學要研究閱讀,主要是研究讀者閱讀需求、閱讀心理、閱讀活動、閱讀方法、社會閱讀史;研究讀者習慣,主要是研究讀者文化心理定勢、學習方法定勢;研究情境,主要是研究圖書館環境、公共知識空間、讀者學習影響因素等;研究共同體,主要是研究讀者俱樂部、讀書小組、學習社區的機制與作用[10]。圖書館應重視空間對閱讀的影響,關注閱讀行為轉變帶來的讀者對閱讀情境和融合式閱讀環境的新需求,以引導他們積極的閱讀行為。

復合閱讀是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個體通過選擇、閱覽、評價、分享等多種活動,從書面語言和其他書面符號中獲得包括知識、審美、道德觀念等在內的復合價值的一種社會行為,媒介復合、行為復合、價值復合是其基本特征。復合閱讀已成為高校圖書館面對的大學生讀者群體的主流閱讀行為[11],其特點使研讀某一主題領域內的讀者有了集結的可能,而圖書館可在主題選擇和集結平臺或實體空間上實現介入和引領,并根據自身在復合閱讀中的載體作用,實踐空間與服務的轉型。

3 美國名著教育計劃及啟示

3.1 美國名著教育簡介

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厄斯金教授最早發起了名著教育計劃,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名著講讀課程。在其影響下,自稱永恒主義者的莫提默·J·艾德勒等人致力于倡導以閱讀“經典著作”作為教育的范式,提出現代式的、注重批評性的、大眾化的普遍閱讀,并將古今名著經過分析、歸納、分類,編列成有組織、有系統的“大英名著叢書”,1952年由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艾德勒招募年輕人通讀名著,歸納出102個偉大觀念,編輯出版了兩本與叢書配套的主題匯編《大觀念》;此外,艾德勒還著有《如何閱讀一本書》,指導名著閱讀,接受自由教育[12]。他們的努力使古典名著研讀運動到達了一個高潮,并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名著運動啟動了經典著作課程,在厄斯金討論小組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以蘇格拉底式對話方式為核心的導師制度和小型研討班制度,這種模式代替了講授教學制度和選修制[13]。他們將這種名著研讀方式與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組織結構乃至商業性活動模式相結合,創造一種社會的、群體的閱讀經歷和共同記憶[12]。1951年,赫欽斯從芝加哥大學離職,芝加哥大學的名著課程停辦[14]。

3.2 名著教育啟示

美國名著教育運動可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經典教育提供參考借鑒:(1)通過制度、課程、校內活動、社會甚至商業活動提高全民對經典名著價值的認可度;(2)提出較為明確的名著選擇標準;(3)編寫閱讀指導圖書,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4)用“討論小組+課程”的教學模式替代單一的選修講授教學模式;(5)注重學習討論結果的積累,匯總編選后出版圖書《大觀念》;(6)名著教育意義重大,但要思考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契合關系;(7)以機構和制度為主導,防止人員流失而導致相關教育的終止。

4 高校圖書館構建經典教育空間與服務的策略

4.1 意識、理念、制度

美國高校圖書館一直秉承“圖書館即教育”的理念,把教學支持作為高校圖書館的基本功能[15]。我國2016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和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16]。

圖書館要有育人意識和教育理念,建立相應的制度,設置專門從事經典教育的部門或崗位,爭取項目扶持,把經典教育作為圖書館常規業務進行開展。圖書館不受院校的專業學科限制,根據學校內經典教育的實際情況,參考博雅教育的思路和框架,與已開展的相關課程實施協同調整,積極倡導從整體上構建經典教育體系,并跨學科開展經典教育。

高校圖書館能做到經典教育空間、資源、服務的統一。因此,圖書館應做好經典教育專項資源建設、空間再造,開展經典教育課程及配套業務服務,兼顧保存與傳承,保障經典教育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這對于沒有文科專業院系的“工理農醫”類高校尤為重要。

4.2 策劃營銷,認知經典魅力

培養興趣,使讀者對經典名著有主動閱讀的意愿。讀者越主動,閱讀效果越好;讀者對書的要求越多,收獲也就越多。

經典原指承載“至道”和“鴻論”的典籍。不同時代的人擁有不同觀點,因此會建構不同的經典,但文學作品內在的藝術價值和可闡釋空間是構建文學經典的基礎條件[17]。經典是值得被再三閱讀,并能從中獲得洞見、美和智慧教益的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13]。但很多經典原著,因時空遙遠、篇幅巨大、思想深邃、寓意深刻,在語言邏輯、思維方式等方面與現代作品有很大不同。沒有引導,讀者閱讀時普遍會感到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培養讀者對經典著作的興趣是整個文學經典教育的基礎,圖書館員應制定相應策略,幫助讀者克服畏難心理,助讀并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引導其全面、系統地接近經典的深度內容,從而接受并內化其知識。

