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GF-21、IMA、MCP-1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系

2024-04-10 07:43馬宗侖汪鳳蘭陳雪斌史周乾
關鍵詞:單核細胞白蛋白心肌

馬宗侖 汪鳳蘭 陳雪斌 史周乾

濮陽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濮陽 457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或瀕臨閉塞,致使冠脈血流中斷,從而造成心肌壞死[1]。雖然冠脈再灌注等治療手段有效地減少了AMI死亡人數,但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如AMI后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時有發生,是導致患者預后差的最主要原因[2]。心肌損傷標記物作為反映心肌損傷的敏感性以及客觀性指標,在AMI的診斷和預后評估中占重要地位,但其存在半衰期長、特異性低等局限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是新的內源性物質代謝調節因子,具有促進細胞分化、血管生成、參與組織損傷的修復和代謝等功能,在心肌缺血早期,其水平升高可對心臟起保護作用[3];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可趨化和激活單核細胞至炎癥部位,并參與炎癥反應、調節免疫,對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形成以及斑塊不穩定均具有促進作用[4];缺血修飾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是指因缺血而導致與過渡金屬結合能力改變的白蛋白,是目前較新的心肌缺血標志物[5]。雖然FGF-21、IMA、MCP-1均與AMI的發生關系密切,但3者在AMI預后中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5月—2020年7月診治的110例AMI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納入標準:①均符合AMI診斷標準[6];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再發性心肌梗死者;②因外傷、手術或胃腸道出血應激引起的AMI;③精神類疾病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⑤既往存在先心病、房顫等病史;⑥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①從電子病歷系統中導出患者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病史、吸煙史等臨床資料。②收集患者診治期間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包括血脂、心肌酶及FGF-21、IMA、MCP-1等。觀察指標正常參考范圍:總膽固醇(TC) ≤ 4.3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LDL-C) > 1.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2.51 mmol∕L,甘油三酯(TG) ≤1.52 mmol∕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35 U∕L,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 ≤ 1.027 μg∕L。③所有患者均由主管醫護人員通過電話、復診等方式保持隨訪,并為每位患者制定隨訪記錄本,收集患者隨訪24個月的相關資料。統計患者MACE發生情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胸痛、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等;并根據其是否發生MACE分為預后不良組和預后良好組,其中預后不良組為26例,預后良好組為84例。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評估血清FGF-21、IMA、MCP-1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采用并聯試驗診斷)對于AMI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采用Kaplan-Meter曲線比較不同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采用Cox多因素分析辨別AMI患者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檢驗水準α= 0.05。

2 結果

2.1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相關因素比較

預后不良組中CK-MB > 35 U∕L、cTnⅠ > 1.027 ug∕L者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心肌梗死患者相關因素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比較

預后良好組患者血清FGF-21、IMA、MCP-1水平均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比較()

注:FGF-21: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IMA:缺血修飾白蛋白;MC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MCP-1∕(ng∕L)41.89 ± 6.98 51.87 ± 6.57 6.457< 0.001分組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n 84 26 t P FGF-21∕(ng∕L)131.47 ± 26.27 157.38 ± 22.06 4.553< 0.001 IMA∕(U∕mL)78.18 ± 13.75 86.58 ± 10.68 2.856 0.005

2.3 血清FGF-21、IMA、MCP-1水平預測預后的效能

血清FGF-21、IMA、MCP-1水平3者聯合預測預后的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 AUC)以及敏感度最高(P< 0.05)。見表3。

表3 血清FGF-21、IMA、MCP-1水平預測預后的效能

2.4 不同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比較

FGF-21 > 150.12 ng∕L患者24個月MACE發生率為37.21%,顯著高于FGF-21 ≤ 150.12 ng∕L者的14.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IMA >75.78 U∕mL患者24個月MACE發生率為32.65%,顯著高于IMA ≤ 75.78 U∕mL者的16.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MCP-1 > 49.67pg∕m患者24個月MACE發生率為40.00%,顯著高于MCP-1 ≤ 49.67 pg∕mL者的12.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1 ~ 3。

圖1 不同血清FGF-21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

圖2 不同血清IMA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

圖3 不同血清MCP-1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

2.5 導致AMI患者不良預后的Cox多因素分析

將預后不良作為因變量,將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病史、吸煙史、TC、TG等指標作為自變量,分別賦值,進行Cox多因素分析(自由度均為1),結果顯示,FGF-21 > 150.12 ng∕L、IMA > 75.78 U∕mL、MCP-1 > 49.67 ng∕L、CK-MB > 35 U∕L以及cTnⅠ >75.78 U∕mL均是AM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詳見表4和表5。

