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后發優勢的鄉村教育振興研究

2024-04-10 01:38王明露
關鍵詞:后發優勢城鄉發展

王明露

(南昌師范學院 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鄉村教育是一種與城市教育和城鎮教育相對而言的,以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所在地性質命名的教育樣態。雖然鄉村教育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但是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教育樣態,其發展歷程已跨越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當前,除了少量具備成人教育性質的教育之外,鄉村教育“主要是為在鄉村中生活的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務”[1],主要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等階段,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在學規模最大。根據《2021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和《2021 年教育統計數據》[3],2021 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9.48 萬所,在園幼兒4 805.21 萬,專任幼兒教師319.1 萬,其中33.41%的園所、19.08%的幼兒、16.36%的專任教師在鄉村。在義務教育階段,全國共有學校20.72 萬所,其中,52.86%的小學和25.57%的初中位于鄉村;在全國1.58億在校生中,鄉村小學生和鄉村初中生分別占相應群體的20.85%和12.15%;在1 057.19 萬專任教師中,鄉村教師占21.12%。

辦好鄉村學校,是建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學界對鄉村教育傾注了極大的研究熱情,但大多數研究是從鄉村教育發展所處的困境出發,進而探尋鄉村教育振興的方法和路徑。這種研究思路有助于發現鄉村教育面臨的特殊困難,但它是以鄉村教育處于發展的劣勢或發展的不利地位為研究假設,然而,從教育發展的視域看,鄉村教育發展滯后本身是劣勢,同時也是一種優勢。事實上,鄉村教育的發展水平雖然相對落后,但也具有“落后者的優勢”,即鄉村教育的發展具有后發優勢。從這一假設出發開展研究,有助于打破鄉村教育改革實踐中的慣常思維。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從何而來?具體包括哪些優勢?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會自動發揮作用嗎?如果不能,又該如何利用和發揮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回應上述問題是明晰和把握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轉換鄉村教育研究思路的必要前提。

一、鄉村教育蘊藏著后發優勢

鄉村教育發展的相對滯后是發展的劣勢,但其中也蘊藏著發展的優勢。發展劣勢和發展優勢是鄉村教育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兩個不同側面,在理解鄉村教育發展時,既要看到兩者間的差異,也要看到兩者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教育事業是動態發展的,深刻理解鄉村教育發展的劣勢與優勢的辯證關系,是厘定鄉村教育發展策略的理性選擇,也是持續發揮鄉村教育后發優勢的重要思路。

(一)后發優勢是一種由落后地位所帶來的特殊發展優勢

有關后發優勢的概念,最早能上溯至亞當·斯密與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其后,眾多學者從資源稟賦理論、區域理論、制度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等多個視角進行了闡釋和研究。俄裔美國經濟學家格申克龍,通過梳理和總結19 世紀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實現經濟追趕的實踐經驗,率先提出了后發優勢理論,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后發”與“先發”是一個相對應的概念,后發優勢的產生是由于后發國的歷史地位所導致的一種特殊的有利條件,是與后發國的經濟相對落后性共生的優勢[4]。在格申克龍看來,不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存有較大的異質性,這將影響不同國家的發展實踐,一個國家相對落后的程度越大,對于現代化的認識就會比先發國在現代化初期對現代化的認識豐富得多,其后的發展速度也就會越快。格申克龍從四個方面對后發優勢做了概括:一是后發者能夠尋找替代性的手段或者工具,因此,擁有多樣的選擇,能盡可能避免走彎路;二是后發者可直接引進先發者的成果,并以此推動自身的快速發展;三是后發者可以借鑒先發者的經驗和教訓,并以此實現有效追趕;四是后發者面臨的落后現實和所處的落后地位,會促使其產生更強大的發展動力[5]。

在西方學者提出后發優勢理論之后,以林毅夫[6]等人為代表的國內學者也對后發優勢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和歸納國內外學界的代表性觀點可知,后發優勢理論的基本內涵是:隨著現代化發展進程的推進,在先發現代化國家成功經驗的引領帶動下,基于對先發現代化國家的科技成果、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引進與利用,后發展國家在發展進程中擁有比先發國家更大的優勢。

