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邏輯基礎、理論意涵與實踐路向

2024-04-15 02:47曲鐵華龔旭凌
關鍵詞:高質量質量發展

曲鐵華 龔旭凌

從全球視野來看,高質量轉向一直是近些年來教育領域改革和發展的鮮明主題,也是世界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實踐難題。中國與世界步調一致,同頻共振,將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擺上議事日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并將其作為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舉措(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9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4頁。,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價值遵循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的關鍵一環,事關高素質創新型專業化教師教育隊伍建設,事關良好教育生態的構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牽引性作用。在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教師教育改革必須堅持質量導向,在準確把握學理支撐和現實邏輯的基礎上,明晰內涵特征,并努力探索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效推進的實踐路向。

一 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基礎

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的話語生成,代表了教師教育清晰有序的高階發展狀態。這一概念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教師教育外部發展環境和教師教育系統自身特殊屬性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邏輯。

(一)理論基礎

1.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為了適應新時代賦予中國的新使命和新目標,《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新華網,2021年11月16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xinhuanet.com/2021-11/16/c_1128069706.htm。的時代命題,是一種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協調發展的新思路?!爸袊浆F代化”這一獨特概念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以人民實際需求為導向,植根于中國土壤,觀照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而形成的智慧結晶。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人才之途,教育先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自然延伸概念,必須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語境中寫就。走好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這條新道路,必須以統籌兼顧和全面協調作為基本原則,全面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齊頭并進,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以高質量教師隊伍推動國家教育高質量發展已成世界范圍內的共識,“強師”深刻嵌套于“強國”、“強教”的時代背景下。必須以高質量教師教育支撐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以與各級各類教育高度適配的師資力量引領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整體推進。因此,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2.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

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啟動“雙一流”建設項目,這是黨和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出的重要戰略,直接指向高等教育強國的發展目標。2018年8月,《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雙一流”建設應堅持高校主體原則,要求高校主動作為,對接需求,統籌學校整體建設和學科建設(4)《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教育部網站,2018年8月27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

“雙一流”建設工程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差別化發展,率先躋身世界一流,進而帶動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是中國高等教育建設進程中的特色化存在,教育學科是師范類大學的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高水平師范大學和高水平綜合大學聯盟,意味著開放化、高規格、混合型的教師教育體系逐漸構建,并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育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優質綜合化之路,通過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教育人才培養能力,與“雙一流”建設具有邏輯一致性,可以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

3.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支撐

基礎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基礎教育的質量直接決定全民教育的整體水平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2022年,我國基礎教育從幼兒園到普通高中有50.82萬所學校(園)(5)根據《各級各類學校數情況》表計算得出,參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23》,中國統計出版社2023年版,第684頁。、2.33億學生(6)《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教育部網站,2023年7月5日發布,2023年7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體系。人民群眾對有學上的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對更加公平均衡、更加特色優質的基礎教育的需求更加強烈。這既對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也對教師教育機構的責任踐履和使命擔當賦予了全新挑戰。2022年,我國基礎教育教師大約有1610.47萬人,占各級各類專任教師總數的85.65%(7)《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教育部網站,2023年7月5日發布,2023年7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教師數量、規模問題得到緩解。但相較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差距明顯。

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結構系統中,“強教”和“強師”相互嵌套、動態促進與交互共生,具有邏輯一致性(8)朱旭東《〈強師計劃〉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中國教育學刊》2022年第9期,《卷首語》。。2022年4月《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將“高質量教師”與“高質量基礎教育”緊密聯結(9)《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教育部網站,2022年4月14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力量,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成為中國式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支撐。

(二)實踐邏輯

1.高質量發展是教師教育轉型發展的應然選擇

縱觀教師教育發展的變遷歷程,有助于更加準確地理解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有基礎和實力,深刻把握未來發展格局。以改革開放以來的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為透鏡,可以發現其變遷軌跡體現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內在規律。

