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創人才培養新樣態 探索美育新路徑

2024-04-13 02:57習譯之
人民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歌劇

時值冬日,鷺島依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2023年12月4日至8日,由上海音樂學院、廈門市教育局和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鼓浪嶼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音樂周”(以下簡稱“音樂周”)在廈門成功舉辦。自2021年起,為實現“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建設國際音樂學術高地”的目標,以及履行高校為城市文化建設事業服務、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使命,上海音樂學院與廈門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共同舉辦音樂周活動。

本屆音樂周以“充分聚焦拔尖創新”“關注人才培養”和“深化以美育人”等理念為核心,分為三大板塊:上音歌劇院鼓浪嶼歌劇比賽(首屆)、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民族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論壇(第二屆),以及民樂進校園等系列惠民活動。同時,本屆音樂周還穿插舉辦了“庭院音樂會”和“第三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等活動,融入市民生活,傳播美育精神。此次盛會集學術交流、藝術展示、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于一體。音樂會展示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及廈門市音樂學校在音樂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歌劇比賽、大師班邀請了多位知名歌劇導演、指揮家、作曲家、聲樂藝術家擔任評委和主講人,為參賽者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與交流機會;學術論壇和講座匯集了全國多位音樂理論家,就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教育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歌劇比賽:發現中國歌劇拔尖創新人才

中國歌劇的繁榮發展,人才是基礎和關鍵。近年來,針對中國歌劇創作、導演、表演、評論人才培養,陸續開辦了各類研修班、培訓班,為新時代中國歌劇創新發展儲備了人才。 作為本屆音樂周的亮點,“首屆上音歌劇院鼓浪嶼歌劇比賽”旨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打造品牌賽事,探索既與國際接軌,也能體現中國特色的拔尖創新歌劇人才培養機制。此舉對推動歌劇人才培養與中國原創歌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比賽評委會主席廖昌永指出,此次比賽旨在發掘和培養有潛力和才華的青年歌劇演員,推動中國歌劇藝術的全球影響力,所選拔出的優秀人才,將參加上音歌劇院《卡門》和《塞維利亞理發師》的演出,并納入“歌劇演員儲備計劃”。

賽程分初賽、復賽、決賽三階段舉行。初賽于2023年10月20日—11月20日采取視頻遴選方式舉行;復賽和決賽采取現場表演評分,分別于12月5—7日、12月12—13日在廈門鼓浪嶼音樂廳和上音歌劇院舉行。廖昌永擔任比賽評委會主席及決賽評委,評委會成員由各方面專家組成:歌劇表演藝術家黃英教授(初賽)、女高音歌唱家郭森(復賽、決賽)、“上音”聲歌系王凱蔚教授(初賽)、上海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張亮(復賽、決賽)、上海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張潔敏擔任評委(初賽)、藝術指導阿萊桑德羅·阿莫雷蒂(Alessandro Amoretti)(復賽)、法國波爾多國家歌劇院院長艾曼紐爾·翁德雷(Emmanuel Hondré)(決賽),以及英國皇家威爾士音樂與戲劇學院音樂總監蒂姆·瑞斯-伊萬斯(Tim Rhys-Evans)(復賽、決賽)。其中,復賽與決賽的選曲要求體現出對中國原創歌劇藝術的倚重,多位選手選擇如歌劇《原野》《沂蒙山》《康定情歌》等中國歌劇選段參賽。整個比賽從“聲音”“技巧”“音樂呈現”“藝術素養”四個維度對參賽者進行考量。經過全球聲樂專業人士激烈角逐,“上音”在讀博士生胡斯豪拔得頭籌。近年來,胡斯豪在學院創演的多部歌劇中擔任重要角色,如上音版《茶花女》中的阿芒、原創歌劇《康定情歌》中的男主角尚鏞等,他的成功是學院啟動“教創演研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一個縮影。

決賽與頒獎晚會公開售票,引起市民廣泛關注。正如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比賽組委會主席裴小倩所期望的,達到了通過歌劇比賽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華、推動中國原創歌劇精品的傳播、培育更多熱愛歌劇觀眾的目的。

二、理論研討:共謀新時代民族聲樂創新發展之策

中國民族聲樂學科始于20世紀50年代東北音樂??茖W校的民間演唱班及“上音”的民族聲樂專業。60年代,中國音樂學院成立及聲樂系、歌劇系(民族)的設立,確立了以民族聲樂教學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暗诙弥袊叩人囆g院校民族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論壇” 聚焦于中國民族聲樂的傳統與現代研究、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兩大主題,為新時代中國民族聲樂教學與理論研究提供策略。該論壇邀請全國16所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進行為期兩天的交流探討,包括主旨發言、學術研討與匯報、大師班和音樂會。論壇共征集并篩選出32篇相關學術論文進行學術交流,吸引了近百名師生旁聽與研討。開幕式由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馮磊主持。

