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岡石窟 千年傳世瑰寶的時代脈動

2024-04-15 07:37曹杉
中國新時代 2024年4期
關鍵詞:云岡云岡石窟石窟

曹杉

北魏至今,一眼千年;東西交融,一步萬里……歷經1500余年的滄桑,云岡石窟的歷史從未因開鑿的結束而停下腳步,相反,它的未來經過當代人的傳承與守護,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天氣晴好的時候,駕車從大同市區出發向西行駛大約16公里,人們就可以到達歷史悠久的云岡石窟景區。

位于大同市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的云岡石窟,是佛教東傳中國后第一座由皇家開鑿興造的大型石窟寺。石窟依山開鑿,規?;趾?,氣勢雄偉,東西綿延約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9萬余尊,最大者高達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是公元5世紀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成就的杰出代表。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指出,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云岡石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牢記領袖囑托,書寫優秀答卷。

如今,云岡石窟的保護工作正在加大力度,“云岡學”的發展呈現出嶄新的面貌,這讓這個承載著歷史滄桑的古代雕刻藝術寶庫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數字化與保護的融合創新

云岡石窟的開鑿始于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沖。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門統曇曜主持復法大業。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于一世”。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包括砂巖老化、風化、戰爭等在內的多種因素不斷摧殘著這座珍貴的文化遺產。

多年來,文物部門對云岡石窟一直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精心守護著這座人類文明的瑰寶。

早在1931年,云岡石佛寺保管委員會就已經成立,為云岡石窟的保護工作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面對石窟的荒廢情況,歷史文物保護工作者對石窟進行了認真地清理和修繕,使得云岡石窟有了初步的旅游開放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成立了山西云岡古跡保養所,開始專門負責石窟的保護管理工作。20世紀60年代,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云岡石窟保護會議”,拉開了云岡石窟科學保護的序幕。

1961年,國務院公布云岡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確定了東西長2.575公里、南北寬1.565公里的重點保護區,這為保護云岡石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64年,當時的中央文化部批準劃定云岡石窟保護范圍,包括重點保護區、安全保護區與地下安全線(大同是國內主要煤產地之一,故針對地下采煤活動而專設)3部分;同時,安裝了保護范圍界樁。

此后幾十年間,云岡石窟先后進行“三年保護工程”“八五保護維修工程”“109國道云岡段改線工程”等,為該石窟申遺及后來的保護維修,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1年,云岡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此,云岡石窟成為中國第28處世界遺產。

2002年,云岡石窟防水保護工程啟動。2007年,進行西部窟群防水試驗工程,當年成功地阻擋了90%以上的滲水,次年再無滲水。2012年,云岡石窟研究院組織實施了“五華洞巖體加固、彩塑壁畫修復及保護性窟檐建設工程”,歷時3年完工,有效緩解了洞窟造像風化的問題。該工程是云岡保護史上第一個立足于文物本體的全方位綜合性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有效改善了云岡石窟文物保存狀態和保存環境。

從20世紀70年代“三年保護工程”解決了云岡石窟穩定性問題,到109國道改線解決粉塵污染問題,再到近年來不間斷的防水工程,云岡石窟的保護,正從文物本體逐漸走向數字化,邁開云岡石窟走向世界的步伐。

2017年12月,云岡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維打印復制項目在青島落成,這不僅是世界首例大型文物遺址3D打印復制項目,也是中國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領域的重大突破。

事實上,云岡石窟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始于2003年。之后在2005年,云岡石窟外立面采集成功,完成了云岡石窟第一張厘米級精度外立面正射影像圖,并繪制了第一張外立面線圖。這是中國石窟寺第一張完整的外立面正射影像圖。2007年,云岡研究院承擔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云岡石窟數字化工程示范研究”,是山西省第一個文物數字化科研項目。2012年,專業的數字化研究科室——云岡數字中心正式成立,標志著云岡石窟數字化研究工作進入了系統研究階段。

借助數字化手段,云岡石窟保護修復工作正在變得更加科學,通過數字化采集信息的技術,工作人員為石窟保存數字化檔案,真實記錄石窟現狀,為石窟保護與數字化復原提供重要參考。

目前,云岡數字化成果包括,基本解決了采集數據的難題、實現了石窟風化監測、創新了考古繪圖方法、實現了洞窟“搬出來、走出去”活化利用;基本完成數字文博平臺建設,將在數字云岡計算中心基礎上,與石窟信息保全、云上云岡相關聯,建設石窟資源平臺、監測預警平臺、虛擬修復平臺、智慧文旅融合;按照時間軸為節點的石窟采集情況,最終在數據支撐的前提下進行研究、保護、利用,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承。

