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注意事項及具體栽培技術探討

2024-04-14 13:50張曉紅
種子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田間管理

張曉紅

摘 要:在農業生產中,合理利用農作物殘留物和秸稈資源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春玉米殘肥作為一種常見的農田有機肥源,具有豐富的有機物和養分,適用于大豆的栽培。然而,在實際生產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春玉米殘肥對大豆栽培的促進作用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本文介紹了春玉米殘肥的特點以及其對大豆生長的潛在益處。此外,我們還討論了如何正確應用春玉米殘肥,以實現最佳的大豆產量和質量。本文總結了這一栽培技術的優勢和潛在挑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春玉米殘肥;大豆栽培;田間管理

大豆作為一種重要的農產品,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種植,其因具有高蛋白質和油脂含量而受到高度重視。然而,在大豆栽培中,土壤質量和養分供應對于獲得高產量和高質量的豆類作物至關重要。改進大豆栽培的方法是利用春玉米殘肥,即春季玉米收獲后殘留下來的植物殘體和根系。春玉米殘肥富含有機物和養分,特別是氮、磷和鉀等關鍵養分,這些養分對大豆生長至關重要。因此,利用春玉米殘肥可以為大豆提供所需的養分,同時降低農業廢棄物的排放。這一栽培技術具有潛在的經濟和環境優勢。

1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注意事項

1.1殘肥的儲存和處理

在收獲春玉米后,農民應該妥善儲存和處理春玉米殘肥,避免與其他廢棄物混合。這包括清理和分離殘肥,以去除雜質和外來物質。殘肥應該存放在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露天堆放。儲存期間應注意防止火災和有害氣體的產生,以確保儲存的安全。在處理春玉米殘肥時,可以考慮進行堆肥處理或混合處理。堆肥處理是將殘肥與其他有機物料(如秸稈、牲畜糞便等)一起進行堆放和發酵,以促進有機物的分解和養分釋放?;旌咸幚韯t是將春玉米殘肥與其他有機或無機肥料進行混合施用,以達到更好的營養平衡效果。

1.2土壤測試和分析

進行土壤測試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在種植大豆之前,農民應該進行土壤測試,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pH值和其他關鍵性質。這有助于決定如何合理施用殘肥和其他肥料,以滿足大豆生長的需求。

1.3施肥策略

一旦了解了土壤的情況,農民應制定適當的施肥策略。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大豆的生長階段,確定殘肥的施用量和時機。應確保施肥均勻,并避免過度施肥,以減少浪費和環境污染。

1.4播種和種植

在播種和種植大豆時,應注意以下事項:播種深度方面,確保種子被適當地埋入土壤,通常深度應在2.5~5cm之間,以促進種子的發芽和生長。行距和種植密度方面,根據大豆品種和土壤條件,確定適當的行距和種植密度。這有助于控制植株之間的競爭,促進通風和陽光照射。

1.5灌溉管理

在灌溉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事項:水分管理方面,確保及時供水,特別是在大豆的關鍵生長階段,如開花期和結豆期。避免過度灌溉,以防止水浸根部。灌溉系統方面,選擇適當的灌溉系統,如滴灌或噴灌,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1.6病蟲害防治

注意檢查大豆植株,特別是在生長季節的早期和中期,以及時發現任何潛在的病蟲害問題。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包括生態友好的方法和必要時的農藥應用。

2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技術要點

2.1土壤檢測

首先,在利用春玉米殘肥進行大豆栽培技術之前,進行土壤檢測是至關重要的。土壤檢測可以提供有關土壤性質和養分含量的關鍵信息,這有助于確定是否需要添加春玉米殘肥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它。其次,土壤檢測的要點之一是測定土壤的pH值。土壤的pH值影響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大豆通常在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得最好。通過土壤檢測,可以確定土壤的初始pH值,如果土壤呈偏酸性,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來調整pH值,使其適合大豆的生長。接下來,土壤檢測還需要測定土壤中的主要養分含量,特別是氮、磷和鉀。這些養分對大豆生長至關重要。通過土壤檢測,可以確定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含量水平,從而制定合適的施肥計劃。如果土壤中某種養分含量不足,可以通過添加春玉米殘肥來補充這些養分,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土壤檢測還包括測定微量元素的含量,如鐵、鋅和錳等。雖然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需求量很小,但它們對植物的健康和生長至關重要。通過檢測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及時識別和解決潛在的缺陷。最后,土壤檢測也應考慮土壤的質地和排水性。土壤的質地可以影響根系生長和水分保持能力,而排水性則關系到土壤中是否存在積水問題。這些因素在決定春玉米殘肥的使用量和頻率時都非常重要。