首先,廖昌永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緊扣時代脈搏,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守正創新,為新時代中國民族歌劇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題,圍繞中國民族歌劇創作手法、發展核心、表演特色進行主旨發言。關于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手法,他倡導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的結合,上海音樂學院近期排演的經典歌劇《茶花女》和原創歌劇《康定情歌》皆屬于二者結合的典范。他認為,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的核心應是鮮明的中國音樂語言,并結合自己在《黨的女兒》及《康定情歌》中的排演經驗,指出民族音樂語言是決定中國聲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他還總結出中國民族歌劇融西方表演方式和中國傳統戲曲的寫實與寫意為一體的表演特色。

其次,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張千一的主旨發言是從原創民族歌劇《映山紅》的創作經驗談起。他認為,該劇的創作思路主要有三:一是主角從“潘冬子”(電影)到“冬子媽”(歌?。┑囊暯寝D換;二是采用復線結構,如把冬子媽在留守蘇區的情節作為主線置于舞臺前場(前景),把潘行義在長征途中的戰斗經歷作為副線置于舞臺后場(背景),使之遙相呼應、隔空對話;三是守正創新,核心角色運用民族唱法。全劇使用對白推進劇情且具有鮮明的地域與戲曲風格。張千一分享了該劇音樂與語言結合、民歌與戲曲結合、交響化與民族化結合的創作經驗,并結合冬子媽的板腔體唱段《燈火啊,你越撥越亮》進行了詳細解析。

最后,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雷佳以《從民族歌劇表演論中國唱法的多樣化》為題作主旨發言。她將所主演過的三部歌劇根據創作手法的不同分為板腔體思維的《黨的女兒》、旋律性寫作的《邊城》、交響性思維的《映山紅》,并以此為例分析探討中國唱法多元化問題。此外,她還從表演者的角度出發,對《映山紅》中的《燈火啊,你越撥越亮》和《黨的女兒》中的《萬里春色滿家園》這兩大核心唱段進行了細致的比較,說明二者對表演者聲音色彩的獨特要求,并探討了與不同聲部、不同唱法演員合作時的聲音處理方式。她總結道,中國唱法的多元化在民族歌劇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唱段的創作思維調整聲音的表達方式;二是根據戲劇情境中的人物塑造選擇合適的用聲方式;三是在與不同唱法、不同聲部演員合作時,應保持審美基調的一致性。

“教學論壇”由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方瓊主持。15位來自不同院校的民族聲樂學科帶頭人或校領導,圍繞“中國民族聲樂學科建設”“區域特色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民族聲樂課程思政”三個話題開展討論。關于中國民族聲樂學科建設,歌唱家、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教授介紹了本院通過民族歌劇創、排、演,整合學科資源的經驗;中國音樂學院王士魁教授介紹了該院在專業主干課程群中增設表演與傳統戲曲課程的心得與成效;武漢音樂學院余惠承教授介紹了本院在音樂教育領域中融入“古詩詞歌曲”的嘗試。關于區域特色民族聲樂人才培養,來自西安、云南、廣西、吉林、內蒙古、四川與廣州院校的學科帶頭人就利用區域音樂文化資源助力專業教學,交流了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來自浙江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與南京藝術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就民族聲樂課程如何通過與黨史、中國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實現民族聲樂課程思政交流經驗,并探討了中國民族聲樂的創新發展問題。

“理論論壇”由上海音樂學院學報《音樂藝術》副主編李詩原主持。音樂理論家居其宏以《中國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美學建構》為題進行主題發言。他認為,中國民族歌劇在長達70年的創演實踐中形成了“聲情并茂、唱演俱佳、形神兼備、虛實融合”四大美學特色,在世界歌劇表演藝術史上,為建構獨具中國特色和中國優勢的民族歌劇表演美學框架奠定了重要基礎。夏滟洲通過對“嘯”字進行考證,認為歌唱相關的文字都包含歌唱技巧。他主張民族歌劇應注重音樂與劇情的匹配,使用能反映主題的民族音樂元素。他還建議擴大古詩詞歌曲研究視野,關注吟誦及其文學價值。郭克儉在《百花齊放,多元一體——從百年唱法形態嬗變管窺新時代民族聲樂創新發展》的發言中,明確了“中國民族聲樂”的廣義和狹義概念。他指出,現代民族聲樂在中國的音樂舞臺上嶄露頭角始于“左翼音樂運動”,聲音技術經歷了五個歷史發展階段,唱法形態包括“民謠”“民歌”“民聲”“民族”和“中國”五種類型。此外,他強調傳統文化是民族聲樂的根與魂,革命文化為其提供了精神支柱,而先進文化則是其發展的驅動力。屈歌的發言題為《歌唱聲學:民族聲樂實證性研究的新思路》。他首先梳理了音樂聲學和歌唱聲學的起源和關聯,介紹了歌唱聲學的概念與研究方法,從聲學性質、音樂特征、唱詞、語音、聲音傳播、聽覺感知,以及心理反應等領域進行考察研究,隨后結合實例展示了歌唱聲學在民族聲樂唱詞研究與傳統聲樂潤腔特征研究上的具體應用。劉紅以《“民族唱法”多層認知與理解》為題進行發言,他認為民族聲樂不同于民歌、說唱、戲曲,是在繼承并發揚傳統演唱藝術精華與特點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歐美聲唱法的歌唱理論和優點而形成的,并指出“民族唱法”中的“民族”二字具有國家屬性,是文化載體,對民族唱法的討論不僅僅是創作及演唱上的“風格”探索,而應考察其具體實際的內容。

