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不到的戀人”:新媒體時代青年群體的云端戀愛研究

2024-04-13 11:00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親密關系戀人情侶

胡 奇

(武漢體育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武漢 430079)

隨著深度媒介化時代的來臨,“云端交往”突破了“距離詰難”。在數字符碼所塑造的場景中個人的交往邊界被拓展(1)鮑曼:《流動的現代性》,歐陽景根譯,上海三聯書店,2002,第3頁。,媒介成為青年社會資本獲取與情感連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即使長期無法和異地戀人線下會見疏解苦悶,雙方也能憑借數字技術在媒介所構建的場景中開展一場“云端戀愛”。(2)吳飛、李佳敏:《虛擬現實——共情傳播的技術實現路徑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7期。在此背景下,通過戀愛建立親密關系成為青年紓解壓力、獲取“遠距離親密感”的替代方式,并演化為一種緩解生活壓力的手段。(3)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11,第11頁。但置身于新媒體時代,青年在“云端戀愛”中受社交媒體的錯誤價值導向影響而形成的錯誤的戀愛媒體慣習正加速著親密關系的惡化。因此,亟待探明當前青年在異地戀中的媒介使用情況與異地戀人的線上相處模式。在洞察異地戀人媒介交往本質特征的同時,窺見其可能出現的危機,提前進行預防,更好地解決當下青年在異地戀中的情感問題,維系婚戀關系,提升幸福感。

一、數字浪漫:青年愛戀行為的全新特征

置身于新媒體語境下,社交媒體中的信息交互模式日漸多元化,青年的異地交往方式也迎來了全新的轉變。在數字環境中,雙方的愛戀表露方式往往在極大程度上受限于社交媒體的可供性,價值觀與戀愛觀尚不成熟的青年在媒介的加持下其親密關系認知與建構方式也逐漸被影響,呈現出交往行為儀式化與程式化、戀愛觀的搖擺與可牽引性、情感撕裂與斷連的隨意性等全新特征?!皵底掷寺钡男绿卣髻x予了異地戀中的青年多重方式來維系與體驗愛情,同時也將愛情推向了一個全新的場域。

(一)交往行為儀式重構與程式化的情感呈現

社交媒體所蘊含的感情因子讓異地戀過程中的情感表達呈現出更多的可能。一方面,青年在數字空間內以策略性程式化的形式為日常愛戀交流確定行為范本,以特定的行為與習慣等結構化方式,記錄與分享著雙方的牽掛與情緒,共同構筑云端戀愛的情感烏托邦。另一方面,除了程式化的交往模式,儀式化的情感表達也是異地中的情侶獲取情感連接的方式,通過“全景式”情感展演以“曬恩愛”等形式將情感故事公之于眾,在被凝視與自我凝視的過程中以浪漫的數字儀式為異地戀不斷賦能。(4)王淑華、何麗、姚曄:《透明之愛——社交媒體“曬恩愛”的儀式過程與新型親密關系建構》,《未來傳播》2023年第2期。

當身體的互動被物理距離阻隔,線下的戀愛儀式無法開展時,異地戀人會選擇在“隨時在線”的高頻互動中,利用程式化的表達以期黏合情感。他們以高頻率的信息交互將日?,嵥榍度雽Ψ降纳钪?通過媒體“共現”出完整的生活圖景,如確定每天的音、視頻通話時間,社交軟件上雙方固定的早安與晚安。這些戀愛中的程式化行為逐漸內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雙方也在不斷地消解身體不在場的焦慮,利用固定的情感符號彌合空間的距離、調整自我情緒、產生共同連接下的幸福感。另一方面,異地戀中的儀式化行為以一種透明可見的形式不斷向他人宣誓主權,塑造美好的戀愛場景,敘述情感狀態,維護情感的穩定。如好友列表的特別關心與置頂、社交軟件的情侶頭像與昵稱的呼應、朋友圈的“官宣”、特殊節日凌晨的祝福、刷屏的點贊、特殊金額的紅包等,雖然遠離了現實生活的交往情境,但是情感所構成的內在張力足以讓雙方在媒介中完成精神的儀式化展演。情侶們將情感中完美的部分表露出來,通過獲得他人認可不斷為感情賦能。(5)張雯宜:《影像傳播與親密關系——社交網絡秀恩愛儀式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復旦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系,2014,第69頁。而這類通過情感儀式獲得的積極反饋,使雙方獲得對愛情的需求與心理滿足的同時對下一個類似的儀式充滿著期待。但這也不禁引人深思:臻于完美的程式與儀式化的情感展演是否已經消解了雙方情感交流的價值,使戀愛的關注點不斷向儀式偏移?