總體而言,后發優勢是一種由落后所帶來的特殊益處,是落后國家或地區實現追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要素。這種優勢要在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比較中才可能存在,是來自于落后本身的優勢。后發性這個根本性的劣勢是所有后發優勢存在的基本前提[7],后發優勢使其“省略了試錯、彎路這些前人付出巨大代價的環節”[8],成為推動后發者成功實現追趕式高速增長的動因之一。同時,后發國家也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后發優勢,因為后發優勢“完全是與其經濟的相對落后性共生的”[9],是由落后本身帶來的。因而,后發優勢通常也被稱為“落后的有利性”“落后得益”等[10]。

需要明確的是,“后發優勢”和“后發劣勢”絕不是一對靜態的概念。在發展的實踐中,兩者具有辯證轉化的矛盾特性,如原本資源豐富的地區因過度開發而資源耗竭,其所具有的資源優勢將不復存在,而產業結構落后的地區經過技術引進實現產業替代升級,將形成產業結構競爭優勢。

后發優勢理論為后發國家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持,同時,該理論在實踐中也早已被一些后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發展的實踐所驗證。世界范圍內,以西歐諸國為代表的先發展起來的國家,在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后,才逐漸發明和積累起實現本國工業化的各項技術,但是后發展的國家可以直接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本,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后發國家或地區發揮和利用后發優勢,加速自身的發展進程的可能性由此不言自明。

(二)城強鄉弱的教育發展格局賦予鄉村教育以后發優勢

后發優勢理論起初是一個經濟學理論,用于分析和探索后發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其對探索后發地區、企業以及學校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啟發價值。

從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教育欠發達地區所擁有的后發優勢,主要是其與教育發達地區在教育理念、辦學經驗、教學手段、師資管理、考核評價、教育技術、制度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差距。教育欠發達地區不必花費同樣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重復探索教育改革發展的過程,而是可以通過直接引進、學習、吸收和創新的方式,獲得教育改革發展所需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驗、技術、制度等,進而推動教育發展水平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和教育手段的最優化,業已成為縮小教育發展差距,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的有力武器。教育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引進、吸收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讓科技賦能教育,在較為短暫的時間里,有效改變鄉村學校低效的、單一的傳統教育方式,實現向靈活的、豐富的和高效的信息技術教育的大步跨越[11]。

由于有可供利用的后發優勢,教育欠發達或教育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有機會實現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甚至實現彎道超車??v觀世界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各國均以教育改革為手段發展教育事業,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格局。教育發展的暫時落后并不意味著一直落后。依靠后發優勢帶來的益處,落后國家或地區的教育趕上或超過先進國家教育水平的現象也并非個例。世界教育發展的高地曾從意大利轉移到英國,然后轉移到德國,再后來又轉移到美國。世界教育中心的不斷轉移以及各國教育地位的交替領先,有力地詮釋了教育領域的后發優勢現象[12]。

綜觀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國用20 多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的歷史進程”[13],有力地保障了適齡兒童機會均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有學上”的問題[14]。我國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義務教育事業的巨大成就,離不開黨的關心和堅強領導,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義務教育事業從目標的設定到進程的安排,從路徑的甄選到方法及策略的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運用和發揮了發展中的一系列后發優勢。

就鄉村教育發展而言,在我國當前語境下,“鄉村”在一定程度上仍舊是“閉塞”“落后”的代名詞。在一定時空內,鄉村教育要擺脫低水平發展的標簽依然困難較大,城鄉教育關系也依然會保持“中心-邊緣”的狀態。雖然落后本身是一種發展劣勢,但是鄉村教育作為落后者,在發展過程中具有落后者獨有的發展優勢。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是一個系統性的優勢。這種優勢是由于城鄉二元分割、城鄉教育發展失衡,鄉村教育處于落后的發展狀態而產生的,是鄉村教育獨有而城市教育沒有的。

