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的理論基礎、構成要素、互動關系及驅動機制研究

2024-04-14 17:04李煒斌鄒青海
關鍵詞:雙循環冰雪要素

李煒斌 鄒青海

(1.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2.哈爾濱工程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冰雪體育旅游產業應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助推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能級躍升,引領消費升級?!侗┻\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共同指出我國應努力開拓冰雪體育旅游新興消費市場、提升冰雪體育旅游綜合服務水平、加強冰雪體育旅游行業數字化建設?,F階段我國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處于從增量發展進入到存量競爭的關鍵期,規模擴張效益逐漸減弱,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產品同質化嚴重、供需結構性矛盾、技術迭代加速、市場競爭加劇等諸多難題[1-3]。鑒于此,深入探究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具有重要價值。

1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的理論基礎

1972年美國學者艾爾斯提出產業生態概念,用來研究產業發展規律。陳慧玲運用生態概念系統闡述了產業生態內涵、框架[4-5]。產業生態理論是借鑒生態學方法、原理、概念來研究產業與環境間、產業間的關系,借助能量有機和自然生態物質循環原理,把自然生態系統、產業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有機結合,使產業發展形成生態網絡,構建產業鏈條,促進資源循環利用[6]。將產業生態理論作為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的理論分析依據,有其內在適用性。首先,遵循系統觀??傮w涉及影響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諸多要素,產業生態理論解釋力、綜合性均強,高度耦合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其次,產業生態理論的信息傳遞、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生態位、共生網絡等重要論述,能增強對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機制的理解。最后,立足行動者利益維度,詮釋系統變遷規律,增強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內生動能[7]。

將自然生態系統與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二者在動態演化、主體協同、系統特性維度上具有共性。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可看作產業生態系統,借助網絡化、共生式循環,釋放了服務與產品效益價值,能有效利用資源要素,繼而提高系統整體效益[8]。漸進性、本地性、循環性、多樣性是產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是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的構成要素

2.1 行動主體

行動主體是指促進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的多元主體,諸如社會體育組織、體育俱樂部、消費群體、金融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政府、體育協會等[9]。行動主體借助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多元的網絡結構,每個行動主體擁有相應的能力、資源位,行動主體間互聯互通,驅動冰雪體育旅游服務與產品、資源要素流動,行動主體之間是互補共生關系,也是競爭替代關系,并在國家、區域空間集聚。

2.2 資源要素

行動主體開展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要素,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主要涵蓋器材要素、技術要素、土地要素、數據要素、資金要素、信息要素、人才要素等。稀缺性是資源要素的重要特征。資源要素是行動主體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來源。行動主體間建立互聯互通、協同合作的關鍵動機是提升資源要素的產出效益,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獲取優質資源要素。

2.3 產品與服務

依據《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冰雪體育旅游產業涉及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體育管理活動、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可見相關服務與產品種類繁多。冰雪體育旅游服務、產品存在海量數據特征,從生產者轉向用戶,促進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服務與產品在不同區域間流轉。

2.4 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包括國際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科技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行動主體與外部環境間存在多領域互動,且在與外部環境多元協調、矛盾適應過程中行動主體不斷變化。冰雪體育旅游企業應增強對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繼而才能在環境變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3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的互動關系

在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體系中行動主體間存在著服務與產品、資源要素流轉的互動關系,這種互動能夠推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國際、國內循環,在循環中維持平衡狀態[10]。行動主體借助冰雪體育旅游資源循環,降低風險、獲取經濟利益,使主體間建立利益共生機制,增強行動主體對環境變化的感知能力,以提升整體發展效益。

3.1 國內循環

3.1.1 產業鏈循環

產業鏈循環具有戰略性作用,冰雪資源經由多元主體開發轉變成冰雪體育旅游服務與產品,依托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吸引用戶前來消費,以貨幣形式補償生態資源要素,借助數據信息反饋,實現產業鏈循環。這就需要保持消費和生產的平衡,生產要符合用戶所訴求的冰雪體育旅游服務與產品[11]。如萬科打造的松花湖冰雪小鎮集餐飲、娛樂、購物、休閑、文化等功能于一體,有13家餐飲店、7家配套商業、16家品牌雪具店,有邊城體育、BURTON等國際品牌進駐,也有物流快遞、銀行網點、自助超市等生活便捷服務保障,將小鎮打造成冰雪休閑娛樂、餐飲、冰雪購物、高端租賃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冰雪體育旅游服務體系。維持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功能和結構平衡,為用戶提供消費體驗的最佳目的地。同時,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要保障信息傳遞有效性,產業鏈循環需要數據信息在多元主體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強化外部環境、資源要素的保障能力,產業鏈循環動力的強弱、路徑是否暢通直接影響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和市場規模的大小。

