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孟子》選文教學探究

2024-04-12 09:46劉楊王賀杰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孟子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劉楊 王賀杰

[摘 要]雖然課程改革進行了多次,但是《孟子》選文依舊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比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和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分析《孟子》選文編排變化及編排特點,抓住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助讀系統和練習系統,解讀《孟子》選文的編排意圖。由此得出,教師教學《孟子》選文時應引導學生在多樣誦讀中建構語言,在創設的歷史情境中把握文章思想,在思辨讀寫中發展思維,在古為今用中傳承文化,從而實現《孟子》選文的教學優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孟子》選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4-0016-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薄睹献印纷鳛槿寮医浀?,在中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態度。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四篇《孟子》選文,占文言文課文的比例較大。初中學生學習《孟子》選文具有重要意義。

一、《孟子》選文分析

(一)《孟子》選文數量分析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是指由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中學語文課程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于2011年初審通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由教育部中的相關部門組織編寫。在統編教材投入使用之前,語文教材處于“一綱多本”時期,版本多樣,如魯教版、蘇教版等,而人教版教材是當時全國使用最多、流行最廣的教材?,F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的初中語文教材、2016年部分地區試行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及2018年全國通行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孟子》選文進行對比(見表1)。

選文由原來的三篇增加到四篇。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2018年版)使用之前,無論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還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其中的《孟子》選文均為三篇。它們都選入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剩余一篇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富貴不能淫》。統編初中語文教材(2018年版)將《富貴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選入了課文系統。

從學段安排上看,除前期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將全部《孟子》選文都放在九年級之外,后期各版本教材均將《孟子》選文分別編入八年級和九年級。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按照螺旋體系進行編排,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現有知識結構。

從選文課型來看,各版本教材均將《孟子》選文作為教讀課文。由此可見,《孟子》選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孟子》選文特點分析

選文由易到難。雖然《孟子》選文未被編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但其中并不乏《孟子》中的相關名句,如三年級上冊有“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四年級下冊有“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五年級下冊有“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學生在學習小學、初中一年級的古詩文的基礎之上,再學習八年級《〈孟子〉三章》時就會更容易理解。八年級的三篇文章相比于九年級下冊的《魚我所欲也》,字數較少且理解起來更簡單,難度適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

選篇風格變化多樣。提到孟子的文章,首先想到的是強有力的論辯藝術和深層次的說理??v觀《〈孟子〉三章》,其中的《富貴不能淫》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兩篇文章相比,是一篇風格迥然不同的文章?!兜玫蓝嘀?,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以立論為主的議論文,觀點和論據都很嚴謹、清楚,能讓學生沿著文章的思路找到正確的答案,而《富貴不能淫》是一篇駁論文,沒有層層深入的說理而直接得出了“大丈夫”的觀點,中間有一定空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補充,因此在學習時學生提問空間大,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孟子的文章?!陡毁F不能淫》給學生展現了另一個不一樣的孟子,且能使學生對孟子的文章有更深入的認識,改變“孟子的文章都是以立論為主”的觀點。

篇幅短小,便于學生閱讀理解。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孟子》選文共四篇,其中字數最多的《魚我所欲也》也只有317個字,語言簡練、論證充分。由于孟子所處時代與學生生活的時代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教材選擇字數適當的文章,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

二、《孟子》選文助讀系統、練習系統分析

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2018年版)為例進行分析。

(一)助讀系統分析

助讀系統由單元導語、預習提示、課下注釋、插圖等組成?,F分析闡釋《孟子》選文的助讀系統。

單元提示部分。單元提示通常由一段說明性文字和一幅插圖組成。文字分為兩段,第一段交代本單元人文主題,第二段介紹本單元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為單元教學目標制定指明方向。這種說明性文字有助于學生對單元進行整體的了解,同時創設出相關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以《魚我所欲也》為例,這篇文章被編入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提示開頭總述本單元課文都是傳統名篇,內涵豐富而深刻,接著分別論述四篇課文的特色,其中《魚我所欲也》指向“人生的理性選擇”,之后對學習這一單元提出了要求:汲取思想精華,獲得情感的激勵,在人生旅途中學會選擇和堅守。單元提示第二段則指出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即掌握古詩文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運用歷史眼光審視作品的當代意義,在朗誦中增強文言語感,積累常見文言詞語。

