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2024-04-10 00:19張潔鈺
關鍵詞:現代文明文明價值

張潔鈺

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張潔鈺

(東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論深化、實踐超越與價值表征維度鮮明彰顯著諸多原創性貢獻。在理論維度集中表現為:闡明文化主體、形態與功能,深化對文化本質的科學認識;闡發文化建設方法論、目標與路徑,深化對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闡論文明建設方法、道路與旨歸,深化對中華文明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在實踐維度集中表現為:明確首要政治任務為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明達文化使命即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明釋原則遵循即融文化自信、開放包容與守正創新于一體,明晰施力要求是促進“七個著力”的聯結共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內容體系的新布局。在價值維度集中表現為:以繪制人類現代文明新藍本破解文明價值難題,以提供人類文明進步新遵循凝聚文明價值共識,以構建人類文明發展共同體倡導文明價值秩序,表征著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體系的新范式。

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類文明;原創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指導,站在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戰略高度,聚焦文化領域,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創新和發展一系列新原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微觀舉措作出新謀劃、新部署,形成了深刻而系統的習近平文化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科學性正來源于其深刻學理和完備體系,學理化和體系化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方式[1]。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理化和體系化闡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學術任務。從總體上看,當前學界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其生成邏輯、科學內涵、理論特質、實踐路徑、創新貢獻等方面。例如,張明提出理論背景的“三要素”并勾勒出其內在邏輯關系[2],沈壯海提出以文化價值論、文化使命論、文化道路論、文化領域論、文化精神論、文化領導論為核心的內容體系[3],榮樞論證了這一科學思想的辯證思維方法[4],馬忠等從“七個著力”出發提出實踐維度的方向性、發展性、信息化、安全性和開放性要求[5],黃力之則闡論了這一科學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重構[6]。應當說,學者們對習近平文化思想展開了視角各異、論域豐富的學理化闡釋,為這一思想的深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就要將其“原創性貢獻研究深、闡釋透”[7]?,F有成果在原創性貢獻研究層面表現出一定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原創性貢獻的研究被分散于科學內涵、實踐路徑、時代價值等部分,呈現一定程度的碎片化;二是對原創性貢獻的研究容易局限于理論或實踐等某一特定層面,呈現一定程度的單一性;三是對原創性貢獻的研究容易與科學內涵或時代價值研究混為一談,造成一定程度的偏頗。事實上,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論維度、實踐維度及價值維度均作出重大原創性貢獻,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新境界,推動著新型人類文明范式的構建。有必要從理論深化、實踐超越、價值表征三重維度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予以立體化闡釋,以利于進一步從總體上把握這一科學思想的內在結構、精神實質和戰略意義,推動這一科學思想“深入人心”,激活其指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實踐偉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文化條件和堅強思想保證。

一、理論原創性貢獻:達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認識體系的新高度

理論是闡釋事物或現象產生緣由及過程的概念系統,理論貢獻的生成是概念創生、思想深化的過程,亦是促使理論更具全面性和闡釋力的過程。習近平文化思想基于鮮明的主體意識和問題意識,在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中,實現了概念首創,推進了文化觀點、思想的深化與延展。其形成彰顯著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規律等方面形成了更為深刻、系統的理論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認識體系得到進一步豐富與完善。

(一)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科學認識

馬克思恩格斯曾在嚴厲批判資本主義文化異化的基礎上,深刻揭示文化本質與重要意義,描繪出由文化內涵、文化主體、文化功能等組成的文化本質理論圖景。他們一方面肯定文化作為觀念上層建筑具備先導性,另一方面揭示文化受制于并服務于社會經濟利益的意識形態性。同時,“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8]120,恩格斯對文化之于人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證。中華民族歷來是重視“文采”“文飾”“文氣”的民族,“文”小可趨儒近雅、涵養精神,大可承載民族精神、凝聚價值信仰、助力民富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邏輯中,提出一系列關于文化主體、文化形態和文化功能的突破性觀點。

其一,明確文化主體。文化為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根本的價值立場。文藝價值的衡量標準在于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9]161。其二,界劃文化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0]34。在歷時態層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脈相承;在共時態層面,其三者的有機結合與辯證統一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本體。其三,闡明文化功能。從“個體—民族—國家”的三維結構來看,“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9]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為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提供源泉和動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民族復興繪就藍圖、凝聚共識、構筑力量。同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其作為中國精神的生動“所指”和具象表達,更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中國國家形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

