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頡
——突破表達困境的圣人

2024-04-14 18:11
關鍵詞:倉頡黃帝文字

羅 家 湘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文學的起源聯系著文明的起源。從原始文化階段向國家文明階段躍遷,對于人類的物質生產、社會分工、社會組織、意識凝聚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華夏文明在五帝時期完成躍遷,同時也實現了文學的突破。倉頡造字是華夏文明的破局點,也是中國文學的開端。倉頡是造字的圣人,這是中國人的共識。倉頡何時造字、在哪里造字、為什么造字?倉頡造字在今天的意義是什么?這些問題仍值得探討。

一、倉頡谷雨時節造字成功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中春季最后的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因為一個人——倉頡而變得豐滿,成為漢字文化圈共同的節日。節氣只是人們發現的一個自然氣候節點,節日則是人文的,是人們創造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特殊時刻。節日是時間的關鍵節點,正月初七商丘閼伯臺祭祀火神,寒食節鉆燧改火紀念介子推,三月三拜黃帝,谷雨祭倉頡,端午祭祀屈原,等等,因為有人在其中,這些節日具有飽滿的生命內容,獲得傳承價值。誰能夠貢獻一個節日,誰就是我們的文化英雄。倉頡是我們的漢字文化英雄。2010年11月12日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將谷雨日(每年4月20日)定為“聯合國中文日”。 2014年11月,“倉頡傳說”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神話傳說”類保護項目。2016年“谷雨祭倉頡”,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類保護名錄。這些現代項目,喚醒了一個古老的節氣和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文旅融合,研學參與,古與今貫通,讓倉頡在現代社會又煥發出活力。

一般的英雄紀念節日,不是在英雄的生之日,就是在英雄的死之日?!秶Z·魯語上》云:“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1)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154-155頁。倉頡的紀念節日在谷雨日,這不是他的生日或死日,而是他創造文字的大功告成之日?!痘茨献印け窘浻枴酚涊d:“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2)劉安,高誘:《淮南子注》,上海書店,1986年,第116頁。這一方面說明文字的神奇功用,可以招引祥瑞或者鎮壓兇厲;另一方面是說明倉頡造字成功的時間。從陰陽二氣變化的角度理解“鬼夜哭”,它指的是陽氣充沛,陰氣告退的一個時間節點,也就是倒春寒徹底結束的暮春時節?!疤煊晁凇?這是農業民族在播種以后生出來的豐收夢想,期待著風調雨順,天老爺賞飯吃。

在倉頡造字之前,存在著原始的物件記事、符號記事、圖畫記事。物件記事在日常生活中多見,古老的詩歌有物件記事約定俗成的內容,如“贈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木瓜》)、“贈之以芍藥”(《詩經·溱洧》)等。早期人際交流主要依賴身體記憶,靠語音進行空間傳播,靠記憶力進行時間傳播??谡Z的特點,產生快,卻瞬息即逝;接受便捷,但無法傳于異時異地;靈活多變,然而穩定性差。為了防止遺忘,人們舉辦周期性的儀式聚會,歌舞傳承,形成共同記憶。對于重大事件,結繩以記事。同時,舊石器時代以來大量洞穴巖畫的發現告訴我們,人類在居留地還發明了圖畫敘事方法。史前巖畫遍布全球,舊石器時代西班牙、法國的洞穴巖畫特別有名。中國的新疆阿爾泰山巖畫、內蒙古陰山巖畫、廣西花山巖畫、云南滄源巖畫等內容也非常豐富。圖像不能與語音一一對應,離真正的文字還有很長的距離。倉頡造字是把這些方法進行整合,創造了一種具有形音義的文字符號系統。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面符號系統,具有跨越時空限制、擴大語言交際的功能。當文字產生以后,人們說的話不僅以聲音形式傳播,而且可以在視覺上得以呈現,形成文辭,即書面語??梢哉f,書面語是以文字的字形來表現語言的音和義。書面語的優越性在于,它可以脫離現場,不借助儀式,仍然能念出來并能聽得懂,達到遠距離和跨時代傳播意義的效果。

