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孩子長大后不懂心疼父母?

2024-04-09 21:52主創團·豬媽媽
好日子 2024年3期
關鍵詞:表妹關心電話

主創團·豬媽媽

現實中,我們經??吹?,父母為孩子付出很多,卻換不來孩子一句關心;甚至稍微一點不如意,還會招致孩子的埋怨。我們通常把這些問題,簡單歸結為“溺愛”,認為孩子這是“不服好”,“把他管嚴點,讓他多做點,興許他長大才會反過來感謝你”。

但孩子學不會感激,真的僅僅是“溺愛”嗎?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格具有統一性。孩子的所有行為,反映的都是他背后的“整體生活畫卷”。孩子不會心疼父母,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01冷淡撕扯的家庭關系

前幾天陪上大學的表妹逛街,她接到家人電話,問過年放假回不回。表妹冷冷地回道:“不回?!比缓?,就聽到電話那頭,她媽媽、大姨、姥姥輪番對她“教育轟炸”,大意是,“我把你養這么大,容易嗎?”“你現在大學了,翅膀硬了,電話也不打,過節也不回,是要當白眼狼嗎?”表妹無奈地掛斷電話,剛剛在電話里還“冷漠”、“強勢”的她,瞬間眼淚汪汪。我知道,表妹寧愿放假留校,也不回家,是有原因的。

從她小時候開始,她爸媽關系就不好,爭吵、打架是家常便飯。后來,爸媽終于離了婚,她跟爺爺奶奶生活,但一家人的撕扯,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現在,她靠近奶奶,奶奶會數落:“你那個娘真是不爭氣,好好的家搞成這樣……你看她關心過你嗎?啥時候問過一句?”她靠近媽媽,媽媽會抱怨:“要不是因為你,我會在他家忍氣吞聲那么多年?”“你以為他們真喜歡你嗎,最重男輕女……”她靠近爸爸,爸爸也開始吐槽:“要不是為了把你供出來,我用得著這么累嗎?你不爭氣,你對得起誰……”“你那個媽,那么多年做了個啥?”

她說,小時候,無論她媽跟她訴多少苦,她都會回應,都會表示心疼,還會想各種辦法,讓媽媽開心,在爸爸、奶奶面前,也極力去維護媽媽……

但現在,她覺得所有努力都是徒勞?!八麄冏约簺]有幸福的能力,還要把我也拉入不幸福的深淵?!薄拔乙蚕M袀€溫暖的家可以回,但我根本沒有啊?!?/p>

我一面感慨表妹的清醒,一面又心疼她的經歷:是啊,孩子哪里是不心疼父母,哪里是不想念長輩,而是和誰親近,都是一種傷害!

被牽扯進家庭矛盾的孩子,向誰偏移,仿佛都是對另一個人的“背叛”,他們自然和誰都很難建立親密感,久而久之,就會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當我們責怪孩子不心疼自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作為“家庭風暴”中心的那個孩子,才是最無辜、承受最多、最需要心疼的人。他不是不心疼你,他只是心累了。

02忽視感受的溝通模式

我問表妹,不想回去,怎么不多打打電話呢?表妹反問我,打電話說什么呢?

我知道,她這句話不只是一個疑問,還是一句感嘆。用她的話來說,在她家,“愛”是說不出口的詞,而即便“關心”,也只會伴隨著責備輸出,她和家里的每一次通話,幾乎都以“吵架”告終。這讓我想起知乎上一個提問:為什么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說他兩句他就煩,動不動就跟我大喊大叫?!钡珔s沒想過,孩子暴躁易怒的溝通模式是怎么來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對身邊的人,經常指責、抱怨,沒有關心、包容,那耳濡目染下,孩子學會的也是不體諒、不心疼。

不管是糟糕的家庭關系,還是打擊否定式溝通,孩子習得的,都是整個家庭的相處模式,要走出來,會非常難。

所以,如果我們要問,孩子為啥不心疼父母,答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感受,也從來沒有被好好對待過。他們不是不想心疼父母,而是不會、不知道該怎么關心。

03沒有邊界的管教和付出

神童張炘煬的境況去年曾在網上掀起熱浪。

其中,最有爭議的一段發言是,他說:“我不僅可以靠父母,還有父母的父母,反正他們還欠我一套北京的房子……”這段話單看,絕對是啃老的典型。但當我們了解了張炘煬被父母操控的神童求學經歷后,又會對他生起一些同情。

心理學上說,過度包辦、控制,是對孩子自主意志的傷害。在父母的干預下,張炘煬既沒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不想再完成父母的“期待”。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年紀輕輕的他,一點不心疼父母,反而覺得無業一身輕,想要“混吃等死”靠父母一輩子了。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兩個極端,要么對孩子驕縱溺愛,要么對孩子嚴加管教。

這兩種教育方式看似天差地別,實質卻是一樣:都是把孩子的事當自己的事,都是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也都是對孩子主體體驗的剝奪。

在這種過度“關切”和“付出”下,孩子要么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以自我為中心,看不見別人的感受和需求;要么從沒享受過自主的權利,只想要遠離控制,證明自己。

“我們為孩子付出一切……”,這到底是我們對人生的悲嘆,還是對孩子回報的索求?

或許在我們說這句話時,就早該想到:孩子以后已經很難再孝順我們了。因為,相比是不是一個感恩的人,他們更害怕自己人生的掌控權,落到我們手上。

04真正的感恩是怎么來的?

1、不帶抱怨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生活中,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父母,一開始默默地做,做到后面,積蓄了很多負面情緒,又一股腦兒倒給孩子。結果,孩子完全是懵的。因為他既沒有你抱怨的那些體驗,又沒有向你提出過任何要求,他又怎么能共情你的辛苦呢?

“你能幫媽媽倒杯熱水嗎?我有點感冒?!薄皨寢尣皇娣?,今天晚餐簡單吃哦?!碑斘覀儾粠Пг沟丶皶r分享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時,孩子才知道在什么時刻用什么方式關心人,才能體會原來媽媽有這么多事要做。也才會慢慢生長出同理心,真正看到別人的辛苦和付出。

2、對孩子的感恩行為給予肯定

我們經常怪孩子不心疼父母,但只要你仔細回憶,就會發現,孩子絕對是那個,曾經最在意我們的人。只是我們沒察覺、覺得不需要、沒有用,就忽視或拒絕了。

而想要孩子學會感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孩子的感恩行為,進行正面、及時的反饋。這種反饋,不是說一句“真有孝心”、“嘴真甜,真懂得討人喜歡”,而是告訴他,“謝謝你這么在意我,媽媽很感動”、“有你在我身邊,真的好滿足……”

坦然接受孩子的關心,讓孩子照顧你,并肯定他在你心中的價值,孩子才能在感恩的行為中收獲幸福感和滿足感,也才能有更多的感恩行動。

3、讓感恩成為家庭習慣

我們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那家里至少得經常出現書;同樣的,我們想讓孩子學會感恩,那感恩也應該是一個家庭的日常行為。

對周圍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平時多和孩子聊那些在生活中幫助過自己的人;指出周圍人的善良之舉,表達感動;定期帶孩子回家看望老人,用行動對幫助自己的人表達謝意……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孩子。

猜你喜歡
表妹關心電話
張 暉
表妹
開心與關心
小仔悠表妹
夜半電話
電話
“表妹”的由來
表妹姐
關心下一代
關心下一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