(二)戀愛觀的“搖擺”與可牽引性

在媒介環境的影響下,異地云端交往過程中,情侶們更青睞于向意見領袖、大眾媒體與流行文化獲取戀愛交往的行為準則。因此和老一輩嚴謹堅定的戀愛觀不同,異地戀情侶的戀愛觀飄忽不定,隨時游移。微博和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爆火,一批“情感博主”在商業利益的收編下悄然崛起,借機輸出自己的愛情價值觀吸引粉絲,完成變現。例如微博大V“陶白白”以星座作為切入點,將兩性的親密關系是否合適歸咎于星座合拍與否,宣稱這種方式“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這種感情價值觀受到不少異地戀人的追捧。當線上交往過程中出現矛盾時,兩人則會借此評判標準考慮適配度,若與其宣稱的標準不一致則歸咎于“星座不合”,從而在爭吵中產生情感危機。

此外,國內大批量流水線式的戀愛真人秀綜藝接連登場,長期無法會面的戀人仿佛置身于實景戀愛的場景中,在“玻璃屋內”觀看著一對又一對情侶在甜蜜的交往中“牽手成功”,并通過“人工撒糖”“嗑cp”等形式制造話題。這種節目形式為處于異地中的情侶營造出了一種不真切的虛擬夢境,他們渴望與眼前幸福甜蜜的嘉賓一樣擁有同樣美好的感情,因而將其價值觀作為自身感情處理的標準。嘉賓們在熒幕中所呈現的戀愛觀,成為不少異地情侶自我情感的投射,當自身面臨節目里嘉賓可能遇到的情感難題時,將會選擇同樣的感情觀予以實踐。(6)湯誠:《從傳播心理學角度分析素人戀愛真人秀節目受追捧原因》,《傳播與版權》2020年第2期。但戀愛綜藝的劇情展開模式、鏡頭敘事的特點以及戀愛觀的展演,均是在經過商業利益渲染后所輸出的產品。拋開個人主觀性不談,節目中所呈現出的并不一定是正確的愛情價值觀。異地戀人未經過理性評判就將其視為獲取美好愛情的圣經,在自我幻想中選擇向媒體呈現出的價值觀妥協,從而不斷被牽引;而不同的主體所傳遞出的觀念不可避免地充滿著矛盾與沖突,使得異地戀雙方在相處過程中的戀愛觀搖擺不定。

(三)情感撕裂與斷聯的隨意性

混雜與變動讓鮑曼的“流動的現代性”成為當今時代的注腳,時空的變幻也不再是預定與靜態的。孤立的個體所建立起的情感關系也不再穩定,而電子媒介的介入讓原本不堪一擊的親密關系變得岌岌可危。線上交流的速度迭代更新,讓異地快餐式戀愛愈演愈烈。同時線上遠距離交往中的社會線索消除、語境和場景缺失,往往會讓異地戀人因為某個不經意的表情包或符號產生誤解,從而導致親密關系產生裂痕。

