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福州大學校慶數字藏品設計與實現

2024-04-14 02:12陳龍龍
現代信息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區塊鏈技術

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4.02.003

收稿日期:2023-12-11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2018年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Z180196);202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FJGX2023004)

摘? 要:文章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高校文創設計的數字藏品,并探討了其技術路線,通過信息化技術開發了高校文創設計的移動端應用。此外,研究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將校慶文創圖標從平面形式轉化為三維立體數字化形式,由此設計并實現了福州大學獨有的校慶文創標識數字藏品。用戶可通過移動端APP和微信公眾號瀏覽與展示這些藏品,大大增強了用戶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同時也拓寬了智慧校園的數字化應用形式。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數字藏品;校慶標識;計算機應用

中圖分類號: TP31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4706(2024)02-0009-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zhou University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Digital Collectible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HEN Longlong1,2

(1.Office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2.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us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achieve digital collectibles of univers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and explores its technical roadmap. Through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a mobile application for univers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s developed.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how to transform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con from a flat form to a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form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reby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unique digital collectible of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logos for Fuzhou University. Users can browse and display these collectibles through mobile APP o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which greatly enhances user's sense of experience and acquisition, and also broadens the digital application form of smart campus.

Key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digital collectibl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logo; computer application

0? 引? 言

目前,智慧校園數字化轉型向多元型、創新型的發展目標邁進,現有的區塊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日益成熟,國家省市宣傳部、博物館、校史館或檔案館也利用此類技術進行虛擬場景再現或虛擬現實互動。我國的數字藏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賦能傳統文化的數字藏品、融合現實產業的數字藏品、原創內容型數字藏品。傳統文化型數字藏品是早期也是目前數字藏品的主要形式之一[1]。學者黃雪婷等選擇大連特色的絲巾、金石灘大船、銀帆廣場及海洋動態海報構建大連城市建筑及AR導覽[2]。朱月研究沈陽故宮文物的數字化展覽、沈陽故宮人物表情包數字藏品設計、沈陽故宮搖一搖拼圖游戲等實現方式,從互聯網角度介紹沈陽故宮內數字藏品的展示和創新應用[3]。曾一果等通過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得出數字化轉型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重要途徑,新的技術方式能夠幫助用戶全面獲取靜態歷史作品所傳達的信息[4]。陳理娟等認為高校博物館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的數字資源發行、存儲和流通,可以聚合跨地域的博物館資源,實現高校博物館與周圍高校及社會博物館的資源互通和共享[5]。高校博物館、校史館和檔案館的數字藏品屬于傳統文化的數字藏品,高校文創設計數字藏品屬于原創型數字藏品,借助信息化手段可為師生提供更為直觀的校內文創展示與互動,幫助師生全方位理解和體驗文創和校史的藏品。

在數字藏品的技術實現過程中要重視三個法律問題,分別是數字藏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數字藏品的物權屬性和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6]?,F有的區塊鏈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讓用戶通過移動端或其他設備直接體驗到文創或歷史記錄,但在文創設計數字化實現過程中也會產生用戶數據安全和知識產權等跨學科的問題。李文婧認為在針對數字藏品使用分布式賬戶技術時,會面臨數據隱私問題以及不同地方數據多地存儲無法整體修改和刪除所暴露的用戶隱私數據[7]。因此,在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校內文創設計數字化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僅要最大程度保護用戶的數據安全和校內文創標識的知識產權,還要注重提升用戶對數字藏品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帶動校內更多的學科類文創設計以數字藏品的形式展示于眾,讓更多的校內文創設計可以經由信息化方式得以傳播和推廣。

1? 建設思路

1.1? 需求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文化強國”已成為我國國家文化的戰略核心,確定了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2022年5月發布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明確了文化數字化的基本目標。數字藏品高度強調創作物本身的文化價值,具有唯一性、稀缺性、趣味性、虛擬性、資產性、可追溯性、可驗證性、不可篡改性及不可分割性,不僅能夠助力解決實體文創數字化衍生資產確權和數字化內容資產化過程中面臨的溯源驗真難、防控復制難等問題,還能調動創作者、發行者和平臺方的主觀能動性,持續推進文創設計的數字化實現和推廣[8]。國內數字經濟的發展擴大了新的消費群體,使新消費的個性化、體驗化、數智化等特點更加突出[9]。隨著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形成深層次、高品質、智能化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時,后物質時代的到來對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是福州大學建校65周年,為了增強校內師生及國內外校友對母校人文校園、數字化校園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以數字化手段實現校慶文創數字藏品的呈現。數字藏品的信息化實現及應用使校內校史館、圖書館、工藝美術學院等涵蓋的文史藝術類文化內容融入智慧校園3.0時代,滿足師生及校友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校園文化需要。本文以福州大學65周年校慶文創數字藏品的實現為例,深度挖掘蘊含高校文化的數字藏品的發展趨勢。

