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加速背景下青年的生存焦慮與消解路徑
——基于羅薩的社會加速理論

2024-04-13 11:00孔靜漪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異化

吳 寧,孔靜漪

(上海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34)

一、社會加速的內涵及其帶來的人的生存困境

德國社會學家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用“加速”來形容現代社會??萍及l展造就便捷生活,但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被加速。技術與人類類似于滾輪與倉鼠,滾輪提速了,倉鼠必須跑得更快。加速、高效的社會生活在一定意義上并未達成美好生活的期許,反而造就了不敢停歇的壓迫感與向后滑落的恐懼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成為當代人的共識,社會加速使人與過往的時、空、物、行動、自我和社會不斷疏離與異化。社會加速及其造成的異化對當代人類生存狀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社會加速的三重維度

羅薩把社會加速劃分為科技加速、社會變遷加速、生活節奏加速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之間彼此絞纏、相互促進。第一,科技的加速??萍技铀僮鳛樯鐣铀俚闹匾?羅薩將其定義為“最能夠測量的加速形式”(1)哈特穆特·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鄭作彧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第13頁。。馬克思從生產工具改進、交通工具變革等方面承認科技加速在短時間內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豐富了物質財富??萍技铀偈箷r間被無限壓縮甚至消弭了空間。原本束縛人類空間流動的主要障礙就此消弭,并且跨越空間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和機會成本落崖式下降?!叭粲脮r間來衡量比如從倫敦到紐約的距離,從船只航行的前工業時代到噴氣飛機的時代,空間萎縮到了原本大小的60分之一,也就是從花費三周變成只需要八小時?!?2)同上書,第15頁。(3)此處的“60分之一”準確的表示形式是“六十分之一”?!幷呷祟悓臻g和時間的感知順序逆轉,時空關系走向異化。

第二,社會變遷的加速。如果說科技加速是社會當中的加速過程,那么社會變遷的加速則可以被歸類為社會本身的加速,也即變遷的速率本身改變了,讓態度、價值、時尚、生活風格、社會關系、團體、階級、社會語匯、實踐和慣習的形式,都在以持續增加的速率發生改變。羅薩為了更好地解釋社會自身的加速,將“過去”定義為不再存在和有效,將“未來”定義為還沒存在和還沒生效,那么“當下”即是經驗范圍和期待范圍的交集形成的時間區間。只有在“當下”這個區間內才能審視過去、總結經驗并且用這些經驗指導未來?!啊铀佟梢远x為經驗與期待的可信賴度的衰退速率不斷增加,同時被界定為‘當下’的時間區間不斷在萎縮?!?4)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第118頁。在技術加速的推動下,對新事物的感知還沒深入就已經流逝,造成了碎片化的生活體驗。人們已經習慣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慣性消解了人們的震驚體驗?!跋駲C器人似的活著,像柏格森所想象的那種人一樣,他們徹底消滅了自己的記憶?!?5)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新知三聯書店,2007,第155頁。知識衰退的速率也在加速,舊的知識來不及消化,大量新知識即涌入。為了不游離于社會之外、滿足生存的必需,人被迫學習與適應新生事物。流行文化風靡與消亡的循環是社會加速特征的表現??萍嫉募铀俸蜕鐣冞w的加速并不是相互獨立的,科技的加速帶來更多的流動性,更多的流動性會帶來更大的動態性,流動性和動態性是社會變遷的誘因。