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發生改變。只要城市教育處于領先的發展水平,鄉村教育就一定存在發展的后發優勢,即使鄉村教育不進行創新,僅通過引進、模仿和學習,也能夠釋放后發優勢。

由于有城市教育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鄉村教育無需在探索制度建設、組織形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付出太多精力和成本。相對于城市教育發展的原始創新成本而言,鄉村教育采用模仿創新的發展策略,所付出的是相對低廉的學習成本,原創性投入相對較少,因而其所承受的風險成本也就相對較小。雖然鄉村教育的學習成本大大低于自主創新成本,但其擁有的后發優勢卻非??捎^。鄉村教育利用后發優勢,可以挖掘自身發展的巨大潛力,加速自身的發展進程。鄉村教育還可以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加速對城市教育的追趕,進而嘗試在某些方面趕超城市教育。同時,城市教育由弱到強發展路徑,是鄉村地區教育發展的一面鏡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鄉村教育可以學習借鑒城市教育的辦學經驗,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探索一條有別于城市教育發展的實踐道路。

除此之外,鄉村教育作為后發者,在多變的發展環境和相對落后的發展狀態中,也相對更容易獲得支持和發展機遇,進而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取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免費搭乘”效應,將為鄉村教育發展帶來機遇。

由于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具有實現的人為性特征,因而是否能充分釋放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還取決于鄉村教育利用后發優勢的能力,而如何利用好這種能力,則有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有賴于人們發現鄉村教育后發優勢的能力。

二、鄉村教育多維的后發優勢

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視角來看,鄉村教育是一種與日俱新的、動態發展著的教育樣態。雖然城強鄉弱的教育發展格局使鄉村教育處于發展的劣勢,但是,在教育發展的動態進程中,鄉村教育有機會實現由后發劣勢向后發優勢的辯證轉化,而厘清鄉村教育多維的后發優勢是實現這一轉化的前提條件。

(一)經驗優勢:城市教育辦學經驗的外溢效應是鄉村教育振興的外源推力

教育發達與教育落后,都是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狀態。無論是教育發達地區,還是教育落后地區,都會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或是經歷一段曲折。教育發達地區之所以能夠步入教育發展的快車道,是因為其通過更新教育理念、理順教育管理機制、創新教學方法、借助外部有利政策和資源支持等途徑,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克服教育發展的瓶頸,革除教育發展的痛點和難點,不斷開創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發展局面,最終成為教育發展的佼佼者和示范者。

在我國,歷史條件、教育發展策略等多種因素導致了城鄉教育在教育理念、辦學規模、資源保障等方面存有較大的異質性,城鄉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也由此產生。在當前的教育話語體系中,城市教育是先進教育的代名詞,其所具備的先發優勢不言自明。無論是在管理思路、辦學理念上,還是教育教學方法方式上,城市教育總是能夠引領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由于城市教育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這就意味它比鄉村教育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尤其是在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城市教育可以率先開啟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探索更加豐富多元的發展路徑。但是,城市教育在擁有發展先機的同時,也必然承擔著一系列未知的風險。

對于鄉村教育而言,教育發展的相對落后雖然使鄉村教育扮演著模仿者、跟隨者的角色,但是城鄉教育的差序格局在客觀上促成了城市教育先進辦學經驗的外溢,鄉村教育可以借鑒城市教育的發展經驗,吸取城市教育的發展教訓,在很大程度上規避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已知風險,從而減少或降低發展中可能面臨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同時,城鄉教育發展的差距越大,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也就越大,可供鄉村教育比較和選擇的模式與經驗也就越多,鄉村教育開辟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參照也就越多。當然,鄉村教育不僅可以借鑒城市教育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和經驗,也可以從國外教育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中尋找有益的參考。

