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三重向度

2024-04-14 02:45蒙象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

蒙象飛

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探討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內容、邏輯及其價值,有助于我們準確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內涵、理論實質,進而把握好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程中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怎樣建設文化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豐富和發展的主要內容

任何一種思想理論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在豐富和發展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文化建設理論、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般而言,文化理論是以文化概念為軸心并對文化的本質、功能、作用、發展等文化問題進行學理化闡釋并以理論形態呈現的總稱。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我們可以發現,其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多方位的、深層次的,重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本質觀、文化發展觀、文化系統觀、文化全球觀。

(一)把基于堅定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興盛視為民族強盛的重要支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本質觀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并未就“文化”作出明確的概念界定,但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對文化的本質內涵進行了科學的闡釋:“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頁。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文化是觀念的上層建筑和政治經濟的集中反映,受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的制約但對其起著重要的反作用。毛澤東也曾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664頁。這些經典論述深刻闡明了文化的本質內涵及其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十分重視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文化建設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體大局中進行審視和謀劃,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之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文化是各民族相互區別的標志之一,它不僅孕育了民族的思想基因也為民族的綿延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4頁。。如今,中華民族正朝著偉大復興目標闊步前進。前進路上必然離不開文化的豐厚滋養,需要精神動力的內在支撐。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4)《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3-4頁。習近平把中華文化發展繁榮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并將文化興盛視為民族偉大復興的條件和重要支撐,深刻揭示了文化興盛與民族強盛的內在聯系,表明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文化本質內涵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如何推進文化興盛?在習近平看來,基本遵循在于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自信力的最高表現”(5)王永貴、尤文夢:《習近平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四個向度》,《江蘇社會科學》2020年第6期。。習近平將“文化自信”與其他“三個自信”并列,科學論述了文化自信在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篇大文章中的重大戰略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是文化興盛的基本遵循,不僅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3頁。,還因為文化自信是凸顯文化主體性的根本依托。沒有文化自信,文化主體性就是無根之萍。從文化本體論而言,文化自信本身就是文化興盛的重要體現。堅定文化自信也表明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高度認同。新時代以來,我們黨相繼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生動詮釋了以堅定文化自信為基本遵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并以之支撐民族強盛的科學認識,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本質觀的豐富和發展,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二)把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視為旨歸推動文化發展范式轉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

文化發展范式主要是指文化發展的理念、路徑和方式的總體框架,也即文化發展的模式。不同的國家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文化發展范式也會不一樣。新時代,我國文化發展領域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加強烈也更顯多樣,顯然“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經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7)《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年,第69頁。。由此,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物質文化發展優先的文化發展范式就難以解決新時代文化發展領域的主要矛盾了。習近平深刻洞見了新時代我國文化發展領域的主要矛盾,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為價值歸依,推動文化發展范式迭代升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

整體而言,新時代的文化發展范式堅持“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觀,在聚焦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的再建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依靠人民推動文化發展。一切偉大的文化創造都是源自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叭嗣袷俏乃噭撟鞯脑搭^活水”(8)《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160頁。,文化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創造。二是文化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推出文化惠民工程、進行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以及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無不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三是文化發展成效由人民評判?!爸袊厣鐣髁x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頁。人民群眾主要依據自身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實現程度來評判文化發展的成效,文化發展也要以此為價值歸依。

文化發展范式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是文化發展道路的變革。分析總結黨的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闡述以及習近平的相關重要論述,可以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總綱,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生活需求和推動文化興盛支撐民族強盛為根本目標,在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兩創”原則中推動了新時代文化發展范式的深刻轉變。這條文化發展之路,既立足新時代中國發展實際又連接歷史與未來;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又放眼全球文明發展;既立足文化發展的自身客觀規律又將其與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文明統籌并論;既有指導思想上的馬克思主義根本底色,亦有文化立場上的中華民族本色以及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時代特色,體現了文化發展繼承與創新、特殊性與普遍性、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其科學的理論指導、黨的堅強領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發展經驗,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的嶄新境界。

(三)把文化建設視為結構系統并將其放在黨和國家事業中整體性考量,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系統觀

