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戲劇主題活動培育幼兒共情能力策略探析
——以大班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為例

2024-04-14 06:59蔡玉茵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奧運村共情戲劇

蔡玉茵

(泉州市豐澤幼兒園,福建泉州 362000)

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指出,共情是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一種能力,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1]。根據多維取向研究,共情能力主要包括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兩種基本成分。Gladstein 等指出,認知共情即對他人內心世界的認識及理解能力,情緒共情是與他人情感的共鳴,共情的過程包括識別、理解和表達。研究表明,共情是兒童“社會情感學習”的重要指標,是人類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幼兒處于模仿學習階段,鼓勵其在做中學,在與人交往、互動中培育同情心、同理心,通常能培養出更富有共情能力的兒童,從而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兒童戲劇具有趣味性、游戲性、綜合性等特點,是一種集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空間方位等多種形式的綜合活動。在實踐中,它注重角色和個人情感間的關系,強調情感體驗和交流,融入角色內心,易于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幼兒天生喜歡想象、假裝和扮演,戲劇活動的開展正是幼兒共情力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文以大班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為例,擬探索在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中如何有效培育幼兒共情能力。

一、大班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劇情梗概

人類要舉辦奧運會,小鳥叼來一封邀請函。動物們意外收到邀請函,興奮不已,決定去參賽。人類熱情幫助建造適合動物居住的奧運村??墒?,當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人類遇到了可怕的冠狀病毒,奧運會被迫推遲。人類和動物團結作戰,打敗病毒,終于迎來奧運會的開幕。奧運賽場上,動物和人類比賽中充滿歡笑,也鬧了不少笑話,但最終他們都能互相包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樂。奧運會閉幕后,動物們即將登上鯨船回歸森林,人類依依不舍排成歡送的隊伍,送別來自遠方的朋友,共同期待未來再次相見。

二、在內容分析與環境創設中引發幼兒認知共情

一個成功的兒童戲劇活動案例不可能由單獨的活動來完成,需要相關經驗的支撐,才能循序從角色的理解,到情節的創作,最后形成一個戲劇表演作品[2]。兒童戲劇主題活動能真正實現幼兒戲劇經驗的完整建構,即包括戲劇表達、戲劇創作到戲劇表演這一完整的過程。因此,戲劇主題活動應選擇與幼兒經驗吻合的內容或故事,它本身蘊含豐富的共情元素,可以在浸入式體驗故事情節和戲劇空間中發展幼兒的認知共情。

(一)在戲劇主題中分析共情元素

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的開展應以兒童視角為出發點,充分發現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興趣點,依據幼兒的需求確定戲劇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一同分析戲劇主題中的共情內容,才能讓幼兒充分投入到主題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為共情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中,所選擇故事源于大班幼兒對幼兒園運動游戲的興趣及東京奧運會的期待。新冠疫情發生后,東京奧運會延遲,原本想在畢業之前和小伙伴一同暢聊奧運會賽事的幼兒們深感遺憾。此時,橙橙小朋友的繪本《動物奧運會》吸引了小伙伴的眼球,通過深度閱讀,幼兒對故事中動物參加人類運動會,就好比是現實中的中國運動員參加東京奧運會。由此,幼兒對故事中角色的遭遇有了深刻的理解,特別是故事最后人類和動物分別的場景,仿佛是在講述即將大班畢業的他們和自己的小伙伴。他們對此深有同感,更加能理解動物和人類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于是,幼兒主動提出開展基于《動物奧運會》繪本的戲劇主題活動。鑒于幼兒對繪本的喜愛,分析該主題內容能與幼兒產生共情的元素,教師決定順勢而為,滿足幼兒內在的情感需求,借助主題內容引發幼兒與角色的認知共情,讓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他們心中萌芽。

(二)在戲劇環境中營造共情氛圍

在兒童戲劇活動中,幼兒不僅進行戲劇表演,而且要承擔舞臺設計、道具設計、導演、化妝等職責。幼兒園兒童戲劇活動既包括戲劇活動前的班級環境準備,還包括在戲劇活動時創設的劇場空間。師幼共創戲劇環境,能營造幼兒對故事藍本中角色和情節的深度共情,在浸入式的環境創設中增強幼兒的共情識別能力。例如:在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進行前,為了深入做好情感鏈接,師幼共創了“奧運會”比賽現場的戲劇主題墻;結合課程推進創設了“奧運村”的立體場景;在戲劇表演前,幼兒自主參與制作奧運會邀請函、參賽牌、參賽服裝等道具,不僅調動了幼兒的情緒、豐富了幼兒對故事的情感,也自然地營造了濃厚的共情氛圍。