3.1.2 產業內循環

產業內循環是指資源要素在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細分類別間的流動。因冰雪體育旅游前期投資大,受市場不確定性影響,為發掘商業價值、降低風險、分攤成本,可采用多元主體之間聯合開發形式,打造冰雪體育旅游IP,推動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價值增值,促進產業內循環。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內循環主要是冰雪制造產業、冰雪培訓、冰雪服務業等各方面業態的內循環,如“互聯網+”模式激發發展潛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引導市場風向、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紅利助力等。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冰雪體育旅游文化類的消費正蓬勃發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內循環會上升到一種文化氛圍的培育上,因此構建冰雪體育旅游文化立體化傳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技術要素、資金要素、人才要素也可借助產業內循環,提升社會效益和利用效率。產業內循環驅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轉型,促進多元利益主體協同合作、互利共贏。

3.1.3 產業間循環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存在滲透性,依托冰雪器材生產、個性化服務來影響相關產業,通過資源要素價值,賦能相關產品創新,驅動營銷精準鏈接,豐富內涵品質,為制造業、服務業帶來競爭優勢[12]。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從相關產業中獲取技術、管理、資金、資源等要素,拓寬產業發展空間,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如松花江上古老的漁燈、兆麟公園絢麗的冰雕、太陽島雪雕藝術博覽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等在冰雪文化傳播下享譽全國,為舉辦地哈爾濱帶來巨大社會效益。

3.1.4 區域循環

《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要“形成東西南北交相呼應、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協調并進的發展格局”,頂層設計、制度保障為區域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扎牢底座。區域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集聚發展,體現為冰雪文化之都、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園、冰雪旅游度假區、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帶等的建設。一類是合作幫扶、優勢互補,表現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冰雪資源差異大的不同區域協調發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地理位置屬性強,傾向依托關鍵區域集群聚集,繼而產生溢出效應。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協同發展能驅動資源高效流動,促進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多元共享[13]。打造產業集群成為東北部地區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張家口、延慶等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基地積極推進地區一體化發展,強化區域協同聯動發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集群在城市區域多見,尤其冰雪資源豐富的城市,而偏遠地區的冰雪旅游產業則有待開發。借助優勢互補、合作幫扶機制,能緩解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鼓勵發展好的地區向冰雪體育旅游發展水平低的地區輸出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利用本地冰雪體育旅游資源,發展下沉市場,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3.2 國際循環

國際循環是指世界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體系大循環,服務與產品、資源要素跨國流動。冰雪體育旅游企業借助與域外國家開展貿易活動、域外企業交流合作、轉移生產能力等,在世界范圍內整合價值鏈、配置資源[14]。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吉林省牽頭推進“冰雪絲路”計劃,在探索跨區域、跨領域、跨國界的冰雪體育經濟合作機制中,打造冰雪體育旅游經濟國際合作前沿窗口,提升了吉林冰雪體育旅游在國內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擠出效應、排斥效應影響企業參與國際循環,域外企業排斥發展中國家企業將其視為競爭對手,更不愿看到發展中國家冰雪體育旅游企業超預期的價值創造活動,使發展水平低的企業無法走到價值鏈頂端位置。面對世界經濟下滑的壓力,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在域外發達國家不斷蔓延,因各國貿易規則、市場監管機制、產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差異,可能使國際循環發生阻隔,從而限制了服務與產品、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跨國流轉。

新發展格局作為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對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國際發展至關重要。當本國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跨國發展的同時攜帶著民族文化烙印并強調民族文化認同、民族文化身份,其必然成為一個國家主權的關鍵標記[15]。因此,需建立強大的國內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體系,強化民族文化認同,以民族價值觀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冰雪體育旅游服務、產品質量。同時也要不斷推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對外貿易,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市場,增強全球影響力、市場競爭力,繼而為提升民族冰雪體育旅游企業國際話語權提供關鍵保障。