相較而言,線上選擇結束一段戀愛關系的代價遠遠小于線下,微信或QQ上的一則分手信息就能夠宣布戀情結束。通過更換社交軟件的頭像與簽名,調整朋友圈的可見范圍,社交媒體留下的戀愛痕跡可以被靈敏利落地擦除。(7)董晨宇、段采薏:《反向自我呈現——分手者在社交媒體中的自我消除行為研究》,《新聞記者》2020年第5期。情侶在線上處理矛盾時少了深思熟慮,解決情感問題的措施也更極端?!鞍莅菥桶莅?下一個更乖”“不合適就分”等成為他們處理感情問題的常用方式。對于大多數異地中的戀人來說,社交軟件交往數據的清除也象征著一段親密關系的撕裂,成為開啟一段新戀情的常規手段。但云端的戀愛痕跡并不能和真實的情感等同起來,數據的可再生性使得感情的連接和斷裂顯得頗為“廉價”,這類的斷聯僅僅以數據的暫時抹除和遮蔽為代價。但當誤會消除和溝通達成一致時又可以實現“再生復原”,情感的終結與斷聯隨時都可以發生,情感處置過于隨意。

(四)“想象交往”易粉飾美好

在戀愛交往過程中,由于身體的在場能夠給對方留下“社會線索”與可感知的物理實體,交往中的一顰一笑都能夠在細微之處透露出個人的情感狀態。但云端的戀愛交往缺少了語境與面對面的現實觸碰,雙方通過文字符號和視覺化的表情包等來傳遞情感。雖然在網絡中介的遮蔽下戀人雙方在文本化的動態展演中更容易建立情感連接,但是這種缺少互動的“文戀”缺乏多感官的參與。(8)張娜、陳寒寒:《感性交往——網絡時代異地戀青年的網絡交往過程的質性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1期。

在互聯網媒介溝通中,傳播者在人際交流中選擇性呈現美好的一面,在精心的印象整飾中雖然能獲得積極的交往反饋但認知也在不斷偏移。(9)Walther J. B,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No.1(1996):3-43.雖然電子媒介能夠塑造全新的親密關系交往圖景,延伸戀人在傳統意義下的現實情感,但當視聽線索失靈時僅憑媒介傳遞出的“表演性符號”具有欺騙性,通過前臺的選擇性呈現塑造了一個粉飾美好后的理想戀人。雖然雙方所構建的符號表征不斷地延伸部分自我,但虛擬與現實空間的疆界也在逐漸模糊。這種不真切的形象展演,在雙方的異地感情交往中逐漸滲透為現實感知的部分。雙方在長期缺乏線下互動的情況下,會不自覺地與對方所塑造出的完美形態的虛擬化身展開交往。這種“想象中的戀人”回避了對方現實生活中的缺陷,這種身體缺場且身份缺場的行為,也被稱之為“想象的交往”。(10)王靜:《想象的交往——以網絡為媒介的人際傳播》,《新聞知識》2013年第6期。雙方長時間身處“云端”難免產生虛幻感,當真正“落地”時,面對面的交往過程中自我在虛擬空間所營造的“另世我”的形象難免破滅?;貧w現實后則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情感矛盾,這類想象交往過程中的美好的親密關系難以獲得線下真切的情感連接。(11)董晨宇、段采薏:《傳播技術如何改變親密關系——社交媒體時代的愛情》,《新聞與寫作》2018年第11期。

二、無處安放:云端戀愛的窒礙難行

在遠距離戀愛中,媒介緩解了雙方的感情危機,數字媒介不斷演化出的多元異質空間,修復了異地情侶的情緒裂痕,建立起虛擬空間的關系紐帶。在賽博化的非現實空間維度內構建出與現實互嵌相融的聯系,及時解決了因距離阻隔而造成的情感溝通問題。但長此以往,時空的隔閡、身體碰觸的缺失以及日程安排等問題導致有效的交流變得更加困難。在此背景下,隨時捆綁的時刻在線導致雙方情感倦怠,云端戀愛中儀式固化的情感消費陷阱以及雙方單線互聯造成的現實脫節,使異地戀情感產生新的危機。