倉頡建立的功業就是作書造字?!妒辣尽ぷ髌吩?“黃帝之世,始立史官。倉頡、沮誦,居其職矣。倉頡作書,倉頡作文字?!?3)孫馮翼,陳其榮:《世本》,商務印書館,1957年,第2頁。李斯《倉頡篇》云:“倉頡作書,以教后嗣。幼子承詔,謹慎敬戒。勉力風誦,晝夜無置。茍務成史,計會辨治?!?4)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66頁。造字是倉頡作為史官的職務創造,他因此被后世尊為史家之祖。雖然也有學者認為“顓頊是大巫,倉頡也是大巫”(5)黃澤嶺,史國強:《倉頡》,中國文史出版社,2020年,第30頁。,但“夫人作享,家為巫史”(《國語·楚語下》)的環境并不必然會發展出文字來。巫以歌舞事神,史長于文字記錄,社會分工既已形成,再來指認造字的史官也是巫師,這有違圣人的正名之旨。黃帝成命百物,顓頊絕地天通,堯步天推歷,禹導河治水,商湯禱雨救民,如此多能多藝,都是向下兼容的王者行為,不能再把他們定義為大巫?!俄n非子·五蠹》云:“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倉頡故已知之矣?!?6)俞志慧:《韓非子直解》,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466-467頁。文字上的公私之別意味著社會等級區分逐漸嚴格起來?!秴问洗呵铩ぞ亍吩?“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7)呂不韋:《呂氏春秋》,上海書店,1986年,第203頁。在一系列創新活動中,倉頡造字始終擁有一席之地。在中國文明符號的評選中,延續數千年的漢字成為中國文明的首要標志。

但是,能作書造字的并不是只有倉頡一個人?!盾髯印そ獗巍氛f:“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8)王先謙:《荀子集解》,上海書店,1986年,第267頁。也就是說,倉頡起到的作用是把大家造的字規范化、系統化。陶器、骨器上的刻畫符號,被看作是文字的直接源頭。古文字學家對此多有關注。王暉把這些刻畫符號分為三類:“一是以西安半坡、姜寨等遺址為代表仰韶文化時期的多為幾何形的抽象陶器刻劃符號; 二是以山東莒縣陵陽河遺址為代表的大汶口晚期陶尊口沿上象形性的刻劃符號; 三是以山東鄒平丁公遺址為代表的龍山文化時期組詞成句的陶器刻劃符號?!?9)王暉:《中國文字起源時代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于省吾以為,半坡出土陶器口沿上的二三十種刻畫符號,“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10)于省吾:《關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問題》,《文物》,1973年第2期。。裘錫圭說:“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跟古漢字相似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一脈相承的關系?!?11)裘錫圭:《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中國語文》,1978年第3期。饒宗頤統計發現,半坡系陶符與古突厥字母多相似之處,與腓尼基字母形構相同的有二十個之多,陶符是象形文字和音節文字共同的源頭;他認為“西亞與中國古代的大西北,遠古時候必有許多接觸,才留下使用相同符號之種種交流痕跡”(12)饒宗頤:《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145頁。。饒宗頤認為陶符屬于初文,這是說得通的。汪寧生指出:“只有表音字的出現,文字才能成為記錄語言的符號。只有作為記錄語言工具的文字,才算是真正的文字?!?13)汪寧生:《從原始記事到文字發明》,《考古學報》,1981年第1期。與仰韶文化的幾何形刻符和大汶口文化的象形性刻符相比,龍山文化組詞成句的陶器刻符確實具有文字的性質,將圖形符號與語音的對應關系固定下來,應該是倉頡的功勞吧。

二、倉頡造字屬于黃帝事業的組成部分

根據文獻的記載,黃帝與其臣子們造字、筑城、制衣裳、造火食、作井、造車、作舟、作鼓、作磬、作律、作算數、作弓矢。倉頡造字與其他制作一起,構成了黃帝時代文明涌生(14)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英國誕生了批判實在主義,提出了涌生(emergence)說?!坝可币辉~表示整體可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景觀。

