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屆世界兒童電影年會暨“世界兒童電影與影視教育關系研究”學術論壇綜述

2024-04-15 04:18李昕婕侯亞軒
電影評介 2024年1期
關鍵詞:影視學院創作

李昕婕 侯亞軒

2023年12月22日至24日,第一屆世界兒童電影年會暨“世界兒童電影與影視教育關系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遼寧沈陽順利舉辦。本次年會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指委任指導單位,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沈陽城市學院聯合主辦,沈陽城市學院影視與藝術學院承辦,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西北大學中國西部影視研究院、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等多家單位共同協辦,由《世界電影》《電影評介》《電影新作》《電影文學》《視聽理論與實踐》等期刊提供學術支持。世界兒童電影年會未來將在各聯合高校輪流舉辦,以期為研究世界兒童電影的學者、師生們,搭建一個互鑒交流的學術平臺。

兒童電影不僅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日漸成為國家文化交流、人類寶貴心靈世界互相理解,童真、童趣、童情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兒童電影以獨特故事情節、形象角色塑造、夸張情感表達,吸引著兒童觀眾的注意力,電影中的奇幻冒險、神秘故事或夢幻色彩的世界激發著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兒童電影中的積極價值觀,正確道德意識,英雄角色正直、勇敢、善良等品質,能夠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健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明辨是非善惡。此外,兒童電影作為重要的情感教育工具,不僅引導兒童觀眾體驗和認知情感,幫助其更好地表達情緒,更為成年人理解兒童、觀照自身,從而更好地教育兒童、處理親子關系等提供有益支持。

本次年會聚焦“世界兒童電影與影視教育的關系研究”前沿話題,吸引國內外3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電影研究者和電影從業者前來參會,諸多導演、編劇、制片人、資深電影研究專家和青年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年會設立了開幕式、主題論壇、學術沙龍、電影展映與映后對話、專家論壇與青年學者論壇、閉幕式等環節。共計128位參會學者就世界兒童電影的創作研究、影視教育研究、兒童電影產業研究、兒童電影導演研究、兒童電影節研究、兒童電影藝術療愈等相關主題,進行了學術研討,形成了創作者與觀眾、業界與研究界、資深專家與年輕學者的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碰撞,深入探討世界兒童電影事業發展。

一、“以史為軸,以鄰為鑒”:年會開幕與主題論壇

本次活動基于全球視野進行世界兒童電影研究,超越國家、時代的界限,以史為軸,以鄰為鑒,旨在找到最適合本土的影視教育模式,推動兒童電影在我國的創作和發展。年會開幕式由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星,沈陽城市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劉爽,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向榮,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院長、教授楊愛君分別致辭。沈陽城市學院影視與藝術學院副院長、對外交流中心主任喬睿教授主持會議。

開幕式上,周星提出,中國電影和兒童電影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此次會議將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總結兒童電影發展中的經驗,以期兒童電影得到更好的發展。沈陽城市學院劉爽認為,兒童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既能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也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球范圍內,兒童電影產業蓬勃發展,正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創作態勢,本次年會的舉辦恰逢其時,將會激發更多人對兒童電影的關注與熱愛,為兒童電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肖向榮提出,此次會議是對兒童電影的觀照。他認為兒童電影不是為兒童或者成人創作的電影,而是供所有人欣賞、學習的電影,對人類未來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院長楊愛君教授提出,對兒童電影的研究要拓展到對中國兒童故事片、中國動畫片、兒童電影節、兒童片的衍生產品等領域的研究,要重視電影與電影教育之間的關系,發揮兒童電影的教育意義。

主題論壇中,諸位資深電影研究專家以宏觀視野、成長目光、專業領域就近年來的兒童電影和影視教育進行了主題發言。

兒童電影通過小故事展現大情懷。國家一級導演、資深電影監制、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原廠長江平以《兒童電影如何以小見大》為題,提出兒童電影的突圍之路是講述有情懷的好故事。江平分享了《放下你的鞭子》《人小志大》《薩里瑪珂》等電影的幕后創作故事,他聲情并茂地介紹了謝晉導演如何挖掘著名童星方超,以及已逝的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的顧問、演員于藍老師“一把掃帚”“一根指頭”的故事。他提出,好的兒童電影能展現時代精神,體現情懷與責任。

要用“成長性”“整體性”的眼光看待兒童電影。周星以《世界兒童電影視域中的中國兒童電影發展態勢》為題,從“左和右”“內和外”等多個維度探討了世界兒童電影的發展和兒童電影創作理念。他提出,成長是兒童電影的內在主題,兒童電影不僅是為兒童而寫,更是用兒童眼光來看待成長中的世界。中國電影歷經百年發展,呈現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價值觀的電影品質,中國兒童電影應該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情懷,進行多樣化的藝術形態呈現。

