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究

2024-04-14 23:54甘肅胡小玲
語文教學之友 2024年1期
關鍵詞:賞析深度文章

◎甘肅/胡小玲

新課標明確指出“核心素養”這一理念,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不斷明確大單元教學模式的運用價值,創新教學方式,通過設置多種類型的整合活動,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品鑒與解析、歸納與總結,最終形成獨特的學習認知,在分門別類的系統性體驗中獲得閱讀思維、寫作能力、學習方法、文化積累等層面的不斷提升,實現核心素養的進階。立足“大單元”教學以及深度學習的理念,結合教學實踐,探討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整體教學理念

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或淺表學習相對,強調學習者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將知識、情境進行自我建構,實現知識整合、批判創新、情感體驗、遷移運用。深度學習不僅僅促進學生的高級認知和高階思維,還指向立德樹人,指向核心素養,指向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按髥卧苯虒W指的是大方向、大目標、大概念,在深入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特定的教學內容,對教材中某一單元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從而形成系統性教學,使學生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與原理等,并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進行歸納,促使學生實現對各部分知識的有效串聯,分析知識間的聯系以及客觀規律等。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大單元”學習任務,建立模塊化知識體系與結構成為努力的方向。教師應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優化,鼓勵學生展開探尋,從客觀知識與邏輯整合的角度實現深度學習,真正掌握單元課程中的核心知識技能,習得學習方法等,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成長賦能。

二、立足語言品鑒,設置賞析活動

富有深度的品鑒過程,是發展學生閱讀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獲取閱讀經驗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大單元”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效設計賞析活動,引導學生依靠“群文閱讀的模式”,實現對語言的分析與歸納,感悟不同作者筆下刻畫的人物形象,體會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等,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設計“大單元”賞析活動的價值

教學中,發現部分初中生在參與閱讀的過程中會出現解析不夠深入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身心發展規律的限制,學生所具備的邏輯思維和推理思維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缺乏實踐機會,尤其在追趕教學任務與進度的情況下,留給學生自主歸納與整合的時間相對較少。學生無法把握不同作品中刻畫的角色形象,無法體驗作者表達的細膩情感等。因此,通過“大單元”教學來推進賞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分析文章中所呈現的寫作手法、描寫方法、表達方式等。

針對經常運用的一些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學生可以結合這些方法,來感受作者表達的所見所聞,檢驗其使用的效果,包括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怎樣的人物角色,細膩且真實地展現了怎樣的景物特點,甚至突出展示了怎樣的故事情節等。以此不斷完善學生的閱讀認知,積累一定的寫作方式。又如,針對一些獨特的表現手法,包括烘托、渲染、對比等,學生可以找到合理的著力點,分析不同文章作者巧妙的構思與立意,感知承上啟下的關鍵句片段等,以此真正自主把握文章主旨,積累閱讀經驗。

(二)在“大單元”賞析中引導學生品鑒語言

結合教學實踐,在進行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幾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賞析類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實現對修辭手法的賞析與運用,了解散文的內涵、特點及語言特色,通過閱讀強化訓練,掌握散文閱讀的解析方法。例如,學習《濟南的冬天》一文,首先,提出問題:“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然后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所用的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庇谩皶瘛薄八薄靶选钡纫贿B串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同時,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這段話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以這種方式為基礎展開遞進,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寫作方法的特征及其表達效果,梳理后思考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殊運用價值等。

三、歸納整合,設計信息整合類驅動任務

循序漸進的歸納整合活動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建立對“大單元”概念認知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涌現的今天,初中教師也應注重“信息整合類驅動任務”的有效布置,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其中感受不同文本的建構模式,明確文章的線索,分析描寫的順序,理清故事情節等。這種做法拓展學生的布局能力和統籌規劃水平,為學生寫作素養提升而賦能。

(一)構建信息整合類驅動任務的意義

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大單元”教學這一契機,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感悟不同文章的順序以及邏輯結構,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思路。比如,在進行寫景、游記之類文章的“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中所應用的“移步換景”方法出發,感受作者的游覽順序和描寫事物的邏輯,或是領悟其中錯落有致的空間結構,進而展開嘗試聯系,將整體的寫作成果變得更富有邏輯與層次感,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如,在進行敘事、人物經歷之類文章的“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事情的發展順序出發展開梳理。包括初期的背景、起因,中期的人物經歷,后期的結果、意義等,經歷相對完整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對知識的深度整合,體會其中的思想情感等,在更為有效的統籌規劃中實現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引導學生梳理歸納“大單元”教學實踐

結合教學實踐,在進行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老王》《阿長與〈山海經〉》《臺階》這幾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信息整合類驅動任務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這一單元是圍繞著“小人物”這一主題展開敘述的,訴說小人物平凡中的閃光點,引導人們向善、務實、求美。比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用欲揚先抑的筆法刻畫出平凡卻又偉大的保姆阿長的形象,表達出作者對于阿長的懷念?!独贤酢芬晃幕貞浟俗髡吆鸵粋€三輪車夫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段,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知恩圖報的車夫形象,體現了作者的平等觀念。比較上述兩篇文章,不難發現文章主題都傳遞出“無論地位高低、身份貴賤,都可以活得高貴”的深刻內涵,凸顯單元主題,這有助于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獲得升華,體會人物敘事類文章寫作的思路,在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同時,提高其寫作水平。

四、聯系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讀寫素養

豐富的閱讀素材是學生進行讀寫積累的重要條件。在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語文教師應關注“整本書閱讀活動”,全面推進由此帶來的拓展性價值,根據學情,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展開更富有深度的賞析,或是創造性的表達。經過階段性的積累與沉淀,定能獲得讀寫素養的雙向提升。

結合教學實踐,在進行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貓》《動物笑談》這兩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整本書閱讀來引導學生,使學生接觸到內容更加豐富的素材,實現拓展的積累。具體的素材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狼國女王》《第七條獵狗》等,使學生感悟這類題材所表現出的獨到見解、深刻的思想,以及作者樸實無華的語言等,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欣賞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技巧。

綜上所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具體的方向,促使學生全程深度學習,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整合及遷移運用等,建立完整的概念與認知。因此,教師應善于設置多樣化的“大單元”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從客觀知識與邏輯整合的視域,參與深度學習,感悟不同作者筆下所刻畫的形象,體會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邏輯思維的成長,積累閱讀經驗,掌握不同表達形式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殊價值,為學生寫作素養與閱讀素養的提升提供助力。

猜你喜歡
賞析深度文章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放屁文章
深度觀察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