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研究”視域下的民歌腔詞音聲關系探究

2024-04-13 02:57馮曉琴
人民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襯詞民歌歌唱

隨著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力度的加大, 傳統文化熱潮再起, 對民族音樂尤其是對民歌音樂的歌唱與研究也再度成為學科熱點之一。在研究范式的轉變中,對地方民歌文化背景與音樂風格及演唱特點的綜合性研究為學界所關注。換言之,由于民歌是特定區域內的文化產物,因此民歌風格和演唱與地方方言及地方文化間有著強烈互文性關聯。若要準確唱好一首民歌,對民歌的生成與文化意義及發音特色的追問便必不可少,這類研究不僅對學術研究和演唱有極大幫助,對音樂創作者也有一定啟示性意義。由此,筆者希望在選擇不同文化區域較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歌分析基礎上, 努力在“綜合研究”視域中對民歌展開復合性研究?!熬C合研究” 最早由于會泳先生提出。沈洽指出:“(于會泳)先生提出‘綜合研究這個概念的下限當不遲于1958 年。當時,他是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專業的教研室主任……就在那年的下半年,他曾對筆者詳細說過他對于這個專業的完整設想,并明確地使用了這個概念,印象至深?!?/p>

“綜合研究”即于會泳所稱的“民族民間音樂綜合研究”,或稱“橫向研究”,是基于“民歌”“民族器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等更多研究門類基礎上的專題性研究。其學術立意在于,中國傳統音樂研究要站在傳統音樂文化整體維度上展開,綜合觀察音樂品種的音聲環境(音樂形態)與腔詞關系(樂曲本體),以使所研究的各事項之間(縱向研究)構成互補關系。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于會泳運用“綜合研究”完成了《曲藝音樂概論》《腔詞關系研究》等著作,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果,對傳統音樂研究尤具啟示意義。本文嘗試運用“綜合研究”之方法,特別是在綜合分析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民歌基礎上,以《大紅公雞毛腿腿》《人家都在你不在》《卷席片》等代表性民歌為分析對象,揭示山西定襄民歌的音聲環境與腔詞關系,并通過該研究為晉西北民歌文化傳承、傳播與演唱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為中國民歌腔詞音聲關系研究提供新的注腳。

一、定襄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廣袤的中國大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地域性音樂品種,這些民間音樂不僅有地域風格一致性,不同種類之間又呈現強烈的個性化特征, 如音樂形態差異等,其中民間歌唱類品種,如民歌、曲藝、戲曲等尤具代表性。歌唱類品種一方面通過語言與音樂相結合表情達意,由此形成特殊聲音關系,成為認識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路徑;另一方面,其所依存的地域背景對其音樂形態形成與傳播有明顯制約作用, 二者結合即是民歌“綜合研究”的重要方向。

定襄位于山西省北部偏中地區,北與五臺縣毗鄰,東南與陽曲縣接壤,當地民歌因獨特地理環境以及特殊文化傳統、語言及風俗習慣而特色鮮明,屬典型晉西北民歌色彩區的五臺山區,因此,也有人將當地與河曲相關聯,都稱作“河曲民歌”。歷史上,該地生活貧苦,百姓背井離鄉到口外謀生,由此形成“走西口”題材民歌,影響頗廣。此外,當地民歌中情歌和婚姻題材的民歌占相當比重,多表現追求婚姻自由、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定襄復雜地形、多變氣候以及特色地域文化,使該地民歌呈現出與晉北其他地區相差甚遠的音樂風格。

音樂上, 五臺山色彩區民歌多有共性特色,譬如上下句分節歌式結構, 有兩句曲調基本相同、下句后部稍作變化,形成不典型對應式上下句結構的民歌,但重復式上下句更為常見。旋律結構以“四音音列”為隱伏骨干音,或基于其上構成“雙四度框架”,旋律線有從曲調中音開始的“揚抑型”和從高音開始的“抑揚型”兩種,mi 和la 兩音在旋律中多為經過音,較少使用。當地民歌節奏較為規整,但由于音調跳動幅度大,故演唱中就需要自由舒展的音樂表達,以避免節奏帶來的停滯感。樂句長音或部分語氣詞等多用即興處理,也是五臺山色彩區民歌演唱的共性特征。就定襄縣民歌本身而言,曲體結構和唱詞特點不會脫離風格區總體特征,情歌更是體現了原生態民歌的典型性。