(二)觀念優勢: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笔青l村教育振興的內生動力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重農以固本、惠農以安民的治國理念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問題。在經歷了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后,我國鄉村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偉大變化,鄉村在有效解放農業生產力、釋放農業發展新活力、健全鄉村振興體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多個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

隨著鄉村各項事業的穩步發展,鄉村教育的發展面貌也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尤其是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強力推動下,鄉村教育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有了大幅度的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至2019 年底,全國30.96 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的辦學條件達到“20 條底線”要求,占義務教育學??倲档?9.76%。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睡通鋪、站著吃飯、洗不上澡”的現象基本消除,偏遠地區的教學點變得“小而美、小而全”[15]。我國對鄉村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真正實現了“最好的建筑在學校,最美的風景在校園”的目標。但是,歷史欠賬導致的城鄉教育差距,使得鄉村學生“向城而學”、鄉村教師“向城而教”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生育政策的轉變,農村勞動力攜帶子女進城務工等多維因素,進一步加劇了“城市擠、鄉鎮弱、農村空”的教育問題,導致鄉村教育在城鄉教育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和落后的地位。

雖然同城市教育相比,鄉村教育還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然而,鄉村教育是暫時的“弱勢”教育,而非“弱質”的教育,是“底層”的教育,而非“底端”的教育。鄉村教育發展的相對弱勢和相對落后,會造成一種緊張狀態,而這種緊張狀態會激起人們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钡膹娏以竿?,進而激發出鄉村教育的后發自覺,釋放出走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內生發展動力。從“一個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钡霓k學目標轉變,從讓每一個適齡兒童“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訴求轉變,體現了鄉村教育對改變發展現狀的強烈期盼。

(三)物質優勢:政府主導的多元利益主體共治格局是鄉村教育振興的治理合力

鄉村教育振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相關利益主體對鄉村教育的改革發展有著不同的訴求。梳理鄉村教育的多元利益主體可以發現,鄉村教育的改革發展進程是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多元利益主體參與共治的過程。這種協同治理格局的形成,能夠為鄉村教育的發展爭取更多的資源,是我國在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探索中形成的寶貴經驗。

一方面,鄉村教育雖然擁有多種教育層次,但以義務教育為主,公共產品屬性突出,其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與政策扶持。以政府為主導的鄉村教育改革發展,能夠充分調集或整合各種資源,最大限度激發鄉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活力。為了支持鄉村教育振興,我國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2020 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 033.87 億元,較上年增長5.69%,農村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11 541.34元,較上年增長3.73%,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11 178.71 元,較上年增長4.66%。農村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15 731.01 元,較上年增長3.51%,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15 112.10 元,較上年增長3.92%[16]。2021 年,中央財政下達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 739.3 億元,同比增長2.5%。在“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經費達7 495 億元,年均增長5.97%,其中,用于農村地區的資金占比保持在90%左右[17]。2022 年,我國基礎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達3.2 萬億元,比2015 年增加1.3 萬億元,年均增長7.7%,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18]。

另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的鄉村教育振興,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教育發展事業。城市教育率先開啟現代化進程,走在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前沿,肩負著幫扶鄉村教育發展的任務。城市地區能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能夠有力推動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邁向深水區,并成為區域教育水平整體提升的增長極。充分發揮城市教育的引領示范效應,將有效加快鄉村教育的發展步伐。

同時,在政府的引導下,尋找家長、社區、企業、非營利組織等相關利益主體的“最大公約數”,形成鄉村教育與政府、社會組織等相互依存的協同治理體系,能營造出鄉村教育振興的優良生態。

(四)政策優勢:平衡充分發展的改革要求是鄉村教育振興的實踐張力

城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況,是我國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著力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努力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本質上是教育供給同適齡青少年兒童的教育需求不匹配,教育發展水平與服務能力不能夠充分、有效地滿足人們對于優質教育廣泛性、多樣性、全面性的需求。就城鄉教育而言,教育發展的失衡主要表現在城鄉教育投入差異所導致的兩者在辦學水平、教學質量、育人理念、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差距。教育發展的不充分則體現為鄉村教育發展不充分,優質鄉村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有限。教育發展的不充分是導致教育發展失衡的客觀因素。教育發展的不充分,致使教育發展的不平衡,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教育發展的不充分。因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癥結就在教育發展的不充分。以解決教育發展不充分為著力點推動教育的充分發展,將推動教育發展的整體平衡。