(一)情感稀釋:長期在線的情感倦怠

萬物皆媒的構想中雖然數字技術能夠讓異地情侶隨時連接成為可能,避免個體在孤獨時產生負面情緒,及時修補情感中的“第一扇破窗”,但長期的兩地分離極其容易產生距離感。雙方通過實時在線的方式建立親密感,但是精神上要求的實時在線會導致雙方的親密關系陷入新的危機。這種場景重疊下的過度連接,也會導致雙方“乏味因子”泛濫,話題銳減。若某一方意外產生短暫的斷聯,一方的不信任感也會被放大從而導致矛盾與沖突。雖然線上的交往是對現實生活的映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雙方通過媒介建立的連接并不是實時的,若無法時刻進行互動,那么久而久之反而會惡化親密關系。(12)王敏芝:《媒介化時代“云交往”的場景重構與倫理新困》,《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9期。當青年情侶將這種過度的連接帶到日常生活中時,無時無刻的在線不但不會增進情感反而使雙方處于“電子監視”的錯覺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產生了情感倦怠。

(二)消費主義:儀式固化中的情感消費陷阱

為達到優化戀愛關系的目的,物質投入成為異地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資本進駐推動的商業布局下,“異地情侶溝通軟件”“異地戀情侶手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商業收編下,異地戀情侶與消費主義逐漸捆綁在了一起。如以異地情侶為對象開發的戀愛記錄軟件“戀愛記”,其注冊人數已高達4000萬,一度斬獲“Next World2021年度風采應用大獎”。該軟件打出的口號是記錄戀愛生活,每天打卡,連續365天則可獲得大金額的紅包,但如果在打卡的過程中“斷簽”則需要購買價值高昂的“補簽卡”。為了維護情感,雙方往往會在消費沖動中投入大量的金錢。

另外一方面,利益集團為了擴大既得利益,將在戀愛交往中不切實際的消費行為強加給情侶雙方,有意識地“造節”,將任何與愛相關的日期均附上了商業意義。七夕情人節、西方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等,任何數字諧音都能與戀愛產生聯系。異地情侶群體在消費主義的誘導下,理性的思想逐漸被注重感情的符號價值的消費觀念代替。普通的商品在特定的日期內,從一個能指指向所指,再指向一個所指時,一個隱藏著意識形態的“神話”便誕生了。情侶雙方在這一日產生消費行為則成了“愛”的代名詞,而這種消費往往是情緒化和不易察覺的。在媒體的有意識推動下,這類節日雖然滿足了情侶間的自我取悅儀式,但是也引發了不理性的消費行為?!八毁I這個就是不愛我”,長期無法會面的異地情侶也只能用這種禮物饋贈的方式進行補償。當超出了自身經濟可承受范圍時,“花唄”甚至不良網貸等都成為這種非理性消費的助推器,進一步讓處于異地戀中的情侶掉入消費陷阱。

(三)現實脫節:“容器”建構中的心理扭曲

對于身處異地的個體而言,云端的另一方連接的伴侶更多地扮演著情感慰藉者的角色。在生活不如意時他們渴望通過這種方式滿足線下缺失的親密幻想,分享脆弱與失敗成為彼此的“脆弱鏡像”。(13)何雙百:《人工移情——新型同伴關系中的自我、他者及程序意向性》,《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這種日益信息化的“在場”,雖然能夠為雙方提供積極正面的情感價值,但是雙方的心理也會不斷同質化。在日常生活的壓力與焦慮下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現象——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互動與交往。媒介連接了兩個焦慮的個體,雙方沉溺于共同編碼的私密情感空間內反而對外在世界的變化漠不關心,漠視了真實世界中的社會交往。在兩者共同觀念構成的“容器”中,若一方的價值觀念出現偏差,那么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不和諧與非理性的意識則會反復共鳴,最后轉變為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對抗。長此以往,異地戀雙方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產生排斥,認為異地伴侶才是自己的唯一親密交往對象,拒絕線下的任何社交親密行為。當情感出現裂縫、感情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抑郁癥等心理問題便接踵而來。

三、讓愛著陸:云端戀情的紓困之策

雖然在云端中你儂我儂的交流產生的瞬時情感觸碰甜美動人,撩撥戀愛中情侶的心弦,但網絡中的情感終究是少了幾分嚴肅和莊重。長期的在線或日常生活中的時空錯位,仿佛在二人間樹立了一屏“雙面鏡”,在只言片語中可以窺見彼此的生活,但真實的戀人仍是難以觸及。媒介行為中的試探、抽離、消除讓這場戀愛變得不再真切。因此,如何重新審視異地戀中云端戀愛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紓困之策,維系良好的戀愛關系成為當務之急。