第三,生活步調的加速?!皶r間匱乏”焦慮癥似乎已經成為當代人的通病。時下,接受現代教育的青年不再尋求彼岸的幸福,而是明確地追求此世的幸福生活,個人生活是否幸福又取決于其一生中所擁有的體驗的廣度和深度。在這種邏輯的推動下,人下意識地把幸福生活等同于擁有豐富體驗和能夠充分自我實現的生活,充分體驗生活的高低起伏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的追求。但受制于個體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歷程無法縱向無限延展。為了消解世界時間與個人生命時間之間的張力,人試圖橫向去增加個人在每個時間段內體驗事物的數量。只要持續提升生活步伐的速度(例如花費更少的時間吃飯、睡覺、陪伴家人),就有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盡可能多地體驗,使得生活更加多樣化甚至無窮無盡。根據《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中國人睡眠平均時長從 2012 年的8.5小時縮減到2021年的7.06小時,睡覺時長減少近1.5小時。(6)喜臨門睡眠研究院:《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689132347243572&wfr=spider&for=pc,查閱日期:2023年9月1日。當下,熬夜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的典型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年青人因情緒壓力過大和工作節奏繁忙,選擇拖延睡眠時間,以彌補不被滿足的精神需求,甚至覺得睡前那段時間,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7)36氪:《2021青年睡眠報告——能睡得好覺,你就擊敗了90%的年輕人》,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962862,查閱日期:2023年9月3日。人渴望在有限時間內既做完更多事也達成所愿,但事物的總量卻爆炸式膨脹。時間匱乏仍是個人與社會之痛。生活步調的加速會產生更高的科技需求,從而促進科技加速。

加速的步調席卷方方面面、勢不可當并逐漸發展成一種意識形態,不斷激發人的欲望和需求。人接納不斷加速的生產和生活,自覺投身于“社會加速”的潮流中,追趕加速的步伐。

(二)社會加速的五種新異化

社會加速的背景下,“我們所做的事(即便是我們自愿做的事)并不是我們真的想做的事的狀態?!?8)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第127頁。羅薩認為,社會加速助推社會“異化”,所謂“異化”就是人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深層次的扭曲,自我與世界相離散。生態失衡、社會結構失調、“精神失落”等問題給漂浮在加速社會中的人增添無助與迷茫,世界面臨“異化危機”,人類社會已經走向五種“新異化”。

一是空間異化。社會加速造就社會親近性與物理鄰近性相脫節??臻g上相近的人未必是親近的人,親近的人也未必是空間鄰近的人。社會相關性與空間鄰近性也脫節。在加速社會,資本為不斷增殖而爭奪城市空間,對城市空間進行“為我所用”的破壞與重建。人類在資本與科技的重重裹挾下,仍未能實現理想中的詩意棲居。人一方面享受著加速帶來的豐富物質財富與便捷生活,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蜷縮在加速壓縮的生存空間中。

二是時間異化。社會加速的問題最終指向的是“時間”問題。加速社會中的人在盲目激進中混淆了體驗與經驗。體驗是個體日常生活中的經歷事件,而經驗則是對經歷事件的吸收、融化進而嵌入主體的身份、生命中的過程,體驗只有在與主體或集體的過去、未來產生重大聯系時,才會變成經驗。但在“加速”的助推下,體驗短與記憶短的并存屢見不鮮,我們所體驗到的時間最終卻沒有成為“我們自己的”時間。人是在時間中建構對空間的理解。在機器大工業時代,馬克思提出了“用時間消滅空間”的論斷。隨著信息技術快速迭代和虛擬空間的問世,人跨越空間所耗費的時間急劇縮短,“速度”在時間空間化的進程中作用日益凸顯,馬克思語境中“用時間去消滅空間”如今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呈現出“用時間去快速消滅空間”的趨勢?!艾F在空間在確切的意義上確實只是時間的一個功能:人們在什么地方,取決于時間,反向的確定關系已經過時了?!?9)哈特穆特·羅薩:《加速——現代社會中時間結構的改變》,董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第119頁。加速成為現代社會中時間結構的首要特征,空間在感覺及其對社會與文化進程的重要意義上似乎“萎縮了”。(10)同上書,第117頁。

