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路保險“五五戰略”效果不顯,“80”后總經理如何破局?

2024-04-10 13:37林曉耕
經理人·中國保險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路財險車險

林曉耕

成立伊始,中路保險就另辟蹊徑,沒有只盯著財險市場的“香餑餑”——車險,放棄眾多中小財險以車險作為基本盤做大規模的“套路”,確立了車險和非車險均衡發展的“五五戰略”。而規模和非車業務,是財險市場險中“魚和熊掌”的故事,中路保險能否闖出新模式?

中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路保險”)2015年獲批成立于青島,主營業務包括機動車輛保險、家庭財產保險、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責任保險、貨物運輸保險、船舶保險等。

中路保險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從行業規律來看,財險公司一般在成立第五年時可實現首次盈利。但中路保險成立第六年的2021年才首次實現盈利。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323.52萬元、612.54萬元。

2023年上半年,中路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57億元,同比增長38.14%;從簽單保費數據看,上半年公司累計車險簽單保費3.31億元,而2022年同期為2.73億元。

從凈利潤情況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890.46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840.72萬元微升;投資收益率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55%和1.85%,而2022年同期為0.68%和0.39%。

不過,中路保險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路保險2023年前三季度由盈轉虧,凈虧損981.99萬元,主要是三季度出現了1872.45萬元的虧損。

公司由盈轉虧背后,是承保端和投資端面臨雙重壓力。在承保端,中路保險2023年前三季度綜合成本率為103.53%,較2022年同期的101.53%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在投資端,中路保險前三季度凈資產收益率為-1.02%,較2022年同期的-0.7%繼續下滑。

未來,面臨業績虧損、投資告負等一系列挑戰的中路保險,將如何應對愈加殘酷的市場競爭?

年內持續被罰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中路保險多次因違法違規等問題,被監管機構下發行政處罰通知書。

2023年9月2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開出3份罰單,中路保險被處以警告并罰款198萬元,是當月金管局單筆罰款額榜首。

公司的主要違法違規事由包括個別人員未經核準實際履行高管職責,借用通道變相自行開展高風險領域投資,虛假承保非車險業務,虛列財務費用,未嚴格執行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違規承保異地雇主責任險業務,關聯方及關聯交易漏報,報送監管部門的標準化監管數據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等。

同時,時任中路保險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長的鄭青因對上述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并罰款10萬元。時任資金運營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王桂磊對公司借用通道變相自行開展高風險領域投資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并罰款4萬元。

中路保險方面表示,此次被重罰涉及的幾個投資項目均是2019年前進行的,鑒于當時的投資推薦渠道以及規程并不完善,流程上面出現一些瑕疵,現已在制度層面細化完善決策流程,嚴格規范決策程序,并且在金融產品投資方向上重點關注標準化產品,縮減非標產品的投資比例,嚴控風險。

但是,這是這家聲名不顯的地方財險公司2023年9月份第二次被罰。

此前的9月14日,中路保險濟寧中心支公司因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而被罰款8萬元,時任濟寧中心支公司專屬渠道一部負責人李紅兵也因此事被警告并被罰款2萬元。

由此,中路保險以總金額222萬元位列金管局9月罰單總金額第四位,僅次于中國人壽(316萬元)、中國人保(281.3萬元)及泰康保險(223.4萬元)。

此外,中路保險下屬支公司年內還因編制虛假報銷資料套取費用等受到行政處罰。

濱銀保監罰決字〔2023〕23號顯示,中路保險濱州中心支公司因在2021年下半年編制虛假報銷資料套取費用,被處罰金15萬元。淄銀保監罰決字〔2023〕27號顯示,中路保險淄博中心支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被處11萬元罰款。

“引戰”艱難

成立后第7年的2021年,中路保險扭虧為盈,而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再度陷入虧損。據透露,2023年是中路保險第三個戰略規劃收官之年,截至2023年11月底,公司累計凈利潤為1004萬元,全年保持盈利在望。

2015年-2022年,中路保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944.54萬元、7993.42萬元、2.90億元、6.60億元、9.11億元、8.82億元、11.76億元、14.08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567.27萬元、-1694.84萬元、-9691.76萬元、-1.46億元、-2.50億元、-6165.62萬元、323.52萬元、612.54萬元。