山西話屬西北方言, 定襄屬晉西北方言忻州片,有平、上、去、入等五個聲調。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古平聲清聲母字與上聲清聲母,次濁聲母字今單字調合流,韻母較多,如定襄有45 個,忻州有47 個,鼻音韻尾的消失與合流也是忻州片的普遍現象。讀音有兒化韻,沒有兒尾韻,發主要元音同時卷舌;入聲也有陰陽之分,陰平和上聲單字調的“合流”。此外,忻州方言還有文白異讀現象,指不同詞語環境中同一個字有兩種不同的讀音, 聲母比較簡單,韻母比較復雜,具體要根據歌詞區別對待。歌唱與語言雖然都需借助聲音表達,但歌詞傳情達意,相對寫實,歌唱即音樂音韻之美,長于寫意與情緒描刻,并可烘托氣氛。

綜上,民歌研究涉及文化、語言等綜合性多層面內容, 僅民歌歌唱與音樂色彩就需要從音聲關系即方言音值關系、音色和音響表現等方面觀察。民歌等歌唱類品種深受語言左右,唱詞聲調與時值,地域習慣性潤腔等均是揭示民歌聲音關系的核心要素。文化層面則要從歷史維度綜合觀察, 綜合包括社會變遷、文化碰撞與融匯及地方審美習慣等多維視角進行分析研究。下文著重分析的《大紅公雞毛腿腿》等幾首民歌既是“山曲”情歌的代表,同時極具地方文化特色。

二、定襄民歌的音樂形態與歌唱特點

綜合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民歌演唱風格是由于歌詞即語言誦讀的音響介入,如詞的聲調、音色和形式等建構出的復合音響。換言之,從唱詞音聲關系觀察,音樂性通過演唱所帶入的復合功能音響得以呈現,再輔以音樂旋律、結構、節奏節拍和演唱審美特質等因素,共同形成腔詞關系。

當地部分山曲有敘事性特征,但受制于山歌自身結構與篇幅,又表現出劇情簡單、戲劇張力不強的特點。如《大紅公雞毛腿腿》或《卷席片》分別塑造的晉北淳樸農村姑娘形象,雖語言活潑生動,性格特征較鮮明,表達了對心上人的愛意,但人物及情節多為虛擬,也偏重表層描繪?!度思叶荚谀悴辉凇分谐健吧皆谒谑^在,人家都在你不在”也僅是以比興手法簡單質樸地描繪情感。其次,定襄民歌音樂形態既有晉西北五臺山區色彩民歌的典型特征,也有黃土高原民歌一般性特點。如《大紅公雞毛腿腿》為對應式上下句結構,六聲徵調式,上句落商,下句落徵,主題動機與黃土高原秧歌節奏類似(見譜例1)。

譜例1" 《大紅公雞毛腿腿》(山西定襄民歌)

《人家都在你不在》是當代較典型的徵調式重復式上下句結構(見譜例2)。

譜例2" 《人家都在你不在》(山西定襄民歌)

《卷席片》則是對應式上下句結構,宮調式,兩句不僅落音相差四度,且音樂材料也形成對峙(見譜例3)。

譜例3" 《卷席片》(山西定襄民歌)

