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 “俄國問題” 研究中表達的三個理論觀點及啟示

2024-04-12 12:37李述森董雪
關鍵詞:恩格斯

李述森 董雪

摘?要: 從1870年代開始, 恩格斯十分重視對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研究, 在相關著作和書信中, 提出了這樣三個重要理論觀點: 一是處于低級發展階段的社會不能解決高級社會發展階段才遇到的問題; 二是農村公社是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基礎; 三是須從大歷史的尺度看待資本主義導致的后果。恩格斯的這些理論觀點既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精神要義, 也是對俄國等落后國家社會發展道路特點的深刻洞察, 對于我們中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能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 恩格斯; 俄國問題; 重要理論觀點; 借鑒與啟示

中圖分類號: A8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217(2024)01-0001-08

收稿日期: 2023-11-18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18BKS006) : 列寧不同時期 “俄國國情觀” 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李述森 ?(1963-) , 男, 山東濰坊人,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法學博士。

董?雪 ?(1999-) , 女, 山東淄博人,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進入1870年代后, 恩格斯在大力指導西歐各國工人運動、 社會主義政黨活動的同時, 也花費了很大精力與心血研究俄國的社會發展道路問題。在與俄國社會主義者的思想交流乃至論戰中, 恩格斯表達了這樣三個理論觀點, 即: 處于低級發展階段的社會決不能解決高級社會才遇到的問題, 農村公社構成了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基礎, 應該從大歷史的尺度去看待資本主義導致的后果。恩格斯的這些理論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堅持和運用, 對于我們今天正確認識落后國家社會主義革命、 政治發展道路的特點和如何正確對待資本主義問題等, 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 處于低級發展階段的社會不能解決高級發展階段才遇到的問題

恩格斯在1894年寫的 《〈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 中指出: ?“較低的經濟發展階段解決只有高得多的發展階段才產生了的和才能產生的問題和沖突, 這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的?!恳环N特定的經濟形態都應當解決它自己的、 從它本身產生的問題; 如果要去解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濟形態的問題, 那是十分荒謬的?!倍鞲袼沟倪@一理論觀點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精神要義, 也被20世紀蘇聯、 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進程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所證實。

(一) ?恩格斯這一理論觀點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精神要義

進入19世紀以后, 空想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興社會思潮在西歐及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廣泛傳播??障肷鐣髁x的主要特點是側重于從道德原則出發去看待日益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弊端, 幻想通過道德譴責和訴諸上層階級的改良建立起一種更公平和美好的社會。但事實證明, 這是不可能有什么結果的。1840年代初, 馬克思、 恩格斯開始登上西歐社會政治舞臺。他們最初也持與空想社會主義者類似的理論主張, 主要從人道主義和異化角度看待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追求建立一種更和諧美好的社會。但是, 他們很快就認識到, 這樣的主張不能解決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 于是通過反思而創立了唯物史觀, 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

唯物史觀是在馬克思、 恩格斯在1845-1846年間合寫的 《德意志意識形態》 一書中初步提出的。它旨在從經濟關系出發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進程, 得出的重要結論是: 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發展, 并不是人們的主觀愿望和道德批判導致的結果, 而是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使然。一切根植于現實的經濟社會關系中。當一種生產關系不能再容納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時, 就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關系來取代它, 人類社會也就由此進入到了一種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具體就社會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而言, 它必須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結果。當一個社會中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關系還處在低級發展階段, 人們就力求使其過渡到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JP2]那就必然會造成對生產力的巨大破壞, 該社會就不可避免地會重新陷入爭奪生活必需品的斗爭, 一切舊的東西就會死灰復燃。在1847年寫的 《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 一文中,??恩格斯對此作了非常明確的強調。他指出: ?“海因岑先生異想天開地認為, 共產主義是一種從一定的理論原則即自己的核心出發并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的教義。海因岑先生大錯特錯了。共產主義不是教義, 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 而是從事實出發?!?/p>

馬克思、 恩格斯之所以在1848年初合寫的 《共產黨宣言》 中宣布應該廢除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 也是因為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完全不能容納社會創造出來的財富和促進生產力繼續向前發展了。不過, 馬克思、 恩格斯雖然在這一時期從理論上闡明了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而當1848年歐洲革命發生后, 他們還是從中受到激勵, 謀求在社會生產力仍然很不發達的法、 德等國盡快推翻資本主義和過渡到社會主義。尤其是對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德國, 他們甚至提出了 “不斷革命” 的理論, 謀求其盡快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向共產主義革命。

