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大概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24-04-12 19:47閆磊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閆磊

[摘 要]利用學科大概念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邏輯,是實施歷史教學的有效手段。文章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一課為例,闡述在教學中可將“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作為學科大概念,從其形成的過程、原因、影響出發設置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形成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的知識結構。

[關鍵詞]學科大概念;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高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4-0068-03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1]。筆者認為,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整合教材內容,建構教學情境,通過循序漸進的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和分析歷史事物,是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品質的有效路徑。

什么是學科大概念?方穎老師認為,學科大概念是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和教學核心任務、反映學科本質、能將學科關鍵思想和相關內容聯系起來的關鍵的、特殊的概念[2]。針對歷史學科,徐藍教授進一步指出,歷史大概念即能反映歷史學科本質、居于歷史學科中心地位的核心觀念[3]。由此可見,歷史學科大概念可以是具有統領地位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也可以是體現階段特征的史論概念,如改革、革命、民主、專制、科技發展、思想啟蒙等。從專題內容和時空階段上看,學科大概念既可以是整本書的學科概念,又可以是單元的學科概念,還可以是每節課的學科概念,三者環環相扣,通過知識概念的網絡化實現歷史知識的結構化??傊?,歷史學科大概念應該是一節課的靈魂,具有統攝課堂的作用和一定的學科價值。

下面以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中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一課為例,闡述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學科大概念。

一、立足學科大概念,明確教學目標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是指資本主義確立了在世界的主導地位后形成的統治秩序,它包括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體系、思想體系、市場體系和殖民體系。本課承接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內容。啟蒙思想家構建了資本主義世界思想體系,在該體系的指導下,歐美各國基本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的形成,工業革命加速了資本主義在全球市場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新航路開辟后,資本主義經濟在全球發展擴張,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形成。因此,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不僅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子概念,還是“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一課的大概念。立足這一大概念設計的教學目標為: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建立殖民體系的時空脈絡,概括不同時期列強殖民侵略的特征,分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和影響。

二、圍繞學科大概念,整合教學內容

(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

根據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見表1),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問題1:不同時期世界主要殖民國家殖民擴張的表現是什么?

問題2:不同時期的殖民擴張呈現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教材從地理角度說明各個地區被殖民擴張的過程,學生僅從教材很難從時代發展角度全面認識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演變。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體現大概念教學的優勢,本課教學設計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全面探究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從史實中概括不同時期殖民擴張的特點,并基于這些特點思考當時西方殖民者為什么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殖民侵略。

(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

呈現以下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材料1? ? 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是至高無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財富,國內貿易不能增加金銀,所以應擴大貿易順差,從他國獲取金銀。簡而言之,就是獎出限入。

——摘編自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2

材料2? ? 亞當·斯密提出“勞動價值論”,反對國家對經濟的任何干預,主張經濟自由放任,實行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以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摘編自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2

材料3? ? 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因此,這些國家爭先恐后地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更大規模地瓜分世界。

——摘編自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

問題:根據上述材料,聯系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階段,思考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列強殖民擴張的關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推行重商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施行貿易保護主義、重視金銀流入。兩國掠奪了大量財富,但沒有用于資本積累,所以很快衰落下去。與此同時,英國也開始了對亞洲的殖民活動,17世紀中后期打敗荷蘭(三次英荷戰爭),18世紀中期打敗法國(1756—1763 年的“七年戰爭”),成為世界殖民霸主。此時的英國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資本、技術、市場等條件,很快工廠制度在英國建立,自由資本主義思潮開始興起,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要求解散東印度公司,打破壟斷性貿易,推行商品輸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它們要求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資本輸出成為主要的侵略方式。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洲成為西方列強的經濟附庸,亞洲大部分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完畢。由此可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此外, 19世紀20年代,歐洲人從南美洲的金雞納樹皮中成功提取了奎寧,使歐洲人能夠抵抗非洲腹地肆虐的瘧疾,還有工業革命后先進的武器裝備和交通工具極大地增強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實力,這些醫學和軍事的進步客觀上助長了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張。

(三)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影響

呈現以下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材料4? ? 19世紀80年代,歐洲不僅是支配和改變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摘編自霍布斯鮑姆《帝國的年代:1875—1914》

材料5? ? 17世紀初,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種植并向中國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

——摘編自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

材料6? ? 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談到英德矛盾的尖銳化時說: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去,各國為爭奪某一城市或某種遺產而廝殺若干年,難道現在它們不應該為每年50億英鎊的商業收入而從事戰爭嗎?

——摘編自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

材料7? ? 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問題:根據材料4、5、6、7和教材內容,分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產生的影響。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4、5、6、7,從不同角度分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世界、西方國家和亞非拉地區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國際分工中占主導的西方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幾乎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確立起以歐洲為中心、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針對西歐國家,引導學生根據材料5說明英國完全占領印度后,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霸主,殖民掠奪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原始資本。引導學生通過材料6認識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在瓜分世界的過程中矛盾加深,德國要求重新劃分勢力范圍,英德矛盾逐漸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隱患。針對亞非拉地區,引導學生通過材料7了解“破壞性使命”和“重建性使命”的內涵。一方面,殖民主義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殘酷的殖民統治激起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這是亞非拉地區民族獨立運動爆發的現實原因。另一方面,殖民擴張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資本主義在殖民地的擴張,推動了當地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和壯大。當地精英在接受西方教育的過程中 ,逐步了解到一些自由平等的觀念,這些觀念又推動了當地反殖民思潮的覺醒。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一課的小結:

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西方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由于經濟整體薄弱,各國推行重商主義,主要通過壟斷性貿易或暴力掠奪等方式進行殖民擴張,這對當時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影響較大,但推動了列強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雛形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自由資本主義思想盛行,尤其是英國利用廉價的工業品打開市場,推行商品輸出,成為日不落帝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產階級代議制進一步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紛紛進行資本輸出。截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除了極少數國家,基本被瓜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三、基于學科大概念,形成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如果教師單純按照教材講解從亞非拉的地理空間角度敘述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過程,學生獲得的是西方國家在亞非拉地區殖民統治的小概念,難以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大概念出發來全面認識其演變過程?,F在,按時間和空間分階段進行全面論述,有利于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西方國家不同時期對不同地區的殖民擴張政策,全面認識資本主義不同階段的發展程度決定了西方國家的殖民方式和所追求的利益;有利于學生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推動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根本動力。

以學科大概念為教學主題,有利于學生圍繞大概念構建網絡化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學生在學習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時,自然會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帶來的影響。這能促使學生舉一反三地思考歷史概念,養成深入探究歷史概念的思維習慣,而不是簡單地記住概念。因此,圍繞學科大概念實施教學,是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總之,教師應根據單元的內容確定單元的學科大概念,根據一節課的內容確定一課的學科大概念,引導學生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認識歷史,從整體上認識歷史的本質,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方穎.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統編教材教學設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3.

[3]? 徐藍.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9):37-46.

(責任編輯? ? 袁? ? 妮)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的針對性與專業性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寓教于樂
淺談高中《鴉片戰爭》教學中國際法意識的培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研究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