系統的、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習近平指出,學習好、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根本在于“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10)《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系統觀念,把文化建設視為一個結構系統,將文化建設的內容、目標、手段、方式等要素統一起來,同時將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其他要素統一起來,推動文化整體式建設。

其一,科學統籌文化建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文化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存在,內部各要素具有獨特的功能作用且相互交織,各要素只有緊密配合才能發揮作用并產生整體性的力量。換言之,任何要素的缺失都可能會給系統的整體性力量的產生帶來影響。習近平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17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依據文化建設的客觀需要,對網信、文藝、新聞、哲學社會科學、思政、文化傳承發展各領域進行了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明確了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以及踐行文化使命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作出了關于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首要政治任務、領導權、價值引領、基本原則、具體要求、主要路徑、根本動力、體制機制改革等系列重要指示,既有理論總結,也有工作部署,“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將文化建設各要素統籌起來使之成為有機整體,體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系統觀念推進文化建設的深刻意蘊。

其二,科學統籌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其他要素之間的關系。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文化的作用雖然不一,但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是始終不變的。習近平指出:“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12)《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198頁?!坝矊嵙Α焙汀败泴嵙Α眱烧唛g相輔相成、彼此作用。經濟社會其他要素的發展離不開文化提供的價值引領和動力支持,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又影響和制約著文化的發展水平。習近平堅持全局視閾、系統觀念,把文化建設與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極為重要工作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考慮和推進,以系統性思維科學統籌文化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具總體性、系統性特點。

(四)把文明交流互鑒視為全球文明發展、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推動因素,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全球觀

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文明的世界性問題,他們認為: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開拓,“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4頁。。世界歷史發展表明,人類社會正是在各民族文明走向世界的進程中不斷得到發展,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習近平文化思想基于百年大變局的現實,從推動全球文明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視角科學認識文明交流互鑒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四個共同倡導”為主要內容的全球文明倡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全球觀。

首先,強調了文明交流互鑒的重大意義。習近平指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59頁。文明的多樣性是一個客觀存在,但正因為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之間才能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并在取長補短和相互借鑒中豐富色彩、獲得自身發展。此外,文明交流互鑒還具有架構各國民心相通橋梁的作用,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一直以來,人類社會紛爭不斷,世界和平與安全是人類的美好期許和共同夙愿。習近平指出,要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44頁。。民心相通是減少誤會和摩擦、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條件,而文明的交流互鑒有利于推動民心相通。

其次,闡明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可行性。針對“文明沖突論”的陷阱和西方文化霸權主義行徑,習近平指出:“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59頁。,“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59-260頁。。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文明圖景,如同世界上不只有一種色彩一樣,各國、各民族文明都是世界文明圖譜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深刻闡述了中華文明具有的五個突出特性,其中,包容性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前提,所以文明之間“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18)《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9頁。。

最后,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習近平強調:“加強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不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與共’?!?1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11頁?!懊廊酥?美美與共”,其核心就是通過文明的互容、互鑒、互通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作出貢獻。文明的互容、互鑒、互通離不開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了推動文明對話和人文交流,習近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當然,人類命運共同體涉及多方面、多層面,但在文明維度上其核心要旨就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文明的多樣性、共存性發展不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維度層面構建的前提,也是目的。實踐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極大推動了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互鑒和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內容極為豐富,其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多方面的,以上四個方面的列舉論述還不足以涵蓋其豐富和發展的所有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它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將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而深入。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邏輯

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都有其內在邏輯。同樣地,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亦是如此。大體上,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主要從以下維度展開的。

(一)以“六個必須堅持”為世界觀和方法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六個必須堅持”,指出“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2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6頁。。一般地講,理論創新主要有兩個必要前提:一是生產生活實踐,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推進理論創新的總鑰匙。很顯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六個必須堅持”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推進理論創新的結果,同時,“六個必須堅持”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自然也蘊含了“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際上,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以“六個必須堅持”為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譬如,堅持人民至上,要求全黨時刻牢記執政為民的政績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觀。又如,堅持自信自立和堅持守正創新,強調文化自信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強調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提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科學論斷、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本質觀。再如,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文化發展問題,統籌文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和全球文明共存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系統觀。再比如,堅持胸懷天下,倡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積極推動國際人文交流,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全球觀。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21)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求是》2019年第22期。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中彰顯出理論偉力,根源在于其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源于“六個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繼承與發展。從歸根結底的意義上說,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本質觀、文化發展觀、文化系統觀和文化全球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不斷創新,“六個必須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根本所在,是總鑰匙。不難想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的深入,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六個必須堅持”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創新也將結出更為豐碩的理論果實。