黃帝是傳說時代的人物,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徐旭生曾經描繪過黃帝氏族東遷的路線,認為“他們大約順北洛水南下,到今大荔、朝邑一帶,東渡黃河,跟著中條山及太行山邊逐漸向東北走”(15)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50頁。。今天看來,黃帝部族除了從西往東的遷移外,還有一個從北往南的遷移??脊艑W上一般將廟底溝二期文化(前2900-前2800)對應于歷史傳說中的黃帝時期。韓建業指出:“廟底溝二期時的石城從陜北、內蒙古中南部、晉西北一直到岱海,甚至有可能延伸至張家口地區,并導致包括內蒙古中南部、晉西北、冀西北在內的黃土高原以東地區文化面貌發生巨變或出現文化‘空白’,與涿鹿之戰發生的地理位置和慘烈程度正相符合?!?16)韓建業:《中國北方早期石城興起的歷史背景:涿鹿之戰再探索》,《考古與文物》,2022年第2期。廟底溝二期文化處于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轉變時期,原來一統中原,西及甘肅、青海,東至豫東,北達內蒙古河套,南至江漢平原的廟底溝文化發生分裂,在中原出現了秦王寨文化、大司空文化、下王崗類型等,原處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強勢西進,在鄭州西山古城留下痕跡。湖北江漢平原的屈家嶺文化北上,直達鄭州大河村、洛陽王灣。在這種混亂局面中,黃帝出現了?!秶Z·魯語上》展禽提到“黃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黃帝匯聚了四方的物資,聯絡了各地的部族,守護中原的財富。當爭奪物資的動亂發生時,黃帝采用了戰爭的手段來制止暴亂(17)羅家湘:《黃帝:降服戰爭的圣人》,《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尔i冠子·世兵》曰:“黃帝百戰?!彼侮懙枳⒃?“黃帝百戰,百戰之數未盡聞也。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七十二,其大略也?!秉S帝建都于今新鄭的軒轅之丘,具有立國性質的阪泉之戰(18)阪泉、皇甫謐以為在上谷,翦伯贊、鄭天挺主編的《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以為在今河北懷來。錢穆認為在今天的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上七旗村。又有北京延慶、山西運城、山西陽曲等說法。、涿鹿之戰(19)涿鹿,今河北涿州。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認為:“涿鹿,當為濁陸,即在(黃)河、濟(水)之間為濁水所充斥散漫的原野?!瘪R世之認為,涿鹿在洛陽盆地之內今鞏義市一帶。,發生的地點大都在今天華北平原上。華北平原是位于中國東部的大平原,北至燕山南麓,南到大別山北側,西靠太行山-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位于北緯32°-40°之間。北緯36°線是華北平原的腰線,也是受東泰山、西太行山影響,收束得非常窄的地方,在軍事上屬于戰略要地。要控制華北平原,必須守住這條腰線。傳說時代的黃帝、顓頊、帝嚳主要活動于華北平原,后來的殷商王朝控制華北平原,戰略方向都是南北向的,在北緯36°線附近都有軍隊駐守。黃帝時代有倉頡駐守于今南樂,顓頊、帝嚳葬于這條線附近的內黃,《詩經·長發》寫商湯滅夏,先北后南:“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表f、顧是黃河以北的夏之同盟國,韋地在今河南滑縣一帶,顧地在今河南范縣一帶。殷商后期的都城所在地在今安陽。這種空間布局與西周東周、西漢東漢等東西向拓展的時代有巨大差異。