三是物界異化。物界范疇包含我們生產的物和我們消費的物。資本以技術理性為載體建構單向度的物化世界,現代日常生活世界被技術切割與奴役?!翱茖W技術統馭了整個世界,整個世界成了一個‘被管理的工廠’,進入一個‘機械復制的時代’,日常生活被擠壓成了一個‘平面’,科技在當代生活中占據著‘霸權地位’?!诳萍枷到y的‘千篇一律’的運行中,人喪失了自己豐富的本質?!?11)吳寧:《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爾哲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第135頁。物的頻繁更迭使穩定的關系難以建立。只有長時間的存在,自我才能融入物之中。如今物品更迭速度越來越快,道德消費已經取代物理消費,人們在東西壞掉之前就將其替換掉,因為高效率的創新使得它們在達到物理壽命的極限前就被淘汰了。隨著物品更迭加速,人們對于物也越來越陌生。產品更迭的周期漸趨縮短,人們對新產品的學習適應能力被迫提升。

四是行動異化。面對信息過載的當代社會,羅薩認為行動異化是源于人們沒有時間認真思考自己真正所需之物、想做之事。勞動對于其精神來說是非我的,被迫勞動并不能帶來幸福感。人類只有在使用“吃、喝、生殖”這些動物性機能時才能感知愉悅。正如《啟蒙辯證法》所寫:“文化工業的所有要素,卻都是在同樣的機制下,在貼著同樣標簽的行話中生產出來的?!航涀C明今天不再有審美的內在張力了,剩下的只有各種雜亂無章的興趣?!?12)霍克海默:《啟蒙辯證法》,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116頁。

五是自我異化與社會異化。上述四種異化形式最終導致了自我與社會相異化,即一切的時空、體驗和行動都異化了。在社會加速的前提下,個人有限的精力被分散,需要不斷調整狀態去適應各種事物,并因雜而不專而很難得到預期的最佳結果。

二、社會加速背景下當代青年的生存焦慮

不同的社會培養不同的時間觀念。在封閉的現代加速循環系統中,時間的規范主導社會運行,時間理性成為社會運行的基本法則,也是現代青年的行為準則。社會加速還加劇競爭與社會分化,如果個人的生活步調加速追趕不上社會變遷的加速,就會走向社會階層滑落的邊緣。社會加速境遇下所有的事情都太快了,“它會讓人們覺得時間很匱乏,覺得很忙碌,感受到緊迫與壓力?!?13)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第22頁。當代青年或在校園或將從課堂轉入職場或開始參與、融入社會,有最富活力與創造性的體力和智力,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望,有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被迫把加速邏輯融入工作、生活的軌跡之中。社會加速帶來的失真的時間感受和各種“新異化”可能會在他們的思維意識和行動策略上被進一步放大,使他們容易遭遇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引發內心的深層焦慮?,F實生活中,從教育到就業、從晉升到安居、從婚戀到育兒、從社會參與到社會融入,當代青年的焦慮感無處不在。

(一)就業焦慮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當代青年面臨的勞動力市場和身處的工作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數字經濟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大量新形式的就業,這些新形式的就業為當代青年提供了更多機遇與選擇,也創造了新的“壓迫”與“牢籠”,讓當代青年深陷其中而無力抗爭。同時,技術的加速既帶來新舊職業更替的加速,也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當代青年有深度的就業焦慮。與互聯網平臺相關的網約車、快遞員、送餐服務、同城配送、社區團購等行業,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大量即做即得、多勞多得的就業崗位,但在社會加速的大背景下,當代青年也被卷入“新異化”的圍困之中。移動互聯網時代,速度成為平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速的時間觀念成為平臺算法采用的規則之一,被設置為工作制度?!暗褂嫊r”成為互聯網平臺考核績效普遍采用的計時準則?!暗褂嫊r”令速度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也成為分配正當性的依據,但動輒用“倒計時”懲罰機制控制著一種并不完全由個人勞動時間決定最終服務質量的人類勞動,從本質上是加速主義新異化的表現形式?!懊總€人在拼命奔跑中會不自覺地‘競速’,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只要稍微喘口氣,就感覺已經落后,倒計時就像一個高舉著皮鞭的監工,驅使著我們奔波忙碌,只爭朝夕。本該是自由追逐夢想的年齡,青年人卻在無形中被逼迫著追趕倒計時設定的各種目標,以免錯失各種機會和任何有價值的可能?!?14)廉思:《時間的暴政——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年勞動審視》,《中國青年研究》2021年第7期。

