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身視域下高校體育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4-04-11 17:25郭禮喜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群眾體育全民健身高校體育

郭禮喜

摘要: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體育在促進群眾體育發展中的角色備受關注。高等學校體育是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銜接點,是群眾體育的重要部分,發揮高校在體育場地設施齊全、品質高、師資力量強、青年學生群體充滿朝氣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帶動地區群眾開展體育活動,并促進其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基于歸因理論,探討高校體育如何有效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等方法,對本地部分社區體育開展的現狀以及地方高校服務于社區體育的現狀展開了調查研究,針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實施對策,旨在為高校體育與群眾體育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全民健身? 高校體育? 群眾體育?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3-010-3-ZQ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層面的向往已超過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體育活動已成為了許多人追求健康的一種重要方式。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體育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體育資源與社會群眾體育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的對接空間。如何有效利用高校體育資源促進群眾體育發展,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歸因理論為理解這一過程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本文基于歸因理論,分析高校體育在促進群眾體育發展中的路徑與作用機制,旨在為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1、社區群眾體育發展現狀分析

1.1、機制不健全,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專職崗位

在健身領域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是傳播健身知識、引導健身人群科學鍛煉的重要力量。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健身機制不健全,有90%以上的社區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專職崗位,這意味著許多鍛煉人群無法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從而導致他們的健身方式不科學或存在安全隱患。經調查發現,大多數社會體育指導員只是兼職或臨時性質的工作,他們沒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這使得他們在提供服務和指導時可能缺乏專業性和責任心。另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和資質參差不齊。一些地方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和管理不夠規范,導致指導員的質量難以保證。有些指導員可能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無法為健身人群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1.2、健身內容陳舊,缺乏民族特色文化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目前有79.8%以上的社區健身內容多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為主,缺乏多樣化的活動選擇,無法滿足不同年齡和喜好的居民需求?,F代社區健身活動中很少看到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舞龍舞獅等,這導致傳統文化與健身活動分離。缺乏民族特色項目推廣,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項目,如太極、氣功等,沒有得到有效推廣,使居民無法體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健身器材與民族文化脫節,市面上的健身器材多采用西方設計,與中國的民族文化不相符,導致居民在使用時缺乏文化認同感,健身理念也很難融入民族價值觀,當前的健身活動往往只注重身體鍛煉,而忽略了與民族價值觀的結合,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等。

1.3、健身人群趨向老年化,青少年健身意識缺乏

近年來,健身人群趨向老年化的問題逐漸凸顯,而青少年健身意識的缺乏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通過對當地部分社區的健身人群統計發現,老年群體居然占60%左右。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意識到健身對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參與各種健身活動,如散步、太極、瑜伽等,以期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相反,許多青少年缺乏健身意識,沒有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與其成長環境、學習壓力、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青少年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競爭焦慮,導致他們忽視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此外,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缺乏運動等,進一步加劇了青少年健身意識的缺乏。

1.4、健身人群隨意性較強,缺乏組織領導才能

健身人群的隨意性較強,缺乏組織才能,通過調查發現,60%以上的鍛煉人群只注重個人的健身目標,如減脂、增肌或提高體能等,而對于如何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健身計劃則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情來進行鍛煉,而不是按照一個系統性的計劃來進行。另一方面,健身人群在組織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非常有限,組織才能不僅僅是指能夠制定計劃和策略,還包括協調資源、管理時間、激勵團隊成員等方面的能力。由于缺乏這些技能,健身人群可能難以有效地組織和實施自己的健身計劃。此外,健身人群可能面臨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擾,如工作、家庭和其他日常事務,這些因素可能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導致他們難以保持有規律的健身習慣。同時,一些健身人群可能缺乏足夠的社交支持網絡,無法與他人共同鍛煉和互相激勵,這也可能影響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堅持性。

1.5、健身場地器材缺乏,健身方式單一

在健身活動中,場地和器材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有80%以上小區的健身場地和器材存在缺乏和單一化的問題,這給健身人群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局限性。首先,健身場地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可用于建設健身場地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此外,一些地區的健身場地存在老舊、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在許多健身房和公共健身場所,常見的器材也只是跑步機、啞鈴等傳統的健身設備,而對于一些特定的健身需求,如瑜伽、普拉提、力量訓練等,可能缺乏相應的專業器材。這不僅限制了健身人群的選擇范圍,也可能影響他們的鍛煉效果和積極性。此外,健身方式的單一化也是目前健身市場存在的一個問題。許多人可能因為缺乏專業指導或對健身的理解不足,導致他們的健身方式過于單一或不合理。長期單一的鍛煉方式可能使身體某些部位過度使用,而其他部位則缺乏鍛煉,從而導致身體的不平衡發展。