歷代相傳,倉頡擔任黃帝的左史?!墩摵狻す窍唷吩?“倉頡四目,為黃帝史?!?20)王充:《論衡》,上海書店,1986年,第23頁。許慎《說文解字序》云:“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21)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第314頁。陜西白水倉頡廟中,原立有東漢熹平年間倉頡廟碑 (現存于陜西省碑林博物館),載有文字“倉頡四目靈光,為左史”,《晉書·衛恒傳》云:“昔在黃帝,創制造物,有沮誦、倉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觀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22)房玄齡:《晉書》,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第1366頁。沮誦為黃帝的口傳之史,倉頡為黃帝的文字之史。南宋羅泌《路史·前紀六·禪通紀·史皇氏》云:“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龍顏侈哆,四目靈光,上天作令,為百王憲,實有瑞德,生而能書。及受河圖綠字,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形位成文,聲具以相生為字?!?23)羅泌:《路史》,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3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8頁。史,會意字,從中從又。又即手;中,測量日影的圭表,或者收藏簡策的容器。圭表可能是“中”字的原始含義。圭表是我國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是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古代典籍《周禮》中就有關于使用土圭的記載。表指直立于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圭指平放在地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圭表測定正午時的日影長度,以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歷年?!稘h書》《元史》中對圭表的形制、構造、材質作了詳盡的記述(24)《漢書·天文志》曰:“夏至至于東井,北近極,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牽牛,遠極,故晷長;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婁、角,去極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極遠近之差,晷景長短之制也。去極遠近難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薄对贰ぬ煳闹尽吩?“圭表以石為之,長一百二十八尺,廣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座高二尺六寸。南北兩端為池,圓徑一尺五寸,深二寸,自表北一尺,與表梁中心上下相直。外一百二十尺,中心廣四寸,兩旁各一寸,畫為尺寸分,以達北端。兩旁相去一寸為水渠,深廣各一寸,與南北兩池相灌通以取平。表長五十尺,廣二尺四寸,厚減廣之半,植于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其端兩旁為二龍,半身附表上擎橫梁,自梁心至表顛四尺,下屬圭面,共為四十尺。梁長六尺,徑三寸,上為水渠以取平。兩端及中腰各為橫竅,徑二分,橫貫以鐵,長五寸,系線合于中,懸錘取正,且防傾墊。按表短則分寸短促,尺寸之下所謂分秒太半少之數,未易分別;表長則分寸稍長,所不便者景虛而淡,難得實影?!?。清華簡《保訓》說古之君王求中、得中,應該指圭表(25)蔡先金,張兵:《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齊魯書社,2013年,第84-86頁。。史官持中,其職責是測量天象。后來演變為掌管文書記錄,擔任秘書,“秉筆事君”(《國語·晉語九》),為領導起草并收發文書,協調各方行動,實現空間控制。春秋時代,史官逐漸脫離起草文件的具體秘書工作,而是掌管檔案,事后總結,直筆實錄,褒善貶惡,對歷史負責,實現時間控制。

史官的職務,可以解釋為什么是倉頡造字而不是其他人。一方面倉頡任史官,有記事傳言的責任,也有匯總民間造字的方便條件。另一方面,黃帝是一個以戰止戰的君王,戰爭加速文明的進程,需要組織更大范圍的人力與物力,需要協調行動,倉頡造字適應了戰爭的需要。倉頡完成造字工作,協調各方面力量,支持黃帝獲得勝利?,F存近二十處紀念倉頡的廟宇,南有浙江杭州吳山、江蘇南京,北有山西臨汾洞兒村,主要分布地在河南南樂、開封、虞城、原陽、魯山縣倉頭鄉、洛寧,陜西西安長安區、洛南、白水縣史官鎮史官村,山東壽光、蒼山、東阿等。南樂縣西倚古黃河交通要道,守衛華北平原腰線,是黃帝時期的司令部所在地,是戰爭的大本營,倉頡造字在南樂。

三、倉頡突破代表了文明的突破

文字的發明,解決了文明體自我表達與自我積累問題。從保存下來的傳說看,黃帝時代的文學講述黃帝君臣在現實世界創造和征戰的故事;顓頊時代的文學留下了絕地天通的傳說,精神世界的秩序由此奠定;堯步天推歷,舜巡守四方,禹導河治水,三圣禪讓相繼,分理天地人三界,王跡所至,詩歌興起。有了文字記錄,每一代人的文化創造能得到保存和傳承,文化發展獲得了一種加速度。文字記錄成為一種君子使命,一種社會機制,《詩經·定之方中》毛傳記載,古之君子要求具備九能:“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喪紀能誄,祭祀能語?!?26)毛亨,鄭玄,孔穎達:《毛詩正義》,中華書局,2009年,第316頁。不同文體的文學共同服務于文明建設,推進社會發展。