與父輩可能一輩子只待在一個單位、守著鐵飯碗直到退休相比,當代青年頻繁更換工作已是常態。2019年,BOSS直聘創始人趙鵬公布過一組數據:中國白領平均每兩年更換一次工作,中國藍領平均一年更換兩次工作?;ヂ摼W時代科技加速創造的新形式就業,對從業者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每一種新就業都需要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的管理規則,要用生活步調的加速來應對科技與社會變遷的加速。比如,網絡主播是一個新興職業,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實現個性化就業和大展事業抱負與志向的機會,但早期的淘寶電商簡單轉移戰場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合格的電商主播。從短視頻創業起步到成為成功的網絡主播,其間經歷的磨礪和挑戰需要當代青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玩法”,通過完成自身理念與能力的升級迭代來適應技術和行業的升級迭代。每一個“華麗轉身”的背后都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理性選擇與“奮斗創造幸?!钡娜硇耐度氲耐昝澜Y合,每一場成功蛻變的背后都是持續地用行動實踐攻堅克難、無堅不摧、百折不回和勇往直前等理念和價值觀的鮮活案例。其創業模式從初創的1.0版本升級到2.0、3.0直至N.0版本,并且隨著時代的浪潮不斷迭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從業者需要以更快的生活步調去追趕,躺平或者停滯不前就有可能在社會變遷的浪潮中被淘汰。

新興領域的就業模式無相應的參照系,從事新形態就業青年的成長路徑也更不明確,易導致青年缺乏職業“安全感”。各種“速成班”“斜杠職業”成為青年增加“安全感”的方式。他們試圖以時間為速成藥來走就業捷徑,或為自己的就業增加一份籌碼或成為多元化高收入的“斜杠青年”。此外,“體制內”工作也成為青年緩解就業焦慮的“靈丹妙藥”。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不足,尤其是制造業、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領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風險,使就業的不確定性問題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青年傾向于“穩定”“有保障”的職業,“體制內”就業成為首選。一項針對大學生群體的調查(15)李秀玫、向橄葉子、桂勇:《在物質主義和后物質主義之間——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就業態度的變化》,《文化縱橫》2021年第1期。顯示:9%的大學生傾向于“互聯網+”新興職業,42.9%的大學生偏好體制內就業,體制內工作對于大學生擇業的吸引力在上升。

(二)住房與經濟焦慮

市場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社會保障的不完善、階層向下流動的恐懼或向上流動的欲望等各種因素,都會引發社會加速時代人們不同程度的經濟焦慮,生活在少子化和老齡化背景下的當代青年更是如此。城市居民的經濟壓力來源前三位依次是住房、生活成本和子女教育。(16)張勤、范如意:《風險治理中志愿服務參與的路徑探析》,《行政論壇》2017年第5期。其中,住房問題是當代青年面臨經濟壓力的典型問題。隨著我國經濟貨幣化過程加速,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滲透力和協調功能不斷增強,金融業已成為加劇貧富分化的主要力量,住房也從投資品變成了金融品。(17)吳開澤:《住房市場化與住房不平等——基于CHIP和CFPS數據的研究》,《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6期。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斷升高,加劇了勞務-資產回報剪刀差。由于剪刀差的存在,青年的收入增長往往“追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而一夜暴富的機會又所剩無幾,收入緩慢提高與房價快速飆升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內卷”也“卷”不動的狀態使當代青年產生前所未有的無力感,一些青年會無可奈何地選擇低欲望的生活方式——“躺平”。例如,上海多數青年目前處于租房或借住狀態,外地戶籍無居住證的青年租房或借住的比例高達96.5%;此外,青年最擔心的就是退休金不夠養老(56.8%)和“沒有足夠的錢看病”(54.2%)。(18)何芳:《青年職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探析》,《當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面對經濟壓力,青年通過儲蓄防范風險的意識日益增強。據2021年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聯合發布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年輕一代(18~34歲)每月儲蓄比例從2020年的20%增至25%,每月儲蓄金額平均達1624元。(19)富達國際、螞蟻財富: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794252341651504&wfr=spider&for=pc,查閱日期:2023年8月30日。