表4 AMI不良預后影響因素賦值

表5 影響AMI患者不良預后的Cox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FGF-21是一種能量代謝調節因子,對葡萄糖代謝、脂肪酸氧化等均具有調節作用,在心肌缺血早期,可減弱心肌細胞損傷以及凋亡,從而減少梗死面積,保護心臟[8]。正常狀態下,人體IMA含量僅占白蛋白總量的1% ~ 2%,而在機體缺血時,IMA含量可升高至6% ~ 8%。既往研究表明,在心肌壞死前的早期缺血階段,即可檢出IMA,并可持續6 ~ 12 h[9]。MCP-1主要由活化T細胞產生,是一種可溶性的堿性蛋白質,具有誘導單核細胞趨化、激活單核細胞的雙重功能,同時作為炎癥始動因子,可介導并調節其他炎性介質的產生、釋放,形成級聯反應。研究表明,AMI患者體內存在血清FGF-21、IMA、MCP-1水平的異常升高[10-12],并對AMI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預后方面,有研究表明IMA、MCP-1是影響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13],且有望成為其病情評估和預后的預測指標。本研究根據患者是否發生MACE進行預后分組,結果顯示,預后良好組患者血清FGF-21、IMA、MCP-1水平顯著低于預后不良組,提示血清FGF-21、IMA、MCP-1水平可能與AMI患者預后不良相關,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F已證明,ACS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而MCP-1可通過吸引巨噬細胞等聚集于動脈粥樣斑塊中形成泡沫細胞,引起慢性炎癥反應[14];同時還可能通過與FGF-21共同影響脂類代謝等形式參與ACS的形成;AMI患者心肌缺血的發生,促使冠脈內血流量顯著減少,從而影響內皮系統功能,內皮細胞與局部組織氧化應激、反應性氧活性產物的增多,在體內修飾白蛋白,引起IMA的大量釋放。通過ROC曲線分析發現血清FGF-21、IMA、MCP-1水平3者聯合預測AMI預后的AUC以及敏感度最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血清FGF-21、IMA、MCP-1水平患者MACE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上述指標的高表達可能與AMI患者MACE的發生相關。Cox單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FGF-21 > 150.12 ng∕L、IMA > 75.78 U∕mL、MCP-1 >49.67 pg∕mL、CK-MB > 35 U∕L以及cTnⅠ > 75.78 U∕mL均是影響AM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表明,ACS、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清FGF-21水平升高[15-16]。雖然FGF-21可通過內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發揮心肌保護作用,但當體內血清FGF-21過度表達時,會對其抗動脈硬化功能反向抑制。而MCP-1可促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脂質浸潤,促使NO功能降低甚至失活,產生大量自由基、血管痙攣、脂代謝異常,促使單核細胞遷入內皮下吞噬脂蛋白成為泡沫細胞,加速AMI的進程。AMI患者心肌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謝障礙、心肌細胞壞死等缺血性的連鎖反應,會導致大量IMA的生成,另外,心肌缺血還可引起血清白蛋白中的氨基末端產生修飾改變,使其在與過渡金屬元素結合后形成IMA,故IMA水平越高預示著AMI患者病情越為嚴重,預后越差。

綜上所述,血清FGF-21、IMA、MCP-1水平均可較好地預測AMI患者的預后,且3者聯合預測效能更高,同時血清FGF-21、IMA、MCP-1水平的高表達與MACE的發生密切相關,是導致AMI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但本研究本量偏小,未動態監測AMI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血清FGF-21、IMA、MCP-1水平的變化,其具體作用機制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結論還需在大規模臨床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單核細胞白蛋白心肌
喜舒復白蛋白肽飲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飾白蛋白和肌紅蛋白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早期診斷價值
伴有心肌MRI延遲強化的應激性心肌病1例
干細胞心肌修復的研究進展
復合心肌補片對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復效果觀察
白蛋白不可濫用
Cu2+、Zn2+和 Pb2+對綠原酸與牛血清白蛋白結合作用的影響
單核細胞18F-FDG標記與蛛網膜下腔示蹤研究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血管發育畸形兩例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TLR2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