1.2? 優劣分析

傳統的文創設計一般先通過軟件進行設計,再進行紙質宣傳,例如2018年福州大學60周年校慶,相關校慶Logo和文案都是校內各部門在校內外的太空架、宣傳手冊、網站上予以展示和宣傳。相對于傳統的校內文創設計,數字化藏品具有支持裸眼3D查看、介質成本低、傳遞速度快、可24小時獲取、實現周期短等優勢,詳請如表1所示。

2? 數字藏品設計思路

2.1?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依靠智能合約等邏輯控制功能演變為完整的存儲系統。其分類方式、服務模式和應用需求的變化導致核心技術形態的多樣性發展[10]。其非對稱加密技術能夠很好地保護數字藏品和校內師生用戶的信息安全。福州大學校慶文創設計借助區塊鏈技術進行可視化數字藏品實現,該數字藏品整個供應鏈的信息透明并可追溯,實現效率高,管理成本低。

2.2? 數字藏品總體架構

數字藏品的實現要基于實際需求,結合現有市場上主流數字技術展現高校特色文化和文創設計的創意,本次數字藏品研究的開展,首先要獲取校內相關部門的設計數字化授權,包括但不限于靜態圖片、3D立體圖片、3D旋轉動圖,然后對文創設計方案進行數字化解析和提取,再進行二次設計、3D渲染、數據存儲、處理和加密,基于數字紀念品素材進行鏈上設計,形成唯一、可標識、可追溯的數字藏品。校內師生用戶或校友可通過智匯福大APP或者校友會公眾號隨機抽取相關典藏品,提升師生對校慶文化和氣氛的獲得感。數字藏品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2.3? 數字藏品實現步驟及技術運用

數字藏品的實現首先需要獲取原文創的平面設計圖,應提前關注原創與校內其他創意元素的搭配,做到創新優先,避免雷同,多借鑒優秀的案例,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對原文創設計進行二次創新和渲染,打造不拘泥于原文創設計的數字藏品。文創設計數字藏品的實現與數字孿生技術緊密相連,數字孿生技術將原實體平面的校慶設計AI圖場景進行數字孿生形態的技術實現并映射到3D空間,保持平面設計與3D動畫之間動態、緊密的關聯。然后,結合立體建模、實時渲染軟件進行實際效果的設計和渲染。本項目采用BIM體系中的Revit軟件進行3D實現,借助Revit軟件可以將校慶數字藏品與福州大學特色建筑進行建模和渲染,實現數字藏品在校內各種應用場景的適配,生成高質量的數字藏品。最后將Revit軟件實現的數字藏品進行數字化模型構建、數據處理、非對稱加密和數據庫存儲,對數字藏品進行網絡傳輸層Web端和H5端的雙重適配,通過區塊鏈加密與數字藏品3D效果存儲數據庫進行技術性映射,經由網絡傳輸鏈接用戶和數字藏品。數字藏品3D渲染效果如圖2所示。

為保護校慶文創設計原創或產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同時避免因交易帶來的侵權和炒作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對用戶獲取的藏品進行藏品標識、哈希值傳遞的聯動,設置數字藏品鏈上變更的限制,不允許用戶對本周年慶數字藏品進行買賣和轉贈。校內外師生用戶通過個人賬號登錄專有數字藏品領取渠道獲取藏品,僅用于個人欣賞和收藏。

3? 福州大學校慶數字藏品實現效果

3.1? 校慶數字藏品實現

福州大學65周年校慶數字藏品以校慶設計主題Logo為主,結合學校官方Logo、學校特色景觀,本著祥和寓意共設計三款數字藏品,分別是:紀念徽章數字藏品、紀念獎杯數字藏品和紀念金幣數字藏品。

