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

2024-04-15 13:10雷鳴春
保健文匯 2024年2期
關鍵詞:腰椎間盤脊柱微創

文/雷鳴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部位髓核突出、腰椎間盤改變以及改變后神經根受到壓迫等原因導致的疾病,患者常表現為下肢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經痛以及腰部酸痛等癥狀[1]。腰椎是人體重要的支撐部位,與身體運動、活動息息相關,因此腰椎發生疾病后可嚴重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使其生活質量下降。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可通過手術的方式,快速消除髓核突出癥狀,從而起到治療的作用[2]。但是以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多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創口較大、并發癥更多,需要更長時間恢復,住院費用更高。微創手術具有創傷性小、安全程度更高、術后恢復速度快等優點,也是微創手術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的主要原因[3]。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明顯減少手術為患者帶來的創傷,并且可減少術后并發癥,應用前景良好[4]?;诖?,本文主要分析采用脊柱微創治療的效果,具體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取青海省互助縣人民醫院1 年內(截取時間: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20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0 例。兩組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指南中診斷標準[5];②疾病反復發作,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③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②存在手術治療史;③存在其他手術禁忌證;④合并嚴重骨質疏松;⑤存在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治療

取患者俯臥位,采用常規麻醉方法,墊高兩側髂嵴部,保持患者腹部懸空狀態。麻醉誘導起效后,于手術區附近周圍皮膚消毒,采用正中手術入路,沿患者骨膜,常規手術切口,剝離骼棘肌肉,暴露病變部位,切除下位椎板上緣以及上位椎板下緣組織、黃韌帶,摘除病變髓核,清洗創口,常規置管和縫合。

1.2.2 研究組采用脊柱微創手術治療

取俯臥位,常規麻醉。墊高兩側髂嵴部,使腹部懸空,腰椎維持后弓,椎間隙張開,使用X 線定位病變部位。常規消毒。使用導針穿刺,直至椎板下緣,縱行做切口,約1.6cm,插入擴張管,并置入工作管。切除纖維環與后縱韌帶,注意保護患者神經根,清洗創口,觀察出血情況,對出血量極少的患者可不放置引流,逐層縫合,術后2d 經評估后拆除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手術、恢復指標: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術后疼痛程度:術后1d、3d,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 評估,共10 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治療效果:分別于術前、術后1 個月后使用腰椎功能評估量表(JOA)評估兩組手術治療效果,包括對臨床體征、主觀癥狀以及日?;顒拥确矫娴脑u價,共29 分,得分越高則腰椎功能越好。

術后并發癥:記錄創口愈合緩慢、出血量大、靜脈血栓、創口感染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手術切口長度(cm)研究組6046.59±8.5178.51±8.222.23±0.89對照組6055.96±22.13126.48±55.844.86±1.55 t-3.0616.58311.398 P-0.0030.0010.001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

研究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恢復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手術恢復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研究組602.36±1.115.26±1.27對照組604.49±1.547.68±2.92 t-8.6915.887 P-0.0010.001

2.3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1d、術后3d,研究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s,分)

表4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s,分)

組別例數術后1d術后3d研究組604.42±1.233.08±0.77對照組605.15±1.353.52±1.05 t-3.0962.618 P-0.0020.010

2.4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比較

術后1 個月,兩組術前、術后1 個月的JOA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比較(±s,分)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比較(±s,分)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1 個月研究組608.59±0.8923.35±2.28對照組608.62±0.9122.87±2.32 t-0.1831.143 P-0.8560.255

2.5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生后如未及時干預,病情可能會不斷發展,腰部活動受限情況可逐漸增加,并且可發展至腰部無力、麻木、肌肉萎縮,易發骨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6]。腰椎間盤突出癥發展至后期可造成嚴重疼痛,甚至造成癱瘓,受到疾病的影響可導致嚴重不良心理的發生[7]。在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中提到,如累及馬尾神經嚴重損傷的患者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的情況,甚至造成泌尿系統感染、心肌梗死等并發癥[8]。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主要癥狀為腰部疼痛,也是最為常見的表現,發生率較高,主要是腰部纖維環層、后縱韌帶在髓核的壓迫下會出現感應疼痛,同時患者可能伴有反復腰痛及臀部疼痛的癥狀[9]。隨著疾病的發展,疾病中期患者可出現肌力減退,并影響日常工作的開展,嚴重的甚至可對休息質量造成影響[10]。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包括藥物保守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由于藥物保守治療后容易反復發作,治療效果有限,因此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開放手術是以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常用的手術方式,可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機械性損傷,并且手術導致的創傷較為嚴重,使出血量明顯增加,手術風險較大,也是導致術后需要更長恢復時間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采用開放手術治療后,患者術后臥床時間更長,而長時間臥床也是引起多種并發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壓力性損傷等,如術后營養缺乏或發生感染,還可造成切口愈合緩慢以及醫療費用的增加。同時有研究提出,脊柱微創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與開放手術治療無明顯差異,但是脊柱微創手術治療術后較開放手術恢復速度更快,并發癥更好,近期療效較好。本研究中,研究組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提示,采用脊柱微創手術較開放手術術中對患者的創傷更小,并且可在短時間內結束手術,手術風險明顯降低,并且可減輕麻醉藥物對患者的影響。分析原因為脊柱微創手術屬于一種微創治療方式,在手術時通過現代微創醫療技術確定疾病發生部位,采用微創器械做小切口就可完成對病灶部位的切除,因此對患者機體的損傷程度更低,同時可顯著減少對血管的損傷,從而減少術中出血量。此外,微創手術不需要分離更多的肌肉組織來使病灶部位充分暴露,并且在X 線的引導下可快速確定病灶部位,因此脊柱微創手術治療的時間更短。并且在譚亮等人的研究中,通過分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其研究組所使用的微創手術可明顯縮短治療時間,并得出結論采用脊柱微創手術治療的時間更短,與本研究結論相似。在恢復指標方面,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術后恢復用時更短(P<0.05)。提示,微創手術治療該疾病可促進術后恢復。主要原因為脊柱微創手術的切口更小,且不用分離大量組織來充分暴露病灶部位,造成的損傷更少,因此術后患者恢復速度更快。本研究中,研究組疼痛程度更輕(P<0.05)。提示,脊柱微創手術治療的術后疼痛更輕。術后疼痛是手術治療后的必然癥狀,是由于手術切口以及術中組織分離后造成的痛感。因此,手術切口大小以及術中組織分離程度與術后疼痛程度呈正相關,也是微創手術治療后患者疼痛更輕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術前、術后腰椎功能無明顯差異(P>0.05),但術后較術前后明顯改善。這說明兩種手術方式治療的效果較為一致,均可顯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脊柱微創手術治療以及開放手術治療是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均為通過手術切除的方式清理病灶,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遠期療效一致。本研究中,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微創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更少。大量研究表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嚴重程度均與手術治療過程中造成的損傷嚴重程度有直接關聯。

綜上所述,使用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作為臨床該疾病治療的首選術式,可減少對患者的損傷,促進術后恢復,減輕疼痛,并發癥更少,有利于腰椎功能恢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腰椎間盤脊柱微創
長期久坐低頭 你的脊柱還好嗎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診治中的應用及與MRI的比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如何保護寶寶的脊柱
賁門失弛緩癥的微創治療進展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高速渦輪機、微創拔牙刀在阻生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觀察
腰背部肌肉鍛煉聯合TDP照射腰痹痛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7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