論壇還安排了三場大師課,分別由雷佳、劉輝、王宏偉主講,讓參會師生近距離感受到了頂尖民族聲樂歌唱家、教育家的魅力,激發了他們對民族聲樂教學和表演的熱情。本屆論壇還于12月4日和5日晚,分別在宏泰音樂廳舉行了“上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教學展示音樂會”和“全國音樂院校民族聲樂教學成果音樂會”,展示了各院校的拔尖創新音樂人才培養成果,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三、聚焦美育:推動中國美育事業發展

本屆音樂周圍繞“深化以美育人”、檢驗上海音樂學院、廈門市音樂學校兩校合作辦學的教學成果,從學校到社會,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浸潤”,推動中國美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音樂周在12月6—7日舉行了系列民樂進校園、“近”大眾等藝術實踐活動,“上音”民族音樂系吳強、王蔚、霍永剛、唐俊喬等民樂演奏家、教育家在廈門市音樂學校舉辦了古箏、胡琴、竹笛等大師班,傳授教學與演奏方法;“上音”民樂系師生還與廈門市音樂學校民樂團的同學們大手牽小手,走進廈門中小學,以音樂為載體,開展美育活動,弘揚美育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月7日,廖昌永一行“把家庭音樂會搬到了鼓浪嶼的庭院”,在鼓浪嶼英國領事公館舊址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美育活動——“庭院音樂會”,包含中外古今聲樂、器樂作品,如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玫瑰三愿》《陽關三疊》,外國歌劇經典唱段《唐璜小夜曲——請你來到我窗前》《快給大忙人讓路》等,中國經典創作歌曲《大海啊故鄉》《鼓浪嶼之波》《我和我的祖國》,以及民樂四重奏《絲海隨想》、鋼琴五重奏《鼓浪嶼之波》等二十余首作品。音樂會氣氛輕松愉快,主演多次走入觀眾席中,與觀眾、嘉賓互動交流,聯袂演唱。悠揚的旋律回蕩在“以建筑為表,音樂為魂”的鼓浪嶼,溫馨而浪漫。

12月5—8日,于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音樂研究中心開展了持續四天的“第三屆華語音樂影像志節” 。該活動創立于2019年,聚焦中國與華語地區傳統音樂遺產、音樂表演與當代音樂生活,旨在提升音樂影像志作品的水平與質量,推動中國音樂影像志的發展和戲劇與影視學學科建設。此次活動設有23部影片展映與對談、“音樂·人·可持續”特展、閉幕頒獎典禮等,從多題材、多角度生動展示出了民族音樂學的核心主題“人——為何以及如何具有音樂性”。

結 語

本屆音樂周是一個音樂的盛會,在音樂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共識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尤其在如何促進大中小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中國音樂人才“大中小一體化”共同成長上達成共識。值得強調的是,上海音樂學院與廈門市音樂學校的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常態化的,“上音”專家團隊的遠程教學、大提琴藝術周、視唱練耳藝術周、室內樂比賽等一系列活動,都對廈門市音樂學校的音樂教學和人才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本次音樂周亦是一次浸潤式的美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不僅使專業音樂資源走出了上海,亦走出了專業院校的高墻,融入廈門生動的城市生活。這與2023年12月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中關于營造社會與校園美育文化環境的要求高度契合。

廈門音樂氛圍濃厚,鼓浪嶼更是憑借其獨特的音樂資源成為享譽世界的音樂之島,她與上海音樂學院的合作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吧弦簟獜B門”的“校地合作”,作為藝術展演、音樂教學與人才培養上的互惠互通,將雙一流高校優質育人資源與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進行了適配融合,以實際行動回應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戰略部署。廈門一直是中國音樂事業不斷發展、守正創新的良好土壤,“上海音樂學院-廈門市音樂學?!敝g的“校地合作”就是這片土壤上開出的美麗花朵。

[本文系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ZD17)階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市超級博士后項目(2023543)階段性成果]

習譯之 上海音樂學院在站博士后

(責任編輯 張萌)

猜你喜歡
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歌劇
上海音樂學院來我??疾旖涣鞑⑴e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鼓浪嶼
走進歌劇廳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劇
“海上天堂”鼓浪嶼
舒婷的鼓浪嶼
“當代”或是期待?——2016上海音樂學院第九屆“當代音樂周”回思
希望的回響——評“春天的律動Ⅲ”上海音樂學院民樂重奏合奏音樂會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歌劇在路上
鼓浪嶼:迷途在這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