(三)婚育焦慮

羅薩在《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中提出,社會變遷的加速會導致離婚率的不斷提高。社會變遷的加速和離婚率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社會學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生活在社會加速中的“80后”“90后”心理上普遍存在“生育恐懼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口出生率為8.52%,出生人口數與出生率均跌至1949年以來的最低值。除了育齡婦女人數減少,已婚人口的生育意愿降低是出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20)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一方面,一些青年有生育意愿,而生活壓力的倍增打擊了其生育的積極性?!凹铀偕鐣敝械那嗄耆后w處于快節奏的高壓生活狀態中,面臨比較大的生存壓力。與此同時,城市生活房價高、生活生育撫育成本高,而生育保險、普惠托育體系、教育資源分配等相應保障卻沒能跟上社會加速的步伐,高昂的生養“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青年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青年的婚嫁、生育觀念已發生巨大轉變。青年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養兒防老”“多子多?!钡葌鹘y生育觀念逐漸淡化,他們更加注重自身生活質量,傾向于從自身效用出發考慮生育問題。此外,資本邏輯推動的加速同時傳遞著消費主義、及時行樂等觀念,關注個人生活的幸福、獨自享受私人生活中的樂趣等價值引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當代青年的傳統道德意識與生育觀念。養育孩子成為年青人不愿輕易承受的焦慮源,晚婚、少生成為青年生育觀的主流?!案啐g孕婦所占比例逐年攀升”(21)穆光宗:《當代青年的“恐育”心理和生育觀》,《人民論壇》2020年第22期。,甚至出現越來越多打算一輩子不結婚的“單身族”、不生孩子的“丁克族”(22)王寧:《“準成人期”——青年研究的新范式》,《青年探索》2018年第1期。,“原子化”的宅男宅女成了當代社會的常見病相。

(四)教育焦慮

追趕加速社會的意識籠罩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毫不例外地充斥著焦慮情緒,青年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緩解焦慮與不安。追趕效率、贏得優勢充分展現了當代教育加速運轉的面貌。社會分工與知識的商品化日益加深了知識區隔,獲得知識成為實現社會流動的重要方式。(23)盧堯選:《知識社群:知識付費的內容生產與社群運作——以羅輯思維社群為例》,《中國青年研究》2020年第10期。時間投資成為促進教育積累優勢的重要手段,“只有緊追時鐘運行速度,在時間差距中獲取進步,個體才能夠不因低效而遭遇淘汰?!?24)洪晨、常亞慧:《錯位與貼合——教育時間中的家校相遇》,《教育發展研究》2022年第22期。一方面,對于即將邁入職場的青年群體而言,文憑和學歷仍是青年就業求職的敲門磚。隨著高等教育的加速擴招,一些行業、地區和群體出現“文憑貶值”現象。新冠疫情下就業壓力的激增,進一步加劇了青年的教育焦慮。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青年群體不得不轉身投入到更高層次的學歷競爭中。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有457萬人報名,比2021年增加了80萬,增幅超21%。(25)張志安、龔沈希:《中國青年發展十大熱點觀察報告(2022)》,《青年探索》2022年第6期。另一方面,已婚已育的青年普遍存在著關于子女的入學、升學和擇校等教育機會的焦慮。在加速社會提升邏輯帶來的激烈競爭中,課外活動的時間競速成為部分家長重要的應對方式。即使國家“雙減”政策出臺,也未能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他們表示“只要應試制度還在,不可能真的給孩子減負”,仍會想辦法對子女進行課外教育。(26)張良馴:《青年優先發展視域下的青年政策制定與實施》,《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2年第3期。