圖書館資源與服務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宣傳推廣力度、廣度和深度不夠[18]。198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定義了圖書館營銷: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提供者與現有和潛在用戶間的積極交互,并由此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活動[19]。根據該定義,在信息時代圖書館應依托媒體融合的新技術,結合自身資源與服務,積極創新經典教育宣傳推廣新模式,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宣傳推廣經典文化瑰寶,讓讀者了解經典成為經典的原因,圖書館責無旁貸。

4.2.1 制定經典教育的主題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是為實現目標服務,在分解目標的基礎上分析制定的。營銷策略實施前要進行優化論證,科學分析圖書館在經典教育中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圖書館的讀者、營銷渠道和目標,實施后要重視讀者反饋,創新互動。

4.2.2 注重擴展營銷渠道,加強機構合作

在注重圖書館內傳統線下宣傳媒體與網絡、移動新興媒體融合的同時,注重與教師、讀者,紙質書刊供應商和電子資源數據商,學校、院系宣傳平臺等外部宣傳渠道的合作,構建立體多元的營銷渠道。

4.2.3 重視讀者參與的短視頻營銷

短視頻以其可聽、可視、可感的信息承載優勢,帶來了新興社交平臺的崛起,“圖書+短視頻”成為圖書營銷的新趨勢。復合閱讀背景下,讀者已不再僅僅滿足于被動接收信息,而是更加希望主動參與到信息的生產與傳播過程中。由讀者參與制作的經典作品短視頻,不僅對制作者來說實現了知識內化,用于校園宣傳也更具親和力。

4.2.4 創建讀者類型細分機制,有效營銷

通過課程、活動、調查以及圖書館借閱大數據分析,細分讀者類型。簡單地說,就是不同的讀者群有不同的營銷內容,增強讀者對營銷內容的認知度、滿意度。高校的讀者群體有現實中的強社交關系作為支撐,在營銷過程中既是信息接收者,又可成為傳播者,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4.3 圖書館經典教育空間再造

整體構建經典閱讀主題空間,把讀者的注意力從海量館藏文獻引導到小范圍有吸引力的經典著作上來[20],設置情境化學習環境,打造跨專業的讀者活動精神社區,彌合書院制教育的精神斷層??臻g再造具體包括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兩個部分。

4.3.1 經典的選擇

無論構建經典教育虛擬空間還是實體空間,首先要解決的都是經典書目選擇的問題。能否在必讀經典上達成一定共識,是決定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落地生根的本質[21]。書目選擇的總體原則是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西結合、古今貫通。

具體書目選擇宜參考以下內容:(1)研究專家關于經典選擇標準的論述;(2)國內外出版的經典名著類書目;(3)國內外著名大學通識課程既定的名著書目;(4)名家解讀系列書目;(5)注重經典著作解讀者、譯者、版本的選擇。

4.3.2 虛擬經典教育空間建設

圖書館可在網頁顯著位置設置經典教育空間,便于讀者查閱數字經典資源。同時應提供:(1)圖書館審定的書目相關信息,包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出版情況簡介、熱點書評、經典名句賞析等;(2)時代、國別、作者、書名、學科等不同的檢索途徑,以及經典著作不同版本、不同譯者的電子讀本和相關書目信息;(3)顯示相關內容鏈接,包括相關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等優秀相關課程),經過篩選和評價的視頻、音頻資源和講座資料,圖書館經典教育課程和閱讀活動中積淀的行為和觀點記錄,真人圖書館相關視頻等特色館藏資源。

4.3.3 實體經典教育空間建設

圖書館應積極構建開展經典教育課程及相關閱讀講座、討論、活動的具有美感、人性化的空間區域。主題空間的構建不僅為閱讀的共時性提供可能,也有利于形成基于同一價值觀或相同興趣愛好的功能性社群??臻g建設應該包括書籍展示區、閱覽活動區和電子閱讀體驗區。

經典排架不必嚴格拘泥于《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使經典著作的空間布局處于人的視覺焦點,更方便定位、拿取與瀏覽即可??蓞^分中外文學經典或直接以時間順序進行大時空劃分排列。將闡釋、解讀類圖書與原本圖書聚類排架。要設置有小范圍主題或學科推廣的空間和展臺并定期更換,如開展“四書”專題、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文藝復興時期作品、諾貝爾獎作品等自擬主題熱讀活動。