根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述,中華文明在五帝時期實現了文明躍遷(27)對于“國家”的考古學標準,英國學者維爾·戈登·柴爾德(Childe, Vere Gordon 1892-1957)提出了城市、金屬和文字“三要素”說??脊虐l現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后,各種文明要素在中國北方匯聚。黃河流域出現了一大批古城遺址,如河南雙槐樹、山東大汶口、陜西石峁、山西陶寺等重要遺址。在距今五千年前的甘肅東鄉縣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的重要源頭)林家遺址中出土了“中華第一銅刀”。距今四千年左右甘肅齊家文化尕馬臺遺址出土一件飾七角星形紋飾的銅鏡,可稱為“中華第一鏡”。 依據李學勤等先生《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頁)的看法,中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農耕聚落期,以公元前7100-前5000年的彭頭山、磁山-裴李崗、老官臺、河姆渡等文化的農耕聚落和公元前5000-前4000年的半坡、姜寨之類聚落遺址為典型;二是中心聚落期,以公元前3500-前3000年間的仰韶后期、紅山后期、大汶口后期、屈家嶺文化前期、崧澤文化和良渚早期等為典型;三是早期國家文明形成和確立期,以中原龍山文化的陶寺遺址、山東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為典型。其中的中心聚落期是發生變化的關鍵時期,可以與五帝時代的記述相參照。。黃帝時代是文明躍遷的開端,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文明最終實現。黃帝時代,原始文化數百萬年的長期積累,終于出現了超出生存需要的財富。如何解釋財富的出現,如何保護和使用財富,卻帶給人們極大的困擾。中國古代一直秉持著“天財”觀念(28)羅家湘:《論〈逸周書〉的“天財”觀》,《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天雨粟”可以看作是天財觀最早的表達。財富是上天的賜予,珍惜財富并感謝上天的賜予,被看作是一種道德行為。同時,各種掠奪財富的方式也出現了。當保衛財富的城鎮出現時,掠奪財富的戰爭就跟著升級了。不過,以殺戮人口、掠奪財富為目的的戰爭只有破壞作用,并不能被人類所接受。能夠對人類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考驗人類制造能力、執行能力、組織能力的戰爭是以政權爭奪、文明改造為目的的戰爭。黃帝時代像牧馬童子一樣“去其害馬”(29)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2009年,第677頁。的戰爭觀念已經擺脫殺戮掠奪的血腥氣息,開始具有文明的性質。

從自然角度理解“鬼夜哭”,哭具有畏懼的性質。從人文角度理解“鬼夜哭”,哭具有欣慰的性質。在原始社會的漫漫長夜,生命之火明明滅滅,生命的價值卻難以得到肯定。文字的發明激活了歷史記憶,已經消逝的生命,通過文字的召喚又能重新回到人世間,“死而不朽”(30)《左傳》中多次提到“死且不朽”,大多數時候都指死于公事,則人生不虧欠。如魯僖公三十三年,秦將孟明視打了敗仗后說:“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蹦鼙蛔约旱膰啬鹿甲镄?公開處死,死得其所。魯成公三年,被俘虜的晉臣知罃將離開楚國時,對楚王說:“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敝斣趹饒錾媳粩耻姺?能回國被其君晉景公處死,算對國家有所交代。退一步說,能被作為知氏宗主的父親知首處死,也算對宗族有所交代。魯成公十六年,楚將子反打了敗仗后說:“君賜臣死,死且不朽?!弊臃丛诖髴鹌陂g飲酒,導致楚軍敗亡,他不敢逃避國家法律的懲處。若能得到楚共王賜死,罪止于其身,對于其宗族能起到保護作用。魯襄公二十四年,晉大夫范宣子和魯大夫叔孫穆子關于“死且不朽”的討論才是經典:“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 ’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范丐把宗族世代綿延、世不絕祀的世祿當做不朽,這是來自民間的習俗。叔孫豹所繼承的則是魯國臧文仲提出的新思想,以建章立制、建功立業、文學傳世為三不朽。通過這場辯論,我們看到,個體死亡不可避免,但可從多方面超越。子子孫孫永無窮匱的世祿是一種生物性的不朽,盡忠職守不避兇險是一種社會性的不朽,抒發情懷記錄歷史是一種文化性的不朽。,對后人的生活繼續發揮影響,能不欣慰而哭嗎?何中華指出:“人的自我中心化的揚棄構成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前提?!?31)何中華:《文明的歷史含義及其當代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6期。從文明成長的角度看,“鬼夜哭”代表著人類已經揚棄了自我中心立場,超越了肉體的當下的物質需求,開始追尋生命的來源與意義,走向文明自覺。