三、社會加速背景下青年生存焦慮的消解路徑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在當下,“千禧一代”(1980—1995年)和“Z世代”(1996—2005年)是承受經濟、教育、就業、婚戀、生育壓力最大的群體?!暗投鹊南M欲望”“卷不動就躺下”等逃避性的話語對抗主流價值的正能量敘事,發展成消極的社會情緒。這種消極的社會情緒似乎陷入了陀螺式的死循環,讓青年陷入空轉,周而復始地在低水平上循環。我們應理性審視青年生存焦慮的社會根源,積極培育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長的生存環境,避免青年群體被“內卷”“躺平”“倦怠”的洪流裹挾。

(一)為青年成長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完善社會制度體系,為青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青年對確定性的需求與加速社會中非確定性之間的矛盾是其生存焦慮的終極根源。時間加速被設計進幾乎所有的社會組織中,如高?!胺巧醋摺敝贫?、外賣平臺的倒計時制度等無不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高效率。時間體制成為隱性規范力,對青年群體施以持續的壓力,而“各個變化、轉型、轉變的階段彼此之間令人感覺像無頭蒼蠅般隨機、斷裂”(27)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第54頁。,讓在高速社會中原地踏步的青年感到恐懼。實際上,青年面臨的激烈的內卷、高壓力的工作等現實問題背后,隱含著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無聲呼吁。緊跟社會轉型的速度完善社會制度體系、加強青年物質保障的社會支持力度、弱化青年生活的不確定性、為青年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保駕護航是緩解當代青年生存焦慮最實際有效的方式。

一方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資本的管理。資本邏輯以效率優先、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加速”必然成為資本增殖的內在要求,侵蝕公平正義的社會倫理精神。我們要利用資本但不能被資本所利用,要以國家掌控的政治與經濟力量遏制資本向社會生活各領域無限制的擴張。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社會發展的價值標準,在利用資本的同時嚴格限制資本的界限,遏制其對整個社會的肆虐。另一方面,政府要及時掌握青年成長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不斷完善青年在學習、就業、婚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政策,制定青年成長成才的激勵政策,健全青年權益保護的法規政策,為青年發展提供更順利、更有效、更公平的社會環境。結合新興青年群體中亞群體的具體特點和實際,立足于不同青年群體的需求,建立多層次的青年發展規劃體系,提高服務新興青年群體的精準度。對新業態從業青年,及時建立健全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出臺相應社會保險繳納、用工糾紛等配套措施;對自由職業青年,疏通上升渠道,搭建拓展專業技能和文化交流的平臺,拓寬其實現自我價值的社會空間;對在校青年,在制度上提供使其通過學歷教育改變自身的機會,開展多樣化的技能培養,完善其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本領。

(二)提升青年適應社會加速的能力

我們要培育青年全面發展的能力,提升青年適應社會加速發展的素質。一方面,在追逐效益的“加速社會”,“勞動常常被人們純粹視為實現外在目的的手段,表現為一種以追求功利為動力的效益型勞動”。(28)馬超、王巖:《“躺平主義”的群像特征、時代成因及其應對策略》,《思想理論教育》2022年第4期?!皶r間管控”抑制了“精益求精”、磨滅了“獨具匠心”,勞動技能成為一種同質化、簡單化和標準化的技能習得,使一些青年喪失了從事創造性勞動、再次擇業的能力與機會。另一方面,加速社會中既有的經驗在越來越快的創新之下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青年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及時掌握和積累新興知識和技能,才能在面對新事物時更加從容。然而,“在大部分的工作領域當中,許多人(包括老板)都會抱怨他們實際花在‘核心業務’上的時間不斷減少了。老師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醫生和護士花在病患身上的時間、科學家花在研究上的時間等等,都越來越不夠用?!?29)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第129頁。他們沒辦法真的“去做”那些“真的想做的事”,難以沉下心來認真打磨自身的技能與本領。青年生存焦慮的消解有賴于其能夠掌握與自身職業相匹配的專業能力。青年只有擁有過硬的學習、工作能力,才能跟上社會加速發展的節奏,從而在時代的浪潮之中收獲更多的滿足感。要積極引導青年群體走出舒適區,挖掘自身的各項潛能,參與豐富多彩的學習與工作體驗,使其能夠憑借個人的興趣與愛好支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以獲得更高層次的自由和幸福。

