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生活中“書卷氣”的營造與設計思辨

2024-04-12 18:18羅澄
綠色包裝 2024年1期
關鍵詞:書卷氣營造書籍

羅澄

(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2)

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書籍作為記錄、傳播信息的媒介,其生命形態由歷代讀書人的思想意識和閱讀方式塑造而成,在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東方氣質的“形”“神”“韻”,這份獨有的“書卷氣”在現代與傳統、東方與西方、復古與創新的兼容并蓄中賡續綿延,兼具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1 我國古代書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書卷氣”

林同華在《審美文化學》一書中指出: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氣”不但是構成萬物和宇宙的始基物質,而且是藝術和美學的根源[1]。我國古代書籍形態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同構”和對“氣韻”的審美追求中,以《易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思維方式[1]為導向,以人為本,借人喻書,不斷探索書籍的生命形態,經歷了從初期的甲骨文書、金文書、石文書、玉文書,到早期的簡策書、木牘書、帛書、卷軸裝書、旋風裝書,再到梵夾裝書、經折裝書、蝴蝶裝書、包背裝書、線裝書的演變[2]。同時,漢字獨有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書寫和閱讀習慣,體現了中國傳統版式的文本需求和內在秩序,常見于我國古代書籍的設計中,構建了“東方式的認知方式”[3]。

自上古時代伏羲造八卦始,至宋版書的發展成熟,在漢字結構的演變和書寫工具、閱讀媒介的迭代過程中,“書卷氣”秉承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崇尚“以意象為美”“以和諧為美”“以意境為美”“以倫理為美”“以和合為美”[4]的審美情趣,以書籍為外在表現形態,內含深刻的東方哲思和造物美學。北宋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流淌于字里行間的“書卷氣”浸潤了歷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形了儒雅智性的人文精神和返璞歸真、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

2 當代書籍設計中對“書卷氣”的繼承

當代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催生了書籍形態的進一步演變。我國當代書籍設計以文本內容的敘事邏輯為先導,順應技術變革和當代生活方式,重塑文本內容的視覺語境,在時間與空間、動態與靜態演繹中構筑信息的“形”“神”“韻”,實現了從設計觀念到設計符號、設計行為、設計方法的轉型[5],營造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書卷氣”,在設計中繼承并傳播東方哲思和造物美學。

2.1 復活塵封千年的閱讀體驗

復原古代書籍裝幀工藝是“書卷氣”在當代閱讀設計中的營造方式之一,亦是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失傳千年的“龍鱗裝”在張曉棟老師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探索下得以復活,使得當代的讀者得以觸摸歷史,感受古人的閱讀體驗。

“龍鱗裝”又名“旋風裝”,因其“舒卷時宛如旋風,故得名。又因其展開后形似龍麟。故稱龍麟裝?!盵6]張曉棟的第一部“龍鱗裝”作品《三十二篆金剛經》以工藝的復原為主,選用了國內頂級的安徽涇縣絹紋宣紙,歷時兩年半完成。該部作品全卷共217 個頁子,卷起時直徑約12 厘米,展開后總長約8米,猶如一條蜿蜒而行的游龍。耗時四年半時間制作的《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是“經折裝”和“龍鱗裝”的創新結合——“經龍裝”:單回內容以“龍鱗裝”的形式呈現,回與回之間則以“經折裝”連接在一起,共120 回,并根據現代讀者的閱讀喜好,在鱗次排列的頁口上設計了插圖。隨著“龍鱗”徐徐展開,一幅幅完整的圖畫呈現眼前,讀者仿佛進入了大觀園里的紛繁景致,產生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這部作品結合《紅樓夢》原著的文本內容、程甲本和孫溫插畫,每一函約長62 厘米,寬38 厘米,高約15 厘米,共計八函,完美呈現了龐雜繁復的《紅樓夢》。此外,還有“龍鱗裝”與“蝴蝶裝”創新結合的“游龍舞鳳”形式——《讀臻集》,以“龍鱗裝”結合紙雕藝術的“千頁”形式——《千里江山圖》,演繹時間與空間的具象表達。

