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實踐性課程促進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2024-04-12 09:46凌紅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校本課程核心素養語文

凌紅

[摘 要]基于校本課程“中國烹飪藝術”,分析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各階段的主要任務,論述高中語文學科建設實踐性課程的策略及意義?!爸袊腼兯囆g”課程指導學生結合對著名詩詞、文學名著、菜名文化等的解讀,通過實踐體驗、情境寫作等領悟中國烹飪藝術的核心理念,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

[關鍵詞]實踐性課程;校本課程;語文;核心素養;中國烹飪藝術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4-0020-04

語文學科育人價值集中體現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上。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可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品格和能力。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能促進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提升思維品質,學會審美鑒賞與創新,理解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堅定文化自信,自覺、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為全面發展及終身發展奠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關乎民族的未來。語文教師肩負著新時代教育者的使命。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守正創新,讓語文課更具魅力與吸引力,以實現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此時,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性課程建設就顯示出重要的意義。

一、學校建設實踐性課程的背景分析

我國基礎教育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成果,主要有以學習蘇聯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和基于“素養導向、綜合學習、主題實踐、因材施教”的中國特色育人方式。以學習蘇聯為主的傳統教學重在講授。20世紀80年代嘗試輔以問答、討論進行改進。講授法對傳授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然而,一味講授,以獲取知識為主,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進入21世紀,課程改革主要由“雙基”向“三維目標”轉變,提出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法,更加關注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加強學科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聯系,更加注重學科實踐,突出實踐育人價值,強調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素養。由此,高中課堂教學方法出現新變化。建設實踐性課程是學校順應時代發展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黨的教育方針明確學?!芭囵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是學校建設實踐性課程的重要出發點。

為全面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有效落實“五育并舉”,筆者所在學校各學科的教師依托綜合實踐課及本學科特點,共開發校本課程137門。這使得學校形成國家、地方、校本“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二、實踐性校本課程建設

以語文學科為例?;谡Z文學科的實踐性校本課程聚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推進語文課程的深層次改革;通過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促使學生轉變語文學習方式。

學校從學科特點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出發,開設新課標下旨在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經過篩選發現,無論是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各大美食主播的短視頻都受到學生的喜愛,而美食文化與相關文案設計又是不可多得的語文學習素材。美食與語文相遇,便有了濃濃的文化意味。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以精湛的烹飪藝術、獨特的飲食文化審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此啟發,學校確定開設基于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校本課程——“中國烹飪藝術”。在此背景下,授課教師精選教學內容,設計中國烹飪藝術探究與美食品味分享、美食制作、情境寫作等特色學習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學習與中國烹飪藝術相關的內容,并通過歸納概括與總結提煉,形成學習探究成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成果,積極表達各自的感悟。

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挖掘中國烹飪藝術素材,根據學習任務進行篩選整合,不斷調整探究成果的結構及內容,以突出中國烹飪藝術之美,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在制作匯報課件時經歷一次次的推翻重構,最終有理有據地表達觀點和闡述見解,提升思維品質;通過對比中西方烹飪藝術,學會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地域、國家的優秀文化,理解認同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制作和分享美食,用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中國烹飪藝術獨特的審美體驗,樹立創新意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具體見圖1。學生通過一個學期別具特色的實踐活動,梳理探究中國烹飪藝術,品味中華美食,并最終發展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中國烹飪藝術”課程學習活動總體設計

1.“中國烹飪藝術”課程的學習目標

(1)促進語言建構與運用。查閱與中國烹飪藝術相關的資料,品讀并積累描述中國烹飪藝術的優美語句,在小組分享時用自己的語言展現中國烹飪藝術之美,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增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2)推動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中國烹飪藝術演變探究及中外烹飪藝術對比,增強形象思維能力,發展邏輯思維,讓思維進階點燃創造欲。

(3)學會審美鑒賞與創造。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對中國烹飪藝術的情感、態度,塑造并表現中國烹飪藝術美的形象,表達自己對中國烹飪藝術的審美體驗。

(4)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中國烹飪藝術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領悟中國烹飪藝術的核心理念,增強文化自信,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中國烹飪藝術”課程的課時安排

利用每周五下午第八節課,在學校綜合實踐教室進行授課,共10課時(體驗探究3課時、品味分享4課時、實踐操作1課時、情境寫作2課時)。由科研處組織學生選課,由教務處在學期末進行綜合評價。授課教師需匯總學生探究成果,參加學校校本課程成果評比。

(二)“中國烹飪藝術”課程的學習任務設計

學習任務1:體悟中國烹飪藝術之美。設置“中國詩詞中的美食文化”“舌尖上的名著”“中國菜名文化”“中國歷代烹飪著作”等四個具體探究項目。學生按意愿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完成探究任務。各小組最后得出的探究成果不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的,應體現自主性和創新性。各小組成員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素材摘抄本完成優美語言的積累任務;然后圍繞主題探討交流,將所得凝結為研究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國烹飪藝術演變、對比中外烹飪藝術的基礎上,塑造并表現中國烹飪藝術美的形象。各小組制作PPT呈現探究成果。

探尋“中國詩詞中的美食文化”組:教師引導學生從詩詞中探尋中華美食,了解與這些美食相關的人生故事;收集李白、杜甫、蘇軾、陸游等著名詩人的詩作中描繪美食的語句;在品味分享環節講述兩到三個詩詞中的美食故事。