(一)“依戀”:情感互補下精神與物質補償的重構

“依戀”是指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與親密交往對象建立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深層次、固定的情感聯系。(14)Bowlby J,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 bonds(London:Tavistock,1979), p.231.在嬰幼兒時期個體便天生渴望與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系,在成長的過程中當遠離了父母,這種依戀也不斷向伴侶轉移以期獲得心理上的依靠與安全感。置身于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渴望利用媒介在云端交往中與戀人延續現實社會的依戀,達成“聯系的在場”,媒介也成為了“移動的家園”。(15)胡春陽、毛荻秋:《看不見的父母與理想化的親情——農村留守兒童親子溝通與關系維護研究》,《新聞大學》2019年第6期。媒介成為獲取情緒價值的紐帶,青年在云端的戀愛交往中獲得了替代的情感滿足。因此處于云端異地交往的戀人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陪伴,在交往過程中基于情感需求為對方注入“精神能量”,及時的感情回饋與寬慰的話語都能夠讓對方對這段親密關系更具信心即“情緒價值”。在雙方的互動中所營造出的充滿愛意的交往情境與相互扶持,也能夠彌補現實中的情感缺失,借助媒介所傳遞的符號能在雙方的情感共鳴中迸發出強大的情感力量,實現情感支撐。

然而真實的親密感具有媒介無法企及的具身意義,因此精神支撐雖然不可或缺,但通過實物補償向無法在場的情感交往尋求彌補也不失為一則良策。在節日或日常生活中,精心為異地伴侶挑選禮物完成的互動性回饋,能夠拉近現實生活中的感情距離,將網絡中難以表達的愛意與情感憑借物質實體進行釋放。這種禮物也不再是某種單純意義上的物品饋贈,而是逐漸賦予其關系交往的情感意義。(16)孫信茹、甘慶超:《“熟悉的陌生人”——網絡直播中刷禮物與私密關系研究》,《新聞記者》2020年第5期。借助禮物等物質實體雖然能夠有助于親密關系的維護,但這種親密感情表達的行為是否行之有效仍需獲得對方的認可,否則反而會擴大情感裂縫。(17)黃號偉、楊綠:《親子親密度對大學生孤獨感的影響——親子溝通的中介作用》,《心理月刊》2022年第14期。因此在禮物的饋贈互惠前,需要保持清醒理智,避免落入消費主義陷阱的同時,通過明示或暗示了解對方的喜好,使雙方達成對禮物所賦予的含義與解讀上的一致,避免產生對抗性解碼??偠灾?無論是線上抑或是線下的情感補償,其基本前提都是雙方應該建立起能夠支撐情感連接和穩定的雙向性的付出關系。在長期的情感投入中,若一方無法收獲相應的情感反饋或同等的情緒或物理價值補償,往往會讓一段關系的穩定性不斷弱化,處于異地的情侶也無法維系這種身體缺席的戀愛。