煌煌大窟,造化孕新。

如今,這座經歷了1500多年歲月的洗禮,俯瞰過中國漫漫歷史長河的文化地標,正迎來屬于自己新的榮光。

“云岡學”步入新境

在云岡研究院的圖書館,20卷《云岡石窟全集》整整齊齊地陳列著。這部歷時7年編撰的巨著全面、系統、完整地介紹了云岡石窟所有洞窟雕刻,代表著“云岡學”研究的最新高度,也標志著“云岡學”正式確立。

一直以來,考古界與學術界有個共識:僅云岡石窟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學科。以云岡石窟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為研究中心,以區域社會文化研究為主要特色,以多元化的綜合性研究為切入視角,以弘揚云岡文化為最終訴求,通過深層次探討社會文化的傳承與演變,揭示歷史脈絡譜系的發展軌跡,此謂之“云岡學”。

2020年9月9日,山西大同大學云岡學學院和云岡文化生態研究院揭牌;

2020年10月30日,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院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中心成立;

2021年2月19日,一個以一體推進云岡石窟保護和云岡學研究為時代使命和歷史責任的研究院正式掛牌,命名為云岡研究院。

云岡研究院的成立,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要知道,在百余年前的1902年,日本人伊東忠太在“發現”云岡時,云岡還處在一片廢墟中,基本無人管理也無人過問。當時,中國正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如今,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后,云岡享譽世界,“云岡學”逐漸形成體系和規模。

為什么云岡有資格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呢?要探尋答案,我們需要追溯到我國佛教考古學的開創者——宿白先生。

1942年,還在大學讀書的宿白就在一次假期游歷中,被云岡恢宏的崖刻大佛深深吸引。1947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兼任編目工作的他,整理善本時偶然發現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這是1147年金朝皇統年間撰刻的一篇文字,記錄了云岡石窟的歷史和重修情況。原碑早已軼毀,拓本也不復存在。元末《析津志》抄錄過此碑文,但并未刊印,明初編《永樂大典》時又抄錄《析津志》文字,后毀于庚子之役,幸而光緒年間繆荃孫的抄本將這一部分保存了下來。

1950年,跟隨雁北文物勘察團的腳步,宿白又到云岡石窟進行了實地勘察。1956年,宿白發表論文《〈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發現的大同云岡石窟寺歷史材料的初步整理》對《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進行了解讀。文章序文中指出《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記述詳細,征引宏博,所述自唐迄金一段云岡的興修、設置,正好彌補了云岡歷史的空白頁,而引用現已佚亡的北魏銘刻和文獻記錄考訂云岡石窟的時代,也給今天研究云岡各個石窟的開鑿先后的問題提供了絕好的參考材料”,充分肯定了《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對于研究云岡石窟的重要史料價值。

此后幾十年,宿白始終保持著對云岡石窟的關注和研究,陸續發表了《云岡石窟分期試論》《平城實力的集聚和“云岡模式”的形成與發展》等文章,不僅對云岡石窟的藝術特點、歷史背景等做了全面闡述,并根據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對洞窟的分期進行了劃定,同時還提出“云岡模式”理論,一舉確立了云岡在中國石窟寺歷史上的關鍵性意義。

而在更深的層面上,宿白的研究也為云岡石窟研究開啟了一個全新階段。正如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所說:“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傾向于美術史、藝術史,宿先生之后則主要是從考古的角度去做研究?!?/p>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岡石窟后,“云岡學”研究全面發力:學科建設、學術研究、文化交流……高起點推動“云岡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大同大學成立“云岡學學院與云岡文化生態研究院”;在山西大學成立“云岡學研究院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中心”;在太原理工大學成立“云岡學與文物保護研究院”。

大同市深挖云岡文化內涵,創辦全國性學術期刊《云岡學》,建設云岡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辦云岡石窟可持續發展與傳承研討會、第四屆中國大同北魏云岡文化論壇等系列學術活動。

云岡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山西大學、敦煌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建立合作關系,在文物保護、石窟雕刻、考古發掘、藝術源流探討等諸多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取得顯著成效。

《云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圣地重新——云岡百年復興展》《云林寺》等學術專著陸續出版。

當然,構建“云岡學”的過程,并非易事?!耙纬伞畬W,最重要的是基礎工作?!焙假┍硎?。

如果說“云岡學”是浩瀚的大海,那么,每一點基礎工作就像新生的小溪,源源不斷匯入大海。近幾十年來云岡的文物保護和考古調查新發現,幾乎都在刷新著“云岡學”的面貌,使得“云岡學”的厚度和歷史寬度不斷增加。