在全面恢復時期(1978-1984年),為了緩解教師奇缺的壓力,我國恢復和增設了一批師范院校,初步構建起教師在職培訓網絡;在快速發展時期(1985-1995年),師范教育取得優先發展地位,數量與規模齊頭并進,初步形成獨立、定向的三級兩類師范教育體系;在探索時期(1996-2005年),師范教育穩中求進,從追求規模、數量的外延式發展進入追求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和效益提高的內涵式發展時期,師范教育從獨立走向開放,并探索培養、培訓一體化發展模式;在創新時期(2006-2018年),基礎教育對優質師資的迫切需求驅動了教師教育改革,我國探索施行免費師范生教育,推進教師資格證制度,制定教師教育標準(10)曲鐵華、于萍《改革開放40年教師教育改革與未來展望》,《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第36-39頁。;2018年以來,我國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標準體系,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良好風尚,教師教育獲得長足進展。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是教師教育轉型的應然選擇,能夠為各級各類教育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師資。

2.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實力

首先,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具備了一定的政策基礎?!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1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頁。。此后,關于教育質量的主張和表述紛至沓來,多次在政策文件中予以體現。加強教育質量保障、推動教育內涵式發展、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等話語相繼出現。而在各級各類教育中,也相繼形成了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雙一流”高校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等專業表述。

其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頁。。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步伐,直接撬動了高質量教育需求,引發教育政策跟隨的聯動效應,以教育質量為內核的分形表達政策話語被高度凝練,統合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敖處熃逃哔|量發展”迅速成為教師教育政策中的典型主導話語。例如,2018年2月,《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以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為核心……推進教師教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13)《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教育部網站,2018年3月23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2021年8月,《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提出,從源頭改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造就一批“四有”好教師(14)《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教育部網站,2021年8月3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108/t20210803_548644.html。。2022年2月,《關于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的通知》提出,通過構建高質量師范大學體系,整體提升師范教育辦學水平,提高教師培養質量(15)《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的通知》,教育部網站,2022年2月22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2/t20220222_601227.html。。2022年4月,《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堅持質量為重的基本原則,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中小學教師隊伍(16)《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教育部網站,2022年4月14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這一系列教師教育政策的出臺,彰顯出教師教育綜合化改革進程中堅持以質量提升作為引領,為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固的政策基石。

最后,經過多年探索積累,我國教師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其一,2022年我國專任教師已達1880.36萬人(17)《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教育部網站,2023年7月5日發布,2023年7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這支隊伍支撐起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其二,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公費師范生教育、國培計劃等助力教師培養培訓質量提升。其三,教師隊伍短板加速補齊。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優師計劃、特崗計劃等為鄉村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輸入合格師資,并初步形成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格局,推動了教師資源的優質均衡發展。其四,教師教育與信息化的融合創新日益加速。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國家級線上專項教師培訓等,開辟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數字化學習能力提升的新路徑??梢哉f,我國教師教育發展具備了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實力。

3.教師教育發展隱憂問題亟待破解

盡管目前我國教師教育建設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教師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需要,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我國教師教育供給側與社會需求側之間矛盾凸顯。一是在規模上的持續性供大于求,2006-2015年,我國每年畢業的師范生平均數為70.16萬人,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能進入中小學教師崗位(18)王瓊《教師教育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教育報》2016年9月12日,第3版。;二是在結構上的脫節性供需不適,基礎教育對高層次教師的需求與大規模??萍耙韵聦W歷教師供給之間的矛盾、基礎教育對高質量教師培訓的需求與現實教師培訓針對性不足、實效性不高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19)朱旭東《建立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教師教育體系》,《光明日報》2018年9月27日,第14版。;三是體系上的錯位性供需不暢,在大規模師范畢業生等待就業的同時,地方政府存在有編不補、進而無編的入職困境。另一方面,就教師教育內部而言,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是部分師范院校定位模糊,在教師教育自我優化邏輯和追求學術性發展邏輯之間搖擺不定,使其在高等教育系統中處境尷尬;二是很多院校尚未建立起與國家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相匹配的課程體系;三是部分師范院校教育實習管理粗放,放羊狀態的教育實習占據相當比例;四是教師教育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教師教育者的專業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因此,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特征和需求,借助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契機,我國教師教育未來發展必須以質量轉向作為鮮明主題,通過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優質教師,肩負起賦能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二 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意涵

