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的營堡(外一篇)

2024-04-10 05:03北城
鴨綠江 2024年3期
關鍵詞:神木駝峰楊家

要抵達陜西神木市區東北約二十公里處的楊家城,原初的路就只有一條,幾乎是從山底直直而上。黃土硬朗得有些泛白,像俯身而拾的人或牲畜的白骨。那俯身而拾的,我們已無從辨清哪是來自英雄、哪是來自敵寇的身軀,以及是哪匹戰馬的腿骨。光陰早已混淆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進入城址,會有躁動的黃塵不時被步履帶起,如置身古代的風煙之中。

楊家城便雄踞在這高高的山峁之上。說是山峁,其實完全是莽莽蒼嶺,尤其城西更是一面高聳的懸崖絕壁,下臨奔涌的窟野河水,滾滾而去,不作停留。古人把家園筑在高山之上,想來是為了更好地抵御山下強敵的入侵。如今大地已恢復靜寂,幾座遙相呼應的長城土墩臺,穿過盛大的城池,像猛獸般靜靜地伏在山脊之間,那樣忠誠和勇敢,在白晝更替之間,寸步不離地守護著楊家的忠魂。

守護楊家忠魂的,還有城東那株少年楊業親手植下的五指柏。舞槍弄棒的少年,雄心報國的少年,把根留在故里后,便戰袍加身、揚塵而去,留下青柏日夜矚望著游子的歸期。至今,它仍郁郁蔥蔥地活在英雄的榮光里,雖歷經千年風雨,卻亭亭華蓋,縱橫肆生,鐵一般的枝干,完全不會讓你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嘆息和質疑。粗糙的裂痕,呈現著一股滄桑,更洋溢著一種雄蠻的力量。它似已化身為古樹的將軍,凜凜風骨,颯爽英姿,守護著他的城和子民。

真乃“神木”!

除了楊業柏,據傳城東南外還有三棵巨松,所以楊家城在被喚為楊家城之前,叫麟州新秦縣,金代為神木寨、元代為神木縣,后兩個名字,顯然因神松而得名?,F在我們已經無從知曉神松的確切位置了,也再難睹它的風姿了,但在王維的詩篇《新秦郡松樹歌》里,似可覽得昔日一番地理豐美的勝景:“青青山上松,數里不見今更逢。不見君,心相憶,此心向君,君應識。為君顏色高且閑,亭亭迥出浮云間?!痹谏n茫的大地與遼闊的浮云之間,唯有滿山的松濤,像上蒼布下的威武之師,一如一門忠烈的楊家將,守護著這里的黎明與黃昏。如今神松已無從覓得,但它高潔的精神存留在詩篇里,在神木人的骨骼和血液里代代傳承,它的根脈已經把每一個神木人緊緊地牽連在了一起。這種韌力深植在人們的意識和靈魂中,并滋生出新的根系和枝丫,這也許就是“神木精神”經久不息的源脈所在吧。

我們已經習慣上稱它為楊家城,或者楊家將故里了,而很少再喚它從前的名字,就像母親一直喚著孩兒的乳名。這座誕生英雄家族的城,提起來讓人唏噓。在確鑿的史實里,以及在代代相傳的故事和戲劇中,上至老英雄楊弘信,下至楊家眾女將,一曲浩歌響徹天地間。尤其楊家將的靈魂人物楊業,驍勇善戰,號為“楊無敵”。他在雁門關以數千騎兵馬大敗契丹,直令頑敵望風而遁。但在陳家谷之戰中,被奸人算計,其子延玉戰死,自己就地被擒,他誓死不降,絕食而亡。好馬最怕失前蹄,好漢難躲暗箭傷。一代英烈,隨風而去,永不消逝的是他的大愛和忠勇,一再詮釋著楊家將精神之要義。而楊家城,不再僅僅是一座以姓氏稱呼的古城,而是英雄的代名詞。我們通過實物考證以想象他們的音容笑貌,領受他們的人生教誨,我們通過這座城來認識英雄、親近英雄、敬拜英雄,讓浩然正氣穿過單薄的身軀,滋養我們的精神和靈魂。這便是英雄之于我們的意義。

經過千年的風雨侵襲,城墻已經很不完整了,一段一段頹塌成黃土堆。曾經的銅墻鐵壁,如今也毫不費力便跨了過去。它已經成為定格的歷史,成為一段壯歌般的遺址,任人憑吊。大塊厚實的城磚曾經拒擋了頑寇鐵騎的入侵,幾時卻被村民揭去砌了房屋。那城磚曾經濺了斑斑血跡,卻也敵不過陽光的暴曬與雨水的沖刷,敵不過墨綠的青苔爬滿它的通身,稠稠的,還原了大地墨綠的本色。