三、在戲劇游戲與活動體驗中萌發情感共情

幼兒園教師作為戲劇游戲的引導者,應帶領兒童進入戲劇情境之中,鼓勵兒童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受周圍世界,并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加以想象、創造表達對角色、情節的理解和共鳴。戲劇游戲能夠有讓兒童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他人的了解,能夠讓兒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3]。在戲劇主題活動的戲劇表達環節,教師常常運用相關的戲劇游戲:如造型游戲、想象游戲、溝通游戲等帶領幼兒體驗,能與角色情感建立鏈接,將故事畫面豐富表現,借游戲換位反觀自我,從而有效產生共鳴,萌發情感共情。

(一)通過造型游戲感受角色心理,建立共情鏈接

角色情感共鳴與表現基于幼兒對戲劇角色情感的體驗和理解。造型游戲能讓幼兒在游戲中迅速與角色建立情感的鏈接,讓幼兒在造型定格的游戲中,伴隨即時的情感體驗、理解角色的心理特點,進而產生共鳴[4]。在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中,為了讓幼兒感受動物收到邀請函參加人類奧運會時喜悅的心情,教師設置奧運會入場的情境,帶領幼兒進行合作造型游戲,一開始,扮演主持人的教師說:“歡迎動物代表隊入場”,幼兒隨歡快的音樂旋律扮演動物代表隊進行打招呼游戲,當音樂停止時,扮演動物的小朋友和小伙伴合作定格造型,說出比賽口號,如:開心比賽,合作愉快。定格造型時,幼兒們有的三個伙伴變成一座獎杯,有的四個變成一只大的動物,有的臉上露出開心表情,有的表現出必勝笑容,極具形象地表現出動物們來參加奧運會的心理狀態。

(二)借助想象游戲理解故事情節,體驗共情畫面

在戲劇游戲中,想象游戲強調兒童內心世界的直覺、品味、幻想與思考,在調動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聯系新經驗,更好地感受故事情節所隱含的情感[5]?!秳游飱W運會》故事中的一個情節講述了人類建造的奧運村不適合動物們居住。為此,人類重建了奧運村。為了讓幼兒深入感受此情節有趣而溫馨的畫面情感,教師帶幼兒玩起了想象游戲《重建奧運村》。幼兒在游戲中把自己想象成建構奧運村的材料,在節奏的帶動下,通過肢體表現打樁、砌墻、搭建屋頂的畫面,體驗好朋友一起建造適合動物居住的奧運村的游戲。此時,幼兒在想象的游戲中沉浸在建造奧運村的歡樂畫面中,臉上自然流露出愉悅的笑容,在體驗游戲中讓情感再次與之共情。

(三)巧用溝通游戲換位思考問題,理解角色情感

溝通游戲是戲劇游戲常見的一種類型,其重點在于訓練兒童溝通技巧。它能讓幼兒走進戲劇的情境中,在從角色中走出來反觀自我,建立虛擬與現實、角色與自我的聯系,在游戲中換位,思考,在虛擬的世界大膽嘗試解決問題[6]。在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中,教師運用溝通游戲《對話獅子團長》,借鑒戲劇策略坐針氈的方式,先由一名幼兒扮演參與奧運會的獅子團長,其余幼兒扮演人類運動員依次詢問團長帶動物參加奧運會的感受,團長一一作出回答的方式,讓幼兒站在動物的角度真正了解動物們來參加奧運會后的真實感受,接著采用輪流扮演團長,分小組進行對話的游戲策略,依據對話結果與自我進行聯系,提出自己的觀點,共同商定適宜動物參賽的規則,解決奧運會出現的不公平現象。

四、在戲劇創作和具身表演中深化共情行為

戲劇創作是戲劇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幼兒想法與行動的對話。兒童是戲劇創作的主體,其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在虛構情境中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轉變為可視、可聞的行為,以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案。在此過程,兒童既是角色化的問題提出者,也是角色化的問題解決者,在進行主動的戲劇創作中表達自己的共情。

(一)在自主的戲劇創作中進行共情表達

所謂兒童立場就是站在兒童那邊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身段”[7]。戲劇創作中,同樣的,教師應有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頭腦,從兒童的角度出發,立足兒童立場,傾聽幼兒的心聲,讓幼兒通過戲劇創作深化自己的共情行為。在大班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中,當主題活動推進到劇本創作時,幼兒很想把現實中因為病毒到來東京奧運會推遲,人類最終打敗病毒,奧運會順利召開的愿望創編進故事的劇情里。在傾聽完幼兒的心聲后,教師堅定以幼兒為本位,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劇本創作,勇敢透過劇情表達自己的情感。于是,幼兒們創編了與故事角色共情的第三幕《打敗怪病毒》劇情:動物們在奧運村度過了一個美美的夜晚,正當他們在做著甜甜美夢的時候,從遠方傳來了令人驚訝的消息。

(1)運動員1:可怕的冠狀病毒來了,奧運比賽推遲了。

(2)運動員2:真的嗎?

