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棣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優勢及具體實施舉措

2024-04-14 12:28徐丙凱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綠色防控技術棉花病蟲害

徐丙凱

摘 要:針對現階段我國范圍內棉花種植的實際情況,可以了解到農村地區農業棉花種植基礎相對薄弱,只有進一步加強對新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手段的應用,才能夠改善以往棉花產業發展不合理的現象。由于棉花在不同生長階段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問題,這也就需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防控技術?;诖?,本文主要是從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優勢、棉花病害綠色防控技術、棉花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三個角度展開深入的研究,以期帶動我國棉花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柳堡鎮便民服務中心在棉花的種植與養護中,通過對現代化新型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合理運用,有效改善了以往棉花種植與生產中制約性因素的出現。棉花是我國現階段比較重要的經濟作物,在種植過程中農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綠色防控技術的合理運用,才能夠從源頭上避免病蟲害等一些不合理因素出現的可能性。通過創新以往棉花種植手段,構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等方法,可以直接帶動我國農村地區棉花生產效能與經濟效益的提升。

1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優勢

1.1提高生產效益

在對棉花全過程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該積極加強對棉花生產質量、數量等的詳細把控,這樣也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國范圍內棉花產量。尤其是當農戶在病蟲害問題的控制與管理中,經常會使用化學、物理、生物等防治技術手段來有效降低病蟲害的數量?,F階段新型的綠色防控技術手段應用過程中,農戶可以在更加高效、及時、科學的綠色化防治技術應用下,提高農戶棉花種植與養護過程中經濟效益的獲取。在對以往棉花病蟲害防治相關數據信息的調查工作中,人工成本、資金成本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之后棉花的總體產量。綠色化的病蟲害防治方式能夠將棉花生長中不合理因素降到最低,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1]。

1.2保證生態平衡

現階段棉花綠色防控技術手段的充分應用,需要農戶在綠色、環保理念的引導下,對病蟲害問題展開整體性的防控,避免病蟲害等制約性因素阻礙農戶自身經濟與社會效益的獲取。在現代化生物防治技術手段的有效幫助下,化學藥物的使用數量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針對現階段我國范圍內棉花種植的實際情況,農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生物族群的合理把控,利用更加科學且系統化的綠色防控技術手段,促進棉花種植產地范圍內生態質量的平衡,為田間管理工作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完善的基礎保障。

1.3提高棉花產量

棉花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積極加強對現階段綠色防控技術手段的合理使用,進而全面提高棉花種植與養護工作人員經濟效益的獲取。在具體的棉花種植工作中,棉花的產量經常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天氣狀況、人為因素、病蟲害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影響因素。如果想要在現階段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提高我國范圍內棉花的整體產量,農戶應該積極加強對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手段的應用,這樣也就能夠保證在現代化新型設備的幫助下棉花種植效率的全面提升。農戶可以在低成本、低風險的棉花種植工作中降低病蟲害等制約性因素問題的出現,提高現階段我國范圍內棉花年產量。

2棉花病害綠色防控技術

2.1枯黃萎病

枯黃萎病是棉花生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這一病癥屬于真菌型病菌,能夠在土壤中存活8~10年,在棉花生長發育過程中是發病時間最長的病癥。通常情況下,當棉花生長到4~5片真葉期時這種病癥會初步顯現,現蕾期和花蕾期是枯黃萎病發病最嚴重的階段,病株很難根本清除??蔹S萎病最開始發病是在棉花下部葉片的葉緣和葉脈之間出現淺黃色斑塊,如果農戶不能及時發現棉花患病,黃色斑塊就會逐步擴大,葉片顏色從綠色轉變為黃褐色,葉肉變厚且向下卷曲,嚴重時甚至會直接脫落。當葉片呈現出明顯的枯黃破碎之后,棉鈴會隨之出現開裂的現象,最終植株死亡??蔹S萎病的出現會直接導致棉花總產量降低10%~30%,雨季暴發頻率較高,這阻礙了現階段我國棉花種植與養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如果想要從源頭上避免枯黃萎病問題的出現,提高棉花種植產量與經濟效益,就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加強對枯黃萎病的防治。一旦棉花出現比較嚴重的枯黃萎病,農戶需要及時清除并焚燒病根,以免病源侵害其他棉花。在第二年的棉花種植過程中,盡量采用大面積輪作方法種植,輪作農作物以禾本科作物為宜,進而降低枯黃萎病病癥出現的可能性。做好棉花生長期間的肥水管理工作,并根據種植范圍內土壤的肥沃情況,定期施加有機肥,保證每畝地棉花肥料用量在10~15kg之間。如果棉花后期生長出現了滯后現象,農戶則應該加強對蓋頂肥的施加,將1kg尿素兌水50~75g,對準棉花葉面均勻噴灑,這樣也能夠在深耕收獲之后降低土壤內部病菌的數量[2]。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化學防治手段的幫助下改善棉花病害問題??蔹S萎病相對較輕的棉花種植地,需要農戶在每畝地噴施80%乙蒜素200倍液或枯萎康 1000~2000倍液,平均每20天噴施一次,連續2~3次就能夠有效緩解這一病癥帶來的不利影響。對于患病較嚴重的地區,需要農戶用30%惡霉靈600~800倍液,每隔10天灌溉1次,連續灌根2次即可。