我們要充分激發科技加速的正效應,優化教育生態體系,為青年發展夯實能力基礎??萍技铀匐m然改變了社會的“時空體制”,催生了使人產生焦慮效應的“時間暴政”,但也為優化教育生態體系帶來機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具有智能、聯接、便捷、通達等特點,能實現快捷高效和豐富的資源供給,有利于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作的青年發展環境。數字技術有利于高校建設開放型教育資源,推動高質量教學資源開發,使家長與社會能通過“虛擬校園”了解學校建設與學生成長狀況,為開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依據,從而更好地參與學校教育設計、建設以提升協同育人效果;也能使社會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走入學校課堂,從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化教育基礎設施,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作教育平臺,提高教學智慧化與個性化水平,拓展高校與社會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廣度與深度,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強弱互補的優化配置效果,提升青年適應加速社會的能力,使其能“以不變應萬變”,達到“以變求不變”。

(三)培育青年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我們要引導和培育積極向上的青年社會心態,為當代青年的精神家園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滋養。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園,堅定的理想信念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在“加速社會”的不確定性中緩解焦慮沖擊的有效方式?!盁o力感”“剝奪感”“缺失感”“迷失感”“欲求感”等一系列青年焦慮情緒的排解都必須建立在理想信念的建構上。用“非物質”去調適因“物質”欲求而產生的焦慮,能使青年在不斷奮斗中激活自身深層的和持久的動能、擺脫消極的生活態度、找尋人生的價值坐標。

一要培育青年理性思維,引導青年合理實現欲望?!吧鐣铀佟钡暮诵耐苿恿κ琴Y本邏輯。資本邏輯與社會加速共謀,資本為“社會加速”提供核心動力,“社會加速”助力于資本循環的增速。在資本裹挾下,“社會加速”逐漸成為一種意識形態,掌控人的生活、生產和意識,不斷刺激人們的欲望,一些青年在不知不覺中淪為資本的附庸,欲望日益畸形化,深陷“炫耀性消費”“快餐式教育”等非理性欲望的泥潭而迷失自我。我們要幫助青年樹立理性的消費觀,防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青年內心與精神的腐蝕。重視青年理性思維的培育,引導青年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幫助青年理性認識資本邏輯的本質,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培養青年的理性思維,提高青年的思想覺悟,引導青年合理實現欲望,不淪為“加速社會”的奴隸。

二要幫助青年自我成長,辯證地認識奮斗中的壓力?!胺鹣怠薄疤善健钡仍捳Z更多地是青年面對無奈現實釋放壓力的出口。我們應允許青年適當宣泄負面情緒、緩解自身壓力,如踏入職場的青年面臨著“高消費”“高房價”“低收入”等問題,難免有一定的心理落差,但逃避、隱世的消極態度并不是緩解壓力的理性選擇。我們要加強心理健康資源建設,幫助青年合理疏導自己的情緒,也要正確引導青年勇敢地面對新事物,防止精神懈怠。青年自身的內因是決定其能否重塑精神動力的關鍵,我們要幫助青年從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及精神境界等方面增強自身的能力,引導其自覺繼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其責任擔當意識。通過激發青年內生力量,使其能樂觀積極地應對社會生活壓力和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青年要立鴻鵠志,做奮斗者?!?30)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2日第1版。

社會加速帶來的“時空壓縮”使青年難以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產生了生存的困惑與焦慮,一些青年的生活正日益呈現出一幅逐漸異化的圖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社會加速具有不可否認的正面價值,科技發展和現代化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如今社會的全面加速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比起減緩變化的“倒退式”方案,找出青年生存焦慮的根本癥結,解開青年生存焦慮之謎,啟發青年探尋“變化中的不變、不確定中的確定”,培養青年從容應對“加速社會”的能力,不失為一種更加可行的路徑。

猜你喜歡
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網絡交往異化現象的哲學反思
從異化看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設想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分裂、異化與虛無——解讀《上來透口氣》的主題思想
語音輸入法,會異化新聞文本嗎?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