2.2選種整地

品種選擇是首要工作。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大豆品種至關重要。不同的大豆品種對溫度、濕度和土壤類型有不同的適應性。農民應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情況,選擇具有抗病蟲害、早熟性和高產量潛力的品種。此外,還需要考慮大豆市場需求和產品用途,以確定最適宜的品種。其次,播種時間也是其中的一個要點。大豆的生長和發育受到溫度和日照的影響,因此,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至關重要。通常,春季是大豆的適宜播種季節,但確切的播種時間會因地區而異。農民應根據當地氣象數據和氣溫變化,選擇最佳的播種時間。此外,大豆品種的早熟性也是考慮播種時間的因素之一。另一個關鍵要點是種子質量。高質量的種子是取得高產量的關鍵。農民應選擇經過質量檢測和認證的大豆種子,以確保它們具有良好的發芽率和生長潛力。同時,在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以保護種子免受病蟲害和真菌感染。這包括對種子進行種子處理、種子消毒和種子保護等措施,以提高種子的生存率和發芽率。此外,整地也是種植大豆的要點之一。土壤的準備和整理對于大豆的生長至關重要。農民應確保土壤松散、排水良好,并消除雜草和植物殘體。此外,考慮到大豆的根系較淺,可以考慮使用刀盤、刀盤犁或直播機等工具進行整地,以確保種子能夠輕松生根。最后,農民應該合理安排種子的密植度和行距。這需要考慮到所選品種的生長習性和土壤條件。雖然密植可以提高產量,但過度密植可能會使得植株之間產生競爭,進而影響植株生長。因此,密植度的選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3科學播種

選擇適宜的播種密度是科學播種的要點之一。大豆的播種密度會影響植株之間的空間競爭和通風情況。通常情況下,適宜的播種密度為每畝20000~100000株,具體的密度取決于土壤肥力、大豆品種、當地氣候和預期的產量目標。播種密度過低可能導致產量低下,而過高則可能導致植株競爭激烈,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其次,選擇適宜的播種深度也非常重要。大豆的播種深度應根據土壤濕度、土壤類型和氣溫等因素來定。一般情況下,播種深度為4~5cm。播種過深可能延遲發芽和生長,而播種過淺則可能導致幼苗受到干旱和寒冷的影響。另一個要點是確保種子分布均勻。不均勻的種子分布可能導致不均勻的生長和產量。使用合適的播種機械和校準播種設備,以確保種子在田地中均勻分布。此外,在播種前應根據土壤和預期產量的需要調整種子的播種率,以確保每畝地都能獲得足夠的種子。還需要考慮,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大豆品種的生長周期來確定。農民應根據當地氣象情況和土壤溫度,選擇最佳的播種時間,以確保種子能夠迅速發芽和生長。最后,在播種后,及時進行灌溉是確保大豆幼苗生長的關鍵。大豆對水分的需求較高,特別是在幼苗期。農民應確保土壤保持適度濕潤,但避免過度灌溉,以免引發根部疾病和根腐病。

3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管理要點

3.1科學田間管理

土壤測試與調整是田間管理的要點之一。在種植大豆之前,進行土壤測試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土壤測試,農民可以了解土壤的養分含量、pH值和其他關鍵信息。根據測試結果,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調整土壤,以滿足大豆的生長需求。例如,可以根據土壤測試結果確定是否需要添加肥料或石灰來改善土壤肥力和pH值。其次,適當的施肥是田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春玉米殘肥富含有機物和養分,但其并不一定滿足大豆的全部需求。農民應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大豆的生長階段,制定合理的施肥計劃。通常,大豆對于氮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可能需要額外施加氮肥。此外,磷和鉀等其他養分也應根據需要進行添加。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田間的排水管理。大豆對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有利,因此需要確保田地能夠有效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水浸根部。這可以通過合理的排水系統、地形設計和土壤改良來實現。此外,適當的灌溉管理也非常重要。大豆對于水分的需求量較大,特別是在開花期和結豆期。因此,農民應確保及時供水,但避免過度灌溉。合理的灌溉可以通過滴灌、噴灌或土壤濕度傳感器等方法來實現。