雖然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了盈利,但截至2022年底,公司成立以來的累計虧損仍達5.98億元。

2023年上半年,中路保險保險業務收入12.57億元,凈利潤890.46萬元。不過,上半年中路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達到了103.99%,較2022年的100.38%上升了3.6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成立以來盈利能力不強,也導致中路保險的償付充足率快速下滑。2015年-2020年,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82841.71%、1000.97%、631.42%、404.64%、206.14%、156.87%,呈逐年下降趨勢。

為了補充資本金,突破“資本之限”,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實現高質量發展,中路保險積極謀求引入戰略投資者。

2021年11月,中路保險完成首輪增資擴股,引入新進國有股東青島地鐵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青島金膠州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向新股東及原有股東國信集團、國信金控共增發4.4億股股份,募資5.38億元,增資后總注冊資本14.4億元。

此輪“引戰”后,公司2021年底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兩項指標均增長至294.36%,相較2021年第三季度末的145.51%有了明顯提升。

2022年1月,中路保險再度宣布,采用公開招募的方式邀請戰略投資者,參與公司第二輪增資擴股,計劃募集資本規模15億元左右。但截至目前公開信息層面仍無進展。

中路保險再度引戰,部分原因或是受“償二代”二期影響,需要“補血”增強償付能力。

2022年底,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兩項指標均下降至259.60%,至2023年二季度末均下降至231.58%,均低于同期財產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行業平均水平。

“五五戰略”不切實際?

據公司不愿具名的前員工透露,成立之初,中路保險的優質業務很少,拿高費用在市場上買業務居多,如接受飛單,這樣的業務風險高、成本高,續保率比較差,不利于公司長期發展。

從成立之初,中路保險就確立了“五五戰略”,即車險和非車險的占比為5:5,而且增速要與市場發展好的公司匹配。

其時,車險一直是財險市場的“香餑餑”,甚至可以說“得車險者得天下”。

有財險公司高層人士認為,“像平安財險這類公司車險和非車險差不多7:3的水平,大多數中小財險能做到8:2就不錯了,有些新公司甚至是9:1。新公司車險和非車險要做到5:5是不可能的,除非它放棄保費規模的追求。又要規模又要車險與非車險的結構占比5:5,魚和熊掌兼得怎么可能呢?”

不過,迄今為止,公司一直堅持“五五戰略”?!芭Υ蛟燔囯U和非車險‘五五開的業務結構,未來三年,中路保險公司將按照‘堅持五五導向,打造特色中路的總體戰略?!边@是中路保險官方微信等公開信息中經常出現的表述。

目前看來,中路財險算是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2021年、2022年,車險占其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45.04%、41.96%。

公司在非車業務上也大力拓展。2021年6月,中路財險成功中標青島三區(市)“長期護理保險”項目經辦權,項目規模超過3億元。

2021年全年,健康險也成為中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第二的險種,也是前五大險種中唯一達到正承保利潤的,當年達到了1373.94萬元。2022年,中路保險進一步提升健康險占比,但健康險承保利潤卻掉頭向下,虧損1928.50萬元。

不過,大力發展非車險業務,對于公司的資本實力要求更高。近年來,財險行業頭部公司馬太效應加劇,與全國財險公司平均實際資本83億元相比,中路保險的資本實力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入圍大型項目招投標資格受到限制,仍不具備信用保證保險、特殊風險保障等擴展類業務的承保資格。

除了對“五五戰略”的質疑之外,圍繞中路保險討論度較高的話題之一,是公司管理層的頻繁更迭和不穩定。

管理團隊缺位

作為可比案例,同樣是國資背景的北部灣財產保險在2013年開業,2016年就實現了盈利。而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北部灣財產保險僅次于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老三家,遠超中華聯合財險、大地財險、國壽財險等財險第二梯隊公司。某險企高管認為,北部灣財產保險股東方能放手讓懂保險的職業經理人發揮作用是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中路保險成立的前三年,高層人事變動就頗為頻繁。在監管機構處罰通知書列出的公司違法違規事實中,“個別人員未經核準實際履行高管職責”一條就頗為令人矚目。

