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資源技術標準在支撐“雙碳”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與挑戰分析

2024-04-11 17:32甄彥龍楊青峰郄欣趙一行
中國標準化 2024年7期
關鍵詞:雙碳目標標準體系自然資源

甄彥龍 楊青峰 郄欣 趙一行

摘 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即碳達峰和碳中和)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背景下,建立一個有效的“雙碳”標準體系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本文通過探討自然資源與“雙碳”目標之間的聯系,分析自然資源技術標準在支撐“雙碳”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并強調了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從而為未來標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方向及策略指導。

關鍵詞:雙碳目標,自然資源,技術標準,標準體系,可持續發展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7.003

0 引 言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嚴峻挑戰[1],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中國堅定地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旨在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積極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3]。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深刻轉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而且亟需對自然資源進行高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在這個關鍵過程中,自然資源技術標準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4]。

自然資源是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的根本載體[5],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草原等[6 ],這些資源不僅提供了眾多生態服務——例如,碳的吸收和儲存,也構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因此,合理利用和保護這些寶貴資源對于達成“雙碳”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們現階段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破壞和生態平衡的失衡。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資源技術標準的建設變得異常重要,它們為自然資源的評估、監測、利用和保護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標準,不僅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也能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當前,自然資源技術標準體系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標準的不完整性[7]、執行的不一致性[8],以及與國際標準的銜接問題等。鑒于此,本文旨在通過深入分析自然資源與“雙碳”標準化現狀[9]、技術標準的應用,以及它們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關鍵作用,探討在建設“雙碳”標準體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推進標準協同創新機制和運用協調統一的標準管理思維[10],從而為完善自然資源標準體系、提升資源管理效率及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議。

1 自然資源與“雙碳”目標

在全球共同努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自然資源如森林、濕地、草原和海洋在碳循環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一個地理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繁多的國家,中國在自然資源管理方面面臨著獨特的挑戰,這些挑戰直接關系到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能力和效率。

1.1 森林資源在碳循環中的作用

森林,作為地球上主要的碳匯之一,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生物質。近年來,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對于緩解氣候變化和提升碳匯能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資源同樣面臨著過度開發和破壞的風險,尤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尤為明顯。因此,平衡森林保護與合理利用,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一項重要挑戰。

1.2 濕地的碳儲存能力

濕地,尤其是泥炭濕地,因其獨特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成為重要的碳儲存庫。通過儲存大量有機碳,濕地顯著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在中國,保護和恢復濕地對于維持其碳匯功能至關重要。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和農業擴張,許多濕地遭受了嚴重破壞,這不僅危及生物多樣性,也削弱了其作為碳匯的潛力。

1.3 草原和農田在碳循環中的角色

草原和農田通過植被的生長和土壤中有機碳的積累,對碳匯產生顯著貢獻。中國遼闊的草原地帶,如內蒙古高原,擁有巨大的碳吸存潛力。但目前,這些地區面臨著過度放牧、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等嚴峻挑戰。實施合理的草地管理和農業實踐,如輪牧制和保護性耕作,對于提高這些生態系統的碳匯潛力至關重要。

1.4 海洋的碳吸收作用

作為地球最大的碳匯,海洋通過其生態系統,如海草床、珊瑚礁和浮游生物,通過生物泵和物理泵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中國擁有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這些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對于增強海洋的碳匯功能至關重要。

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對于實現中國的“雙碳”目標至關重要。通過提高森林和草原的碳匯能力、保護和恢復濕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可以顯著增加碳儲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同自然資源科學利用技術措施如表1所示。此外,通過科學的管理和保護措施,還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抵御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然而,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克服眾多挑戰,包括資源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政策和技術標準,加強跨部門和跨區域的合作,對于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2 自然資源技術標準體系的作用

在積極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資源技術標準體系在提升資源管理效率、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環境以及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等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標準不只是為資源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更是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2.1 提高資源管理效率的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對于提高自然資源管理效率具有核心意義。這些標準通過規范資源評估、監測、利用的方法,有助于優化資源的分配和利用,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

資源評估標準通過規定如何準確評估森林、濕地、草原等自然資源的存量和質量,確保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例如,森林資源評估標準可以指導如何測量樹木的生長率和碳儲存能力。資源監測標準涉及如何使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其他工具來監測資源狀態和變化,通過持續監測,可以及時發現資源過度利用或退化的跡象,從而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資源利用標準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確保長期的生態平衡和資源的可持續性。例如,可持續林業管理標準旨在平衡木材生產和森林生態系統健康。

2.2 促進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環境的標準

技術標準在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有助于保護生態系統,還有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服務。

環境保護標準涉及如何減少資源開發和利用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水資源保護標準旨在防止水體污染和過度開采。生態恢復標準在資源過度開發或環境退化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生態恢復的方法和技術。例如,濕地恢復標準指導如何恢復退化濕地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旨在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在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中。例如,保護區管理標準規定了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