“這是一代一代云岡人辛勤工作的積累,所以我們下一步還是要堅持從基礎做起。比如,對云岡石窟各窟考古報告的整理,雖然工程繁復浩大,但這是一項發展云岡學的最重要工作,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去做?!焙假┱f。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地記錄了過去,同時也在深刻地影響著現在和未來。無論是云岡石窟這個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還是專注于研究并傳承這個遺產的云岡研究院,他們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必將在新時代的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上留下卓越的成就。

世界遺產“走進”現代生活

2021秋冬上海時裝周主秀場上,忍冬、火焰紋樣繁華,中外模特褒衣博帶,走出了“仗劍天涯”的俠情恣意……這場名為“夢回云岡”的荷木秋冬大秀奪人眼球,靈感源自云岡石窟,將千年風蝕的石窟崖壁、登峰造極的石刻藝術、氣勢宏偉的千佛造像用于服飾設計,傳承與創新在此交融。

“我們到云岡石窟采風后,立刻就決定要做這個主題?!焙赡綡EMU品牌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楊鳳蕊表示,云岡石窟中有大量保存完整的圖樣元素,“其實很多圖案沒有改變很多,我就覺得很美,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東西。這一季的荷木新品,我們更多參考了北魏的服飾形制,有很多寬袖的設計,通過印花、繡花、植絨等各種形式,來表達1500年前的藝術,向歷史致敬的同時,加一點創新?!?/p>

大秀帶來的震撼不言而喻,有觀眾感慨稱,“仿佛有俠客俠女破壁而出”。華東師范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方云認為,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故事,秀臺是移動的展演,二者結合即可視為一種景觀敘事,當服飾與中國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則具備了無限的延展性?!昂赡緩摹P凰于飛‘無相山海到‘夢回云岡,每一次都會另辟蹊徑,從秀場、音樂、燈光、模特、觀眾到服飾本身,構建了一個個極具講述性的中國故事?!?/p>

公元460年,一聲輕悅的斧鑿聲,敲響了云岡石窟的千年華章。1500多年后,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正以更加時尚和現代的方式行走世界。

武周山下,石佛寺前。伴隨著細碎縹緲的鈴聲與厚重扎實的鼓點,上海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俞冰開始了表演。在他時而激昂奔放、時而清脆悠揚的琵琶聲中,云岡樂舞的舞者與身著傳統服飾的模特漸次加入,帶領觀眾走進那段民族交融、文明交匯的歷史。

這是2023年6月在云岡石窟上演的一場名為“又見云岡”的大型實景藝術秀中的一幕。1000余人現場觀看,近100萬人線上觀看,人們被經由現代藝術演繹的傳統文化之美所打動。

“又見云岡”大型實景秀集服飾、音樂、舞美、燈光、表演等藝術形式于一體,演繹云岡石窟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本次實景秀共復原出北魏時期不同階層的人物造型服飾約130件,更是把云岡石窟第18窟極具代表性的千佛袈裟進行復原。

“云岡石窟承載著千百年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那種美美與共的大同之美觸動了我的創作靈感?!庇岜f。

在云岡研究院文旅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崔曉霞看來,原創的云岡音樂和創新復原的北魏服飾,正是藝術家們以現代的眼光、心態深入歷史,深度理解并提取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而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藝術作品。

文化的傳播,從被看見開始。借助數字化手段,云岡石窟變得可觸摸、可移動、更親近。

2022年2月,一條《相約冬奧,云岡隊申請“出戰”!》的微信推送獲得關注,這是云岡石窟官微年輕“小編”連夜創作的《云岡啦啦隊》北京冬奧會系列漫畫。

渾厚莊重的石窟雕像變身冬奧運動員,完成穿越時空的助威,讓千年石窟登上時代的熱搜。

如今,500多款文創產品不斷推新,鏈接著年輕人去關注云岡,保護和傳承云岡文化、絲路文化。

北魏至今,一眼千年;東西交融,一步萬里……歷經1500余年的滄桑,云岡石窟的歷史從未因開鑿的結束而停下腳步,相反,它的未來經過當代人的傳承與守護,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猜你喜歡
云岡云岡石窟石窟
石窟與云Sushi Hanzo
形態各異的石窟(上)
我和云岡的緣分
夜宿石窟
大同云岡第1、2 窟圖像構成分析
夜宿石窟
云岡石窟的文物數字化探索與實踐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云岡石窟中的交腳造像
云岡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