但是, 1848年革命很快就失敗了, 歐洲重新進入了資本主義穩定發展的時期。在此后的一段時期里, 馬克思、 恩格斯不斷反思這次革命的經驗教訓, 用唯物史觀檢視這次革命的利弊得失。最初, 馬克思著重反思的是經濟發展狀況與革命之間的關系。例如他在1850年寫的 《1848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 一書中說道: ?“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 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蓬勃發展的時候, 也就談不上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現代生產力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這兩個要素互相矛盾的時候, 這種革命才有可能?!?/p>

之后, 馬克思的反思更加深入。在1851-1852年間寫的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一書中, 馬克思這樣闡述道: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但卻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 人們的行為受到既有條件和傳統的嚴格制約;③

如果條件不具備, 即使發生了革命, 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對于社會而言根本不能改變什么④。

恩格斯反思的力度也很大。他寫下 《德國農民戰爭》 等著作, 指出當客觀條件尚不具備時就進行革命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后果⑤。

而對這次革命反思的最重大的成果, 則體現在馬克思1859年寫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和1867年出版的 《資本論》 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在前者中, 馬克思對唯物史觀作了新的、 完整的表述, 著重提出了 “兩個決不會” ⑥的重要論斷。

在后者中, 馬克思則著重強調人類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的命題, 指出人們只能縮短而不能取消社會所必須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⑦。

從1860年代起, 尤其是進入1870年代后, 農民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在俄國大行其道。它否定西方資本主義制度, 崇拜俄國傳統農村公社, 主張依靠農民的力量使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赫爾岑是俄國農民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學說的奠基者, 車爾尼雪夫斯基對其進行了完善和發展。1870年代, 鼓吹它的代表人物是巴枯寧和特卡喬夫。特卡喬夫還在一封致恩格斯的公開信中系統地宣揚了民粹派的這種農民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當時的恩格斯盡管與俄國民粹派保持著較好的政治與私人關系, 但對于理論上的大是大非問題, 他同馬克思一樣, 是從不含糊的。他于是在1875年寫的 《論俄國的社會問題》 一文中, 對特卡喬夫宣揚的民粹派理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針對特卡喬夫宣揚的俄國由于沒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因而更容易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觀點, 恩格斯批駁道, 要實現社會主義這一人類追求的崇高目標, 不僅需要有承擔這一歷史使命的無產階級, 而且也需要有足夠強大的資產階級, 因為只有資產階級才能創造出實現社會主義所必須具備的生產力條件, ?“誰竟然斷言在一個雖然沒有無產階級然而也沒有資產階級的國家里更容易進行這種革命, 那就只不過證明, 他還需要學一學關于社會主義的初步常識”馬克思因為種種原因在1870年代很少對俄國革命問題發表意見, 但在其1875年寫的 《巴枯寧〈國家制度與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 中, 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其在這方面所持的基本立場。馬克思在該書中寫道: ?“徹底的社會革命是同經濟發展的一定歷史條件聯系著的; 這些條件是社會革命的前提。因此, 只有在工業無產階級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在人民群眾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會革命才有可能?!?/p>

總之,認為處于低級發展階段的社會不能解決高級社會發展階段才遇到的問題, 是馬克思、 恩格斯一以貫之的思想, 它根植于唯物史觀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基石之中。

(二) ?恩格斯這一理論觀點對我們認識歷史與現實問題有重要啟示

恩格斯在晚年的俄國問題研究中大力強調這一理論觀點, 能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能脫離原有的基礎和超越階段的, 否則就會受到歷史規律的懲罰。蘇聯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的是鮮活的反面教材, 而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則提供了這方面的成功范例。