(3)運動員1:真的。

【借助以訛傳訛的游戲傳遍整個代表團】

【動物上場,來到奧運村】

(4)團長:聽說病毒來自你們野生動物。

(5)運動員眾:哼,都是因為你們,害我們了開不了奧運會。

(6)動物:不是的,是因為你們人類太貪吃,亂捕殺我們,才會有病毒。

(7)團長:不好意思,是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犯的錯,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打敗病毒。

【借助十級音量的游戲營造打敗病毒的氛圍】

(8)團長:要是冠狀病毒真的來了,我們要怎么辦呢?

(9)運動員3:我們可以打扮成可怕的怪嚇跑他們。

(10)運動員4:我要變成鐮刀怪獸。

(11)運動員5:我要變成多嘴怪獸。

【動物和運動員下臺,病毒上臺】

(12)病毒1:聽說奧運村的運動員個個身體強壯,我們來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們的威力。

(13)病毒2:他們肯定以為我們是王冠精靈。

(14)病毒3:對,趁他們不注意,悄悄進入他們的身體。

【病毒精靈敲奧運村的門】

(15)病毒1:(咚咚咚)運動員們,你們好,我們是皇冠精靈,請開門。

(16)怪獸1:皇冠精靈?等等等等,就開門。

(17)病毒:(偷笑狀)

(18)怪獸(開門):你們這些可惡的冠狀病毒,還敢騙我們是皇冠精靈。

準備接招。

【結合慢動作的游戲打敗怪獸】

(19)怪獸:耶,病毒趕跑了,奧運會可以重開了。

(二)在生動的臺詞表演中提升共情能力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戲劇理論中,演員與角色的共情是該戲劇表演理論的核心,其要求表演者沉浸在角色情感之中,發掘和體驗每個角色經歷的情感瞬間,從而創造多層次情感的鮮活角色[8]。幼兒天生喜歡表演,喜歡假裝和扮演,然而在戲劇表演中,諸多教師重視幼兒的表演技巧,忽略了幼兒真實自我的表現,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喪失了表演的真實度,從而造成觀眾出現“出戲”的現象[9]。古語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迸_詞作為戲劇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推動劇情發展、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重要作用。優秀的臺詞節奏掌控與情感表達使得戲劇變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也能讓扮演者與戲中人物達到情感共鳴,戲劇主題得到升華。表演者通過扮演的形式像“他者”一樣言語、行動、動情、思想……,觀眾作為在場的人也因為見聞這些“他者”的言行而動情和思考。表演者以表演的方式“神入”到“他者”世界,成為假想的“他者”,觀眾以“見證”的方式進入“他者”世界,成為他者世界的參與觀察者。[10]因此,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基于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感受戲劇人物的內心活動,將自己真正帶入戲中,借助臺詞的把握,迸發出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感情。大班戲劇主題活動《動物奧運會》劇本呈現的最后一幕是“動物與人類告別”的情節。此情節,讓幼兒聯想到了自己即將畢業,即將和朝夕相處三年的小伙伴道別,踏上小學的旅程,十分不舍。教師鼓勵幼兒將小動物們當成自己的小伙伴,在戲中勇敢表達自己的心里話,仿佛故事中告別場景中的那艘船就是“畢業郵輪”,戲中說再見的動物和人類就是自己和小伙伴。表演中,幼兒們踏上“輪船”深情地對小伙伴說:“再見了我的好朋友,我會想你的,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最后,當老師登上輪船扮演動物與幼兒告別時,師幼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紛紛淚目,那一聲聲:“我會回來看你的,我愛你”,讓原本悲傷的分別場面充滿著濃濃的感動與幸福,在場的觀眾也被帶入情境,深深共情。如上臺詞的表達充分遷移了幼兒自身的真實經歷,用飽滿的情緒深情地演繹了動物和人類分別的畫面,也將畢業在即對老師和小伙伴真誠的感情透過戲劇表演進行“忘我”的情感表達,達到自我與角色情感的共融,從而讓共情能力借此得到很好提升。

綜上所述,開展戲劇主題活動對幼兒共情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價值,能讓幼兒更好地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喚起幼兒的同理心,為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基礎。

猜你喜歡
奧運村共情戲劇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有趣的戲劇課
爆料站
“童心向黨” 征集作品展示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