張曉棟對于“龍鱗裝”的繼承與創新還在繼續。作為官方認定唯一的“龍鱗裝”非遺傳承人,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外的文化藝術交流,向世界傳播“書卷氣”的魅力。

2.2 營造文本內容的文化語境

“書卷氣”的營造,是通過書籍的外在形態生發內在氣韻的過程。文本內容在書籍的敘事空間內進行視覺化演繹,以系統性的視覺符號傳達信息的神韻,營造當代閱讀的文化語境。

漢字字形歷經了千年的演變,現在使用的簡體字大多脫離了最初造字時的意象?!哆@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的作者許暉,從漢字字形出發,溯源漢字詞義,挖掘漢字的最初產生原由和情景,按照漢字字形演變脈絡,展示字義變化的過程。尹琳琳老師以“原來是這個意思”為主題,對該書籍進行創意設計,歷時兩年多的打磨,看似現代,實則古韻。其書籍形態脫胎于“簡策”,封面模擬簽條的形制。隨著讀者翻看,隱藏在內的金色文字信息得以呈現。書籍內頁采用宣紙、關門折頁的設計,每頁外側印有黑底金字,營造出厚重內斂的氛圍。兼具書簽和目錄功能的小窗,展示漢字的前生今世。讀者翻折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樂趣,品味漢字的魅力,在輕柔、素樸古雅的“書卷氣”中與古人對話,發現漢字的奧秘——“原來是這個意思”。

2.3 超越二維空間的內容敘事

書籍內容的敘事空間將引導讀者對于信息的感觸。當視覺語言的表現空間突破二維平面時,則更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打破扁平化的敘事形態,依照信息的層級關系重新規劃敘事空間,通過紙張、工藝和書籍結構的秩序感營造敘事環境,在閱讀的時空語境中保持“書卷氣”的流暢。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柯軍將自己從藝四十年的心血編著成書《說戲》,以作者本人與患有交流障礙癥的戲迷少年陸誠之間的交流為敘事主線,通過11 個經典昆劇的劇情賞析、角色解讀和昆藝秘技,完整地展現了昆曲文化的藝術性。昆曲,乃百戲之祖,但在多數人眼里晦澀難懂。曲閔民老師和蔣茜老師在構思、設計、制作該書的時候,以當下視角進行審視,從藝術家與觀眾不同視角去表達同一部戲,豐富了作品的層次和維度?!墩f戲》通過材料與工藝的美感塑造“書卷”之“氣”,細節之處獨具匠心。其封面采用白色宣紙印白字的設計,觸感細膩、氣味悠然、色澤素雅、聲響輕柔,流露著昆曲的內斂、含蓄的氣質。其內頁采用全木纖維的圣經紙與西式的科普特裝訂方式,每一貼空間松而不散,突破了傳統線裝書籍的紙張與工藝。每出戲的書頁正面,是柯軍本人對所飾人物的解析和備注,書頁隔層則隱約可見其親手用小楷書寫的唱詞和工尺譜。全書設計以一根線搭起紙戲臺,唱響東方美學,讀者在此敘事語境中體會昆曲文化,在信息的時空交替中產生精神共振。

“書卷氣”具有深刻的東方文化烙印,當代書籍設計在創作的過程中將其轉化為有形物質以繼承和傳播。讀者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將“書卷氣”內化為個人修養。從書籍的設計到閱讀,“書卷氣”在人與書之間交流互動,以“氣”化“形”,以“形”傳“神”,以“神”達“韻”,在當代閱讀生活中傳承東方文化。

3 “書卷氣”在數字閱讀時代的創新與思辨

在未形成規范的書籍形態之前,書籍以信息的承載物的方式存在。如今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紙質書籍不再是唯一承載信息的媒介,數字技術的介入拓展了信息的表現形態和閱讀的方式,人們對于閱讀的需求從物質層面走向精神層面,更加關注信息產生的價值以及閱讀帶來的體驗?!皶須狻钡臓I造聚焦信息與讀者之間的鏈接與互動,塑造深層次、結構化、系統性、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和閱讀場景,在日常閱讀生活中呈現出多元、多維、多態的“形”“神”“韻”。