人類歷史在本質上是實踐發展的歷史,歷史規律就是一定社會形態下各種客觀社會要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支配社會歷史進程的客觀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正是從黨團結帶領人民推進文化建設實踐過程中抽象出來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立足基本國情,破舊立新、激濁揚清,在“實踐—認識—實踐”的辯證循環中探索出一條正確而富有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的時代方位,深刻總結文化建設經驗,團結帶領人民開展一系列新的文化建設實踐,進一步從方法論原則、目標、路徑方面,將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推到全新高度。

其一,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地位及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耙庾R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11]147。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11]36的工作,其在文化建設全局中無疑具有首位度。其二,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基礎上,以中國式現代化統整文化建設目標?!爸袊浆F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1]19,深厚的文化意蘊與人的全面發展在其中不可或缺。在厘析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邏輯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方向、謀劃任務。其三,堅持“本來”“外來”與“未來”相結合的基礎上,充分強調塑造“根魂”意識、深化交流互鑒及推進創新創造的文化建設舉措。從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的“文化自信”[12]56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自強”[11]35,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堅守中華文化立場”[10]3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作為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而被突出強調。同時,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看,須堅持文化開放、包容、互鑒,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兼容并蓄、博采眾長,方能實現世界文化“各美其美”“天下大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不忘本來與吸收外來才能更好面向未來,在洞悉本來與外來結合規律的基礎上,要積極挖掘中華文化中的積極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13]222,進一步激活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文化創新創造水平,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三)深化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文明本質即作為現實的個人經由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成果,并闡明人類文明進步是一個不斷進階、呈螺旋式上升的歷史過程。因此,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初級的文明經驗和高級的文明智慧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后者不斷取代和超越前者[14]。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并發展著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以一種發展的歷史尺度和視野格局,進一步深化對中華文明歷史方位和發展趨勢的科學認識,兼具創造性和創新性地提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15]的建設理路,無疑將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推向新的高峰。

其一,揭示“兩個結合”尤其“第二個結合”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歷史和現實均已昭明,“兩個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勝密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兩個結合”作為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方法論而被首次提出。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結合”何以能夠、如何實現等重大問題展開全面闡釋,并從激活文化主體性層面深刻闡明其對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意義。其中“第二個結合”的原創性表達更是蘊含著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規律。其二,強調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關鍵方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雙創”實踐正是“第二個結合”的本質要求和題中之義。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正式提出“雙創”這一重大論斷,此后,更是在多個重要場合多次強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進中華民族文明更新與現代轉型。其三,闡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價值旨歸?!敖梃b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16]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總開關”[17],從更深層次上彰顯著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質?!皩θ祟愇拿髯畲蟮亩Y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5],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僅承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精神,更彰顯著人類文明精神。

二、實踐原創性貢獻: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內容體系的新布局

理論的實現程度取決于其對現實需要的滿足程度,這一過程內蘊實踐與超越的辯證統一[18]。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實現了一系列文化理論的重大創新和文明觀點的重要突破,同樣也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的新布局和新部署,體現著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高度統一,呈現出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方法論特質[19]。具體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從明確政治任務、明達文化使命、明釋原則遵循及明晰施力要求等層面實現實踐超越,為新時代文化建設勾勒清晰路線圖、制訂明確任務書,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與科學行動指南。

(一)明確政治任務: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團結帶領人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堅強政治保障。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和教育人民就是指,以一定形式的理論學習、教育和宣傳活動,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黨和人民的理論素養、價值信仰。列寧曾指出,無產階級要形成階級自覺、變成不可戰勝的力量,就需要依靠理論武裝這一環節,“只有革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成為工人階級運動的旗幟”[20]155。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意義,并正式將理論武裝作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加以強調。

新時代的理論武裝始終以原著、原文與原理為依據和基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文化工作的政治生命線,筑牢這根紅線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抓手就是“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11]36。在具體實踐中,一是要善于創新理論武裝形式。要重點做好普及化、生活化的相關工作,使理論接地氣、使原理成道理、使方法變辦法[9]100。二是要完善和發展理論武裝的相關體制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理論學習、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相關體制機制,實現以制度完善助推理論武裝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以及走深走實。三是要著力強化理論思維和方法的實踐指導力。理論武裝的成果就是實現思想力量向物質力量的轉化。一方面要善于以科學思想中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批駁錯誤社會思潮,阻止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襲,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另一方面要自覺自發將這一科學理論運用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

(二)明達文化使命:積極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責任和文化擔當,每一代人都應當立足時代條件,與時俱進地推進文化建設。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地帶領人民開展文化建設,不斷辟新路、樹新風、育新人,使中華文明煥發全新生機,激活了中華文明的旺盛生命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從整體性視角正式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要命題,賦予其“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10]36-37的總體性內涵。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任務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15]。

