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

2024-04-10 01:53鄧皖寧王春華
食品工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戰略食品科技

鄧皖寧,王春華

錦州醫科大學 (錦州121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1]。2021—2023年連續3年發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主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和目標。高校食品專業涉及農業和加工業,理應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利用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好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職能,而針對如何實現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研究較少。因此,立足高校食品專業,為該專業更好賦能鄉村振興提出路徑選擇,為高校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增效。

1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表層問題

1.1 大學生為農服務意識缺失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高校食品專業大學生是服務鄉村振興建設的生力軍?,F實生活中,高校食品專業大學生對“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認知狹隘,對到鄉村就業的認同不強,為農奉獻精神不足,為農服務意識缺失,存在“輕農”觀念。一是食品專業大學生普遍認為在基層農村就業的職業發展前景潛力不足;二是食品專業大學生通常認為在基層農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夠;三是食品專業大學生一般認為在基層農村的社會獎勵保障機制不健全,偏離他們的職業預期。

1.2 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不高

高校食品專業與“三農”工作息息相關,科研成果轉化可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助力農業精準扶貧、提質食企轉型升級。高校食品專業在科研創新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收獲諸多科研成果,有著較高的社會效益,但是科研成果轉化成本高,轉化難度大,對于農業生產經營來說針對性不強,經濟效益不高,沒有形成現實生產力。

1.3 賦能鄉村振興的機制缺乏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存在問題之一是不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者之間起到平衡作用。高校食品專業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無從實施,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評估機制無從落實,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戰略無從考核,導致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在提供服務和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熱情降低,效果削減,質量下降。高校食品專業在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工作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服務。

1.4 對社會的服務能力不強

高校食品專業對教師的職稱評定、考核評價主要以論文獎項、項目層次、教學成果、師德師風等為評定指標,科技服務占比不多,導致教師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差,造成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數量不足、服務內容單一、服務質量不高。此外,農業科技服務的投入和協調機制等也存在問題。經費投入機制需要多渠道實現,但是現實中效果不佳。政府、企業、高校、教師、農民等溝通不充分、協調不到位,實際中難以實現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2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表層問題的深層原因

2.1 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鄉村振興整體認識不到位

高校食品專業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行業形勢,發展定位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食品工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做出貢獻。實際上,高校食品專業建設發展的重心不在農業發展上,教學科研的重點不在農村建設上,社會服務的核心不在農民生活上,高校食品專業培養的大學生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認識,導致高校食品專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缺乏立竿見影、切實可行的對策。

2.2 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鄉村振興宏觀規劃不充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毫無疑問,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針對性,科學推進,需要制定長期的頂層設計、研究布局和短期的具體規劃與實施步驟?,F實中,高校食品專業對“三農”工作的服務既沒有整體規劃,也沒有精準呼應來自底層的強大發展沖動;既沒有統籌謀劃,也沒有充分調研農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這造成高校食品專業僅為服務而服務,提供的服務具有功利性和盲目性,提出的建議通常是“摸著石頭過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者是閉門造車、紙上談兵。

2.3 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鄉村振興常態機制不完善

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鄉村振興表層問題的最深層原因在于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缺乏常態性的渠道和機制。一方面高校食品專業在統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之間配套機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缺乏考核和監督的機制,致使服務活動流于表面,浮于形式。有必要及早通過自上而下的配套化機制,使高校食品專業服務體系成為鄉村振興的“標配”。

3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突破路徑

在鄉村振興戰略時代背景下,高校食品專業要從全局視野和戰略角度出發,踐行為鄉村振興賦能的使命職責,構建人才創新為內動力、科技支撐為生產力、社會服務為外推力的突破路徑,讓鄉村振興戰略為高校食品專業自身的發展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命題與生長點,把高校食品專業的發展鑲嵌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3.1 以創新人才為內動力,激發鄉村振興人才動能

高校食品專業賦能鄉村振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培養創新人才,為區域農業現代化服務。