歐洲電影基礎教育模式對中國影視教育有重要借鑒價值。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廣電網絡視聽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姚爭做了題為《未曾消逝的童年:歐洲電影基礎教育實踐的觀察與思考》的主題發言,他介紹了歐洲電影基礎教育的理念、框架和目前的實踐,對中國的電影基礎教育進行了設想和展望。他分享了歐洲電影基礎教育較為成功的法國、英國和北愛爾蘭的經驗,提出歐洲以正規教育、文化空間和“第三空間”為電影基礎教育的模式。中國電影基礎教育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核心是豐富影視教育活動,開展亞歐影視基礎教育交流,提升我國影視基礎教育水平,豐富影視教育文化活動,促進亞歐影視文化互學互鑒。

以“二戰”為題材的戰爭反思電影具有獨特的表現風格和特殊意義,具有深刻的意識形態內涵和倫理價值。二戰題材的世界兒童電影的“他鄉之石”,獨特敘事視角和美學意涵。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陳旭光以《廢墟中的童話和寓言:論二戰題材兒童電影的敘事視角和反思美學》為題展開發言,提出以“二戰”為題材的戰爭兒童片講述了兒童目睹、親歷的戰爭故事,因此類影片的兒童形象和兒童視角具有獨特性,表現出獨特深度、個性和美學風格。他從兒童視角與兒童形象出發,運用電影敘事學、意識形態批評和兒童心理學理論等研究方法,從電影語言、敘事方式和風格表達等方面分析此類兒童電影如何成為“他山之石”,并給予中國兒童電影創作以借鑒。他指出,電影敘事視角的選擇體現了電影創作者的獨特意圖,蘊含著復雜而深刻的文化內涵,中國兒童電影應從兒童視角、兒童心理、兒童需求等多種角度激發創作者進行“體驗派”式的創作。

西部兒童題材電影獨具區域景觀,充滿詩性特色。西北大學電影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張阿利做了題為《近年來中國西部兒童題材電影觀察》的主題發言。他先以直觀生動的西部兒童題材電影片花集錦播放作為開場,展現近年來20余部西部兒童電影的創作現狀和主要成就。隨后圍繞西部兒童片創作、審美、趨向三重維度,以《撥浪鼓咚咚響》《樹上有個好地方》《腳尖上的信天游》《米花之味》《旺扎的雨靴》等作品為例,認為這些兒童影片聚焦兒童,關注兒童,展示了西部的自然風光,給現代中國兒童電影注入了西部印象。尤其是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區域景象為中國電影的景觀造型、文化重塑和構建起著重要作用。他概括了近年來西部兒童片的創作特征,并對未來中國西部兒童題材電影的創作趨向進行了展望。同時提出,中國西部兒童題材的電影表現出現實主義關懷與人文情感,擁有對西部電影現實主義內涵的傳承、地緣文化符號構建、“成長”命題下的童真美學與詩性氣質等特征。在未來的發展中,西部兒童題材電影應扎根本土進行類型化探索,以共情為核心的藝術切口,探索低成本、高水準的可能性。

不忘來路,童真世界應成為兒童電影創作的“參照鏡”。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處長、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軍以《兒童電影中童真世界的雙向救贖》為主題進行發言,分享了童真世界的社會功能、兒童電影的追求和兒童電影的分類發展與創作要素等內容。他指出,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中,兒童總是被排除在歷史之外、被成年人用自身的價值觀評判。兒童電影應該成為成年人的鏡子,其包含著兒童對世界美好的想象,美好的追求和好奇心,童真世界的追求也應該成為成年人出發的初衷,不能忘記來路。兒童電影的社會功能是告訴兒童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展現兒童在時代中的故事。要從兒童本位的生活內容和情感要素出發,強化兒童電影中童真世界的力量,關注兒童的空間記憶、兒童的玩具、兒童的伙伴、兒童的引路人等內容。

兒童電影需適應兒童認知心理,實現全球性傳播。沈陽城市學院影視與藝術學院副院長、科技產業處副處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攝影專業委員會理事、遼寧省高校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沈陽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沈陽市城市形象推廣中心主任張健以《英國學前兒童動畫電影創作的啟示》為題,從傳播視角切入,提出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該片創造了簡單而溫馨的家庭環境、創作理念以兒童為本、創作風格造型明亮而簡潔、傳遞了生活的意義。他指出,《小豬佩奇》展現了主體間的平等對話和家庭價值觀,適應了兒童心理認知,因此得到世界各國兒童的喜愛。由此觀照中國兒童動畫,中國電影應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度、拋棄二元對立和非黑即白的方式、主客體之間需平等對話、融合媒介互異性傳播。

通過全球性視野的研究,理解、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發掘本土影視創作和影視教育的獨特之處。在歷史回顧中,梳理與總結兒童電影在不同時代的發展變化,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借鑒。參會的專家學者們在各個主題論壇的精彩發言,為我國兒童電影的發展方向進行深入探討。