2.2棉花鈴疫病

棉花鈴疫病的侵染源是遺落在土壤中的爛鈴組織卵孢子,病菌會在土壤中過冬,在第二年棉花生長到一定階段后直接侵害棉花的正常生長。當棉花生長到蕾鈴期階段時,如果出現比較大的雨水天氣,棉花鈴疫病中的游動孢子就會到處傳播,在棉鈴的21~50天之間發病比較嚴重。如果棉花種植的時間相對較晚,氮肥的用量比較多,棉花鈴疫病就會出現。這一病癥出現3~5天之后,棉花表面的葉片會呈現出明顯的黑褐色。對于這一病癥的治理與防治不及時、不到位,就會導致最終棉鈴受到病菌的侵蝕,出現明顯死亡的現象。

為保證現階段我國范圍內棉花種植與養護效能的全面提升,農戶在養護過程中積極加強對棉花鈴疫病的多方面防治,可以直接改善以往病害嚴重的現狀。在棉花播種工作開始之前,農戶需要對田間雜草及時清理,有效減少病菌、蟲害等制約性因素的出現。尤其是在種子處理階段,農戶需要首先曬種、溫湯浸種,并保證每100kg棉花種子用500g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處理。及時殺滅病菌能夠有效提高棉花的年終產量,在蕾期植苗的修剪過程中,農戶需要對除燥工作予以重視,并在雨水天氣保證排水工作的有效性。在棉花種植范圍內通風透光等環境的改善與管理過程中,需要及時施加適量的氮肥,避免氮肥使用不合理而影響棉花的正常生長。在容易出現病蟲害的棉花種植范圍內,農戶可以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300~350倍液,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1次藥,以后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發病初期可噴施72%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每隔10天噴施1次,噴施2~3次即可。

2.3立枯病

棉花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種病害,立枯絲核菌在生長過程中有著比較強的自然環境抵抗能力,土壤環境中的最初病菌能夠在深層環境下越冬,在第二年更是直接影響到棉花的正常生長。當棉花感染立枯病十幾個小時之后,棉花就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幼莖會呈現出明顯的黃褐色斑點,隨著病癥的不斷發展,斑點也會相互連接,發病部位更是會受到立枯病的直接影響,出現凹陷問題,然后腐爛直至死亡[3]。

為避免立枯病對棉花種植與養護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農戶在日常工作中,更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棉花種子播種工作開始之前消毒工作的重視。更加科學的浸種方法能夠實現消殺病菌的目的,提高棉花的抗病蟲害能力。通常情況下,農戶需要在35℃的溫水環境下將種子浸泡1天,然后撈出種子曬干,每100kg棉花種子與500g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混合攪拌。在拌種工作完成之后,還需要將種子悶2小時,這是為了在秋季深耕工作中及時去除棉花枯枝落葉病菌,進一步提高棉花的整體產量。更加科學且系統化的化學防治技術是噴施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7 天噴施1次,噴施2次之后就能夠有效控制立枯病癥。

3棉花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3.1棉蚜蟲

棉蚜蟲是棉花出苗階段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棉花吐絮過程中,棉蚜蟲的密度會呈現出迅速增長的態勢,為之后棉花種植效益的提升帶來嚴重影響。棉蚜蟲的成蟲和幼蟲會啃食棉花葉片,吸取嫩枝汁液,進而導致棉花葉片向背面卷曲,直接阻礙其自身的光合作用。在棉蚜蟲的啃食過程中,棉花本身會發生比較嚴重的霉菌,進而導致其生長緩慢,影響其最終產量。

為避免棉蚜蟲對棉花綠色生產帶來的阻礙,積極加強對綠色防控技術手段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農戶在棉花播種工作中應該嚴格按照“適時播種”的相關原則,保證棉花播種時間的科學性。在棉花種植工作開展之前,需要對田地深耕,做好田間消毒,盡量減少雜草、雜質、病菌等問題的出現。并且根據棉花種植范圍內土壤的種植密度、肥力等,合理選擇棉花品種種植。在棉花周邊種植相應的高粱等農作物,可以保證對棉蚜成蟲的合理誘殺,提高農戶在棉花種植過程中對于棉蚜蟲的防治能力。在棉蚜蟲遷飛階段設置相應的黃板對其誘殺,可以有效減少其對棉花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棉蚜蟲對棉花的啃食過程中,為有效避免棉花產量的下降,應該加強對相關化學手段的有效運用。發病初期,每畝地用4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劑50~80mL,每隔7天噴施1次,噴施2~3次。