4 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體系的驅動機制

自然系統不斷從簡單向復雜的平衡狀態演化,生產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產業生態系統演化規律與其相似?;陔p循環發展體系,實現產業生態系統跳躍式演化,關鍵在于發揮技術驅動、平臺賦能、政策推動、需求拉動機制作用,增強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循環發展動能。

4.1 政策推動機制

雙循環發展的關鍵是產業政策的扶持?!侗┞糜伟l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推動冰雪旅游形成較為合理的空間布局和較為均衡的產業結構,促進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可持續發展。對于政府主體而言,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能增加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活力,獲取社會效益、經濟利益,也能保護民族冰雪體育文化特質,提升民族冰雪體育文化軟實力[16]。首先,產業政策通過改善消費環境、發掘消費潛力、發展新型業態、培育冰雪體育旅游企業等手段,能夠有效拓寬冰雪體育消費市場,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品供給?!吨袊┊a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指出,在冰雪體育政策引導下,截至2022年底,我國滑冰場地(雪車雪橇場、速度滑冰場、速度滑冰館、滑冰場、滑冰館)已有1 576家,同比新增126家,增速8.69%,占冰雪場地總數的64.27%,預計到2023年末冰雪運動產值將達8 900億元。政策導向、制度安排為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根基。其次,產業政策賦能加強國際合作、促進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引導資源要素集聚,驅動資源要素流轉。為助推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中央等主體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17]。如《河北省冰雪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瞄準世界級和國家級冰雪體育旅游度假區的目標,加快推進崇禮國際冰雪體育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設施服務優質、產業鏈條完善、特色鮮明的世界級冰雪體育旅游目的地;《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提出豐富高品質冰雪體育旅游產品供給,推動國有冰雪體育旅游景區經營權、管理權、所有權分置,推進市場化、資本化、品牌化運作,重點打造冰雪節慶、冰雪旗艦景點、冰雪戶外運動三大冰雪體育旅游產品體系。最后,產業政策聚焦市場優勢,促進雙循環發展?,F階段我國產業政策的關鍵是優化貿易結構,輸出高質量產品、服務,既要輸出民族企業價值觀,也要體現企業收益。如何有效處理好二者的矛盾,是我國制定冰雪體育旅游產業政策的難點。

4.2 需求拉動機制

一是支撐雙循環發展的根本是消費需求增長。社會發展使人們關注精神層面消費體驗,消費需求增長驅動冰雪體育旅游消費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指出,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為3.44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為4 740億元,消費需求潛力巨大,推動著冰雪體育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我國冰雪體育旅游消費有所上升,但與域外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發展潛力有待挖掘[18]。為此,應立足雙循環發展戰略,通過冰雪消費券、財政扶持、數字技術創新賦能、創新產品供給、實施數字化戰略等手段,釋放多元主體消費活力,健全冰雪體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冰雪體育旅游雙循環可持續發展,以縮小與域外國家的發展差距。目前我國冰雪體育旅游消費需求不斷向高品質演進,優化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結構,提升冰雪體育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是精準滿足消費需求的關鍵。二是需求拉動在國際循環、區域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域外國家與地區、國內鄉村地區冰雪體育旅游消費需求增長,能帶動相關地區交通業、餐飲業、培訓業等發展,進而積極釋放下沉市場冰雪體育旅游消費潛力,使之成為我國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引擎[19]。如黑龍江的雪鄉此前主要是以林業采伐為主,在國家實施“天?!惫こ毯?通過大力發展冰雪體育旅游,從偏僻小山村成為全國聞名的冰雪體育旅游休閑度假地,實現當地居民增收致富和產業轉型升級。三是需求拉動對產業間循環、產業內循環發揮特有作用。利用粉絲效應,打造冰雪體育旅游IP。粉絲用戶是粘性最好的消費者,而且網上營銷市場風險與營銷成本相對較低。隨著人們對冰雪體育旅游服務與產品體驗價值、符號價值的重視,愿意購買冰雪體育旅游產品意愿加強,愿意支付高額費用來體驗冰雪體育旅游。多邊主體應把握用戶群體消費心理,提供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冰雪體育旅游產品,積極推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4.3 技術驅動機制