空間內的書既是主角,又不是主角。閱讀區域既要滿足日常靜閱和第三空間的需求,又滿足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真人圖書館等閱讀推廣活動需求。閱讀空間適合插件式設計,可以通過擺放可移動屏風等家具設施實現不同區域的分割,使每個主題領域都可以獨立存在,同時又可以連接形成一個整體。通過空間有序融合,構成集閱讀、休閑和交流為一體的富有文化氣息的空間,讓讀者能更加直觀感受到閱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而更好地體會新型閱讀方式和閱讀空間的獨特性。

4.4 “圖書館+經典教育課程”模式

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大賽中,幾乎每個案例都能見到學生團隊的身影。越來越多圖書館意識到,建立培養讀者閱讀推廣人長效機制是閱讀推廣活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22]。而在閱讀推廣志愿服務現狀和問題調查中顯示,問題集中在“喜歡參與,但時間不允許”“單次服務時間過長,精力付出過多”“沒有明顯的能力或技能提升”“志愿服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等方面[23]。

圖書館在國學推廣中有“活動+課程”模式的嘗試,在國學課程開設的同時,還組織讀者活動[24]。把經典教育的課外小組活動與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聯動,既解決了圖書館閱讀推廣人團隊的可持續性建設問題,也解決了讀者志愿活動收獲少的問題。以課程教育模式解決閱讀推廣活動中圖書館與讀者之間靠興趣維系的不穩定聯結,使讀者在閱讀興趣與能力培養中既有閱讀體驗、分享實踐,又有學分的收獲;圖書館也能掌握學校經典教育的相關開展現狀,參與經典教育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及環節、最終的教學考核,因地制宜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經典教育課程模式。當圖書館的資源、空間、館員和服務全部融入經典教育過程當中,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圖書館+經典教育課程”模式,具體細節如下。

(1)課程目標

培養讀者經典閱讀的興趣,幫助其掌握不同類型經典的不同閱讀方法,引導讀者深度閱讀、賞析評價、合作共享閱讀成果;增進讀者思辨、判斷、鑒賞、審美、協作的能力;系統構建適合本校的經典教育書目范圍,保證讀者經典教育的整體性。

(2)教學環節

教學分為課堂教學、原文閱讀、閱讀成果展示3個部分。課堂教學包括讀者經典閱讀興趣激發,閱讀方法講解,中西方經典著作推薦、閱讀及鑒賞;使讀者掌握并體驗不同的閱讀層次、不同類別文獻的閱讀方法;結合經典名著歷史背景進行賞析并介紹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和影響力;介紹中外思想源頭及發展,閱讀中國傳統經典,突出傳統文化道德、人文素養的培養熏陶。讓讀者具備閱讀經典的興趣、技巧與能力,為閱讀實踐與知識內化過程奠定基礎。

原文閱讀,是讀者的自主深層次閱讀,是教育課程的重中之重。圖書館可同時提供經典讀本的紙質版和電子版,使全體選課者能夠反復、專心地精讀著作;線上線下的閱讀推廣活動介入讀者原著閱讀過程,開放式吸引感興趣讀者,鼓勵其參與領讀或小組閱讀鑒賞分析與討論;此外,讀書沙龍、多天共讀一本書等團隊互動閱讀學習活動,能夠幫助讀者構建社群式深閱讀行為。

閱讀成果展示與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相互融合,讀者可自主選擇展示方式并策劃組織實施,圖書館為其提供館員的專業指導、場地、設備及宣傳經費等支持。讀者的最終閱讀成果可以是原著賞析、原創書評或提升感悟,以文檔、PPT、短視頻等方式提交圖書館進行內容審核;審核通過后,可申請以真人圖書館、集體討論、朗讀錄制分享、短視頻展播、新媒體直播等多種形式,選擇向學院同學等群體進行發布,形成二次閱讀推廣效果。

(3)教學考核

宜采用綜合性考查方式代替閱讀報告這一單一考核形式。綜合性考查包括課程部分的參與度考核、閱讀過程的完成情況考核及閱讀成果的內容與展示能力考核??己藘热葜敝附虒W目標,重點考核讀者的經典閱讀自主性、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文獻閱讀情況及觀點形成和表述能力,以外在表現考核讀者知識內化的程度。

5 結語

經典教育能擴充讀者知識,提升其思維能力,促進讀者全面發展。圖書館因其教育職能,助力經典教育責無旁貸,應在經典教育空間和資源建設的基礎上,提高館員的專業素養,制定閱讀引導策略;組織閱讀推廣館員參與小組話題討論的審核與引導,將教學記錄歸檔留存,形成具有館藏特色的導讀資源;定期組織教育活動業務評估,調查讀者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與教學內容;同時,建立線上專家學者資料庫供讀者檢索使用;依靠機構與制度,防止因人員流失導致服務中斷。

猜你喜歡
名著圖書館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國外名刊名著
圖書館
國內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飛躍圖書館
名著,我想挽著你的手
去圖書館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