(一)內涵明晰:以質量為核心導向的內外部協同發展

教師教育的發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外延擴大式,主要通過追求數量,如增加新建學校數、擴大招生數、提高在校生數等方式,達到發展目標;另一種是內涵提升式,通過結構調整、內部潛力挖掘和質量、效益的提高來達到發展目標。外延式發展模式曾長期占據著教師教育的主導地位,但隨著基礎教育對優質師資需求的不斷上漲,教師教育內涵式發展逐漸取代外延式擴張成為主流模式,邁向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向。

“高質量教育不僅是內涵發展的自然延續,更是教育內涵發展認識上和理念上的拓展與深化,是教育追求更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性功能的再升級?!?20)李立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與目標》,《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第31頁。教師教育內涵式發展側重教師教育自身,而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則是以質量為核心導向的內外部協同發展,意味著教師教育由局部優先質量建設策略轉向整體性和全局性的高質量建設戰略,直接指向質量建設的高位均衡。

就教師教育與外部社會環境的關系而言,教師教育體系必須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同時觀照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政治、歷史傳統之間的協調性問題。其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應助力整個教育體系的質量提升,使教育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國家綜合實力提升,充分發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人口優勢與教育優勢的合力,凸顯現代性特征;其二,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應植根于中國文化歷史傳統,適應中國國情,在基于質量提升的進程中追求特色化發展,這也是探索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之路的必然路徑,彰顯適應性特征;其三,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教師教育水平應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攏,靶向先進性特征。簡而言之,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既表現為教師教育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規劃、協調推進,也表現為教師教育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影響。

就教師教育自身發展而言,以質量為核心導向的建設策略不僅局限于質量層面,而且動態平衡數量與質量、供給與需求、結構與效益、過程與結果、投入與產出、貢獻與服務等多重關系。教師教育高質量包括教師教育機構的高質量發展和教師教育對象的高質量發展,分別指向條件性高質量和結果性高質量兩個方面(21)王鑒《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邏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年第7期,第35頁。。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教師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條件性因素,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動態互嵌,互為促進。2022年4月,《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提出,教師教育體系應以師范院校為主體、以高水平綜合大學為參與、以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以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22)《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教育部網站,2022年4月14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探索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之路。作為結果性因素,教師教育對象的高質量必須從生源選擇和培養培訓過程兩方面予以保障。嚴格把控教師入口關,同時在教師培養與培訓一體化環節中,從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管理評價等方面做到優質配給??傊?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堅持以質量為核心導向的內外部協同發展作為旨歸,針對基礎教育的實際作出戰略性回應,彰顯教育公平與社會正義的價值表達。

(二)基本特征

1.目標任務:從增量擴規發展為提質增效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基礎教育薄弱、合格師資嚴重缺乏的窘迫現實,教師教育的重點在于使基礎教育領域各級各類師資培養提升有渠道可依,有機構可附,為九年義務教育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一是恢復獨立的三級師范教育體系,通過統籌規劃,大力發展高師、中師、幼師等各級師范學校,在全國范圍內建成師范教育網;二是創辦各專門性的師范院校,培養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教育等方面所需師資;三是恢復師范生享受助學金和履行服務的制度,切實保證各級師范院校招生質量?!皵盗垦a差”和規模擴張式的發展方式成為教師教育的行動選擇。

21世紀以來,教師供給數量基本滿足基礎教育需求,教師質量問題得到關注。教師教育由需求導向的數量、規模發展逐步向質量導向的結構調整與層次提升轉變(23)荀淵《教師教育變革的基本邏輯與未來走向》,《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第76頁。,實現由“數量為先”到“質量追趕”的轉型,為義務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服務。一是打破師范院校壟斷教師培養培訓的格局,推進開放多元的教師教育體系構建;二是形成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教師的培養培訓由分離轉向一體化;三是從舊三級師范教育向新三級教師教育過渡,實現由“中師、???、本科”三級教師教育向“???、本科、研究生”三級教師教育躍升。