要實現城鄉教育平衡充分的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好鄉村教育發展滯后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實施一系列政策、舉措,優化現有教育資源的配置格局。當前,我國的發展戰略正由“窮國辦大教育”逐步向“大國辦強教育”轉變,鄉村教育政策供給的完善提升了鄉村教育的實踐張力,回應了城鄉教育平衡發展的現實訴求。為支持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相繼實施了“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建設、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一系列教育改革項目。新時代的基礎教育應通過持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加大鄉村教育經費投入和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深化鄉村教育管理機制體制改革等多種途徑,有效解決鄉村教育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從而逐步縮小城鄉教育的發展差距。

三、后發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的實現路徑

明確鄉村教育振興所具備的后發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鄉村教育發展的信心。但是,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并不是自發性的,它是一種潛在的而非現實的優勢,具有實現的人為性特征,雖然容易被發現,卻不會主動發揮功效。阿伯拉莫維茨提出了后發優勢的潛在性問題,明確指出后發優勢雖然客觀存在,卻是一種潛在的優勢,想要成功地將潛在的后發優勢變為現實的發展動能,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努力[19]。諸多的現實案例表明,全球范圍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或地區,能夠成功地利用后發優勢并且取得實際成績。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雖然擁有后發優勢,但是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還是越來越被“邊緣化”。在教育領域,也有諸多發展滯后的國家或地區,它們雖擁有后發優勢卻難以將其轉為現實優勢。同時,在發揮后發優勢過程中所內生出來的發展慣性和路徑依賴,會導致后發劣勢的出現,這也為長期發展埋下了潛在的風險。

因而,要喚醒和釋放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真正將鄉村教育所擁有的后發優勢由潛在狀態轉化成為現實狀態,仍然需要鄉村教育做出一系列變革和努力。

(一)梳理辦學成就,堅定鄉村教育獨立自主的道路自信

通過對后發優勢的分析可知,后發地區存在諸多可能,能夠采取有別于先發地區的發展方式及途徑,達到與先發地區相近的發展狀態或水平。然而,后發優勢具有潛在性特征,必須通過后發者自身的不斷努力,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方能由潛在成為現實。由于城鄉教育是根植于城鄉不同文化的教育樣態,因而城鄉教育是在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有著重大區別的異質性教育。鄉村教育在正視落后現實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將潛在后發優勢轉變為現實后發優勢,就有可能追趕乃至趕超城市教育。

回顧城鄉教育的發展歷程,人類社會最早的教育就是同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緊密相融的鄉村教育。到了近代,伴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進程,鄉村城市化或城市支配鄉村成為普遍現象,這導致了鄉村教育的逐漸退敗和邊緣。鄉村教育自身發展的理論準備不足,道路自信缺失,似乎只有模仿和復制城市教育才能尋求生存空間,鄉村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進程也在“離農”和“為農”的悖論中搖擺不定。

綜觀當今世界的發展態勢,政治、社會、文化、價值等領域的多元化或多線進化被公認為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主流。加強鄉村教育的理論探索,走鄉村教育的獨特道路,是符合人類社會多線進化的主流方向。鄉村教育振興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關注鄉村教育綜合改革,深化鄉村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戰略,既具有明顯的國家意志,又具有典型的地方視野。