十月革命勝利后不久, 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執政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指導思想中就出現了超越社會發展階段的問題。當時的蘇俄雖然極端落后, 但卻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認為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過渡到共產主義。這樣的政策雖然保住了蘇維埃政權, 但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 也導致了嚴重的后果。作為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的列寧很快認識到了這一問題, 認為蘇俄從根本上說還是一個小農國家, 連資本主義的因素都還很少, 需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因此果斷實行了新經濟政策, 逐漸使國家走上了正常發展的軌道。然而, 在斯大林執掌了國家最高權力后, 蘇聯又走上了老路, 并且一發而不可收。當時的高速工業化和快速集體化, 都是脫離具體國情的政策,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卻給蘇聯后來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到1936年時, 蘇聯宣布完全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 又宣布蘇聯開始向共產主義過渡。赫魯曉夫執政后, 繼續延續在蘇聯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綱領, 甚至認為土豆加牛肉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勃列日涅夫執政后, 蘇聯后退了一步, 宣布自己建成的是發達的社會主義。安德羅波夫短暫執政時期, 蘇聯再次后退, 說自己處在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起點上。戈爾巴喬夫執政后則宣布蘇聯建設的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實際上, 在當時的蘇聯, 消費品短缺, 人民生活水平比西方差得很遠, 而且存在著集權專制制度, 既沒有民主也沒有自由, 與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相去甚遠, 最終落得了解體和崩潰的命運。

反觀中國, 則是另一番景象。雖然在建國后的較長時期里, 因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 我們走了一段彎路, 但是改革開放后, 我們拋棄了蘇聯模式, 對國家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進行了重新定位, 迅速改變了國家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確認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社會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就是還要實行市場經濟, 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 承認一定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差別; 就是承認我們還沒有實現現代化, 物質技術發展水平仍然低下, 人民生活水平仍然需要大大提高; 就是承認我們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還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需要大力對外開放, 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 就是承認我國的政治社會體制還不完善, 還需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即使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后, 我們黨仍然保持足夠的清醒, 確認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仍是發展中的大國, 目標是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

二、 農村公社是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基礎

為了駁斥特卡喬夫宣揚的 “落后優勢論” , 恩格斯在1875年寫的 《論俄國的社會問題》 一文中還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各個公社相互間這種完全隔絕的狀態, 在全國造成雖然相同但絕非共同的利益, 這就是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形成的基礎。從印度到俄國, 凡是這種社會形式占優勢的地方, 它總是產生這種專制制度, 總是在這種專制制度中找到自己的補充?!?/p>

恩格斯的這段論述深刻揭示了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之間的依存與共生關系, 是對馬克思早年提出的小農與專制制度、 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關系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也是對俄國傳統社會發展道路特點的深刻總結。

(一) ?恩格斯這一論斷是對馬克思相關思想的繼承與實際運用

1850年代初, 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革命后法國政治形勢演變經驗教訓的過程中, 初步提出了小農社會與專制制度關系的理論。1848年革命期間, 法國巴黎的工人曾發動起義推翻了大資產階級政權, 力圖建立起人民政權。然而, 巴黎工人的起義不僅被鎮壓下去了, 而且在隨后的局勢發展中法國還走向了波拿巴的個人集權統治。馬克思在1851-1852年寫的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一書中深刻分析了專制制度在法國復辟的原因。他認為, 法國重新走向集權專制制度不是偶然的, 而是小農仍占人口多數的必然結果。 “小農人數眾多, 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 但是彼此間并沒有發生多種多樣的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并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 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麄儾荒艽碜约?, 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時是他們的主宰, 是高高站在他們上面的權威, 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權力, 這種權力保護他們不受其他階級侵犯, 并從上面賜給他們雨水和陽光。所以, 歸根到底, 小農的政治影響表現為行政權支配社會?!本褪钦f, 在馬克思看來, 小農占優勢的社會必定是一種行政權居于支配地位的社會, 小農與專制制度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密的共生關系。

不久之后, 馬克思又將目光轉向了還廣泛存在著村社制度的東方國家印度, 對村社制度和專制制度之間的關系作了精辟的分析。1850年代初的印度社會仍然存在著古老的村社制度。村社作為農民生產與生活的組織, 不過是小農的一種放大, 即村社就類似于一個個小農, 具有小農所具有的一切缺點。馬克思指出, 從遠古的時候起, 在印度就存在著一種所謂村社制度。由于國家幅員遼闊, 文明程度太低, 這些農村公社不能產生自愿的聯合, 因而需要中央集權的政府進行干預, 而 ?“這些田園風味的農村公社不管看起來怎樣祥和無害, 卻始終是東方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 它們使人的頭腦局限在極小的范圍內, 成為迷信的馴服工具, 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 表現不出任何偉大的作為和歷史首創精神?!?③就是說, 通過對印度社會狀況的分析, 馬克思認為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共生性的關系。