技術創新對雙循環發展存在多維度作用,因現代技術迭代加速、復雜性程度提升,對多元主體互聯互通、協同合作也提出了新要求[20]。第一,推動數字基建發展有利于整合、融通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生態各組成部分。以超算中心、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建,以物聯網、5G技術為代表的網絡通信基建,以區塊鏈、AR、VR為代表的融合基建,消解了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體系中存在的產品壁壘,優化了資源配置。同時,推動數字技術與冰雪體育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控冰雪體育旅游景區人流、車流等數據,預知和控制入園的車流量、人流量,統籌進行指揮調度,能有效提升智慧停車場、智慧餐廳等配套服務的質量,實現景區設施資源的前置性配置,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體驗感。第二,融合創新衍生新服務、新產品,增強消費體驗?!吨袊┞糜蜗M大數據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全國冰雪旅游消費總額同比2021年全年增長36.3%,全國冰雪旅游訂單人數同比2021年全年增長37.1%,消費需求增長推動冰雪體育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通過智慧化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深度學習等數字技術,利用5G網絡的高帶寬、低延時特性,在景區休息區AR沙盤上全方位展現冰雪體育旅游景觀,同時將景區第一人稱視角的高清或360度全景視頻直播投放到5G+全景VR看臺的屏幕里,游客不需要佩戴VR眼鏡,通過裸眼VR就可以浸入景區冰雪體育旅游場景,實現了超越物理空間的冰雪體育旅游消費體驗,通過產品創新滿足用戶消費需求。第三,數字技術賦能,促進精準協同、精準鏈接。數字技術發展密切了多元主體之間互聯互通、交流合作,尤其暢通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溝通障礙,冰雪體育旅游消費成為隨地體驗項目,提升長尾市場效應[21]。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市場預測、智能推薦、精準營銷、定制生產、消費者畫像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持,能精準高效促進冰雪體育旅游消費、生產循環,驅動供需精準匹配,以滿足用戶消費需求,增強消費體驗感。

4.4 平臺賦能機制

平臺的價值是多元共享、對接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在冰雪體育旅游雙循環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為資源要素提供流通途徑,促進多元主體之間互聯互通、協同合作。平臺包含線下、線上平臺,涉及冰雪體育旅游產業不同類別的業態。以2023哈爾濱冰雪博覽會為例,依托線上線下平臺融合模式,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500余家企業線下線上共同參展,冰雪裝備、冰雪文旅、數字冰雪等各類展品3 000余件,新品首展率近40%,展商國際化比例達35%。平臺賦能促進了國際冰雪體育旅游產業、文化交流,驅動了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雙循環發展。第一,平臺通過提供輔助資源、召集生產者的方式,促進產品生產異質化、規?;?。小紅書、快手、抖音、微信等媒介平臺為人們了解冰雪體育旅游提供渠道,消費者成為冰雪體育旅游代言人,通過拍照上傳分享方式,傳播冰雪文化,不受空間、地域限制。第二,平臺的對接服務、資源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冰雪體育旅游資源要素流轉效率。通過打造數字冰雪體育旅游云平臺,以及結合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以實現智能感知客戶需求、精準推送相關信息和主動提供對應服務,形成咨詢、旅游、休閑娛樂、住宿餐飲和商務活動的良性互動,健全集導航、導游、導覽、導購、觀光、休閑、商務于一體的智慧冰雪體育旅游消費體系。第三,全面發揮冰雪體育器材出口基地、國際合作項目、冰雪體育旅游交流活動、國際性展會等作用,推動冰雪體育旅游服務、冰雪體育旅游產品、冰雪體育資源要素高效流轉,為冰雪體育旅游裝備、器材“走出去”奠定扎實基礎。

5 結語

立足系統發展觀思想,推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充分發揮政策推動、需求拉動、技術驅動、平臺賦能作用,驅動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在國際循環、產業間循環、產業鏈循環、區域循環,產業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助推產業快速轉型,助推冰雪體育旅游產業體系的最終實現。

猜你喜歡
雙循環冰雪要素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逐夢的“冰雪一代”
擁抱冰雪向未來
點燃“冰雪”
打造內外“雙循環”安全生態系統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