2.3 支持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標準

技術標準為政策制定和執行提供了重要支持,不僅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學依據,還有助于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

政策制定支持技術標準為政策制定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和科學依據。例如,碳排放標準可以幫助制定更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政策執行監督標準的實施有助于監督和評估政策的執行效果,通過定期評估標準的實施情況,可以確保政策目標的實現。國際合作促進技術標準在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的國際合作中,有助于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例如,國際碳交易標準有助于促進全球碳市場的發展。

3 “雙碳”標準體系建設中的挑戰與對策

自然資源技術標準在提高資源管理效率、促進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環境、以及支持政策制定和執行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日益加劇,這些標準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將變得更加重要。通過不斷完善和更新這些標準,可以確保自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從而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做出重要貢獻。隨著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建立一個全面、高效的標準體系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然而,在構建和實施這一體系的過程中,中國面臨著多項挑戰,同時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對策來應對這些挑戰。

3.1 存在的挑戰

(1)標準體系的不完整性:當前的標準體系尚未覆蓋所有相關領域,特別是在新興領域如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技術方面,缺乏明確和統一的操作指南。

(2)技術更新滯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現有標準可能無法及時反映最新的技術進展和實踐經驗,導致標準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

(3)實施一致性不足: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條件的差異,標準的實施可能存在地區差異,影響整體標準體系的效果和公平性。

(4)監督和執行力度不足:標準的有效實施需要強有力的監督和執行機制,但目前在這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導致標準實施效果不理想。

3.2 對策和建議

為了克服上述挑戰,以下對策和建議可能有助于完善標準體系,促進技術創新,并加強實施監督。

(1)完善標準體系:積極發展和完善涵蓋新興領域的標準,如CCUS技術、新能源利用等,以確保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和前瞻性;通過建立標準的動態更新機制,確保標準能夠及時反映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

(2)促進技術創新:增加對新技術研發的投入,特別是在碳減排和碳捕獲技術方面;促進國內外技術交流和合作,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

(3)加強實施監督:建立有效的標準監督機制,包括定期評估和審查標準的實施情況;加強對標準實施的執法力度,確保各地區、各部門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4)提高公眾和企業意識:通過媒體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和企業對標準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標準的實施和改進。

4 結論與展望

本文深入探討了自然資源技術標準在支撐中國“雙碳”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與挑戰。通過分析森林、濕地、草原和海洋等自然資源在碳循環中的作用,強調了這些資源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指出了當前標準體系在完整性、技術更新、實施一致性和監督執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具體結論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自然資源的關鍵作用:森林、濕地、草原和海洋等自然資源在碳循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于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2)技術標準的重要性:技術標準在提高資源管理效率、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3)標準體系的挑戰與對策:面對標準體系的不完整性、技術更新滯后、實施一致性不足等挑戰,需要完善標準體系、促進技術創新和加強實施監督。

未來展望:(1)標準的動態更新:隨著新技術和新方法的不斷涌現,標準將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其相關性和有效性,能夠及時適應技術進步和環境變化。(2)技術創新的推動: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將成為標準制定的新焦點。(3)跨領域整合:隨著環境、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相互交織,標準將更加注重跨領域整合,以實現更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4)國際合作加強:在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的背景下,國際合作在標準制定和實施中將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在跨境資源管理和全球碳市場方面。(5)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自然資源技術標準將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特別是在保護生態系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6)公眾參與和意識提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提升將促使標準更加注重社會責任和環境倫理,鼓勵公眾參與和監督。

參考文獻

[1]劉艷梅.標準化面臨氣候變化的挑戰——俄通過度量衡和標準化手段測量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J].中國標準化,2010(8):21-23.

[2]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1).

[3]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1).

[4]曹佳彥,伍珂,石永鋒,等.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框架構建[J].中國標準化,2023(7):88-93.

[5]高世楫,王海芹,李維明.改革開放40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歷程與取向觀察[J].改革,2018(8):49-63.

[6]鄧玲,申文金.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下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思考[J].中國標準化,2019(13):96-100.

[7]武愛彬,秦彥杰,王偉,等.河北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7):113-117.

[8]武愛彬,秦彥杰,王偉,等.河北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7):113-117.

[9]自然資源部:標準化助力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標準化,2022(3):12-13.

[10]張文娜,郭小勇,徐春紅,等.標準助推自然資源海洋事業創新發展[J].中國標準化,2022(23):109-113.

作者簡介

甄彥龍,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資源調查與評價。

楊青峰,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資源調查與評價。

郄欣,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資源環境監測與評價。

趙一行,通信作者,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規劃。

(責任編輯:張瑞洋)

猜你喜歡
雙碳目標標準體系自然資源
“雙碳”目標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低碳約束下電力企業經營結構與績效變動趨勢探討
我國碳金融產品價格影響因素及定價機制研究
踐行“雙碳目標”,邁向“海爾時代”
論中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方法
淺析越南經濟發展展望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煙草標準管理體系的現狀分析與應用研究
加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審核流程探析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