這些都足以說明公司一直未能打造出一只穩定高效的管理團隊。

在籌建期間,公司擬任董事長為王建輝,宮英博為擬任總經理。公司開業兩個月后的2015年4月,公司成立時保持了該人事任命;7月,永安保險原副總經理張建軍出任總經理,宮英博降至副總經理。

然而,張建軍在中路保險任職一年半后,于2016年底離職。次年2月,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國信”)背景的楊敏出任臨時負責人,但其3個月任期過后,中路保險的總經理就一直空缺。

對于張建軍離職的原因,中路保險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員工曾對外透露:“保險行業是市場化比較高的行業,保險經營有它自身的規律。來自保險行業的張建軍與國資背景的股東方在人才引進上、業務發展上等經營管理方面,思路理念分歧比較大?!?/p>

2018年10月,中路保險公告聘用時任副總經理的宮英博主持工作,聘期至2021年10月19日。

2019年10月,泰山保險原副總裁鄭青加盟中路保險,擬任總經理。2020年5月底,銀保監會官網公布核準鄭青的總經理任職資格。

2023年2月24日的公司董事會會議上,鄭青被免去總經理職務并當選董事長;3月17日獲核準任職資格。同時,副總經理祝亞非被指定為公司臨時負責人。公司總經理一職再度進入空缺狀態。

成立不過8年多,中路保險就經歷了5任總經理(負責人)。

一位地方系險企總裁表示,地方系險企當家人多是公務員出身的處級干部,這就導致地方系國資背景的保險公司往往出現以下問題:一是用普遍性的國資管理理念來管理具有特殊性的保險公司,試圖用一招來管百業;二是公司治理理念和固化的管理思維,唯上不唯市場、政績理念嚴重;三是對法人保險公司經營的專業要求、人才要求、格局視野缺乏深度的思考。

不過,新任總經理的到位,或許是中路保險股東方轉變思路的開始。

精算出身的新任總經理

面對人事更迭和長期虧損的困境,中路保險再度迎來新任總經理。

2023年12月6日,中路保險新任總經理人選最終選定精算師出身的史翔。目前,史翔已經赴任中路保險,其任職資格尚待監管批準。

如果史翔任職資格獲批,其將成為繼合眾財險總經理周瑋之后,又一位“80后”保險公司總經理,也是又一位總精算師升遷、跳槽成為保險公司總經理的高管。

實際上,2023年9月,青島財政局已推薦史翔為中路保險董事,從履歷來看,史翔是一位“80后”,碩士學歷,此前曾供職于同在山東的華海財險,擔任過華海財險總精算師、總經理助理以及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等職。

對于史翔的加入,中路保險表示,目前公司總經理的任職待監管部門審批。公司期待新總經理加入后,能充分發揮其精算師的經驗和能力,推動公司在精細化管控、產品創新、新業務拓展、互聯網技術和服務賦能等方面的進一步突破,推進公司新一輪的戰略目標高質量完成。

而這也體現了當前保險業管理層選聘的兩大偏好,即年輕化和專業化。2023年以來,越來越多的“80后”走進了保險公司核心管理層。此前保險公司一二把手多來自業務條線,如今,財務、精算等專業人才更多走上了管理位置,頭部險企中的趙鵬、利明光如此,中小險企中,合眾財險總經理周瑋、君龍人壽臨時負責人徐洪泰也如是。

年輕化的管理團隊通常具備更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推動公司發展。而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則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在財務、精算等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提升公司的業務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

年輕的史翔能否帶領中路保險闖出一條康莊大道?

猜你喜歡
中路財險車險
基于改進DeepFM的車險索賠預測模型的研究
一種基于5G網絡平臺下的車險理賠
銀保監通報:平安人壽投訴4072件增長28%,居壽險公司首位!
當奧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烏魯木齊中路的潮流與復古
瞌睡蟲找朋友
人保財險:助力“平安河南”建設
基于中船中路項目談深層軟基處理設計要點
吃火鍋的發現
互聯網財險投保者
一季度車險費率下降0.07% 保費收入1500多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