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審批標準化探索與實踐

2024-04-11 13:08劉京杰安華娟王新新宋玉香翟騰騰聶舒展鞠韓英婁淑霞吳廷凱
中國標準化 2024年7期
關鍵詞:標準化

劉京杰 安華娟 王新新 宋玉香 翟騰騰 聶舒展 鞠韓英 婁淑霞 吳廷凱

摘 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積極推動采取改革的辦法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強化為經營主體服務,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基層窗口和前沿陣地,全面優化審批流程,在實踐中形成了以“審批流程圖”為引導,以“業務辦理規程”為核心,以“智能審批”為輔助的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審批服務業務流程體系,打造了“標準引領、規范統一、數字賦能”的審批服務新模式。

關鍵詞:智能審批,標準化,試點實踐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7.017

0 引 言

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深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1]。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優化營商環境,穩住經濟大盤,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胺殴芊?,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以此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明確規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為市場主體提供規范、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币蟆罢捌溆嘘P部門應當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的要求,編制并向社會公開政務服務事項(包括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下同)標準化工作流程和辦事指南,細化量化政務服務標準,壓縮自由裁量權,推進同一事項實行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不得增設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和環節”。推行審批業務流程標準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部署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在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一次辦好”等基礎上,積極破題,創新思路,立足2020年8月認領的全省“探索電子化輔助審批”省市聯動攻堅重點任務,率先推出電子化輔助審批新模式,以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水土保持、環評、一般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定、施工許可證核發五個高頻事項為切入點,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將傳統的手工審批模式優化完善,減少人工審批工作量。同時建立工程項目審批信息共享平臺,打通不同部門的信息壁壘,逐步形成了“標準引領、規范統一、數字賦能、高效便捷”的行政審批新路子和政務服務新模式,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1 智能審批標準化建設積極意義

1.1 實現“質”與“效”的精準銜接

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是有效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關鍵舉措。通過審批標準化建設,科學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構建審批部門之間的調適機制,建立服務窗口之間的銜接機理,對行政審批服務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統籌規劃與橫向、縱向整合,實現業務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發證的全流程標準化,科學界定辦理時限、受理權限等要素,提升審批服務質效,實現行政審批服務“質”與“效”的有機銜接。

1.2 實現“供”與“需”的高度適配

隨著數字時代生產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張,現代公共事務的復雜性不斷增加,辦事群眾對政府的心理期待越來越高,政務服務供給端與需求端之間的瓶頸和堵點,成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根本動力。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政府連接辦事群眾最直接的渠道,為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將直接提升公民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只有用行為激活定位,樹立標準化意識,對審批職責權限與服務方式進行標準化管理,才能以高效精準的組織運轉滿足多元化的公眾需求。

1.3 實現“審”與“管”的有機協同

組織機構是影響行政審批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組織機構之間規范與靈活之間的適配性問題,是影響公共服務供給的關鍵。行政審批標準化是促進資源、人員、信息等要素集約化發展過程,滿足資源集中利用共性要求,加強審批服務工作互聯互通,提升政府運行效率的一項重要工作。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的開展能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機制,形成審管之間的有效銜接,最大限度地清除不必要環節與繁雜手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讓標準成為對服務流程與環節的“硬約束”。

1.4 實現“智”與“治”的高效融合

作為一種具體實踐,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是基于“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在治理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催生的工具。智能審批標準化的建設將促進業務協同與流程再造,推動傳統行政審批服務向智慧行政審批轉變[2],從線下服務優化向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轉變,壓減自由裁量權。

2 齊河智能審批建設重要舉措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部署,按照國家、省、市政務服務標準化文件要求,加快推動政務服務標準規范化便利化,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通過加強部門協同,打通業務系統,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要件,將審批領域關聯性強、辦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門“單項事”,整合為企業群眾視角中的“一件事”,從申報、受理、審批到出證全過程,做到同一事項、同一標準、服務同質[3],打造線上線下無差別、一體化同辦體系,實現“一套標準管審批”,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辦事環境,更好地滿足企業群眾辦事需求。

2.1 強化組織保障,建立“1+3”工作機制

“1”即一套工作專班。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下設審批流程標準化、智能審批標準化、內部管理標準化、制度體系標準化四大工作專班?!?”即標準引領、循序漸進、學用結合“三項原則”。每周規定各科室精細梳理5個審批事項,設立聯絡員、科長、分管領導、專班四級審核制度,定期召開工作部署會、推進會和業務標準培訓會,通過邊創建、邊驗證、邊應用,推動全局業務標準化提升。

2.2 固化應用場景,建設高質量標準體系

立足實際、全面梳理。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GB/T 24421、GB/T 15496等國家標準要求,以“管用、務實、有效”為著力點,全面梳理行政審批相關標準、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按照積極探索、不斷完善的原則,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搭建了以服務提供標準體系為核心、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崗位標準體系相配套的智能審批服務標準體系(如圖1所示)。該標準體系包含41項國家標準、7項地方標準和390余項自發編寫的業務辦理規程、智能應用規程、內部管理規范、人員崗位標準,力求每個業務環節、工作流程、時限節點都有標準可依、有規范可控。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

運用“ 互聯網+ ”思維,利用大數據、“AI+RPA”技術,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重塑審批模式,對人工重復操作、不涉及人為主觀判斷的環節步驟,運用智能比對、智能秒批、跨網抓取數據、無感審批等技術手段,用機器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推進審批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標準體系搭建過程中,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重點將智能審批固化為流程列入各項業務辦理規程中,涉及審批目錄170個,覆蓋審批事項65個,同時將遠程踏勘、政策法規庫、證照到期提醒、工程建設項目管控平臺等數字化服務應用場景編寫成工作規程,充分發揮標準化引領審批服務規范化的作用,支撐政府數字化轉型。