探尋“舌尖上的名著”組: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探尋文學作品中呈現的中國烹飪藝術。從《紅樓夢》《水滸傳》《儒林外史》等名著中任選一本閱讀,探尋其中展現的中國烹飪藝術之美,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中國烹飪藝術的審美體驗。

探尋“中國菜名文化”組:教師引導學生探尋中國菜多姿多彩的名稱,了解其關涉的政治、歷史、地理背景,以及神話、民俗、傳說等 ,并嘗試給中國菜名分類,思考中國現代菜名的發展特色。

探尋“中國歷代烹飪著作”組:教師引導學生探尋中國不同朝代的烹飪著作,對比同時期中外烹飪藝術,以時間為軸,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呈現中國烹飪藝術的發展,并和同學分享。

學習任務2:學習領悟中國烹飪藝術的意義,明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以“中國烹飪藝術之美”為主題,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塑造并表現中國烹飪藝術美的形象。

學習任務3:在綜合實踐教室完成回鍋肉制作任務。中華美食文化與團圓和美緊密相連?;劐伻庖恢北徽J為是川菜之首,是川菜考級的首選菜肴。教師布置實踐操作任務:獨立烹制回鍋肉,然后全家共享。教師配足原料、調料及安全炊具,并進行示范操作。

學習任務4:情境寫作?!渡嗉馍系闹袊愤@一節目的文案是不可多得的寫作學習資料,組織學生對其進行品讀,分析其寫作特色,總結其語言運用特點,學習其運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寫人敘事的手法。根據教師創設的寫作情境,將回鍋肉的制作及品嘗感受寫下來。

以下為學生作文片段:開火,熱鍋,燒油,薄薄的肉片踉踉蹌蹌地跌入油鍋,在熱油里暢游,那肉片哪能受得住鐵鍋的熱情,不一會兒便“滋滋”地冒汗。待各種配料下鍋翻炒,油亮的肉片,青綠的辣椒,鮮紅的醬汁,著實讓人挪不開眼,那濃郁的香氣迫不及待地竄入鼻子。夾一塊肉放入口中輕輕一咬,醬汁在口中炸開,肉塊與唇齒碰撞,一瞬間打動味蕾,真不愧為“川菜之首”。這是飽含牽掛的家的味道,刻在四川人的記憶深處。

三、建設實踐性課程的總結與反思

(一)總結

第一,以核心素養為本,找準突破口,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改革。傳統語文課受到了時代發展的沖擊。調查發現,學生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所作作文蒼白空洞等問題依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使命與責任。

要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建設實踐性課程是一個突破口。以筆者所在學校校本課程“中國烹飪藝術”為例。通過校本課程實踐,教師與選修這門課的學生一同進步,收獲滿滿?!爸袊腼兯囆g”課程有著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通過體驗分享、實踐操作、情境寫作等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體悟中國烹飪藝術,增強表達與交流能力、梳理與整合能力,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豐富語言積累。學生在探究中國烹飪藝術時還能增強形象思維能力,發展邏輯思維,提升思維品質,讓思維進階點燃創造欲。學生通過探究中國詩詞和文學名著中的美食文化,給中國菜名分類,品讀歷代烹飪著作等,進一步感受中國烹飪藝術之美,并樹立創新意識。學生通過所學、所做、所思、所想進行交流和寫作,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建設實踐性課程能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的改革,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有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第二,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使學生轉變語文學習方式?!爸袊腼兯囆g”課程重點探究我國博大精深的烹飪藝術,其中各項學習任務均涉及品味體驗與交流分享。選修這門課的學生能走出平時上課的固定行政班教室,到多媒體綜合教室,甚至街頭,探究生活中的烹飪藝術。這些語文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在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綜合素質,領悟到有關祖國語言文字學習運用的資源和機會無處不在。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去領略語文世界的獨特魅力,可以讓語文學科煥發生命力,并使自身產生持續的學習動力。在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內容時,應關聯生活,注重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使學生轉變語文學習方式。

(二)反思

第一,存在困難。建設實踐性課程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是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仍存兩大困難:一是建設實踐性課程對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要求較高,目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還不能充分滿足需求;二是綜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還不能給予師生精準評價。面對突出問題,學校迎難而上,將其列為“十四五”期間本校重點攻克項目,以組建高素質教師隊伍,增強教師專業發展意識,借助“三新”改革契機,完善綜合評價體系,推動本校高質量發展。

第二,發展方向。建設實踐性課程是學校順應時代發展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以實踐性課程為重要載體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正逐步改變學校教育不能緊密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的情況。在實踐性課程建設方面,應該從小處入手,緊密結合學校特色文化,立足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以更好地發展學生。

[? ?參? ?考? ?文? ?獻? ?]

[1]? 王鑒.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及體系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23(3):47-55.

[2]? 賈時敏.聚焦人文主題,讀寫深度融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三作文備考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22(10):59-6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張斌,裴玉婷.紀錄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為例[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28-136.

[5]? 張兵娟.日常生活的儀式與共同體的價值建構:從《舌尖上的中國》談飲食文化的傳播意義[J].新聞愛好者,2013(10):15-18.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農越華)

猜你喜歡
校本課程核心素養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