教師教育目標“質量為要”取代“數量為先”,主要任務就是激發教師教育的內在驅動力,將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質量、增加效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國家發展戰略和各級各類教育對優質師資供給的新需求。

2.方式手段: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教師教育的要素驅動是指在教師教育發展過程中,通過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基本發展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形成教師教育快速發展的相對優勢。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教師教育選擇了以要素驅動模式為主導的發展方式,這種發展模式有其自洽性邏輯基礎。在要素驅動發展模式下,我國師范教育通過重建三級師范院校體系、擴大招生規模、增設師范教育專業等舉措迅速恢復辦學秩序,滿足了各級各類教育對大量師資的需求。

要素驅動的改革手段遵循簡單性思維,分割肢解教育構成要素,雖然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和合理依據,但喪失了對教師教育整體性的識別能力,在實踐中逐漸表現出對社會現實需求的非一致性?!耙仳寗釉斐僧敶逃母飮乐氐乃槠瘑栴}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與屢改屢敗境遇”(24)郝德永《方法改革與當代教育改革的困局破解》,《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40頁。。21世紀初,各級各類教育對教師數量的需要轉變成對教師質量的需要,教師教育改革動力呈現出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內在路徑。所謂創新驅動的教育改革方式,是指由片面化、單向度的改革轉向整體性、綜合性的推進,使改革跳出必要性有余而充分性不足的怪圈。黨的十八大之后,教師教育改革正式進入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新階段。創新是教師教育改革第一動力的關鍵性地位和作用已成為共識,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頁。。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將創新驅動主導作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路徑。

教師教育堅持以創新作為驅動,就是要面向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和基礎教育的現實需要,通過創新發展方式進一步實現師資人才培養培訓的推陳出新。近年來,教師教育已經啟動了創新實踐的探索,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核心價值導向,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要求發揮師范院校主體作用,激發自主探索改革的動力;加強科學技術在教師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助力教師在職研修;注重教師教育制度創新,擺脫教師教育借鑒他國經驗的路徑依賴模式,“強師計劃”、“銀齡計劃”、“優師計劃”等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的發展道路,代表了教師教育的中國發展范式。

3.評價重點:從指標評價走向系統評價

教師教育評價能夠發揮監測、診斷、改進和導向等作用,是引領教師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實證主義和計算主義在教育領域內的影響逐漸增強,導致教育評價陷入對“量化指標”和“效率至上”的迷戀。我國教師教育評價側重于“結果”的可視化評價,強調將可量化的論文、項目、獎項、就業等指標作為評價重點,對“過程性”和“持續性”評價多有忽略,對難以量化的教師教育價值、思想和理念緘口不言(26)陳亮《高質量教師教育評價:內涵特征、邏輯架構與推進策略》,《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第28頁。。囿于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量化評價曾一度被視為先進的評價方式。但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教師教育對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性增值作用,也并不能真正推動教師教育在育人模式、育人內容和育人體系等方面的發展。從長遠來看,以系統評價為主要特征的高質量教師教育評價方式將成為時代必然趨勢。

2020年10月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立足于新時代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高度,要求教育評價努力消解“五唯”霸權、以合格教師作為教師教育評價的主要考核指標(27)《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年第30號,第13頁。。從傳統量化評價向高質量教師教育評價轉型,必須打破指標霸權的禁錮,扭轉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導向,形成與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本質內涵相匹配的評價導向、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系統評價明確了教師教育評價的根本價值旨歸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即以未來教師的實質性發展作為評價目標;聚焦于多元融合的評價內容構建,通過對未來教師師德師風、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綜合性考量評價,推動未來教師的專業知識體系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融合式發展;在分類評價基礎上形成多維度評價模式,根據未來教師的類型、層級和學科差異,建立起差異化考核標準和多維度評價方式。

三 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向

(一)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樹立多樣化教育質量觀

教育質量觀是人們對教育質量的理性認識和價值判斷,是教育質量體系的核心。由于政治制度、經濟社會形態和文化歷史傳統的差異,人們對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各有不同,因而教育質量觀可謂是紛繁復雜。教師教育質量革命不僅發生在行動層面,也發生在思維和意識層面。新時代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應以教師教育質量認知范式革新為傳導,樹立多樣化質量觀,激活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動力。