毫無疑問, 恩格斯的上述理論觀點與馬克思關于小農與專制制度、 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存在著緊密共生關系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與此同時, [JP2]恩格斯的理論觀點也是俄國社會發展道路歷史與現實的真實反映。

(二) ?恩格斯這一論斷完全吻合了俄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與現實

沙皇俄國的歷史, 從某種程度上說, 就是專制制度與農村公社相互依存、 共生共息的歷史。在早期的基輔羅斯國家時期, 由于農村公社還不普遍和不發達, 基輔羅斯也就沒有建立起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在后來的莫斯科公國時期, 農村公社較為普遍地發展起來, 莫斯科公國的政治體制就迅速向等級君主制轉變。17世紀中期, 莫斯科公國開始實行農奴制, 農村公社獲得了國家的保護, 進入了日益繁榮的時期。彼得大帝在18世紀末期即位后, 俄羅斯國家在政治上迅速向絕對君主專制制度轉變。一直到19世紀中期, 沙皇俄國的這一社會與政治體制都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的沖擊下, 俄國于1861年開始了農奴制改革。由于廢除農奴制和給農民離開村社的自由, 俄國農村公社的穩固性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資本主義因素在農村公社內部發展起來。這對沙皇專制制度構成了挑戰。在較長的一段時期里, 沙皇政府既想發展資本主義, 又不想動搖專制制度, 因而對村社采取了某種保護甚至是強化的政策, 導致改革進程不斷反復, 國家處于矛盾的發展進程中。恩格斯于1870年代中期深入研究了俄國農村公社和沙皇專制制度的歷史, 從俄國的實例中深化了對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認識。

(三) ?恩格斯這一論斷為我們分析諸多歷史與現實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示

1.啟發我們深刻認識到俄國民粹派運動的局限性與悖論性。民粹派是19世紀中后期在俄國形成和一度發展壯大的思想與政治派別。它有兩大特點: 一是堅決反對專制制度。俄國民粹派分子大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 普遍認為沙皇專制制度是極其殘暴和落后的, 是俄國社會發生的一切災難的重要根源, 認為俄國只有廢除專制制度, 讓人民群眾當家做主, 實行全面的自治, 才能擺脫落后狀態, 引領世界發展的潮流。因此, 民粹派運動一出現就將主要矛頭指向了沙皇專制制度, 試圖通過暴力革命推翻這一制度。民粹派分子們先是到農村去, 發動農民起來反對地主和國家的壓迫, 在運動失敗后, 又轉向個人恐怖主義活動, 力求通過暗殺政府官員動搖專制制度。二是竭力維護農村公社。民粹派極盡贊美農村公社之能事, 認為農村公社是俄國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所, 能保護弱者不受地主和強者的欺凌, 其集體主義、 抑強扶弱的特質對俄國農民至關重要。民粹派分子甚至認為農村公社的廣泛存在是俄國優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體現, 認為它有效地抑制了資本主義瘟疫所帶來的貧富分化等弊端。伴隨著對農村公社崇拜的是對農民的信仰, 他們認為俄國農民是天然的社會主義者、 共產主義者, 俄國農民中蘊藏著真理, 村社農民代表著俄國社會的未來?;诖朔N觀念, 民粹派分子極力反對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展, 反對俄國農民中間出現貧富分化, 極力捍衛俄國的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文化傳統。這就使得俄國的民粹派運動出現了嚴重的悖論。因為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 專制制度之所以存在和穩固, 是因為有小農和農村公社這一社會基礎。因此, 要消滅專制制度, 就必須廢除農村公社這一經濟社會基礎。而民粹派分子一方面反對專制制度這一上層建筑, 卻又極力捍衛其經濟社會基礎, 于是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民粹派雖然以為自己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去反對沙皇專制制度, 但村社農民們卻不認同他們, 而是將他們當作叛亂分子交給當局處理。民粹派也因此難以成為一種對專制制度構成威脅的社會力量, 一經鎮壓就土崩瓦解。另一方面, 由于看到農村公社不斷被瓦解的現實, 民粹派在后期又不得不訴諸國家和專制政府來保護村社, 從而成為了專制制度的擁護者。恩格斯晚年尖銳地指出: ?“事實上, 曾經是恐怖主義者的民粹派, 最后完全可能成為沙皇制度的擁護者?!?/p>