3.1 數字技術賦能書籍出版

Web3.0 時代的閱讀不再局限于紙質書籍,數字技術的介入豐富了出版物的形態,擴大了信息容量、提升傳播效率。數字出版物在用戶閱讀需求的驅動下創新了多種功能化的設計解決方案,強調閱讀的交互性與參與性,引導用戶形成科學有效的閱讀方式,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社群,加強用戶之間的交流。數字出版物最初的應用于古籍的保護修復、活化利用和普及傳播,推動當代年輕用戶進一步了解古籍中蘊含的文化與生活,隨后逐漸覆蓋到更多的應用領域。5G 全景文化典籍《永樂大典》由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共同推出,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在“有書、有景、有聲、有色”的氛圍中與名著進行千年的對話,感受“書卷氣”的深厚內涵,在“書卷氣”的浸潤下產生精神共振。

3.2 人工智能營造場景化體驗

2023 被稱為人工智能元年,媒介轉型與媒介融合使得閱讀方式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場景,系統性地塑造閱讀場景,設計閱讀行為,使用戶與信息產生更多的觸點和交流。AR、VR、MR 等XR 技術的應用,將讀者引入視覺的虛擬現場,所有的信息都將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再現,打破了虛擬與現實的壁壘,延伸了信息的敘事空間。讀者不僅可以通過紙質閱讀進入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也可以在虛擬環境體驗沉浸式閱讀的共時性[7],延伸視覺之外的感官體驗,超越日常的閱讀經驗,激發創造性的思維。由“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主辦單位聯合字節跳動公益開發的“線上超現實看展體驗項目——古籍尋游記”,不僅可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線下展廳進行實體的VR 體驗,還以4D 形式通過PICO VR 設備平臺,以2D 形式通過抖音等互聯網平臺進行推廣[9]。展覽中再現史學巨著《漢書》經典傳奇,國風虛擬人以“古籍尋游者”身份與音樂表演者共同演繹了一場跨時空的聯動,讓經典古籍“活”起來,增加辨識度與傳唱度。用戶沉浸在“書卷氣”里的同時不斷解鎖短視頻新玩法,在趣味與驚喜中體驗文化美學盛宴。

3.3 為閱讀而設計

閱讀,不是單一的獲取信息的過程,其本質是通過閱讀產生思考和理解,將所讀之物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并形成對世界的認知。通過閱讀,人類從生物個體進化為精神個體,超越自身局限,從多元的維度感知信息、理解世界。媒介技術的進步催生了閱讀模式和閱讀媒介的創新,對傳統的閱讀生活產生沖擊。用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和認知方式促使閱讀主體、閱讀過程、閱讀環境和閱讀邊界的拓展。在開放、包容的交流環境中,用戶得以自由、隨機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促進了思想的交流與碰撞。然而,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載體可能導致知識碎片化,產生信息濾波和信息繭房[10],形成社群圈層。因此,為閱讀而設計在為用戶的閱讀生活提供新機遇、新產品和新體驗的同時,應引導科學的閱讀習慣、建立內容篩選機制,培養用戶的批判思維和信息素養,探索“書卷氣”的數字化營造方式和傳播路徑,保持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并豐富其時代內涵,形成當代閱讀文化,構建數字人文。

4 結語

“書卷氣”受到社會文化和審美趨勢的影響,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映射著時代的變遷。從書籍設計到閱讀設計,“書卷氣”在當代閱讀生活中的營造突破了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復刻與活化,充分領會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對“氣韻”的審美追求,保持思辨,以設計為媒介鏈接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體驗與人文精神。

猜你喜歡
書卷氣營造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現代漢語中“書卷氣”一詞語境拓展及語義增值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書卷氣
漫談書卷氣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