鄉村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發展歷史,決定了鄉村教育振興必然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仡櫤褪崂磬l村教育的發展歷程可知,在近代,以黃炎培、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等為代表的鄉村教育運動先驅,將鄉村作為教育活動的中心,為我國鄉村教育的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中國成立后,鄉村教育在緩解國家辦學壓力,滿足鄉村兒童教育需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鄉村教育應站在歷史的、現實的以及未來的角度,厘定自身的辦學定位,正視落后的現實狀況,闡釋鄉村教育的獨有價值,推動鄉村教育理論的守正創新,明確鄉村教育的先進性以及存在的正當性,從而重塑鄉村教育發展的文化自信,走出鄉村教育發展的道路自信,充分釋放鄉村教育的后發優勢。

(二)堅持模仿創新,跨越后發優勢陷阱

后發優勢的發揮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之上,主要有技術模仿和制度模仿兩種形式。如果后發地區只是采用模仿的手段而忽視創新的重要性,那么就有可能落入后發優勢陷阱。所謂后發優勢陷阱,是指后發國家或地區在利用和釋放后發優勢推進自身工業化發展進程中,所遇到的技術進步、制度變遷等方面的困難、障礙和風險[20]。如果鄉村教育只是模仿城市教育而不顧自身實際,或者不能合理、辯證地處理好模仿和創新之間的關系,那么就有可能落入后發優勢陷阱。

一方面,城市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雖然可以形成技術擴散的外溢效應,但這一優勢會逐步遞減并將最終消失。鄉村教育每引進、模仿或學習一次,其與城市教育的發展差距就會縮小一部分,后發優勢也就隨之相應減少,直至只存在一個“最后最小差距”。如果鄉村教育不能對引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等進行優化重組或再創新,那么雖然可以無限接近城市教育的發展水平,但永遠只能跟隨城市教育的發展步伐。此時,鄉村教育就會面臨著最終的恒差距,即“最后最小差距”。由于無法通過學習和模仿來消除這個差距,因而這部分后發優勢會始終存在卻無法實現,鄉村教育也因此陷于“引進—落后—引進—再落后”的循環往復的泥淖之中。

另一方面,鄉村教育可以直接引進城市教育的先進制度,以便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在短期內取得顯著的發展成效,但是,由于有制度嵌入環境的適應性、制度功能傳導的排他性等因素的存在[21],又可能會給鄉村教育的穩定發展埋下一些未知的隱患。完整意義上的制度應該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兩個方面,正式制度可以通過行政的方式順利移植,而非正式制度則無法在短期內快速改變。若沒有非正式制度的配套變革,即便是實現了正式制度的順利引入,其制度體系依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仍然可能因“制度夾生”問題而落入后發優勢的“制度陷阱”。因此,鄉村教育要在立足鄉村社區實際、尊重鄉村發展歷史、綜合考量和科學研判鄉村教育發展環境的基礎上,經歷一個從學習積累到模仿創新再到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積累和模仿創新是鄉村教育實現自主創新的重要前提,而自主創新則是學習和模仿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總之,對于鄉村教育而言,正確的發展思路應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逐步走向獨立自主,從以模仿為主,經歷模仿創新,最后逐步過渡至自主創新,跨越后發優勢陷阱,順利實現從追趕到趕超,完成領跑的優勢轉換與戰略轉移。

(三)遷移先進經驗,辦鄉土氣息濃郁的特色學校

鄉村教育之所以具有后發優勢,其根源是落后本身所帶來的天然優勢。也就是說,鄉村教育的發展水平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因而具有后發展的相對優勢。鄉村教育后發優勢的來源,在于對城市教育或其他先進教育經驗的學習和模仿。由于有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鄉村教育發展的速度可以大大提升。

由此看來,要實現鄉村教育振興,應該先提升鄉村教育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順利遷移城市教育的先進經驗,并將這些經驗與鄉村教育的現實情況合理對接,主動避免“水土不服”等情況的出現。但是,鄉村教育在充分利用后發優勢的同時,也應該堅持主動創新,避免落入后發優勢陷阱,進而順利跨越“最后最小差距”。

鄉村教育發展的落腳點在鄉村學校,要實現鄉村教育的振興,必然先要實現鄉村學校的振興,尤其是要對鄉村教育中的“兩類學?!保ㄠl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給予足夠的關注。創辦具有鄉土氣息的特色學校,推動鄉村學校實現特色發展,是鄉村教育利用后發優勢和跨越后發優勢陷阱的重要思路,不但符合鄉村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也契合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