(二)“媒介賦能”:復媒體形態下的多情境連接

“轉場”是指人們雖身處“此在(here)”的地方,但通過通信移動至“彼處(there)”——屏幕場景中共享的交往空間,與他人展開共時的(concurrent)社會交往。(18)杜丹:《“轉場”——遠程交往的具身行動與體驗》,《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年第7期。云端戀愛屬于一種長期身體缺席下的親密關系,雖然不同的媒體形態突破了地域的閾值,能以一種“擬真”的形態將親密關系以符號的形式展演出來,從而營造出情感共鳴的交往情境,但單一的媒介所營造出的交往情境畢竟有限,久而久之雙方便會產生不適感。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常用通信類軟件為微信、QQ等,43%的受訪者也表示經常使用的通訊軟件僅有3~4款。(19)艾瑞咨詢:《2019—2020 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年度報告》,http://www. iimedia. cn/c400/70165.html,訪問日期:2024年7月1日。微信和QQ等其長期固定的平鋪直敘、嚴謹整飭的文字溝通,雖然能言簡意賅地傳遞信息,符號化和情緒化的表情包也能夠成為日常聊天中的“粘合劑”,但因線索缺席很難體察對方的神態與情緒,從而無法準確傳遞情感價值、吐露心聲??梢妴我坏拿浇闊o法滿足戀人間對于情感表露的需求。處于異地戀中的個人更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在親密關系的連接中適當性選擇合適的媒介組合使用,通過多媒介模擬身體在場的交流形式,還原面對面交流時的傳播有效性,甚至需要不斷追求全息化的溝通,實現轉場下的多重情感連接。(20)劉海龍:《傳播中的身體問題與傳播研究的未來》,《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2期。

利用不同的媒介所塑造出的交流場景,在不同的情境中創新情感表達。例如可以利用網易云、抖音平臺推出的“一起聽”和“好友一起看”的新功能,只需點擊鏈接二人即可進入一個私密的情感空間。在舒緩的音樂和短視頻的劇情帶動下,文字的鍵入和語音的實時對話產生了視聽符號多元碰撞,形成了一個具象化的情感交流場景,在特定的情緒氛圍下情緒的流露也會顯得更加自然。除此之外,娛樂性的互動社交媒體也能夠成為情感經營的補充。如通過微光、with等多人互動視聽媒體,不用步入電影院,情侶雙方即可享受一場“云觀影”。借助抖音、微博的內容分享培養情侶間的分享欲,能夠跳脫出單一媒介的特性限制與情境的約束,從而完成話題的發散與轉移。此外,以“戀愛記”為代表的日記類戀愛記錄軟件,通過及時記錄戀愛日常,在彼此打造的符號空間內編碼與解碼也便有了共通性,在云端存儲雙方的共同回憶、積蓄情感能量?!巴跽邩s耀”和“吃雞”類開放式互動社交游戲,無疑也是數字空間情感連接的手段。在游戲角色的扮演過程中,玩家操控的游戲角色短暫地改變了自我的認知,在儀式般的任務共建中,情侶雙方以“取得游戲勝利”為一致目標,在“視覺化身”與“聽覺化身”的助力下增進雙方情感。(21)董晨宇、丁依然、王樂賓:《一起“開黑”——游戲社交中的關系破冰、情感儀式與媒介轉移》,《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而游戲過程中的隨機事件則更容易創造跳躍性話題,為雙方提供全新的“交流入口”。這種不同媒介空間整合與“搖擺”,最終會形塑氛圍十足、情境多元且多變的“云端情感共同體”,幫助異地戀人親密關系實現良性發展。

(三)“虛實重疊”:縮進社會距離打造共有社交圈層

云端中的異地戀人在交往中,存在著物理上的“空間距離”、媒介溝通中的“互動距離”以及衡量親密關系強度的“心理距離”,同樣也存在雙方人際關系網連接所決定的“社會距離”。社會距離可以理解為朋友圈的重合和人際交往對象的一致,戀人間的社會距離的縮進作為中介因素,能夠增進雙方的親密關系,縮減心理距離。通過網絡結交雙方朋友形成共有社交圈,在朋友圈與群聊的互動中,這種相對的弱關系社交不僅讓對方有參與到另一半生活的感覺,也能夠在共有社交圈的信息的交流互惠中,突破雙方長期以來的固定交流模式覓得新的話題。在交織碰撞中這種共有的人際關系網的重合,讓雙方的社會距離也會更加緊密,從而用“數字交往”代替了“現實交往”。在出現情感危機時共同好友的介入,有助于擺脫“當局者迷”的困境,了解沖突的真正原因所在,化解隔閡。在雙方因感情問題爭吵時,共同好友的開導和傾訴也彌補了這段“親密關系的真空期”,有助于紓解情緒,避免雙方產生過激行為。