預習提示部分。每一篇課文都有預習部分,有時候類似對話,語言活潑、內容豐富;有時是文章學習要求。以《〈孟子〉三章》為例,預習內容可分為兩層,一層是要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孟子和他所處的時代,看似簡單實則要求學生具備自己動手收集資料的能力,能夠“知人論世”地去看待問題;另一層是借助注釋通讀文章,了解大意,達到“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要求。

課下注釋部分。課下注釋主要展示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釋義以及重點句子的解釋性說明。課下注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內容。通過對比可發現,八年級《〈孟子〉三章》的課下注釋部分對孟子生平以及選文出處做了簡要介紹,九年級《魚我所欲也》的課下注釋部分則僅介紹選文出處,而且比八年級的少了許多基礎的文言知識。這體現出知識學習的積累性、教材編寫的層次性。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在理解以及回顧的基礎上學習。

顧黃初認為,助讀系統是連接教材與學生的一個重要渠道。與《孟子》選文有關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下注釋等,都具有“助”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對選文有更深入的理解,獲取新的知識。

(二)練習系統分析

練習系統又叫“作業系統”或者“訓練系統”。顧黃初先生認為,語文教科書中的作業系統是按照一定的目標,有計劃地設計出一套練的題目或方案。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練習系統由“思考探究”“積累拓展”和“讀讀寫寫”構成??v觀《孟子》選文的相關練習系統,發現它們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習題編排具有層次性??v觀教材中整個練習系統的設計,從“思考探究”到“積累拓展”有一定的梯度變化,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具體表現為從課文內容概述回顧到引發學生思考,逐層深入。如《魚我所欲也》“思考探究”第一題要求補充文章框架;第二題要求在朗讀并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談談對“本心”的理解,“積累拓展”第一題則要求辨析加點詞的含義及用法;第二題要求列舉“舍生取義”的實例,并思考今天的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舍生取義”;第三題要求在學習孟子類比說理的基礎之上,寫一段話,說明一個道理。這些習題引導學生在學習本課的基礎上向課外延伸拓展,從課文大意的理解到文中重點詞句的辨析再到課外內容的拓展,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第二,習題內容呈現多樣性。練習系統涉及知識的課內積累與課外拓展。如《〈孟子〉三章》“思考探究”前三個問題主要引導學生總結文章的思路,并對文章運用的技巧進行分析;“積累拓展”第一題要求翻譯文中的句子,第二題要求說出選擇其一名言警句作為座右銘的理由。習題從文章的概括、詞句的積累與拓展,逐步關聯學生的生活,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樣的習題練習中鞏固知識、提升自己。

第三,問題設置靈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睹献印愤x文的相關習題設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不要求統一的標準答案,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如《魚我所欲也》“思考探究”第二題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對“本心”的理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積累拓展”第二題提出“在今天,又該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呢?”的問題,這要求學生基于自己的知識認知進行思考和回答,充分體現了問題的靈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對《孟子》選文進行分析,從而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確定文章的教學價值,更好地運用教學策略。

三、《孟子》選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具體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載道”。結合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從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及文化自信四個方面提出以下《孟子》選文的教學策略。

(一)多樣誦讀,建構語言

溫儒敏曾說:“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有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薄睹献印愤x文語言層次分明,逐層深入,善用排比、比喻和類比等,氣勢磅礴。誦讀是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反復誦讀可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更好地體悟相關文章語言的特點。教材中《孟子》選文練習系統“積累拓展”部分都出現了反復誦讀并背誦課文的要求,這凸顯了誦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讓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孟子語言的特色,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對比式誦讀,改變作者原來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分別讀原文和變體文,對比感受二者之間的區別,從而體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如在教學《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時,教師將文章后三句改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道之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命運?!痹诖嘶A上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對比原文與這三個改句,進而分析原文與改句的不同之處。學生由此發現,原文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且句式十分工整。這篇文章中涉及對比的內容很多,可以讓學生找出來并誦讀,以點帶面,整體把握文章。