習近平總書記從方法論層面對這一新的文化使命作出說明,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廓清方向、劃清重點。其一,以歷史與邏輯的辯證統一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當下,以大歷史觀視之,須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的主題和主線,一方面從既往文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中汲取經驗,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在文化使命全局中的首位度,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質和量的統一中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其二,以戰略與策略的辯證統一建設文化強國。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加以落實,“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21]是新時期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方法。須通過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增強等靈活具體的策略對這一宏偉戰略予以推進和落實。其三,以系統觀念與問題導向的辯證統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方法,同樣亦是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由若干文明要素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系統性范疇,其是一個不僅包括中華文化之根,而且涵蓋世界文明之精髓的有機體系。因此,要始終以自覺的問題導向觀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全局,堅持以矛盾觀點把握和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核心環節,在破立并舉中解決好歷時態視角下現代化文明因子如何激活古老中華文明基因的問題;回答好在共時態視角下中華文明如何在多元世界文明中完成交流互鑒的問題。

(三)明釋原則遵循:融文化自信、開放包容與守正創新于一體

“一個民族的文化有待自己繼承自己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優秀成果去自行創造”[22]59。黨領導人民推進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在中華文化主體性導引下持續“走自己的路”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民族情懷與全球視野相貫通的高度,深化凝練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的原則遵循,對新時代新征程更好履行文化使命和完成文化任務提出要求。從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到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均將“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作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則予以強調。

作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行動依據,文化自信、開放包容與守正創新是一個相互聯結、相互依存、互促共進的有機統一體。其一,文化自信是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前提條件和內在要求。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內在凝結著民族的精神氣質、文化品格,為文化主體性的生成提供現實源泉、奠定情感根基。只有文化自信,才可能在多元文明格局中樹立文化自我之標識,吸收文化他者之養分;只有文化自信,才可能守得住民族之“正”和馬克思主義之“正”,使之綻放現代化的碩果。其二,開放包容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是守正創新的動力源泉。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彰顯于古今熔鑄、中西匯通的過程??茖W對待文化的古今與中外關系,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是堅守民族文化主體性的鮮明體現;同樣也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固本培元、賡續中華文脈,洋為中用、培育文化碩果提供現實條件和不竭動能。其三,守正創新是文化自信的鞏固機制,是開放包容的目標要求?!笆卣拍懿幻允ё晕?、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15],只有守得住黨的文化領導權和民族文化主體性,才可能真正鞏固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強。同時,從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勢的維度協同發力,正是激活中華文脈、接續新時代文明使命的基本訴求。

(四)明晰施力要求:促進“七個著力”的聯結共振

只有“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23]375,才可能形成對問題的科學凝練和有效討論。每一時期、每一階段的文化工作要求都要立足時代主題、把握時代節奏。從“九個堅持”,到“兩個結合”“五個方面”,再到“十四個強調”,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工作的具體部署始終緊密圍繞時代與實踐的發展,呈現出開放、發展、系統、前瞻等基本特征。新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和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有新氣象和新作為,明確提出側重清晰、指向明晰、緊密相聯的“七個著力”作為關鍵的施力要求,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貫徹落實提供行動指南。

落實落細“七個著力”這一新時代文化工作的“總抓手”,需厘清這一系統的基本結構與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促進其同頻共振、同向而行,生發出引領文化工作的強大合力。其一,思想為基。明確領導主體和指導思想是文化工作的第一環節,事關文化工作的原則遵循,決定文化工作舉什么旗、定什么向。應通過“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為文化工作提供思想保證和航向指引。其二,共識為要。凝聚價值共識是提升文化認同感、激活文化向心力、促進文化再生產,在文化建設全局尋求“最大公約數”的關鍵任務。應通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凝聚價值共識提供根本保障;通過“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凝聚價值共識提供基本的價值表達;通過“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凝聚價值共識提供重要抓手。其三,發展為綱。在文化工作整體布局中,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促進中華文化整體升華始終占據核心地位,具有鮮明戰略意義。應通過“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一步彰顯中華文化的民族精神氣質,奠定中國式文化現代化的傳統根基;通過“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不斷釋放文化生產力、創造力,提升文化供給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要,構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通過“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進一步把握中與西、內與外的文化張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中國國家形象,在全人類共同價值彰顯中,推動構建世界文明新格局。

三、價值原創性貢獻:表征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體系的新范式

文明范式是由社會賴以運行的基本模式、價值理念、秩序框架等構成的有機統一體。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文明范式為重要線索,譜繪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圖景。在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展開審視與批判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文明危機,并尋繹到一條符合人“自由而全面發展”之本真價值的文明路徑。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論,在科學研判人類文明發展局勢的基礎上,對關乎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問題即“我們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到哪里去”[11]561作出創造性回答。習近平文化思想通過破解價值難題、凝聚價值共識、倡導價值秩序,表征一種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體系新范式,既繪制人類現代文明新藍本,又提供人類文明進步新遵循和構建人類文明發展共同體,擘畫著人類文明的嶄新圖景。