(二)以“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為根本遵循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兩個結合”的科學論斷。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深刻闡述了“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習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2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皟蓚€結合”之所以是“必由之路”,因為只有“兩個結合”“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2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4頁。?!皟蓚€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其前提是彼此契合,結果是互相成就?!敖Y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深化了文化發展規律認識,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以“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為根本遵循,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其一,“兩個結合”突顯了文化的主體性和創新性。習近平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24)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沒有文化的主體性,文化自信只能是紙上談兵。對此,習近平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2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年7月2日,第1版?!盎辍焙汀案惫餐瑯嬛宋幕闹黧w性。如何保持文化的主體性?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2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頁。。在“兩個結合”中通過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2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

其二,“兩個結合”突顯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時代性。馬克思主義揭示了文化的民族性問題,習近平對文化的民族性問題又作了進一步地闡釋。習近平指出:“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2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0頁?!暗诙€結合”本身就是強調中華文明的民族性問題。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高度凝練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在“兩個結合”中以“兩創”為原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顯然,立足時代特征,創造新時代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兩個結合”為根本遵循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其三,“兩個結合”突顯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共產黨宣言》),“兩個結合”本身就蘊含了我們黨對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內的一切優秀文化以及文化多樣性的包容和尊重。如果沒有對外來優秀文化的包容和尊重,我們就不可能形成和發展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也無從談起??v觀中華文明發展史,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并發展的,包容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中華文明的鮮明特質。包容和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差異性是對“文明沖突論”“文明優劣論”等陳詞濫調的超越。

(三 )以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領域突出問題為價值牽引

任何理論都是在解決實踐問題中形成并發展的。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6頁。習近平也深刻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3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頁。,理論的飛躍“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上”(31)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實踐是認識論的基礎,以問題為牽引的實踐是形成理論的來源和根本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之所以能夠常青,就在于它始終立于“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的時代前沿。

縱觀黨的百年歷史,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抑或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價值牽引,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當前,中華大地正經歷著中華民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性變革,這場歷史性變革既廣泛又深刻,反映在文化領域必定是理論挑戰層出不窮。習近平強調:“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3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頁。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領域的突出挑戰就必須理論創新,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文化理論從而更好地指導文化建設實踐。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實踐問題即“改變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我國發展歷史方位新變化必然帶來新挑戰。與之前相比,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挑戰更大,實踐問題也更多更復雜。從國內看,人民群眾期待追求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種類也更加多元化、多樣化,因此“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3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6頁。,不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有的領域出現了“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34)《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76頁?,F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嚴峻形勢。對此,習近平強調:“紅色地帶是我們的主陣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帶主要是負面的東西,要敢于亮劍,大大壓縮其地盤;灰色地帶要大張旗鼓爭取,使其轉化為紅色地帶”(3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28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36)《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6頁。,牢牢把握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此外,針對當今社會“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37)《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8頁。,虛無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占據一定市場,習近平強調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38)《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6頁。。從國外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式更加隱秘,“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論調甚囂塵上。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鑒論,倡導建構文明維度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人文基礎。綜上可見,以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領域突出實踐問題為價值牽引是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重要理論邏輯。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豐富和發展的價值意蘊

綜上所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豐富和發展的內容是多方位的、深層次的,豐富和發展的邏輯也是多維度的。這些豐富和發展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使得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大廈更加巍峨挺立,更富時代特征,具有如下重要的意義。

(一)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的運動。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視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將矛盾學說靈活運用到文化領域,深刻闡釋了如何處理文化發展中“源”和“流”“魂”和“根”“內”和“外”等關系問題。在正確處理文化領域的矛盾中,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同時也深化了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