1880年代中后期, 從俄國民粹派中分化出一批馬克思主義者, 他們既反對專制制度, 又反對農村公社, 因而才使俄國社會主義運動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2.幫助我們深刻反思蘇聯模式社會主義失敗的經驗教訓。19世紀末期, 以普列漢諾夫為代表的俄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已經認識到了農村公社與專制制度之間的依存關系, 認為要徹底鏟除沙皇專制制度, 就必須消除它的社會基礎——農村公社, 而要廢除農村公社, 就必須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及市場經濟。因此, 俄國馬克思主義者是歡迎在俄國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的。列寧就指出, 俄國一方面苦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另一方面更苦于資本主義的不發展。為此, 俄國馬克思主義者還與頑固捍衛農村公社的民粹派分子進行了激烈的論戰。然而, 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使布爾什維克黨將推翻沙皇政府和資產階級政府提到了首位, 并且,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還從策略上吸取了社會革命黨人的政治綱領。俄國社會革命黨人是民粹派理論的繼承者, 是主張保留和鞏固農村公社的。由此一來, 在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中就出現了矛盾, 即在政治上力求消滅專制制度、 甚至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但在經濟社會基礎方面卻復興了農村公社, 而復興農村公社的結果則必然走向政治上的高度集權。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列寧很快認識到了這一弊端, 認為這是戰爭造成的結果, 一旦進入正常的建設時期, 就要改變這種狀況。的確, 內戰結束后, 蘇俄很快轉向了新經濟政策, 允許農民退出村社和部分農民先富起來。這也使得蘇聯早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 后來的蘇共領導人改變了列寧時期的政策, 在集體化的名義下, 消滅了富裕農民, 而建立起了集體農莊體制。集體農莊實際上就是以前的農村公社的翻版, 甚至比農村公社的集體化程度更高。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集體農莊, 割斷了與市場的聯系, 農民由此徹底原子化了。而在城市中, 也實行了集體農莊的原則, 使得國營單位不與市場相聯系。在這樣一種社會經濟基礎之上存在的只能是一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在20世紀的世界發展潮流下, 這種政治體制是不可能長久存在下去的。

3.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 ?“跨越卡夫丁峽谷” 問題。目前國內學界存在的一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 馬克思、 恩格斯早期在俄國社會發展道路問題上是主張單線論的, 即認為俄國也必然會走上摧毀農村公社以過渡到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但是, 187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 馬克思、 恩格斯改變了看法, 認為俄國可以在農村公社的基礎上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學者們的主要依據是馬克思兩封未發表的俄國問題書信 ?(1877年給 《祖國紀事》 編輯部的信和1881年給查蘇利奇的復信) ?和恩格斯的有關文獻。那么, 馬克思、 恩格斯在1870年代中期以后是否持有了這樣一種看法呢?我們認為, 這種看法是缺乏依據的。暫且不說馬克思并未公開發表兩封俄國問題書信, 恩格斯有關文獻的主旨也是否定 “跨越論” 的, 而單單從馬克思、 恩格斯關于農村公社是專制制度自然基礎的論斷看, 我們也不能得出那樣的結論。眾所周知, 馬克思、 恩格斯心目中的社會主義社會, 一定是高度民主的社會, 它不僅超越了集權專制制度, 而且也超越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這樣的社會, 其經濟基礎一定是高度工業化和生產資料全社會所有制的。換句話說, 當實現了社會主義后, 根本就不會再有俄國傳統農村公社這樣的社會經濟組織了。馬克思、 恩格斯能一方面追求在俄國實現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又主張保留農村公社這一東方專制制度的自然基礎嗎?至于說馬克思、 恩格斯通常較少公開批評民粹派, 也不過是為了不打擊他們的革命積極性, 而非贊同他們的觀點。關于這一點, 恩格斯在晚年的有關論述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三、 應從大歷史的尺度去認識資本主義導致的后果

1890年代初, 恩格斯與俄國民粹派思想家丹尼爾遜就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問題了進行了多次論爭。丹尼爾遜因為看到資本主義發展給俄國帶來了歉收和農民流離失所等災難, 反對俄國繼續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恩格斯則在1892年3月給丹尼爾遜的一封信中一方面承認資本主義給俄國帶來了一些災難, 另一方面又這樣寫道: ?“想到所有這一切歸根到底必將有利于人類的進步事業, 使我們暫且可以感到自慰?!痹谕?月給丹尼爾遜的信中, 恩格斯又指出, 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俄國已經是一個無可避免的事實,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 這些事實照樣要繼續存在下去。而我們越是能夠擺脫個人的好惡, 就越能更好地判斷這些事實本身及其后果?!?③在1893年10月給丹尼爾遜的信中, 在談到俄國農村公社必然滅亡的時候, 恩格斯繼續強調說: ?“資本主義正在展現出新的前景和新的希望……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④恩格斯在這幾封信里表達的理論觀點, 用一句話來概括, 就是應該從大歷史的尺度去看待資本主義導致的后果。恩格斯的這一理論觀點對我們深刻理解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 “歷史尺度的資本主義觀” 和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正確對待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等, 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 ?恩格斯這一結論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 ?“歷史尺度的資本主義觀”