一方面,走特色發展之路是學校個性化發展的重要表征,是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辦學格局的重要策略,更是鄉村教育利用后發優勢,避免落入后發優勢陷阱的必然選擇。鄉村學校是一種有著自身辦學特點的教育實體,與城市學校在辦學環境、教育內容、學校文化甚至教學的方式方法等諸多方面存有較大的差別。因而,辦出具有鄉土氣息的特色學校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鄉村學校扎根于鄉土社區,潤澤于鄉土文化,鄉土是鄉村學校辦學的寶貴資源,也是鄉村學校凝練辦學特色,體現差異化發展的重要依據。鄉土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民間故事、風俗民情、歷史典故、名勝古跡、鄉土特產、生態價值等內容,“展示著鄉村的文化底蘊”[22],是建設鄉村特色學校獨有的資源優勢。因而,辦出具有鄉土氣息的特色學校,走出鄉村教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是可行的。

(四)抓住政策機遇,主動融入城鄉教育共同體

政策優勢是鄉村教育后發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相關分配性政策,可以實現城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破解鄉村教育發展資源受限的問題。通過出臺城鄉教育自我調節性政策,可以改善城鄉教育發展格局,形成區域教育發展的優良生態。鄉村教育應抓住政策機遇,主動融入城鄉教育共同體,并以此為發展的著力點。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和建設教育強國的交匯點,振興鄉村教育是實現城鄉教育平衡、充分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有序擴大了城鄉教育規模,全面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水平”[23],體現了城鄉教育合作、開放、共享發展的新思路,反映了“在現代化與城市化的進程中對于城鄉關系變化的新認識”[24]。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是突破區域內部教育要素自由流動壁壘,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融合發展,推動城鄉教育優勢互補、協調共生的重要策略。在實踐層面,許多地方因地制宜,積極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發展體系,以縣管校聘、教師校長交流輪崗、無校籍管理、教師共享、遠程教育、教師自主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協作。加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進程,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是實現以城帶鄉,發揮城市教育的示范引領作用,統籌規劃城鄉教育發展格局的重要思路。

近年來,我國相繼實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等一系列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工程項目,也都成為鄉村教育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輸入鄉村,推動城鄉教育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制約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步伐的枷鎖將逐一被打破,鄉村教育的發展水平將躍上新的發展臺階[25]。在一系列由利好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中,鄉村教育應立足自身實際,利用良好的外部發展條件和高速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模仿、引進、吸收、學習等手段,在盡快補齊自身發展短板的基礎上,揚長避短,主動融入城鄉教育共同體,推動城鄉學校布局、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課程建設等教育要素的優化組合和自由流動[26],在城鄉教育共同體的構建進程中,獲取鄉村教育應有的地位和話語權。

四、結語

鄉村教育是鄉村社會的基礎工程和民生工程,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27],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還需補齊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短板。城鄉教育發展的差序格局,客觀上形成了鄉村教育發展的多維后發優勢,這也是鄉村教育所特有的一種發展要素。而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夢想和鄉村振興的時代征程,進一步拓展了鄉村教育后發優勢的豐富內涵。

充分利用后發優勢,是鄉村教育加速自身發展進程,建構鄉村教育優良生態的理性選擇。發展鄉村教育需厘清和把握后發優勢,既不能否認自身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積極優勢,也不能盲目樂觀,將所具有的后發優勢絕對化,“以為只要落后就能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后來者居上”[28]。鄉村教育要將潛在的后發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動能,需關注后發優勢效用遞減的問題,堅持在模仿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唯有如此,方能跨越后發優勢陷阱,推動鄉村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后發優勢城鄉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城鄉涌動創業潮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全球教育同質化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的后發優勢探究
周建平:中國空間站將有諸多后發優勢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發優勢理論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