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學實驗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 *

2024-04-14 14:32劉春燕卜蘭蘭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4期
關鍵詞:病理學實驗課切片

劉春燕 羅 琳 卜蘭蘭 唐 群

(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病理教研室,湖南 長沙 410208)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教育部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全部優質在線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1],各高校充分利用線上的慕課和各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和教學平臺,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2]。線上教學具有受時空限制較少、教學資源穩定、教學內容精細化、學習內容可再現化、教學反饋交流靈活化等優點。然而,傳統課堂教學具有單純線上學習不能替代的優勢,在教學中可采用設問、提問、討論、啟發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在觀察大體標本和切片時,能隨時提問并得到快速回答。此外,相比線上一屏之隔,線下在同一空間內,師生之間的眼神交流、情感互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快地傳遞知識、傳達觀念。

病理學的重點是從疾病發生后機體所發生的形態學變化(即病理變化)來介紹疾病,與癥狀、體征聯系緊密。病理變化的特點需要觀察大量的圖片、大體標本和切片來深刻認識,無法通過單純的理論學習完全掌握;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通過PPT 展示的病理圖片受圖片質量、投影儀效果影響,有時不能讓學生完全看清病變。實驗課對大體標本和切片的觀察是病理學學習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學質量將極大地影響病理學課程的最終教學效果。

基于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育新思想指導下,不管是理論還是實驗教學,均應建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3]?;旌鲜浇虒W由知名學者Badurl Khan 提出,指的是將網絡化資源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的功能,同時,又要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國家“十三五”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擴大優質在線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力度,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和共享[4]。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將混合式教學用于課堂實踐,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

因此,我們構建和實施了病理學實驗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生“教與學”能力。

1 病理學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構建

借助數字切片掃描與應用系統和在線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結合功能較為強大的騰訊課堂在線直播授課平臺,構建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

1.1 構建信息化教學團隊開展“移動終端+實驗室+移動終端”教學,教師既需要具備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也需要能制作PPT 和微課視頻、熟練掌握數字切片掃描與應用系統和在線教學平臺使用技巧。通過培訓學習、交流應用與集體備課,提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

1.2 構建課程資源

1.2.1 設計指導性資源指導性資源對整個課程實施起著指導作用,是課程實施的綱領性文件和資源。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熟悉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制定一系列課程體系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改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1.2.2 完善內容性資源內容性資源起著連結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活動的作用,也是課程資源設計與開發的重點。病理學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性資源:(1)典型病變的圖鑒復習課件。按照教學計劃,通過高質量、典型的大體標本和切片圖像呈現病變特點,主要用于課前學生預習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任務演示。(2)微課視頻。教師借助圖鑒復習課件,重點講解病變的特點和臨床病理聯系,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并為病理診斷做準備。(3)大體標本和數字切片。這是學生認識和理解病變特點的重要資源。數字切片可導入在線學習平臺的資源庫用于學生預習和復習,并在實驗室進行線下學習與診斷。(4)病理閱片題。這是對學生從書本知識到臨床應用的考驗,主要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通過收集病理科完整病例資料包括病史資料、肉眼觀、鏡下觀、免疫組化等結果,建立題庫,導入在線學習平臺,并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線上視頻討論學習。(5)切片考試庫。這是檢測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將其導入在線學習平臺,在實驗課程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在線考試。

1.2.3 整合生成性資源包括線上圖鑒復習時的互動提問、實驗報告、病理閱片題的討論和切片考試等。

1.3 構建課程評價體系混合式教學采用多樣化的評價設計。評價內容包括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實驗教學切片考試成績、課程學習情況(課前預習情況、課堂討論問題完成情況)以及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評價形式為階段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階段性評價主要是在學生完成一次實驗教學后,通過實驗報告的提交和更正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而綜合性評價是在學生學完整門課程后,以切片診斷考試和期末試卷的形式,驗收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2 病理學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實踐

2.1 研究對象2018 級臨床醫學專業3 班和4 班共87人,理論課時合成大班上課;實驗課時,每個班各在2個實驗室,共計4 個實驗室上課;采用“線上-線下-線上”的三段式混合教學模式。