1)紀念徽章數字藏品。該數字藏品主要基于校慶標識和福州大學官方Logo雙重元素進行設計和實現,其涵蓋用戶的擁有者、創作者、鏈上信息、藏品標識、傳遞哈希值、藏品闡釋等信息,藏品界面還提供360度展示、操作說明、初始回歸等功能,如圖3所示。

2)紀念獎杯數字藏品。該數字藏品主要基于校慶標識和福州大學特色校園標識元素進行設計和實現,其涵蓋用戶的擁有者、創作者、鏈上信息、藏品標識、傳遞哈希值、藏品闡釋等信息,藏品界面還提供360度展示、操作說明、初始回歸功能,如圖4所示。

3)紀念金幣數字藏品。該數字藏品以紀念幣風格展現校慶標識,內含祥云元素,其涵蓋用戶的擁有者、創作者、鏈上信息、藏品標識、傳遞哈希值、藏品闡釋等信息,藏品界面還提供360度展示、操作說明、初始回歸功能,如圖5所示。

3.2? 使用效果

本系統于2023年10月初開始建設,并于10月23日上線運行,截至同年11月中下旬,校內師生及校友已經領用4.2萬份校慶數字藏品,并于10月28日校慶日當天創下2.1萬人次的日瀏覽量紀錄。這是福州大學第一次通過數字化方式實現校慶文創設計的展示和傳播,受益于文創設計數字化轉化速度快、調整靈活的優勢,雖然其實現周期只有短短三周的時間,但通過數字化手段順利實現了上線和傳播,領取方式如圖6所示。在校慶月數字藏品領取期間,不僅獲得校內師生的一致好評,還獲得國內外校友的大力贊賞。

4? 結? 論

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校內文創設計進行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藏品的方式進行傳播和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深厚的校園文化數字化轉型來說尚處于初步階段。校園特色建筑、校史館、檔案館等均可以通過數字化形式進行典藏設計,甚至是校內歷史、校內大事件都可以通過數字方式進行再現和互動,未來也會讓校內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數字藏品的設計當中,使校內師生在了解新媒體技術的同時也能寓教于樂。高校在數字藏品建設過程中,不僅要緊密關注最新的數字藏品新技術和相關法律法規對數字藏品的規范要求,還要及時發掘和利用校內重要數字藏品的品牌影響力,打造高校數字藏品的前沿技術示范效應,推動高校數字藏品與社會公共服務型數字藏品的協同發展。與廣大校內師生一同探索數字產品在校園文化傳承中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陳希琳.完善數字藏品交易風險評估預警:訪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教授,國家智能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副主任、元宇宙與虛實交互聯合創新中心發起人趙星 [J].經濟,2022(6):83-85.

[2] 黃雪婷,劉斯旸,陳安妍,等.大連城市數字文創產品創新設計 [J].上海包裝,2023(7):40-42.

[3] 朱月.互聯網思維下的沈陽故宮數字文創產品設計 [J].包裝工程,2017,38(18):200-204.

[4] 曾一果,陳爽.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展示和傳播研究——以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例 [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1):29-37.

[5] 陳理娟,李昕.數字藏品在高校博物館中的價值實現路徑研究 [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23,8(5):59-65.

[6] 康娜,陳強.數字經濟下數字藏品的三個關鍵法律問題與規制建議 [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113-129.

[7] 李文婧.數字藏品賦能出版價值重構與風險防控 [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9):40-42.

[8] 葛寶東.文化數字化視域下的數字藏品:在理性中走向運作規范化 [J].圖書與情報,2022(5):108-114.

[9] 魏鵬舉,白一惟.新消費戰略格局下數字藏品的發展模式探討 [J].社會科學戰線,2023(11):78-85.

[10] 曾詩欽,霍如,黃韜,等.區塊鏈技術研究綜述:原理、進展與應用 [J].通信學報,2020,41(1):134-151.

作者簡介:陳龍龍(1990—),男,漢族,河南平頂山人,助理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應用。

猜你喜歡
計算機應用區塊鏈技術
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國際結算的探討
區塊鏈技術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影響分析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前路展望
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適用性和應用展望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及其潛在問題文獻綜述
淺談“一帶一路”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背景下計算機應用研討
高職計算機應用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詮釋CFC精髓的大數據時代醫學案例
關于應用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有關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