就見那凹凸不平、堅硬滾圓、令頑敵聞風喪膽的礌石,棱角還在,一些邊角還如鋒利的刀刃,但一大塊一大塊被村民與其他石片一起壘了院墻。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的使命,安靜地伏在大地的一隅,不再那么劍拔弩張,不再那么轟然作響,就像回到它本來的用途與位置上。在平坦的城池里,如今耕種著大片油綠葳蕤、星羅棋布的莊稼。有三五農人不慌不忙地除草務苗,打理著自己的田禾。偶有瓷片和銅錢被犁鏵翻出地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證著先人的爭戰與生息。

楊家城究竟發生過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已經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曾被無數次入侵,也無數次令頑寇大敗而逃。這座抗擊契丹、西夏的邊防要塞,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北宋著名詩人范仲淹在巡邊時,曾在此地寫下千古名作《寄調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蹦枪鲁蔷o閉的門早已消失,風在那殘破的門洞來去自如,而那白發的將軍如今已沉寂地底。頑敵的一次次攻城也早已偃旗息鼓,勝者和敗者一起離開了他們以命相抵的城堡。春天的熙光又一次照到楊家城,青草和莊稼又一次覆蓋在他們的血淚與身軀之上,多像古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詩中吟到的那樣:“我看到一只鳥兒落到圖斯城垣,凱卡烏斯的頭骨就放在它腳前。鳥兒對著頭骨說:遺憾啊,遺憾,再也聽不到鈴響,再也聽不到鼓樂喧天?!?/p>

在楊家城西城區點將臺的背后,如今重見天日的刺史府,也只有厚厚的頑石地板了。從地基的形貌中,我們大致想象著它曾經的莊嚴。人們往往花費很大精力來建造自己的宮殿,但最不經時間沖洗的,恰恰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房屋。那些形制宏偉的各異建筑,總是和它們的主人一樣在大地上消失,留下后人站在他們站過的位置上空嘆惆悵。但是,楊家將忠勇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卻不會隨風而散,將被人們代代銘記,人類也因而在這永不磨滅的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繼續前行。

在楊家城最高點,城址中部的紫錦城,殘存一段夯筑城墻,傳言為紅樓所在地。宋代名臣文彥博便曾寫下《憶紅樓》的詩章:“昔年持斧按邊州,閑上高城久駐留。曾見兵鋒逾百草,偶題詩句在紅樓??叵彝焖诔申愂?,緩帶投壺憶舊游??耢掣鼰┙鹗?,靦顏多謝鎮西侯?!笨梢韵胂蟆霸姳h逾白草”的紅樓朱木飛檐,獨領風騷,戍邊的將士在紅樓上觀敵情于眼底,題詩句于墻壁。但壯觀的紅樓是如何消失于歷史的煙塵中呢?最有可能的自然是戰爭。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戰爭史。一些人建造,另一些人毀滅。古希臘索??死账褂醒裕骸安恍业娜税?,彼此動手,造成了共同的命運?!?/p>

風總是在高處與我們牽手歡言,它使萬物清明,使人類清醒。它在楊家城更刮得充滿了勁道和力度,很有幾分豪氣和俠氣,直通通吹向我們的胸膛,呼啦啦吹著繡有一個大大的“楊”字的帥旗凜凜作響。旗子作響的地方,是城址的西面,背靠絕壁,坐落著一座將軍祠。據傳,在唐代以前,楊家城的山頭上有座神廟,供奉著北方神。宋夏對立時,老百姓認為,西夏千軍萬馬多次攻打,但始終沒有破過州城,就是因為山上有神靈保佑。出于對楊家將的景仰,后人在此廟址上修筑了將軍祠。殿內供奉著金衣綬帶的三尊雕像,居中為麟州刺史楊弘信,左右兩人是其子楊業和楊重勛。東西墻壁上再現了多幅楊家將生活、戰斗的壁畫。當人們站在英雄和他們的事跡面前,靜默中總是讓人們獲得失去已久的元氣和力量。將軍祠成為楊家城內瞻仰楊家將的一處神圣之所。人們在大地上修筑殿宇,便是為了凝聚記憶,不去遺忘。過去是未來的鏡子,人們祭拜英雄家族,受其教諭,并把這種教諭一代一代傳下去。

英雄,理應是我們的過往和將來。

每個人都是別人命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他人的影子。古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吟道:“你我出生之前日夜已穿梭輪替,蒼穹本就在悠悠運轉不息。當心,你的腳步要輕輕踏下,或許美人明眸就在那片地底?!倍绹┪飳W家特麗·威廉斯說:“記憶是唯一的回歸之路?!睉騽 栋贇q掛帥》中,白發蒼蒼的佘太君聲淚俱下地唱道:“可憐我三代傷亡盡,單留宗保一條根。到如今宗保邊關又喪命,只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門,我也未曾灰過心!楊家報仇我報不盡,萬歲!哪一陣不為江山,不為黎民?”