首先,樹立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質量觀。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從低水平的“質”轉向高水平的“質”的階段。我國教師教育表現出從“合格質量”到“卓越質量”的嬗變趨向。具體而言,卓越質量的教師教育應堅持全面質量觀,體現為教師教育供給機會的分配正義和民主;卓越質量的教師教育應堅持系統質量觀,追求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全局性謀劃和整體性推進;卓越質量的教師教育應堅持多樣化質量觀,支持教師教育機構在質量行動路線上的多樣化探索,鼓勵切合國情、扎根本土、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實踐。當然,無論教師教育質量觀如何全面、系統和多樣,教師教育質量的核心一定是人才培養質量,應將“育師”理念與育人理念高度融合,以未來教師的實質性發展作為本質要求。

其次,樹立三位一體的教師教育質量觀。教師教育質量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涵蓋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職后專業發展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質量要求。在職前培養階段,應以教師教育機構標準和專業標準,確保培養質量合格的未來師資;在入職培訓階段,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嚴控入職教師質量;在職后專業發展階段,應通過教師專業培訓、高級教師專業培訓,實現教師質量的長期提升。

再次,樹立多方協同的教師教育質量觀。實現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協調各方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支撐,強化教師教育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調溝通,實現多元主體共謀。教師教育質量改進涉及多主體利益,需要黨和政府部門、教師教育機構、中小學等多方配合協同,缺一不可。其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發揮黨對教育事業高瞻遠矚、舉旗定向、決策部署、保障落實的職責。同時,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運用政策法律、財政撥款、質量標準、信息服務等措施,引導和支持教師教育機構辦學水平的提高。其二,教師教育機構應發揮自主探索潛能,努力達成相應的機構和專業標準,積極與中小學協同合作,保障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其三,中小學作為教師教育實習和職后專業發展主要場所,應積極配合教師教育機構,為教師培養提供不斷的評估、反饋、引導和專業活動支持。

(二)靶向基礎教育需求,深化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保持教師教育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適度張力,關乎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效能?!敖逃┙o以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為表征和載體,而評估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準心在于‘高質量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方向引領上?!?28)張新平《教育高質量發展:多維視域的審思與融合》,《教育研究與實驗》2023年第1期,第13頁。判斷教師教育供給數量是否充足、質量是否卓越,關鍵在于基礎教育需求的滿足程度。

首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基準,打造新時代教師隊伍?;A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應將高尚道德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貫穿于教育活動中,使受教育者牢固樹立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新時代的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使命,是立德樹人事業的中堅力量。因此,教師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基準,將純正師風和臻善師德貫穿于師范生培養全過程。一方面,要打造獨具教師教育特色的思政課程,從中華傳統師德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資源(29)龔旭凌、曲鐵華《中國共產黨百年師德政策:回望、邏輯與前瞻》,《教育科學研究》2022年第3期,第25頁。,觀照教師未來職業發展,將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在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培育活動中,加強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教育活動應靶向提高未來教師道德的自覺性,引導他們樹立“德育是教師職責之一”、“道德示范是教師教學生活的有機構成”的專業思想(30)邵光華《發揮教師道德示范作用》,《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第73頁。。

其次,優化教師教育生源供給結構,把“托底性”生源向“基線型”、“選拔性”生源調整,吸引優秀生源投身教育行業。從供給側來看,早在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已經達到51.6%(31)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23》,第690頁。,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充裕的人力資源基礎。然而,師范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統內部一直處于中等偏下的位置。當前,教師教育體系亟須以需求牽引供給,把提高教師教育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有計劃地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教師供給側對于需求側的高質量適應性。

再次,繼續優化師范生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服務實習、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全方位實踐體系,實現課程理論同教育實踐的同步交互推進、彼此銜接強化。這要求進一步深化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學的合作共贏機制。在政府的引領下,建立優質中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基地,高校與中小學應在實踐教育環節,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分享教學案例資源,探索師資協同培養模式。