3.2棉鈴蟲

棉鈴蟲是在棉花蕾鈴期出現的一種害蟲,平均每年會發生3~4代,三代之后的成蟲具有極強的抗藥性,能夠直接啃食棉花的花、葉、蕾、鈴等多個部位。在取食到花蜜之后,棉鈴蟲會因其自身的生長特性,白天隱藏在棉花葉的背面,晚上開始啃食棉花,并將幼蟲卵纏在植株上部,給棉花的正常生長造成極大程度的阻礙[4]。

為有效減少棉鈴蟲對棉花生長帶來的影響,農戶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制定更加詳細的蟲害防治方案。首先,天敵保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棉鈴蟲對棉花的蠶食。在棉花生長前期,農戶可以積極引進棉鈴蟲的自然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控害作用,進而有效減少棉鈴蟲對棉花生長帶來的阻礙。棉花生長階段,農戶可以將1頭七星瓢蟲、2頭蜘蛛、2頭蚜獅、4頭食蚜蠅、120個蚜繭蜂為1個天敵單位與蚜蟲種群量比,利用自然天敵控制棉鈴蟲的數量。更加完善且系統的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在棉鈴蟲卵孵化最開始的階段,加強對各種病蟲害問題的詳細掌握,這樣也就能夠在棉蚜蟲天敵的有效幫助下,提高棉花的年產量。人工釋放赤眼蜂可以改善棉鈴蟲大量繁殖的現狀。在棉鈴蟲成蟲出現的開始階段,對于棉花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以農戶在日常的養護管理中應該通過人工釋放卵寄生蜂螟黃赤眼蜂或松毛蟲赤眼蜂的方式,降低棉鈴蟲幼蟲量。

昆蟲信息素誘殺技術的合理使用是促進現階段我國范圍內棉花產量全面提升的一種新型技術手段。通常情況下,棉鈴蟲越冬代成蟲每一代的抗藥性都會呈現遞增的趨勢,大面積連片使用棉鈴蟲性誘劑,平均在每畝棉花地范圍內設置1個干式飛蛾誘捕器和誘芯,這樣也就能夠保證對棉鈴蟲的全面捕殺,避免第二年對棉鈴蟲的正常生長帶來不利影響。生態調控和生物多樣性利用技術能夠對多種害蟲誘殺,減少棉花種植中病蟲害制約性問題的出現。

3.3煙粉虱

煙粉虱每年會出現9~11代,每一代相互重疊的狀態更是直接阻礙了棉花年產量的有效提升。煙粉虱在外界溫度為20~30℃、濕度為40%~80%的環境下活動。煙粉虱成蟲集中在棉花葉片和嫩莖上吸取汁液,棉花葉片也會隨之出現明顯褪色的現象,對于之后光合作用的正常發揮帶來了直接的阻礙。

為徹底避免煙粉虱對棉花生長帶來的制約性影響,農戶需要在棉花種子的選擇上,盡量保證其抗病性強、生長性能好、抗寒能力強。并在棉花育苗工作開始之前對苗床消毒,避免土壤中存在比較明顯的蟲害問題。也可以通過引進煙粉虱天敵的方式,保證棉花種植過程中其自身生長效能的全面提升。麗蚜小蜂的引進可以直接抑制病害問題的出現,更能夠在相關化學溶劑使用的過程中,促進現階段我國棉花年產量的全面提升[5]。

拌種、施底肥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有效降低煙粉虱在棉花中的繁殖效率。為進一步保證棉花植體發育的健壯,農戶必須保證棉花生長具有良好的土壤條件和營養條件,在棉花定植之前,更加科學且系統的整地工作能夠保證基肥的充足、棉花水分的充分獲取,有效降低煙粉虱病害問題出現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棉花作為我國現階段比較常見的經濟作物之一,其病蟲害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我國相關地區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如果想要從源頭上改變棉花病蟲害的問題,農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棉花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本文針對現階段我國山東省棉花種植的實際情況,針對各種病害、蟲害等問題,采取了更為詳細的治理手段,在提升我國棉花年產量的同時,也為我國相關行業棉花種植經濟效益的充分獲取提供了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杜紅鳳.棉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新農業,2023(13):8-9.

[2]王海江,高嵩,李瑞春,等.氣候變化對我國棉花生長的影響及適應措施分析[J].園藝與種苗,2023,43(06):72-75.

[3]丁麗麗,李賢超,余璐,等.2022年新疆兵團棉花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原因分析[J].中國棉花,2023,50(05):1-3.

[4]楊秀芹.棉花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研究[J].河北農機,2023(08):57-59.

[5]2022年全國棉花病蟲害測報防治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J].中國植保導刊,2022,42(11):101.

猜你喜歡
綠色防控技術棉花病蟲害
棉花是花嗎?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棉花
設施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套袋梨常見病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講 棉花肥害診斷及其防治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