有感情地誦讀。誦讀時要有語調的變化,并不是毫無情感地反復讀。俗話說“情動詞發”,在誦讀前要知道作者生存的時代以及創作的背景,知人論世?!遏~我所欲也》中孟子將對“大丈夫”的理解用排比句式展現出來。在誦讀這部分內容時,聲音應逐步加大,以讀出孟子的稱贊之意。在讀《富貴不能淫》中的問句時,要讀出孟子對景春所認為的大丈夫的不屑和蔑視。

(二)創設歷史情境,把握文章思想

由于《孟子》選文屬于先秦散文,距離學生生活時代比較遙遠,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補充必要的歷史背景知識顯得尤為重要?,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獲取和展示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文化知識,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章。

補充背景資料。八年級上冊選入《〈孟子〉三章》,在學習時,學生對孟子和他的作品都比較陌生。因此,課前對孟子及其生存的時代進行簡要的說明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背景資料的展示感受孟子生存時代的艱辛,也就不難理解其通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勸諫君主實施仁政的原因了。

解讀文化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文言文相比白話文更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補充必要的文化知識十分有必要。課下注釋會提供相應的文化知識,如“丈夫之冠”“女家”等,但學生依然存在不能理解文章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做額外的補充說明?!陡毁F不能淫》課下注釋分別對景春、公孫衍、張儀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縱橫家。什么是縱橫家?在此補充縱橫家的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v橫家又可以說是戰國策士。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于是出現了朝秦暮楚、鉤心斗角的局面。諸侯爭強好勝,而一些戰國策士為求名利、官位,得利時,盡忠職守,無利時,便轉而為他國之謀士,無法做到舍生取義。

還原歷史情境,可以讓學生回到孟子生存的那個時代,理解他為何會有這樣的觀點,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思辨讀寫,發展思維

初中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通過思辨讀寫培養學生的思維是十分重要的?!睹献印愤x文邏輯嚴密、論證詳細。學習這些文章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思辨讀寫,是融入批判性思維的原理、策略與方法的讀寫活動,是一種將思辨元素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孟子〉三章》時,可以設計整體閱讀活動,轉變常規的從字詞積累、背景介紹到語言特點講解的模式,通過框架把握和主旨分析,引導學生知人論世,思考“為什么這樣寫”“與作者所處時代有什么關聯”等。

教學《富貴不能淫》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究孟子為何不認可景春的觀點,讓學生進入“文章與孟子時代”的思辨中,更加深刻體會孟子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闡發這些觀點的緣由。在教完這三篇文章之后,讓學生畫出框架圖比較它們的異同,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古為今用,傳承文化

孟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雖歷經千年,但在中華文化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肮沤衤撓?,古為今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傳承文言文中蘊含的豐富文化。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認為,一個受教育的人必須了解固有文化才能夠繼往開來?!肮艦榻裼谩绷ǎ阂?、融、評、創、集、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文章的內容落實“古為今用”。

《魚我所欲也》練習系統中的“積累拓展”設置的“在今天,你又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呢?”這個問題,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與學生的生存環境相聯系,運用“評”的方式,引導學生以當今視角審視歷史傳統,并加以批判地吸收。古人所指的“舍生取義”的含義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擴大化,主要是指“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通過講解這些,能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做出理性的選擇。在評價古人思想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客觀、公正,切記不可片面化。

教材中的四篇《孟子》選文均要全文背誦,并積累其中的一些名言,以便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提取,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教師也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孟子名言作為課外的積累,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這就是運用“集”的方式整理文言文中的成語、名句等,以豐富語言材料。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相關材料并且在運用中推陳出新。

孟子的思想穿越千年,已經滲入中華民族的骨髓,無論是《孟子》選文的文章內容還是其中蘊含的思想,都對我們的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展現出的論辯藝術更是不可多得的燦爛文化。因此,《孟子》選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師要深入研讀文章、教材和課標要求,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文言文教學。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吳小婷. 人教版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20.

[3]? 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 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 陳婧.初中語文專題式思辨讀寫結合的教學實踐:以《〈孟子〉三章》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4):48-49.

[6]? 李斌輝,王曉敏.文言文“古為今用”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17):100-105.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孟子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磨刀不誤砍柴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