(三)優化教師教育布局結構,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

教師教育結構是一個動態演進系統,隨著基礎教育領域各要素的變化,必須及時予以調整。在新時代背景下辦好教師教育,應立足“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戰略地位,從空間布局、專業布局、層次布局等多重維度思考,與基礎教育結構進行耦合協調,構建供需高水平平衡的教師教育新發展格局。

首先,優化教師教育區域分布結構。要讓教育高質量發展引起更多情感共鳴,必須在重視質量承諾的基礎上強調教育機會平等,關注弱勢群體享受優質教育成果(32)朱旭東《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啟中國教育現代化新篇章》,《教育發展研究》2022年第13-14期,第3頁。。因此,應關注教師教育結構的均衡發展,尤其是對鄉村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教育的質量溢出。一方面,繼續利用政策杠桿,通過“公費師范生”、“碩師計劃”、“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專項計劃開拓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另一方面,從根源上探索解決薄弱地區教師資源不足的難題,依托“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高水平師范大學以“1+M+N”的方式組團幫扶,以強帶強,健全薄弱地方教師培養體系。

其次,調整教師教育專業結構。分學科的差異化培養,反映了經濟社會對不同教師的多樣化需求,也反映了師資培養的專業布局與招生名額分配的理性規劃。雖然我國教師數量和規?;灸軌驖M足基礎教育需求,但是,思想政治、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勞動、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專業教師依舊緊缺(3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開招聘工作的通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2022年6月6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206/t20220609_452310.html。。因此,在對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需求進行精準分析與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需要增強政策法律對基礎教育需求的敏感度和識別度,及時調整教師教育的專業結構,增強師資培養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度和遷移性。

再次,上移教師教育層次結構。截至2021年,小學階段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1.89%(34)根據教育部2021年教育統計數據計算得出。參見:《小學教育專任教師分課程、分學歷情況》,教育部網站,2023年1月3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3_1037874.html。,初中階段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4.58%(35)根據教育部2021年教育統計數據計算得出。參見:《初中階段教育 專任教師分課程、分學歷情況》,教育部網站,2023年1月3日發布,2023年6月5日訪問,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1/quanguo/202301/t20230103_1037906.html。。與英法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水平還有很大差距(36)赫德永《示范性師范大學建設的標準、要件與對策》,《教育研究》2021第2期,第24頁。,我國中小學教師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占比仍相對較低。因此,應繼續優化教師教育的學歷結構,一方面,推進修訂《教師法》,重新確定教師合格學歷的法定標準,將本科學歷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職業資格的基準線;另一方面,穩步擴大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招生規模,逐步縮減中專層次招生規模,實現教師培養層次的提升。

(四)加強教師教育標準開發,完善質量評價機制

標準是質量的準繩。從本質上而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就是教育的高標準達成。教師教育的高質量轉向,必須在以標準為引領的基礎上,以完備的質量保障體系作為支持。一方面,建立專業化教師教育標準體系。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教師教育質量標準功能的追求漸成趨勢(37)王安全《教師教育質量標準功能的限度及其把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第53頁。。自2011年以來,我國連續發布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國培計劃”課程標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以及中學、小學、學前教育等專業認證標準,引導并促進了教師的培養、準入、培訓和考核制度的規范性建設。未來,應繼續出臺“教師教育質量評估標準”,對教師培養過程和結果進行質量評估;繼續出臺“教師教育者專業標準”,明確教師教育者的專業角色和能力結構。另一方面,建立基于證據的教師教育質量評價機制。構建完備的證據體系是我國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方向(38)朱旭東、趙英、武尚文《教師教育認證的循證邏輯——基于CAEP2018版認證標準的分析》,《教育科學》2022年第3期,第1頁。。教師教育質量的評價必須是一個基于證據的評價和分析過程,而證據必須來源于數據。一是明確學生學業進步評價路徑,將每位學生的評價結果作為教師教育質量評估的依據;二是采用多種評價標準對教師教育質量進行等級劃分,設計嚴格透明的評價體系;三是發揮證據的反饋和改進功能,切實幫助教師教育機構進行針對性改進。

猜你喜歡
高質量質量發展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質量”知識鞏固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