1.6、健身人群意志力不堅定,缺乏正確的歸因

在健身領域中,意志力是決定健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許多健身人群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往往表現出意志力不堅定的情況,缺乏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動力。同時,一些健身人群還可能存在歸因不當的問題,將失敗或挫折歸咎于外部因素或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首先,意志力不強是許多健身人群面臨的問題。在健身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如鍛煉的痛苦、單調乏味的重復動作、看不到明顯的進步等。對于一些健身人群來說,這些困難可能會成為他們放棄鍛煉的借口,導致他們無法堅持下去。即使他們開始時滿懷熱情和決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熱情可能會逐漸消退,使他們難以持續地進行鍛煉;其次,缺乏正確的歸因也是健身人群常見的問題之一。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一些健身人群可能會將責任推卸給外部因素或不可控因素,如天氣、時間、設備等。他們可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問題或不足之處,而是選擇尋找借口來解釋為什么他們沒有達到預期的健身效果。這種歸因方式不僅不利于他們發現問題和改進方法,還會導致他們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弱點,從而阻礙了他們的進步和發展。通過對部分小區的居民調查發現,47.5%的鍛煉人群意志力不夠堅強,鍛煉時間和強度都不夠,從而鍛煉效果不理想,有35.2%的鍛煉人群歸因不正確,他們往往把設備、天氣等外部因素作為影響鍛煉的主要因素。

2、高校體育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策略

2.1、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力度,健全管理機制

機制不健全和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員專職崗位是當前健身領域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政府、社會、高校等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特別是高校要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加大對專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培訓力度,增加專業人才的數量和素質,加大投入和推廣力度,建立健全的機制和規范的管理制度,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培訓服務。同時政府部門要設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專職崗位,為他們提供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中來,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質量。此外,健身房和其他健身場所也應該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引進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給健身人群,提高他們的鍛煉效果和滿意度。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促進健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學、專業的健身指導帶來的健康益處。

2.2、創新教學內容,傳承民族文化

從目前群眾體育健身的內容來看,多以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為主,缺乏多樣化的活動選擇,傳統的健身動作往往一成不變,缺乏新穎性和挑戰性,導致居民在鍛煉過程中容易失去興趣。因此,高校要創新教學內容,把民族傳統體育納入教學計劃之中,要培養一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專業人才,讓他們踏入社會后能夠成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領軍人物,在群眾體育中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注重從民族特色文化中汲取健身靈感。其次,我們也應該提高公眾對于民族特色健身方式的認知度。通過宣傳和教育,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本土的健身文化,從而增強對本土健身方式的認同感和參與度。例如,可以在社區、學?;蚪∩矸康鹊胤脚e辦相關的宣傳活動或工作坊,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和體驗本土的健身方式。

(1)高校體育要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紐帶,承擔著培養群眾體育領軍人物的重任,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高校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青少年對健身重要性的認識,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了解健身對身心發展的益處;二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健身環境,學校要多開設形式多樣的體育課、組織體育活動、開展體育競賽等,激發青少年的運動興趣;家庭也可以積極引導孩子參與戶外運動、家庭健身等活動,培養他們的運動習慣。

(2)高校體育應注重培養學生未來健身的組織領導才能。

通過對健身人群的觀察發現,健身內容和形式隨意性較強,缺乏具有一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領軍人物。高校體育作為培養體育人才的場所,應加大服務于地方的職能,培養一批具有組織領導才能的健身愛好者。高校有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競賽和展演活動,對學生參與未來地區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與裁判工作有著重大意義。充分利用高校年度體育競賽機制帶來的多項目、多場次培養競賽組織與裁判臨場實習機會多的優勢,積極與地區相關體育管理部門建立起裁判員等級培訓、考核體系與機制,讓學生成為學校群體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主體,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又為學生提供了臨場實習機會,實現雙贏。

(3)加大高校體育資源開放共享力度。

高校體育資源和社區體育共享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模式。通過資源共享,不僅可以解決社區體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同時也可以促進高校與社區的互動與交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當然,要實現高校體育資源和社區體育的共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應加大對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增加設施的數量和提高質量;其次,高校應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主動向社區居民開放體育場地設施,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確保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時,社區居委成員也應積極引導居民利用高校體育資源進行鍛煉活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4)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志力的培養,培養正確的歸因能力。

體育鍛煉意志力很關鍵,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革命奮斗精神。要教會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要學會積極應對和調整心態,不斷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并取得進步。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正確歸因能力,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不要輕易地將責任推卸給他人或不可控因素,相反,應該深入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從自身找原因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3、結語

高校體育在促進群眾體育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社區群眾體育開展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出群眾體育開展的痛點和堵點,高??梢杂嗅槍π缘貙W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將來踏入社會后成為群眾體育的領軍人物。同時,通過開放高校體育資源、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加強高校與社區的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提高居民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進一步發揮高校體育的優勢,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玉杰.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聯動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7).

[2]肖力.城鎮化進程中高校體育對社區體育發展引領力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2).

[3]陳松.高校人才儲備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推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8(3).

[4]張海軍,李淑娟,陳志軍.高校體育促進地區群眾體育發展研究[J].專家專題論壇,2022(3).

[5]張洪潭.試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關聯互動[J].體育與科學,2004(5).

[6]吳紹明,姚春宏.轉型時期高校在社區體育發展中的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5).

[7]王洪.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體育資源開發共享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24).

[8]劉旭,韋洪雷,楊輝,辜盈盈.五大理念下的群眾體育發展對策探索[J].四川體育科學,2017(3).

猜你喜歡
群眾體育全民健身高校體育
探討體育產業與全民健身協同發展
競技體育娛樂節目對全民健身的影響研究
河南省高校體育資源開發與社會共享的研究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民健身體系的開展研究
高校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
淺談高校體育運動爆發力訓練策略
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構
校地合作促進居民健身的探析
遼寧省群眾體育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