這三首民歌在定襄或是晉西北地區均有一定代表性與知名度,就總體音樂結構而言,以兩句體為主,既有對應式,也有重復式,音域跨度不大,約十一度以內。三首民歌演唱有兩種不同歌唱方式,這在定襄或晉西北乃至黃土高原較為常見,不同區域的不同民歌歌唱方式雖在表現手段有差異,但究其歌唱本質與腔詞關系,卻又有趨同性特征。如《卷席片》和《人家都在你不在》是傳統民歌演唱方式,襯詞雖多,但歌唱質樸爽利,情感相對內斂含蓄,潤腔平直而不太夸張?!洞蠹t公雞毛腿腿》則不同,由于受二人臺演唱風格影響,在傳統山曲基礎上有新發展,形成二部結構,即上段為上下句結構的傳統民歌, 下段則是四句且幾乎均為襯詞的炫技段落,因此演唱較一般山曲演唱風格更加花哨漂亮。第二段襯詞渲染段落,極具舞臺表演特色,也呈現出鮮明他娛性取向。民歌首段呈現了二人臺唱腔中典型的“通用腔”特征。所謂“通用腔”,指其具有的通用性和規定性特征,如這首民歌調式骨架音構建在六聲,音樂流暢優美、獨立自在的腔格(如第5、7 小節的樂匯),之后音樂發展多是隨板式變化體,基本依托該腔調進行。歌詞采用比興手法,上句用大紅公雞、稀粥、白菜、滿天星星等場景進行比喻、擬人,下句抒發男女愛情的忠貞與甜蜜,襯詞極大地活躍了音樂氣氛(見譜例4)。第二樂段為分節歌副歌,上句旋律呈波浪形進行,既有當地地貌的描繪,又有對男女綿綿情愛的刻畫。下句圍繞主音sol-do-sol 向心式進行,緊密且快速的律動似在描述熾烈的情感波動、熱烈的生活場面。音樂整體上有典型二人臺音樂的緊流水板和煞板的特點,中間貫穿主人公內心情感呈現,以暗喻手法深化點題,形成結構創新,是這首民歌的亮點所在。尤其第二樂段起承轉合的結構,以及第三句緊流水板加滾的方式處理,形成同頭換尾式變奏, 賦予音樂不斷向前發展動力,該手法極富地方特色。緊流水板突出了板式適應性,既可抒情,又可敘事,還可以用于說理,而且音樂處理也使得人物情緒更加活潑生動,演唱也更富有激情,現場表演效果極佳,深受當地民眾喜歡。

譜例4" 《大紅公雞毛腿腿》(山西定襄民歌)

再者,定襄或忻州山曲的板式比較規整,這與信天游小有差別,尤其音樂上板后,多一板一眼,整體曲體簡短,聲腔優美。本文列舉的《卷席片》等民歌幾乎都是如此,可謂當地民歌的共性特點之一。

三、定襄民歌的腔詞關系特點

腔詞關系解讀是研究地方民歌的切入點之一,不僅是文化傳承命脈所在, 同時也是能否準確把握地方民歌演唱風格的重要標志, 更體現了理論研究對音樂表演的學術指導意義。一般而言,唱詞語調不能脫離節奏和速度而孤立存在,當歌詞語調、節奏、速度、音色和語法等要素綜合在一起的時候,便會決定音樂總體趨勢和高低音區。因為語調、字調“都屬于語言中的音高方面”。民歌唱詞音聲屬顯性地域符號,卻往往以隱性音樂符號———“對唱腔構成的具有潛在影響的各種唱詞語言因素”———加以體現,如歌詞用韻、專用字音等方言音色。這些腔詞不僅有表層音色價值,還能對發聲產生極大影響,如不同演唱者對當地民歌中兒化音的處理等, 鮮明反映出特定地域唱詞聲音對歌唱風格或顯性或隱性的作用。綜合三首民歌的唱詞聲音和音樂本體分析, 可將該地民歌腔詞關系一致性特征歸結為如下四點。

1.高腔演唱與歌詞轍韻的結合。陜北、晉北等地民歌演唱以真聲高腔為主,音調高亢嘹亮且常在真假聲間切換,對歌唱者發聲技法和聲音控制有較高要求。歌詞開口母音的轍韻偏多,如《卷席片》是遙條轍,《人家都在你不在》《桃花紅杏花白》等為懷來轍,《趕牲靈》為人辰轍等。似如《大紅公雞毛腿腿》這樣原本不善表現活潑歡快的灰堆轍,因在演唱中給句尾字加入兒化音,頓時賦予歌詞語境活力與動感。