這一唱三嘆、寸斷肝腸的戲詞,不禁讓人為楊家捧一把錐心之淚,點點滴滴,拋灑在楊家城干裂的土地之上。

蒼茫駝峰山

確切地說,不該把駝峰山只看作是一座普通的山。

像陜北這樣多山的地域,巨大的黃土丘一個接一個,一直涌向蒼茫的天際。而駝峰山的不同凡俗,稱得上集陜北眾山之大成。它耐看醒目,靈氣飛揚,又不乏厚重靜穆的氣度。我曾多次登上駝峰山,在高處想一些漫無邊際的事情,想久了,便滋生出一些超拔于現實之上的念頭來。遂想,上天給了我們完整的軀體,但并沒有賦予我們完整的靈魂,它一定把屬于我們的一部分遺留在了大地之上、山水之間。而我們,只有不斷地去走動和尋覓,才能破譯那些神秘的生命密碼,才能在不斷的行旅之中,逐漸趨于生命的奇麗和完美。

駝峰山是一座神奇且富有詩意的山。每次走近駝峰山,我都會先在山下逗留老半天。我并不急著到山上去。對于這座山,站在底下望,也許比置身其間更富有意味。位處城西邊緣的駝峰山,山下即鬧喧的世俗空間。這就是說,這山,每天都要受到各種車輛的轟鳴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工地電鋸的刺耳聲的侵擾,還有城里工業的濃煙,在山上落下黑黑的塵埃。但這無損山本身堅硬的質地。它依然亙古屹立,像參禪的老僧,或是大隱于市的圣哲,一副大家氣派,獨守清寂。似乎任何外在的嘈雜,都不會入侵它心靈的高潔。這對人來說,的確是很難企及的境界。

西望駝峰山,頂端兩峰凸起,中間稍低下凹,極像一頭巨駝,不堪困倦干渴的行途,抑或其他什么阻絆了它行進的腳步。它駐足這里,迎風跪伏。盡管跪著,它還是駱駝。它整體的粗糲令我產生一種內心的貼近感。山頭垂掛的燙金山牌,像掛在駱駝脖子上的一串耀眼的駝鈴。駝峰山是大自然以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幅生命浮雕,一種精神之力的象征。關于駱駝,人類對它的感激也許還遠遠不夠。它高邁的頭顱,充滿了雄性的堅韌;它蒼茫的眼神,充滿了對嚴酷環境的無懼;它身軀跪臥,每每要站立起來必定一聲長嚎,會讓我們眼眶里頃刻間溢滿悲愴的淚水。駝峰山,正是這樣的一頭駱駝,它是這塊地域的造化?!耙霁F類,也只肯做駱駝,做一頭可以俯視人類頭顱的駱駝?!边@是作家寧肯在《藏歌》中的一段話,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它,這極剛烈血性的句子!

駝峰山是一座傳說遍地的山。它因何得名,傳說之一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意外走失了一頭駱駝。這頭載滿了一身錦羅綢緞而又不堪遠行之苦的駱駝,一路踏著窟野河的水來到這里,迷戀一川美景,見這里山秀水美,人事安和,便不愿再跋足遠涉,突然就停了下來,毅然而臥,仰頭望天,與這山這水永遠地融合在了一起。傳說之二,是它又名二郎山的由來。遠古時期,神木地勢開闊平坦,常有風沙侵襲,由于毀林開荒過度,風沙越來越嚴重。每年春天,狂風甚惡,卷著沙子飛揚,斷斷續續,數月不止。有時竟出現咫尺不能視人的沙塵暴,常常吹毀林草,覆壓農田,打傷禾苗,人們深受其苦。于是二郎神楊戩便從山西擔了兩座山,飛渡黃河,準備給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為屏障,守護這一方寶地。他過了黃河,太陽眼看就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嫗,便問:“您老說我趕太陽落山前能到神木城嗎?”老嫗回答道:“唉,遠著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聽,火氣大發,摔下擔子便說:“我人到不了,頭也要探過去!”于是使出神威,其頭飛來神木城西化為這座山,身體化作了神木南部的天臺山。山從此擋住了漫天風沙,人們得以安居樂業。

登上峰頂,極目而望。山北,長城曾經于此斜穿而過,如今只剩下幾個修復的古垛臺,莊嚴地立在大漠里,孤寂地講述著歷史的悲涼與世事的滄桑。伸出手,摸摸山上那些屢遭風雨侵蝕的石頭,黑漬的顏色,浸著一種無情的冷寂。只有古鐘被僧人撞響,鐘聲悠長,聲接遠古,蕩向未來的時空。