概括而言, 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創立以來, 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中始終存在著兩種資本主義觀: 一種是純道德性的資本主義觀, 即主要從道德原則出發來評判資本主義造成的后果, 并對其采取完全否定的立場??障肷鐣髁x者就持這樣一種資本主義觀。另一種是 “歷史尺度的資本主義觀” , 即它雖然也對資本主義進行道德評判, 但這種道德評判最終要服從于歷史尺度的內在邏輯, 即從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宏觀歷史角度看問題。而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馬克思、 恩格斯就屬于后者。

毋庸置疑, 在馬克思、 恩格斯的有關文獻、 尤其是早期文獻中, 我們會發現大量從道德立場出發否定資本主義的內容。例如: 資本主義造成了工人生產的產品與工人自身的異化和對立; 工廠制度是毫無人性的, 工人成了機器的奴隸; 資本家是貪婪無度的, 自身也成了金錢的奴隸; 資本來到世間, 從頭到腳, 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等等。如果僅從這些論述看, 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與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立場是沒有多大區別的。然而, 馬克思、 恩格斯創立的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被稱為科學社會主義, 恰恰是因為它還有著與空想社會主義根本不同的東西, 這就是: 它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主要不是一種道德否定, 而是歷史的否定。這一歷史的否定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出發的, 認為只有當生產關系不能再容納生產力的發展時, 資本主義才應該和才可能被廢除。換句話說, 他們主要不是因為在主觀上不喜歡資本主義才去否定資本主義, 而是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內在邏輯導致了對資本主義的否定, 而無產階級只不過是這一自然歷史過程的執行者而已。因此, 不管馬克思、 恩格斯對資本主義進行過多少道德上的否定, 但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性還是要求從歷史的尺度去評判資本主義。每當客觀情形需要這樣做的時候, 馬克思、 恩格斯都會毫不猶豫地將歷史尺度置于首位。

首個明顯的事例是馬克思對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所做的事情的評論。1853年6-7月, 馬克思連續為 《紐約每日論壇報》 寫了兩篇關于印度社會發展狀況的文章, 即 《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 和 《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馬克思在這兩篇文章中的多處地方論述了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給印度人民帶來的災難, 有些抨擊性的評論是非常尖銳的。然而, 馬克思兩篇文章的落腳點卻主要是放在要求人們從歷史觀點來看待英國人的殖民行為的影響上的。在前一篇文章中, 馬克思明確指出: ?“從人的感情上來說, 親眼看到這無數辛勤經營的宗法制的祥和無害的社會組織一個個土崩瓦解, 被投入苦海, 親眼看到它們的每個成員既喪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喪失祖傳的謀生手段, 是會感到難過的……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在于, 如果亞洲的社會狀態沒有一個根本的革命, 人類能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 英國不管犯下多少罪行, 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痹诤笠黄恼轮?, 馬克思也強調說: ?“英國工業的破壞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而且是令人吃驚的。但是, 我們不應當忘記: 這種作用只是整個現存的生產制度所產生的有機的結果?!Y產階級歷史時[JP2]期負有為新世界創造物質基礎的使命: 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類互相依賴為基礎的普遍交往, 以及進行這種交往的工具; 另一方面要發展人的生產力, 把物質生產變成對自然力的科學支配。資產階級的工業和商業正為新世界創造這種物質條件, 正像地質變革創造了地球表層一樣?!??②