2.2 研究方法實驗課教學方法: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使用線上-線下-線上的三段式混合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班級:在超星學習通建立“實驗病理學”課程及班級。(2)加入學生:第1 次上課前,將班級二維碼或邀請碼分享給學生,學生登錄超星學習通并加入班級,實名制完善信息。(3)線上微課學習:學生觀看微課進行圖鑒復習,知識點之間穿插提問。學生可通過留言區、連麥或視頻連線進行回答和討論。(4)線下實驗室教學:教師帶領學生在大標本室觀察大體標本,講解并提問;學生在實驗室每人1 臺電腦,觀察數字切片的鏡下特點,結合肉眼特點,做出初步的病理診斷。學生可以邊看線上課圖鑒復習的直播回放邊觀察切片,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也可進行面對面的討論交流或啟發答疑。教師重點講解有難度的切片診斷。(5)線上學生復習和實驗報告提交:學生依靠在線教學平臺上的大體標本和數字切片進行復習鞏固,然后完成實驗報告,在線提交實驗報告,教師及時批改并反饋。(6)病理閱片討論和數字切片考試:課程結束時,學生依靠在線教學平臺進行病理閱片討論,并在線進行數字切片考試,做出病理診斷。

3 病理學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評價

通過以下幾方面來與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比較,以評價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教學效果。

3.1 實驗課成績包括以下3 項,共計30 分。實驗報告:每次作業滿分為10分,取平均分。實驗課形成性評價:考勤或線上簽到,5 分;線上或線下提問回答或參與討論(滿分為5 分),共10 分。數字切片考試:在平臺的數字切片考試庫隨機抽取5 張切片,學生進行線上考試,每張切片2分,共10分。

2018 級臨床醫學3、4 班的實驗成績為(25.3±4.5)分,高于同一批教師授課的2017 級臨床醫學5、6 班的(24.1±5.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理論課成績包括期中考試10 分,期末考試60 分(卷面滿分為100分,折算成60分),共計70分。

2018 級臨床醫學3、4 班的理論成績為(50.9±11.5)分,高于同一批教師授課的2017 級臨床醫學5、6 班的(48.6±10.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 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評價(包括學習能力方面、知識掌握方面及其他方面),調查教師對線上平臺實驗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包括學生學習態度、學生預習復習情況、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思維能力、課堂活躍情況等)。調查結果顯示,65.7%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更好,表現在學習興趣、學習自主性、分析問題能力、碎片時間學習能力提高,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重視程度提升,課題氣氛更活躍,自律意識增強。大多數教師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認為學生預習復習情況更好,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

4 病理學實驗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總結與思考

4.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點通過一個教學周期實驗課的實踐,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和教師接受和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該教學模式主要在提高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碎片時間學習能力等方面有明顯優勢。數字切片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其帶來的好處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可將有典型病變和質量高的切片通過全景掃描長期保存,避免了實物切片褪色、破碎,同一病變切片量不夠的缺點;教師直接通過教師端電腦控制學生端電腦或者線上直播來分享講解切片,避免了投影儀效果差而造成圖像清晰度降低;減輕了實驗員收發切片、學生領取歸還切片的繁瑣,同時減少了更換顯微鏡和購買切片的費用;學生可以隨時利用碎片時間來觀察切片,明顯提高了預習復習的效果。

此外,湖南中醫藥大學形態學實驗室同時開展組胚學、醫學檢驗學等實驗課程,相對學生人數,存在場地和實驗設備有限的問題,常常在安排實驗課時因場地、時間發生教師和學生一方甚至多方的沖突。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

混合式教學是教與學的一種提升,是全社會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一個機會和趨勢。這種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可同時發揮在線學習和集體授課的優勢,讓教學組織更加靈活多變;能夠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我知識儲備量與教學組織能力,也能夠促使學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知識點的掌握能力。

4.2 存在的問題在本輪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目前能在線上使用的資源包括數字切片、圖鑒微課、課后作業考試、教學資料等,尚缺乏線上360度全景大體標本圖庫,且數字切片與其他教學資源不在同一平臺,影響了教學的順利實施,需要強有力的硬件支持和教師的大量精力投入。另外,線上學習時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控力和自主性,難免出現渾水摸魚的情況,需要教師加強監督、管理,這將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并需要教師加大時間投入。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5G加速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和教學改革的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符合目前全球形勢和5G時代教育的新特點,適應病理學教學特點,可改善目前實驗教學的不足,能有效保證甚至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猜你喜歡
病理學實驗課切片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基于SDN與NFV的網絡切片架構
“自由”的實驗課
上實驗課
腎穿刺組織冷凍切片技術的改進方法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冰凍切片、快速石蠟切片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
創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的應用
WST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施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