加強本科生專業教育。高校食品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其發展戰略扎根地方、根植農村會更有作為。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要遵循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優化專業課程結構,培養出扎實掌握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要增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開設職業能力特訓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通過開設體驗式鄉土課程,引導與教育大學生掌握有關“三農”的理論知識,帶領大學生深入農村開展社會實踐,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思政課程、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專業思想教育活動等形式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和主要內容、大學生返鄉創業和基層就業的有關政策進行宣講解讀,培養出能夠下沉農村的高質量人才。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實施吸引優秀生源的招生計劃,運用專業教師、校友、企業的力量,群策群力,做好招生宣傳,吸引校內專業成績突出的本科生、外校的保研生和“雙一流”高校的調劑生。在培養階段實施雙導師制度,選聘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校內外導師,除了在校內遴選兼具高層次學術和實踐能力的師資力量之外,還需聘用企業中的專業人士作為校外導師,建設多元化師資隊伍。明確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培養體系,前者側重科研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后者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分型定位完善課程與教材建設。最后,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從源頭起、從過程中、從終端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高層次人才資源。

開展基層人才的培訓。鄉村振興基層人才主要是指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和從事“三農”工作的基層干部[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需要建設一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的鄉村振興基層人才隊伍。研究出臺吸引高校食品專業教師積極響應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政策文件,選派專業教師去鄉村擔任助理、顧問等職務,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鄉村振興基層人才培訓,加大培訓力度,建立鄉村發展人才庫,用心培育一批從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領軍人才、鄉村工匠和從事“三農”工作的基層干部等,培養造就一支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隊伍。

3.2 以科技支撐為生產力,激活鄉村振興智力引擎

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是促農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高校食品專業應以科技支撐為生產力,發揮好科技優勢,以科研項目合作助力鄉村產業發展。高校食品專業要充分考慮學校、專業和地方的特色,加大與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從市場的立場出發,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推進品種和技術的創新,形成特色企業合作體系,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推動鄉村食品科技創新,凝聚鄉村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深化科技服務指導。高校食品專業農業科技服務可為鄉村建設和發展貢獻巨大力量,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心,充分利用在專業人才和農業科技上的優勢,結合當地需求提供科技服務指導。一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選派專業人才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農村,與農民面對面地開展一線科技幫扶工作,把扶貧產業的生產、銷售、加工、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把駐村“第一書記”打造成新時期鄉村工作的一支主力軍。二是開展科技特派工作。吸引專業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做到供求精準契合,做好科技結對工作,凝聚鄉村振興的科技力量,釋放鄉村振興的科技之光。三是利用互聯網建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科技遠程教育系統。這使鄉村振興基層人才通過網絡學習科學技術、解答農業生產中的問題、滿足對科學技術的需要,為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的基層人才。

建立科技特派機制??萍继嘏蓡T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高校食品專業要理清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實施支持政策、組織保障和激勵機制。要鼓勵科技特派員以項目支持、技術參股等多種形式,與農村農民、龍頭企業等對接服務對象形成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實現“科技+農村”的生產管理、經營銷售的一體化,同時加大科技特派員經費投入力度,將科技特派員工作與職稱評聘、評獎評優和提拔任用相掛鉤,形成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從而進一步推動形成農民富裕、特派員受益、企業發展、社會進步的良好局面。

3.3 以社會服務為外推力,匯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開展定點幫扶工作。結合實際,安排高校食品專業在優勢領域參與行業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堅持責任不卸、政策不變、力度不減、隊伍不撤,在產業發展、消費幫扶、人才支持和技術指導、惠民生幫扶、項目規劃編制等方面給予幫助,并進一步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注重“三結合”原則,即鞏固與發展相結合、存量與增量相結合、實踐與規劃相結合,形成上下統一、內外聯動的工作格局,推進“內力”“外力”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高校食品專業應組織協調各方力量,組建提供社會服務的專門機構,科學規劃服務主題、服務方式、服務人員和服務效果,采取全員參與、全面實施、全過程監督,保障社會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社會服務不僅要體現鄉村振興的應然愿景,也要把握鄉村振興的實然狀態,不僅要針對具體的“點”與“事”,更要著眼“面”與“群體”,避免社會服務出現下鄉“水土不服”。

4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決策,擘畫新時代“三農”工作的宏偉藍圖。高校食品專業要乘勢而上,借勢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為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傳遞好“人才的指揮官、食才的交接棒”,充分發揮高校食品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描繪出以“食”幫扶鄉村振興的絢麗多姿的同心圓,吹響助力富民強村的時代笛音,奏響賦能鄉村振興的嶄新樂章。

猜你喜歡
戰略食品科技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食品造假必嚴懲
戰略
科技助我來看云
戰略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