3.2病蟲害防治

3.2.1病害防治策略

病害監測和診斷:定期檢查大豆植株,特別是在生長季節的早期和中期,以及時發現任何潛在的病害問題。監測包括觀察葉片、莖、根和豆莢的狀況,以及檢查是否有異常的色斑、斑點、枯萎或黃化現象。生態友好的防治策略:采用生態友好的方法,如引入天敵或寄生蟲,以控制害蟲的數量。根據病蟲害的嚴重程度,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劑,如有益昆蟲、線蟲、真菌等,以減少害蟲數量。農業實踐控制:通過輪作和間作,減少害蟲的繁殖和傳播。適當的排水管理和土壤改良也可以降低一些害蟲的數量。農藥使用: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農藥來控制病蟲害。農藥的選擇應根據目標害蟲和病害的類型來確定。下面是一些農藥用藥比例數據:對于大豆常見的害蟲之一大豆蚜蟲來說,可以使用一些通用殺蟲劑如吡蟲啉,使用濃度為每公頃150毫升至300毫升。對于大豆銹病,可以使用殺菌劑如三唑酮類,使用濃度為每公頃200克至400克,根據病害嚴重程度進行調整。對于大豆枯萎病,可以使用殺菌劑如吡唑醚,使用濃度為每公頃150毫升至250毫升。在使用任何農藥之前,應仔細閱讀并遵循產品標簽上的使用說明,包括適用的用藥量和噴灑時間。此外,應遵循安全間隔期,以確保農產品達到合格的食品安全標準。

3.2.2整體策略

綜合管理計劃:制定綜合的病蟲害管理計劃,包括以上提到的各種防治措施。這個計劃應根據當地的氣象、土壤條件、大豆品種和歷史病蟲害情況來制定,并進行適度調整。定期監測和記錄:建立定期監測系統,記錄每一次的檢查結果和防治措施的效果。這有助于及時調整管理策略以應對變化。培訓和教育:培訓農民和農業從業者,使他們了解不同病蟲害的識別和管理方法。提供農民和工作人員關于安全使用農藥和生態友好方法的培訓。環境保護:在農藥使用方面,遵循環境保護措施,防止農藥對非目標生物和水源造成污染。合理使用農藥,避免濫用。

3.3機械化技術栽培

3.3.1土壤準備

犁耕和耕作:首先,在春季大豆種植前,機械化的土壤準備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犁耕和耕作是準備土壤的關鍵步驟之一。犁耕有助于翻翻土壤,松散土壤,提供足夠的通風和水分滲透。耕作則進一步細化土壤,使其更適合大豆的生長。整地和平整:利用機械化的耕地工具,確保土壤表面平整。平整的土壤表面有利于種子的均勻分布和機械化收割。

3.3.2種子播種

精確播種機械:選擇合適的精確播種機械,確保種子的均勻分布和適當的深度。精確播種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均勻性,減少浪費。調整播種時間:機械播種機通??梢愿鶕枰{整播種時間和種子密度。這有助于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象條件來優化播種過程。

3.3.3灌溉管理

滴灌和噴灌系統:機械化的灌溉系統,如滴灌和噴灌,可以根據植株的需求提供適量的水分,確保大豆的生長和發育。這些系統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3.3.4病蟲害管理

農用機械噴霧器:用于噴灑農藥的機械化設備可以確保農藥均勻分布,并提高防治效果。機械噴霧器通??梢哉{整噴灑量和噴灑范圍,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3.3.5除草和植株管理

機械化除草器:除草是大豆栽培中的重要步驟之一,以減少雜草對大豆生長的競爭。機械化的除草器可以有效清除雜草,減少勞動力方面的需求。

3.3.6收割和后期處理

聯合收割機:機械化的聯合收割機可以高效收割大豆作物,并將其分離和儲存。這減少了手工勞動,并提高了收割的速度和效率。干燥和儲存設備:機械化的設備也可以用于干燥和儲存大豆,確保其在后期處理過程中的質量和保存。

3.3.7數據記錄和分析

農業信息技術:利用農業信息技術,如北斗定位系統和傳感器,可以收集和分析田地的數據。這有助于農民更好地管理土壤養分、水分和病蟲害控制,以提高產量和資源利用效率。

3.3.8維護和保養

定期保養:機械化設備需要定期維護和保養,以確保其正常運行。定期檢查和維修可以減少機械故障的風險,并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總而言之,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技術是一項具有潛力的農業實踐,可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改善土壤質量,并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發展。通過合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策略、田間操作和技術創新,農民可以在大豆栽培中取得成功,為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涌,賈學臣,吳雪峰,等.玉米殘肥用于后茬大豆栽培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06):35-37.

[2]姚丙成.玉米茬種植大豆免施基肥效果試驗分析[J].現代農機,2022(02):113-115.

[3]殷志杰,張鋒.玉米殘肥再利用種植大豆試驗[J].現代化農業,2021(02):17-18.

[4]魏長磊,范海云.利用春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20,38(18):102-103.

[5]褚玉寶.利用玉米殘肥種植大豆栽培技術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20(03):146-147.

猜你喜歡
田間管理
無花果田間管理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意見
早春小麥田間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初夏馬鈴薯 田間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青貯玉米的田間管理技術
苜蓿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搶種暮春
冬小麥冬前及冬季田間管理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