2.此地民歌既服從于晉西北乃至黃土色彩區的歌唱與旋法特點,但又有地方獨特性。如《卷席片》等民歌旋律均是由高到低下行,與信天游往往由低到高的旋律形成對比,有明顯差異?!洞蠹t公雞毛腿腿》第二樂段快速密集的襯詞雖然沒有實際文學意義,但極好地烘托了音樂高潮,尤其演唱時運用了聲腔真假轉換,加之音樂旋律高低變化、歌詞實詞虛詞有機結合,成為腔詞融合的重要特點,這也是此類民歌在生活中受到大眾喜歡的原因之一。

3.大量使用晉語方言襯詞。晉西北民歌中襯詞使得民歌的鄉音鄉韻更為濃郁, 一些傳統山曲,如《卷席片》中襯詞數占整首歌詞一半左右。再如《大紅公雞毛腿腿》這類受二人臺影響較大的民歌,襯詞篇幅更是加以擴展,甚至超過陳述性歌詞,表演性更強。大量不常用襯詞雖增加了唱腔表演難度,但也讓歌曲藝術特色倍加鮮明?!八骼矁?、載呀咳、一粒咕咕”等襯詞用方言模仿民族樂器演奏,使音色語言得以形象化,歌者演唱時要用流暢的吐字與上下翻滾的旋律配合。如結尾處模仿打擊樂器音效的密集襯詞“七零零零、八啦啦啦、改字兒嘩啦啦啦”等,歌者在維持音樂每分鐘約110 拍的快速進行的同時,換氣、共鳴腔體保持甚至都有一定困難,更需要精心處理。獨特晉語特色方能完美呈現民歌地域文化特征,增強藝術趣味,展示文化意涵,繼而營造出熱鬧歡快的氛圍。

4.歌唱中兒化音的使用。當地語言音調有大量兒化音,屬典型特征,給歌曲帶來質樸親切和活潑的感受。忻州片⑥兒化韻發音與北京話類似,發主要元音的同時卷舌。如歌詞“大(勒)紅公雞毛(勒)腿(得兒)腿”,雖字面未見“勒”的“兒”化,但讀音客觀存在,即這句歌詞有三處兒化音。襯詞中兒化音更為頻繁,“兒” 化后的韻母口語化色彩表現更加豐富,極大增強了方言音調的韻味。語氣性唱詞聲音還與歌曲喜怒哀樂的情感相關,對唱腔旋律變化產生影響。這些兒化韻很是考驗演唱者的歌唱能力,既是吐字發音的試金石,也是充分發揮地方語調特點,營造俏皮幽默情趣的重要手段。

結語

通過對定襄民歌腔詞關系的“綜合研究”,筆者以為, 運用該研究方法且兼顧語言與音樂的結合,并從音樂形態學角度佐以分析,是研究中國傳統民歌重要路徑。其中,有關“依字行腔”或“字”如何轉化為“腔”的問題需要對中國不同區域民歌加以綜合研究后方能更好更全面地總結。面對具體作品時,在音聲、音地關系中找尋唱詞與唱腔各自的結合規律, 力求探尋歌詞與音樂本體在音調節奏、結構和語言音韻等關聯的內在邏輯。故,對中國民歌研究而言,語言是重要隘口,是學唱民歌需首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如脫離唱詞與唱腔各自的程式性規律特征,孤立討論唱腔與唱詞的關系,將會極大降低該項研究的意義,甚至可能不得要領。因此,以“綜合研究”視角介入民歌腔詞音聲關系研究論域,全面理解中國民歌的地域性特色, 將對理論研究、實踐表演或是音樂創作均將產生極大幫助,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基金項目:2022 年度山西省職業教育鑄魂育人計劃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項目“傳承河東民歌,增強文化自信”階段性研究成果)

馮曉琴 山西省運城師范高等??茖W校音樂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 張萌)

猜你喜歡
襯詞民歌歌唱
藏族古樂譜《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襯詞研究
為你而歌唱
為你歌唱
揚州民歌中襯詞的語音特點及其來源
關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藤縣水上民歌
歌唱十月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中國民歌襯詞的音樂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