2.3 圍繞標準化提升,繪制全鏈條業務“審批流程圖”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以審批流程標準化作為整個標準體系創建的核心,組織對全局238項審批服務事項開展精細化梳理,明確每一項審批業務從收件、受理到審核、決定等各個環節,編制格式統一、清晰規范的審批流程圖,梳理形成每個審批業務的辦理標準,讓每個辦事環節都規范透明、運行高效,累計梳理編制371個審批流程圖,其中包含交互傳統審批模式和智能審批模式的65個智能審批流程圖。以工程項目領域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為例,因專業性較強,審批對于公眾來說仍然存在神秘感,通過標準化梳理,讓審批流程一目了然,每個人都能看懂,實現了權力運行公開透明,切實破除審批“隱形門”“任意門”。流程圖如圖2所示。

2.4 立足規范化審批,編制高頻事項“業務辦理規程”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以“審批流程圖”為基礎框架,不斷拓寬標準化事項要素,明確了申請材料受理要求、示范文本、特殊程序、補齊補正、結果獲取等環節信息。同時,細化量化受理審查標準、審查要點,統一事項編寫要素17章,累計規范204項業務辦理規程,進一步細化量化受理審查標準、審查要點,建立起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等資料庫,減少自由裁量權。進一步明確申請材料受理要求、示范文本,規范申請、特殊程序、承諾時限、補齊補正、結果獲取等環節信息,對外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可預期性,對內依標準規范審批服務行為。

2.5 緊扣數字賦能,歸集建立“政策智庫”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在智能審批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梳理匯總審批服務相關法律依據、制度依據,率先開發上線審批服務政策法規庫。按照業務類型、事項名稱系統歸集審批工作應知應會的法律法規條例,實時補充和刪減新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為審批服務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法規支撐。

2.6 聚焦便利化服務,打造政務服務“陽光查”模式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托審批流程的標準化梳理,開發建設線上審批服務全流程監督評價系統,將審批環節全流程實時公開。辦事企業群眾可隨時查看申請事項的審核步驟、審核狀態和時間節點,第一時間明確卡殼環節,及時與審批人員溝通,解決堵點問題,確保審批全流程高效順暢。同時,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將業務辦理全流程無死角置于企業群眾監督之下,使審批環節更加清晰直觀、規范透明,能夠進一步壓縮自由裁量空間,規范審批服務行為,督促審批人員樹牢廉潔用權意識,全面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依托“e齊辦”微信小程序,開發工程建設項目智能管控平臺模塊,自動抓取項目審批意見及電子證照并實時傳輸,建成一個集成、可視、便捷的工程建設項目智能管控平臺。目前,125個縣領導包保項目已全部納入平臺。

2.7 總結標準化工作經驗,共享標準化工作成果

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積極應用智能審批新思路,企業群眾辦事減跑動92.60%,政務服務滿意度達到99.67%,政務服務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探索出了行政審批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的新路子,為推動德州市實施“同辦德州”專項改革,全面打造無差別、一體化審批服務體系邁出了堅實步伐。通過將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進行標準化總結和復制推廣。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將200項高頻審批服務事項成果惠及全市行政審批系統,實現市縣兩級行政審批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起草制定的德州市地方標準《智能審批服務規范》,進一步歸納提煉了智能審批領域的經驗和做法,為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數字化“四化”建設提供技術參考。該標準的制定有效利用數字賦能,提升審批效率,最大限度解放人工審批勞動力,為審批工作增添數字化風采。2023年12月,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成功創建山東省智能審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在山東省行政審批系統內打造出了智能審批的“齊河樣板”,推動全省智能審批標準化工作邁上新臺階。

3 結 語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經營主體而言須臾不可缺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一環。各級政府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國辦發〔2022〕30號)和《關于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通知》(建辦〔2023〕48號)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審批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加強改革政策宣傳,向社會及時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使企業和群眾及時了解改革政策;通過多種形式積極主動優化審批服務能力,不斷實現標準和業務相統一,為企業群眾提供便捷規范服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齊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標準引領規范、數字賦能審批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撬動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最佳突破口,大力推動了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最大程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源源不斷釋放數字政府改革紅利,為企業群眾提供有速度、有溫度、有態度的政務服務體驗,成為可復制、可推廣并且具有示范帶動意義的“齊河模式”,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數字經濟、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鄭子君,周文彰.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優化營商環境[J].行政管理改革,2022(7):59-66.

[2]童慶,肖筱華,邱智航.政務領域智能審批系統設計與應用[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21(3):36-40.

[3]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打造數字審批“青島模式”[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2(5):22-24.

作者簡介

劉京杰,碩士,主要從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管理、標準化研究工作。

安華娟,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制修訂、標準化培訓、標準化咨詢服務。

王新新,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體系、標準制修訂。

宋玉香,本科,主要從事政務服務、標準化研究工作。

翟騰騰,本科,主要從事政務服務、標準化研究工作。

聶舒展,本科,主要從事政務服務、標準化研究工作。

鞠韓英,本科,主要從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準化研究工作。

婁淑霞,本科,主要從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準化研究工作。

吳廷凱,本科,主要從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準化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

猜你喜歡
標準化
標準化綜合
標準化簡述
標準化綜合
企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對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解讀:國家標準委副主任談標準化法
如何創建標準化團隊?
以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