文字的發明,幫助人們發現了真正的英雄,識別人才、使用人才建立起客觀標準。人類受到自身感覺器官能力的局限,看到的顏色、聽到的聲音、品嘗的味道等都是有限的。若以自身感知來裁量世界萬有,必見笑于大方之家。早期人類識別英雄,憑借神奇長相。如《尸子》說“黃帝四面”(32)《太平御覽》卷七九《皇王部四》、卷三六五《人事部六》都引有《尸子》“黃帝四面”的記載。程浩《清華簡〈五紀〉中的黃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指出,清華簡《五紀》“黃帝之身,溥有天下,始有樹邦,始有王公。四荒、四冘、四柱、四維、群祇、萬貌焉始相之?!币浴八摹睘榻M合的天神,就是所謂“黃帝四面”的現象。,馬王堆漢墓帛書《立命篇》載黃帝“作自為象,方四面,傅一心”(33)魏啟鵬:《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箋證》,中華書局,2004年,第95頁。?!墩摵狻す窍嗥妨信e了器官異常的十二位圣賢:“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34)王充:《論衡》,上海書店,1986年,第23頁。倉頡成為造字圣人,也與他奇特的長相有關。他龍顏侈哆(35)侈哆,口大張貌?!对姟ば⊙拧は锊吩?“哆兮侈兮,成是南箕?!?長著一張大嘴巴,有四只眼睛,能上觀天文星象,下辨鳥獸腳印。但是,長相平常甚至丑陋的圣人也不少,《莊子》中有許多外丑內美的例子,《德充符》《人間世》《大宗師》就舉出了王駘、申屠嘉、叔山無趾、哀駘它、子輿、支離疏等貌殘形丑而德全的例子,孔子也感嘆自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黃帝英雄形象的塑造就借助了文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編印的《淳化秘閣法帖》收錄了《倉頡書》二十八個字。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蔡京奉命刻印《大觀帖》,翻刻《倉頡書》,將其釋讀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编嶉苑Q此二十八個字為“倉頡石室記”,來自“倉頡北海墓中”(36)鄭樵:《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1995年,第1843-1844頁。,北海在今山東壽光。這段話被闡釋為對黃帝功業的歌頌。比照秦始皇刻石看,這種歌功頌德的闡釋是有道理的。李零發現,“黃帝書主要流行于戰國、秦代和西漢,西漢以后,主要保存在道教典籍中,魏晉時期仍很多,后世也流傳不絕”(37)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第270頁。。張振龍統計,先秦文獻涉及炎黃二帝記載的就達十八部一百一十八條之多(38)張振龍:《建立“炎黃學”的學理依據》,《光明日報》,2019年2月18日。。這些文字記錄,為后人了解黃帝的事跡提供了依據。

文字的發明加強了人類的組織能力。沒有文字,人類的組織能力會受到巨大的限制??亢饌鬟_信息,最多帶領一百人。超過百人,就需要文字?!妒酚洝ろ椨鸨炯o》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谑琼椓耗私碳?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39)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第295-296頁。這個寫下來的兵法就是萬人敵。在聲音傳播的時代,倉頡造字,類似于后來的電報發明,以一種新的符號,加強了戰爭組織能力,幫助黃帝取得了勝利。

總之,倉頡造字突破了表達的困境,幫助黃帝獲得戰爭勝利,幫助人們進入文明自覺。文字符號更重要的功能是方便了文化積累,在事實之外形成一種理論的邏輯,促成文明加速發展。沒有文字,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事物之間的差異,區分事物的類型,達到文化的自覺。但是,沒有文字的幫助,我們無法實現對于事物的概念化、整體化、系統化、規律化和辯證性理解,無法達到文明自覺。倉頡造字,開啟了人類文明自覺的大門,開啟了中國文學發展的大門。

猜你喜歡
倉頡黃帝文字
倉頡造字之“冰、雹、濕”
倉頡的識字課
倉頡造字之動物
倉頡造字的傳說
帛書《黃帝四經》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華簡”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黃帝之子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