(四)“表露輔助”:情感互惠下的親密連接

“約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s)為自我認知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供了模型,其中它將自我分為四個區域:開放、盲區、隱私、未知。而自我表露是縮小未知區域擴大開放區域的最佳方式,既能夠提高交流效率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2)靳琰、曹進:《人際傳播學的關系模型及構建研究——基于自我意識發現-反饋理論的視角》,《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戀人間面對面的促膝長談與自我表露,無疑是增進感情、消除誤解的絕佳方式。自古以來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的佳話,但當線下的會見成為一種奢望時,媒介則充當了自我表露的工具?!傍櫻銈鲿獠欢取本驮谝欢ǔ潭壬象w現了古往今來的異地戀人,渴望通過媒介建立親密連接的愿望。但這種情感交流方式其實也存在不確定性。青年網調查數據顯示,“缺乏溝通”“互相懷疑”“缺乏信任”成為異地戀情侶分手的主要原因。(23)中國青年網:《大學生異地戀調查——超7成接受異地戀分手是結局》,http://edu.youth.cn/jyzx/jyxw/201902/t20190213_11868189.htm,訪問日期:2023年6月1日。異地情侶間信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媒介交往中自我表露的程度。

在互聯網語境中的自我表露過程中,雙方應將“后臺”的行為選擇性展現出來,通過后臺“前區化”進而塑造出個人情感交往中的“前前區”(24)張良悅、李錦輝:《社交媒體時代大學生異地戀人親密關系研究》,《傳媒觀察》2020年第9期。。敞開心扉讓對方接納自我不被了解的一面。媒介交流過程中也不再有現實會面的情感顧慮,情緒的吐露與后臺形象的展現更能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在去抑制化的空間中進行自我表露,從而展示真實的自我。當一方透過“前前區”進行自我表露時,需要獲取積極正向的反饋即“表露回應”,來減少在自我表露中的不確定性以獲得安全感。如此促進雙方的自我表露,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拉近雙方的距離。所以當一方積極表露自我時,另一方需要在坦誠接納的前提下,以適當的贊美和肯定的話語給予其情感上的支持或回應對方同樣的自我表露,以帶來更多的喜歡和親密感,完成線上的情感互惠。

四、結語

韓國2000年上映的愛情電影《觸不到的戀人》中,兩個處于不同時空的青年通過一個神奇的郵筒開始了書信往來。在這場跨越時空的愛戀中,文字承載了彼此的情感,隔空約會中兩顆心越來越近。在相同的時空里他們相逢而不相識,在不同的時空里相識卻不能相逢。如今隨著技術的更迭升級,互聯網成為戀人交往中的“神奇郵筒”。愛戀彌散于時空的波光中,雖然難以會面但在雙方對未來共同的美好期待中感情也會歷久彌新。如今,隨著“元宇宙”等虛擬空間交互技術持續蓬勃發展,身體不在場的交往困境在技術的升格下逐漸被消解。值得期待的是,未來虛擬世界的親密關系連接可能會在這種更為便捷、高效的交互方式下,突破現有的圈層走向更大程度的普及化,成為云端交往的新型基礎設施,為天各一方的戀人在數字交往中提供全新形式??蛇@種憑借數字化技術展開的情感交往,是否仍擁有讓人怦然心動的情感價值?當沉迷于云端“共在感”的狂歡中,雙方是否又能夠在線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應這種真實的情感交往而不是感到茫然無所適從?這些角度或許可以成為未來全新的研究課題。無論如何,任何技術追求的僅僅是為了還原面對面交流的真切感,云端戀愛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必要補充,重拾線下交往輔之以媒介的連接才是無論社會環境如何變遷都能滿足雙方愛戀的應有之策。

猜你喜歡
親密關系戀人情侶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親密關系不會真的無疾而終
聰明的人善于經營親密關系
談錢不傷感情:情侶談錢攻略
一生一世 情侶對戒
暴力 親密關系中的致命毒瘤
完美戀人 一汽·大眾全新一代CC
吵架
購婚房加上戀人名,結婚不成房產如何分割?
作為一個交談者,一本書比一個朋友或一位戀人更加可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