(一)破解價值難題:繪制人類現代文明新藍本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恒久主題,也是人類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標。何以走向現代化,抑或說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通達現代化,是世界各國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其不僅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變革,同樣,它還是一種波及全球的社會變遷。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孑然一身或免受其“擾”而踽踽獨行。西方資本主義文明“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24]566,但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進程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幅靠殖民掠奪、民族奴役、對外侵略而生成的血腥文明景象。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價值悖論始終無法被克服。誠然,凡能稱為文明,則“一定具有其內部的正義性”[25],換言之,在這一歷史時期,人民在某種程度上暫時過上了良好生活。因為資本主義文明同其以前的任何一種文明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關系發展。資本主義文明是人類文明辯證發展的必然環節。但從文明形態的演進來看,現代文明成果與資本主義形式的分道揚鑣,因合乎歷史規律而具有客觀必然性,其與社會主義新形式的結合融通正符合世界歷史趨勢。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破解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難題、生成人類現代文明指明方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類文明”篇生成于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從表征、方式與目標方面,為人類現代文明提供了新范本。其一,以促進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為人類現代文明的基本表征。資本主義生成的是只見“資本”不見“人民”的文明體系。而“全體人民共同富?!笔侵袊浆F代化的本質特征,是與西方現代化相區別的顯著標志[26]。正因如此,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協同推進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和全面進步亦是題中之義。其二,以克服資本弊端、發揮資本積極效能為人類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式。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無法遏制資本貪婪本性是西方國家日漸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資本及其作用深化認識的邏輯結果,能夠促使資本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創造社會財富及增進人民福祉[27],并提升資本治理效能。其三,以達致共產主義文明為人類現代文明的演進目標。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產主義文明形態真正開啟了人類文明新紀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國式現代化正是以此為現實目標而超越世界現代化的諸種形態,以理性精神打破現代化的西方一元論、“歷史”“地理”還原論,重建現代化的理想形態,為謀求人類解放貢獻新智慧。

(二)凝聚價值共識:提供人類文明進步新遵循

文明本質上所確立的是滿足自我需要過程中需要厘清的“邊界”,是對人類公共福祉進行體認并達成共識后確立的一種生存價值遵循。世界范圍內的各個國家和民族若能依據上述價值遵循,摒棄各自可能存有的偏見,則能夠以“集體智慧”共同應對各類風險挑戰,走向美好生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研判,當前人類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11]562。而西方不遺余力地輸出所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以“共同利益”和“普遍規范”虛飾對其他國家的認知操控和價值誘導,掩蓋其維護本國特殊利益及世界霸權的本質。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人類文明的歷史制高點,切實站在維護全人類利益的價值立場,直抵文明價值本質,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28]475,從根本上揚棄和超越“普世價值”。

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于“擴大利益匯合點,畫出最大同心圓”[10]515,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29]435的文明價值共識。其一,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文明的價值引領。價值取向決定行動方向,建構新型文明關系首先要明晰文明的價值思維、明確文明的價值內核。無論何種歷史、文化、制度下的人民,其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向往和期待是相同的[28]425。要在理解、尊重、倡導的基礎上,明確全人類這一文明價值主體,以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潮流,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其二,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文明的價值規范。一種真正有助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價值理念必然具有規范功能,亦即,能夠成為一定的價值尺度,為文明發展提供基本的價值準則。這種行為準則就是以命運與共的視角取代“本國優先”的邏輯,并對與之相背離的行為予以規約,對文明矛盾予以調和,以此深化對文明發展的共同價值確認。其三,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文明的價值倫理。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凝結著作為“高線”的人類文明價值理想,同樣也承載著作為“底線”的人類文明價值倫理。從本質上來看,其是在全球互動、交往中,在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發展基礎上形成的“共善”,是對全人類道德倫理的堅守和傳承,因而能夠表征和激活不同文明之善的最大公約數。

(三)倡導價值秩序:構建人類文明發展共同體

亨廷頓指出:“人類可以無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無秩序而有自由”[30]8。就人類文明發展而言,同樣如此??茖W合理的秩序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保障?!耙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盵10]515同時,形態各異的人類文明又需要接受一定秩序即一定規則和制度的引導、約束和規范,形成人類文明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人類文明要真正面向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走向以開放、均衡等為基本條件的“知識性文明”形態[31]。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文明同一切生命有機體一樣,若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29]469。因此,應在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指引下,“以規則為基礎,以公平為導向,以共贏為目標”[29]447,著力在全球倡導一種人類文明發展新秩序,一方面使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特征進一步彰顯,另一方面使人類文明的復合型結構得以重塑,以“類意識”和“類思維”構建一種穩固的人類文明共同體。