我在山上行走,像騎伏在一頭巨大的駱駝身上。一位西部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精神在高處?!泵棵肯肫疬@樣的句子,我的內心就充滿莫名的沖動。是的,只有在高處,我們才能心游大野,目及更遼遠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能體會到站在高處時的壯闊心境,并把行走在高處當作生活的內容。站在高處,我們會突然看清許多現實的迷霧,狹小的心胸會注入海的容量。

山上的路徑起起伏伏,如一盤曲折的繩索。有一次時已日暮,我還在山上轉悠。我喜歡永無止休地行走。尤其在這種氛圍里,感受暮色四合,看一輪麗月輕盈地從山后升起,聽秋蟲傳遞著蕭瑟的信息,心里的適意和激動,千言萬語,竟終歸于默然。

駝峰山的半山腰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清洌,俯下身,寧謐的水面清晰地映出一輪月影。注目這天地之清泉,我冥想著現實中一切有關純凈和出色的事物。想起那些信念或理想的字眼,人們對它們日漸疏遠、淡漠,而我仍感受著它極高尚與純正的生命氣息,期盼自己的一脈心靈之泉,在心間涌成不息的大流。

駝峰山是一座文化積淀濃厚的山,廟群現存明清壁畫、明清摩崖題刻與民國碑石多處。其中二郎廟門前的九龍壁石雕、三教殿內東西山壁畫、地藏洞的頂繪神塑等,都是藝術精品,展現出了神木深厚的人文積淀和歷史內涵。雕刻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一大幅的九龍壁石雕,據說是此地民間藝人的作品。九條龍游走自如,充滿了張揚、飛騰的生命意識。

駝峰山也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名山。在前后長一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建有近百座殿、廟、亭、閣,形成一個集團式廟群,順“駱駝頭”北上,一路憑欄遠望,神木城盡收眼底。三教殿是駝峰山頂最大的廟宇,也是山上眾多廟宇奇觀中的奇觀。這里除了儒釋道三教的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之外,并沒有供奉其他神靈。三位圣者如同老弟兄三人,共居一片屋宇下,共坐一盤土炕上,授經講道,縱論人生,似乎偶有笑聲撞出窗欞,驚飛幾只檐瓦上的白鴿。

他們雖生于同一時期,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派系、教義和信徒??鬃訌娬{入世,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谌耸乐袑で蟀駱?,學習他們的長處、改掉其短處。釋迦牟尼強調離世,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边@是佛教的經典表達。一切事物和現象,都虛幻如夢幻泡影、露水閃電一樣,應淡然看待這個世界。老子則強調出世,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幼詈啙?,一言中的。一切要遵循自然的法則。但他們不同的外表和靈魂里,又有著共同的情感和思想:一致關注著人類和他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關心、探討并追問著同一個古來的命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

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得有多么寬廣胸懷的人才能夠做到?古往今來,神木不乏這樣秉性的人。擯棄門戶之爭、派別之爭、信仰之爭,握手言和,如出一門,共同為人類的精神問題尋求終極的出路。三教殿便成了一座有關哲學與宗教的人生圣殿,寄寓著神木人包容與共生的樸素思想,也充分反映了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蘊含。

駝峰山廟群究竟是在哪一年建成,記載得并不詳細。據觀音殿碑文上記載,明嘉靖年間,山上的廟觀已初步形成,僧人和道士常常云游于此,祀奉頻繁。而今,月門牌樓、八仙洞、張公廟、瑤臺等二十多處寺院,九十余間廟觀,依勢一山排開,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站在山上向下看,那條極富個性的窟野河流經山底。一條碧綠波動的帶子,讓人產生一些眩暈的感覺??咭昂邮屈S河無數支流中的一條細脈,它無畏地向前涌流。而在駝峰山的最高處,托舉著一株蒼老的撫云柏,它從石縫中探出來,枝干和葉子前傾舒卷,像一大朵凝重的綠云駐留在山頭,招搖著一種蒼老中的新綠,清明中的麗姿,宛若一首豐蘊的詩,一幅多彩的畫,一首嘹亮而經久的歌。

作者簡介>>>>

北城,原名王小明,陜西神木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神木市作家協會主席。作品見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文藝報》《中華散文》《散文選刊》《延河》《草原》等報刊。出版散文集《豐饒之歌》。

猜你喜歡
神木駝峰楊家
《上下陽古村落》《楊家堂村口》
項苗
神木有石峁
對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劇院
神木:脫貧實效詮釋黨建力量
駝峰場編發線向到發場交授權電路探討
駝峰第三制動位減速器夾停鉤車問題的改進
楊家有只羊
對駝峰測長的改進設想
楊家軍:堅信e代駕今后一路向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