其一,正確處理好“源”和“流”的關系。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各國文化發展中都會碰到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核心就是如何處理好文化的“源”和“流”的關系。對此,習近平作了深刻的闡述,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9)《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正在生成的文化樣態,是“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源”。無“源”則無“流”。因此,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需堅決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4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絕不是“新瓶裝舊酒”,而是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在文化繼承中創新發展。

其二,正確處理好“魂”和“根”的關系。習近平在談到“兩個結合”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喻為“魂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喻為“根脈”,他指出:“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41)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在習近平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光大的關鍵在于“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4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1頁。,而“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核心則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精華以及價值觀念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貫通”“融通”起來,推進文化創新?!柏炌ā薄叭谕ā笔菍崿F“第二個結合”的根本路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路徑。

其三,正確處理好“內”和“外”的關系。世界歷史的發展推動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問題實質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即文化“內”和“外”的關系問題。對于如何處理文化的“內”與“外”的關系,習近平指出:“我們要拓寬理論視野,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43)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昂<{百川的開放胸襟”要求我們既堅守文化自信也不能盲目排斥外來文化,而是實現“外來文化的本土化”?!昂<{百川的開放胸襟”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科學認識的深刻意蘊,是指導我們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基本原則。

(二)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的集合體?!白兓倪^程的集合體”的基本要旨就是要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理論也是“不斷變化的過程的集合體”,因此,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看作為一個過程,不斷結合各國實際、時代的特點進行創新創造。黨的百年歷史上,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僅是理論創新的結果,更是我們黨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的過程。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4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10頁。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視為“不斷變化的過程的集合體”而非“即成事物的結合體”,在變化的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變化的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以創新理論指導過程的變化,這是我們黨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一個重要法寶。

作為一個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必須依據新的時代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事”中求“是”?!罢_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4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頁。,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4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76頁。。習近平指出:“用以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絕不能脫離所在時代的實踐,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47)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正如前文所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豐富和發展是立足于理論和時代實踐相結合的豐富和發展,而不是憑空、隨意的豐富和發展,其理論邏輯之一就是以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文化領域的突出實踐問題為價值牽引。從動態過程上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依據新的時代實際,在具體分析和解決文化領域突出實踐問題中所進行的理論創新、理論創造;從結果上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文化領域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諸多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具有原創性的貢獻,這些原創性貢獻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論斷,突出反映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一般性規律的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4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頁。顯而易見的是,包括文化建設事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事業成敗的關鍵之一在于是否具有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呼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不斷朝前發展。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推進,作為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必然會更加體系化學理化。與之相隨的,豐富和發展過程也將更加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三)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社會主義的本質,亦即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所固有的、區別于其他社會形態的根本屬性。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具體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但在其相關著作中闡述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特征和要求等。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人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索。對“社會主義本質”內涵最早界定的是鄧小平。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如果“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49)《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3頁。,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50)《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江澤民、胡錦濤對社會主義本質的內涵進行了新的發展。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等科學論斷,賡續和拓展了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本質要求的科學論斷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反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牢牢掌握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列寧指出:“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加強?!?51)《列寧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27頁。蘇共亡黨、蘇聯解體已經昭示我們,如果黨喪失了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會脫離正確的軌道,黨和國家就將面臨覆亡的危險。社會主義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當然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黨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權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要“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52)《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理論。二是實現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拔镔|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5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9頁。也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也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精神生活的現代化;不僅是物質資料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進而在精神層面上實現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四、結語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與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寶庫。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依據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實際,在繼承和創新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文化建設理論、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的豐富和發展,是“兩個”結合的必然結果,是堅守“魂脈”與“根脈”辯證關系守正創新的必然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無論是在具體內容上,還是在邏輯理路上,抑或是在價值意義上都是全方位、多維度的??偠灾?習近平文化思想架構宏大、嚴整深刻、內涵豐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引領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是推動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鑒、共存發展、多樣發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皥猿质菫榱烁玫匕l展,發展也是為了更好地堅持?!?54)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梢韵胍姷氖?作為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將會隨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畫卷的不斷展開而更加深入、更為深刻。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文明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神秘的混沌理論
請文明演繹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漫說文明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