恩格斯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這一問題也有明確的闡述。例如, 他在1872-1873年寫的 《論住宅問題》 一文中針對法國小資產階級思想家蒲魯東的空想社會主義觀點, 就這樣指出: 以前我曾對18世紀英國勞動者被逐出家園的慘狀作過描寫, ?“但是, 我能想到要把這種可能是完全必然的歷史發展過程看成是一種退步, 后退到 ‘比野蠻人還低下 嗎?絕對不能。1872年的英國無產者的發展程度比1772年的有自己的 ‘家園 的農村織工不知要高出多少。有自己的洞穴的原始人……難道能夠在什么時候舉行六月起義或建立巴黎公社嗎?” ③他進一步強調說: ?“自從資本主義生產被大規模采用時起, 工人的物質狀況總的來講是更為惡化了, 對于這一點只有資產者才表示懷疑。但是, 難道我們因此就應當深切地眷戀 (也是很貧乏的) 埃及的肉鍋, 眷戀那僅僅培養奴隸精神的農村小工業或者眷戀 ‘野蠻人 嗎?恰恰相反。只有現代大工業所造成的、 擺脫了一切歷來的枷鎖、 也擺脫了將其束縛在土地上的枷鎖并且被一起趕進大城市的無產階級, 才能實現消滅一切階級剝削和一切階級統治的偉大社會變革?!?③?1876-1878年寫的 《反杜林論》 是恩格斯系統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形成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光輝著作中, 恩格斯甚至對奴隸制社會也作了這樣的評價: ?“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 從而使古代世界的繁榮, 使希臘文化成為可能。沒有奴隸制, 就沒有希臘國家, 就沒有希臘的藝術和科學; 沒有奴隸制, 就沒有羅馬帝國。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 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 我們的全部經濟、 政治和智力的發展, 是以奴隸制既成為必要、 又得到公認這種狀況為前提的。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有理由說: 沒有古希臘羅馬的奴隸制, 就沒有現代的社會主義?!?⑤

總之, 馬克思、 恩格斯評價資本主義從根本上說是遵循了歷史尺度的。在面對頑固不化的俄國民粹派仍然堅持主要從道德上否定資本主義的做法時, 恩格斯堅定地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一貫持有的歷史主義立場。

(二) ?恩格斯這一理論結論有助于我們認識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經驗教訓

在如何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上, 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有過深刻的教訓。俄國在1917年發生了十月革命和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是符合帝國主義時代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的。列寧的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不平衡理論對此作了合理的論證。但無論如何,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結果, 政治上的先行并沒有改變生產力落后的現實。因此, 革命勝利后, 蘇俄應該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而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就需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因素和市場經濟機制, 就要歷史地看待資本主義因素的地位與作用。列寧在晚年的新經濟政策時期, 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 領導蘇維埃俄國實現了蘇維埃政權與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和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然而, 蘇俄、 蘇聯畢竟是在沙皇帝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具有著強大的反資本主義傳統。農村公社的復興又為此提供了深厚的社會經濟基礎。因此, 盡管列寧呼吁布爾什維克黨人要正確對待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關系, 但整個蘇維埃國家乃至布爾什維克黨的大多數領導人, 都沒有完成這種思想上的徹底轉變。他們仍然把資本主義主要看作是異己的東西, 只看重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的否定而沒有重視對它的肯定。結果, 列寧逝世后沒幾年, 新經濟政策就被強行中止了。隨之而來的是消滅工業乃至農村中的一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試圖建立起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這導致蘇聯的生產力水平長期低下, 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后導致了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失敗。

我國建國后也曾在這方面走過彎路, 一度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將市場經濟關系視為洪水猛獸, 建立起的也是貧窮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后, 我們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在理論上回到了經典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 重新認識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關系, 實行了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體制, 改變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 對外與世界經濟接軌,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從而使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F階段, 我們黨對私營經濟的重視和重新定位, 又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表現, 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的, 必定會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Research on and Inspiration from Engelss Thre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Expressed in His Study on ?“Russian Issues”

LI Shu-sen, ?DONG Xue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70s, ?Engels ha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ssian society. In his related works and letters, ?Engels put forward three importa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irst, ?a society at a lower level of developing stage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t a higher level of social developing stage. Second, ?rural communes were the natural foundation of the oriental autocratic system. Third, ?the consequences of capitalism had to be viewed on a grand historical scale. Thes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Engels reflect not only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also his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Russia,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Chinas ongoing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Engels; ?Russian issu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責任編輯?常偉]

猜你喜歡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吃不下早飯”的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馬克思恩格斯反腐敗思想及其當代引領價值
恩格斯晚年宗教思想研究
論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普世倫理”觀
恩格斯軍事治學的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武器裝備思想探析
恩格斯服兵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