二、“創作為源,對談碰撞”:導演圓桌沙龍與電影展映對談

影視教育的源頭是影視創作,學者與創作者對談,導演直面觀眾,是思維碰撞、創作激發的靈感源泉,從而產生更多關于影視教育的未來想象。

“學術沙龍·兒童電影創作談”由劉軍主持,邀請到參與圓桌學術沙龍的電影創作者有電影導演、陜西電影家協會理事、陜西電影行業協會副主任白志強,導演、編劇、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方剛亮,中視美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家有兒女》總策劃出品人、資深制片人、電影《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總策劃出品人張林書,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院長、教授、編劇楊愛君,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院長、教授、編劇張娟,他們圍繞兒童電影產業化、兒童電影影視教育的落地與實操、中國少兒電影研究方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金雞獎最佳兒童電影《撥浪鼓咚咚響》的導演白志強,以《真情的力量》為題,闡述了創作中兒童生態的真和真情實感的真。導演方剛亮以《兒童電影產業化相關的若干問題》為題,從兒童電影產業切入,討論了兒童電影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地進行創作,他認為兒童電影的票房和產業化本性,對當下創作造成了較大沖擊,兒童電影的專項扶持基金較為不足。制片人張林書以《論兒童電影影視教育的落地與實操 兒童電影沉浸式互動體驗教育——讓孩子真正愛上電影》為題,從《家有兒女》電視劇,到如今的《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大電影,將中國兒童影視IP的再創作和AI創新模式進行了分享。編劇楊愛君以《我國少兒電影研究方法》為題,結合自身兒童電影劇本創作經歷,討論了兒童電影的定位、政策、行業生態等。動畫創作者和研究者、編劇張娟以《讓影片和兒童觀眾有真正的聯系》為題,梳理了中國兒童動畫的歷史沿革和轉向,認為其具有品類的嘗試又有階段性徘徊,最需要解決的是和觀眾真正產生聯系,用平等的視角去理解孩子、創作角色。

2023年12月22日晚和12月23日中午,本次世界兒童電影年會分別展映了最新電影《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以及金雞獎獲獎影片《撥浪鼓咚咚響》等兩部兒童電影。展映結束后,主創人員張林書女士和白志強導演分別就觀眾觀影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對談交流,圍繞兒童形象塑造、兒童角色選擇和現場調度等問題與觀眾進行了進一步探討,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電影展映與對談活動為參會者提供了與創作者對話、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導演、制片人的對話,呈現電影創作的全過程,讓參會者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兒童電影的理解,對學術研究形成有效補充。同時,評論家與創作者對談,有利于創作者創作出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兒童電影,使得本次年會形成多重文化互動。

三、“多元領域,內外映照”:專家論壇、青年學者論壇及閉幕

在專家論壇中,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可揚,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副教授、國家青年拔尖人才陸長河,臨沂大學教授、江蘇省文聯高級編輯黃舒婷,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吳青青,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鐘軍,北京電影學院副研究員康寧,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劉漢文,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徐爽,內蒙古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內蒙古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蕓,陜西科技大學設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絲路電影與絲路文化理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吉平,北京師范大學數字與影視系副教授陳亦水,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副秘書長、副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副館長沈娟,沈陽城市學院影視與藝術學院教授回寶琨,北京師范大學影視與藝術系副教授、導演、攝影師侯海濤,《電影新作》執行主編何國威,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師、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赟姝等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8個議題進行學術發言。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學術經驗,為與會者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思路。在青年學者論壇中,每場均設有1位專家學者主持與1位資深專家評議,10位左右青年學者發言,會后專家與青年學者就各自研究領域進行了充分的對話、映照、交流,不僅為青年學者們提供展示自己學術成果的機會,更促進了學術界與業界的深度交流合作。本次年會,專家們與青年學者們就世界兒童電影多元領域和國內外互相觀照,為世界兒童電影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年會閉幕式,由中華愛子影視促進會副會長、中導智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產業顧問、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傳輸實驗室研究員、南京力興弘韻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興春主持,周星教授做總結發言。他表示,當下中國電影及中國兒童電影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本次年會以世界兒童電影發展為背景,聚焦世界兒童電影與影視教育關系研究,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創作者齊聚一堂,通過主旨演講、電影展映、沙龍對話、專家與青年學者論壇等形式,搭建知名專家、青年學者以及行業創作者的溝通橋梁,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拓寬青年學者學術視野,本次研討的學術成果也為世界兒童電影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最后,周星邀請來自海內外各地青年學子免費加入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此舉對增強中華愛子影視教育促進會的公益服務和兒童教育事業的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彰顯了本屆年會的價值與精神!

【作者簡介】? 李昕婕,女,河南三門峽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影視理論與批評、亞洲電影、影視教育研究;

侯亞軒,女,山西晉中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

猜你喜歡
影視學院創作
影視展
初等教育學院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一墻之隔》創作談
影視風起
影視
學院掠影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