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強調從多樣性與整體性的統一來認識人類文明,從開放性與均衡性的統一來謀劃文明發展路徑,著力形塑人類文明發展的秩序正義。一方面,堅持多樣性與整體性的統一,以求同存異的精神促進多樣文明同放異彩。世界豐富多彩,文明樣態繁多,每一種文明都表征著一個民族國家的智慧與追求,因而每一種文明都應被尊重和平等相待,以更好生成“美的結晶”。世界各國都應著力促進文化遺產保護,更好傳承文明精華,共同繪制人類文明的絢爛圖景,達成文明的美美與共。與此同時,人類文明形態的生成是以揚棄矛盾為基礎的更高程度的統一[32],世界各國必須風雨同舟、共同努力,在深化“類意識”的基礎上,著力形構一種建基于文明價值共識的“類文明”,從而使人類文明發展呈現出共識性寓于多樣性中并促進多樣性發展的和諧局面。另一方面,堅持開放性與均衡性的統一,通過交流、互鑒、包容,使文明發展處于“動態穩定”和持續進步的狀態。從系統論的視角看,文明自身就是一種耗散結構,其必須處于開放狀態,保持一定的外部信息輸入,才能趨于穩定并進一步發展。多樣文明的交流互鑒正“可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29]457,“走入不同文明,發現別人的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29]470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33],對文明優劣論、文明沖突論、制度對抗論等作出科學回應,重塑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秩序圖示。

[1] 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4-9.

[2] 張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背景、科學體系與時代價值[J].求索,2023(6):22-28.

[3] 沈壯海.深入系統地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內容[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11):32-35.

[4] 榮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蘊含的辯證思維方法[J].學習與實踐,2023(12):14-22.

[5] 馬忠,趙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意蘊、鮮明特征和實踐要求[J/OL].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2[2023-12-18].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231218.1429.002.html.

[6] 黃力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重構[J].理論與改革,2023(6):1-11.

[7]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J].求是,2023(7):4-13.

[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0]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1] 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13]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14] 袁祖社.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內蘊及實踐進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17):4-13,67.

[15]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4-11.

[16] 習近平.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2-08(01).

[17] 李包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邏輯[J].探索,2023(5):163-176.

[18] 彭勁松.實踐超越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質[N].光明日報,2017-03-27(15).

[19]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09(01).

[2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1] 繼續把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N].人民日報,2022-01-12 (01).

[22] 陳先達.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5] 何哲.人類文明的維度與人類新文明體系的建構[J].人民論壇,2021(34):47-51.

[26]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J].求是,2023(16):4-8.

[27] 依法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N].人民日報,2023-05-01(01).

[2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9]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0] 塞繆爾·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楊玉生,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31] 何哲.文明是一種知識結構——兼論人類新文明形態與文明范式的構建[J].探索與爭鳴,2023(2):6-19.

[32] 孫代堯.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6-24.

[33]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N].人民日報,2023-03-16(01).

Original contributions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ZHANG Jieyu

(School of Marxism,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Representing the latest milestone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distinctly demonstrates numerous original contributions in the dimensions of theoretical deepening, practical transcendence, and value representation.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 encompasses a profound elucidation of cultural subjects, forms, and functions, deepening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culture. Furthermore, it delves into the methodology, goals, and path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tributing to a nuanced comprehension of the governing laws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highlighted by the cle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political task: arming the entire Party and educating the people with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It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s the cultural mission a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civilization and explains the adherence to principles by integr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adherence to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t further elucidates the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interconnected resonance of the “Seven Emphases”, forming a new layout for the content system of China’s socialist culture. In the value realm,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charts a new blueprint for modern human civilization, addressing challenges in cultural values. It provides a new guideline for human civilization progress, consolidates a consensus on cultural values by offering a new follow-up, and advocates a value order for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is signifies a new paradigm for a human civilization system oriented towards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uman civilization; original contributions

10.13331/j.cnki.jhau(ss).2024.01.001

D61

A

1009–2013(2024)01–0001–08

2023-12-2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8FKS02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3YJA710023);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KYCX22_0253)

張潔鈺(1996—),女,江蘇鎮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意識形態。

責任編輯:曾凡盛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文明價值
請文明演繹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漫說文明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文明歌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文明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