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子癇前期發病的危險因素及與妊娠期糖代謝異常的關系分析*

2024-04-15 13:10胡婷玉董佳倩王朝
保健文匯 2024年2期
關鍵詞:子癇尿蛋白受試者

文/胡婷玉,董佳倩,王朝

子癇前期屬于妊娠期特有疾病,指的是孕20 周后出現血壓≥140/90mmHg,伴有蛋白尿≥0.3 g/24 h[1]等。糖代謝異常屬于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對母嬰結局影響較大。子癇前期的發病原因及機制尚未明確,但部分研究[2]認為,妊娠合并糖代謝異常者子癇前期疾病發生率較高,且較多因素參與其中,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發展迅速,危害性較大的特點。糖代謝異常是否誘發子癇前期的因素當前并無定論,有研究[3]發現,相比于非糖尿病孕婦而言,糖代謝異?;颊甙l生子癇前期的幾率升高2 倍至4 倍,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也可能是糖代謝異常的風險因子,但是兩者的因果關系及相互作用機制尚未證實。該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子癇前期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其與健康孕婦基本資料的差異性,同時對比兩組的糖代謝指標,并進一步探討不同程度子癇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變化,旨在更好地預防糖代謝異常孕婦并發子癇,改善母嬰結局。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被診斷為子癇前期患者(設為子癇前期組),等比例選取同期產前孕婦120(例設為健康組)。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4]中疾病的診斷標準;②均為單胎妊娠;③所有受試者臨床資料完整;④受試者年齡區間為20~40 歲。排除標準:①受試者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損害;②受試者孕前存在糖尿??;③受試者存在甲狀腺疾病、腦血管疾病。同時將子癇前期組依據診斷標準分為輕度子癇前期(71 例)、重度子癇前期(49 例),對比不同程度子癇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變化。

1.2 診斷標準

1.2.1 子癇前期診斷標準

依據文獻[4]進行判定,輕度子癇前期為妊娠20周后,首次出現血壓為140/90 mmHg 及以上,同時存在尿蛋白(+);重度子癇前期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則可診斷:①尿蛋白(2.0 g/24 h);②血壓(160/110 mmHg 及以上);③患者既往存在高血壓,但孕前無蛋白尿,在孕20 周后尿蛋白測定為2.0 g/24 h 及以上;④持續性上腹部疼痛。持續性頭痛、視覺障礙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⑤肝腎功能異常等。

1.2.2 妊娠期糖代謝異常(GIGT)診斷標準

經口服75 g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判定,空腹、服用糖水后1h、2 h,任意一項達到或者超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5.1 mmol/L)及服用糖水后血糖水平,1 h(≥10.0 mmol/L)、2 h(≥8.5 mmol/L)[5]。

1.3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查閱兩組受試者門診產檢記錄、住院病歷資料,并以電話隨訪的方式,收集其臨床資料,包含:受試者的年齡、自然流產史、產次、子癇前期史、剖宮產史、規律產檢、糖代謝異常、HbA1c水平、24 h 尿蛋白定量、BMI。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4.0 分析數據,其中計數資料利用百分數描述,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用(±s)表示,行x2、t 檢驗。并利用多元逐步回歸等方法實施數據分析,檢驗的水準均為α=0.05,以P<0.05 表示具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子癇前期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的年齡、自然流產史、產次、子癇前期史、剖宮產史、規律產檢相比無差異(P>0.05)。經單因素分析,糖代謝異常、24h 尿蛋白定量、BMI 與子癇前期發生有關。子癇前期組糖代謝異常占比高于健康組;子癇前期組的BMI 水平高于健康組(均P<0.05)。表1。

表1 子癇前期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2.2 子癇前期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建立非條件Logistic 回歸模型,以發生子癇前期為因變量(發生=1,未發生=0),以糖代謝異常(是=1,否=0)。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可知,糖代謝異常、24 h 尿蛋白定量(高)、BMI(高)為引發子癇前期的獨立危險因素[OR>1(P<0.05)]。表2。

表2 子癇前期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2.3 兩組的糖代謝水平

經分析,子癇前期組OGTT 各時間(空腹、1h、2h)血糖水平高于健康組(P<0.05);子癇前期組的HbA1c 水平高于健康組(P<0.05)。表3。

表3 兩組的糖代謝水平(±s)

表3 兩組的糖代謝水平(±s)

組別OGTT(mmol/L)HbA1c(%)空腹1h2h子癇前期組(n=120)6.11±0.7411.23±1.209.44±1.285.93±0.58健康組(n=120)5.41±0.5710.20±1.366.47±1.105.14±0.47 t 5.5756.22119.27711.592 P 0.0010.0010.0010.001

2.4 子癇前期不同程度患者的糖代謝水平

經分析,重度子癇前期患者OGTT 各時間(空腹、1h、2 h)的血糖水平高于輕度子癇前期患者(P<0.05);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HbA1c 水平高于輕度子癇前期患者(P<0.05)。見表4。

表4 子癇前期不同程度患者的糖代謝水平(±s)

表4 子癇前期不同程度患者的糖代謝水平(±s)

組別OGTT(mmol/L)HbA1c(%)空腹1h2h輕度子癇前期(n=71)5.58±0.859.10±0.889.14±1.035.63±0.71重度子癇前期(n=49)6.10±0.799.58±1.109.55±1.106.11±0.78 t 3.3892.6492.0853.435 P 0.0010.0090.0390.001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與子癇前期均屬于妊娠期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對母嬰健康均有不同程度影響,當兩種疾病共存時,病情更為復雜,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也越發嚴重[6]。妊娠糖代謝異常是否能夠誘發子癇前期,臨床上并無定論,但相關研究調查顯示,相比于健康孕婦,糖代謝異?;颊甙l生子癇前期的幾率較高[7]。張秀芝等[8]研究中提出,妊娠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合并血管內皮損傷,且損傷程度與血糖水平呈現一定相關性。加之子癇前期發病的病因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若能盡早對子癇前期發病的高危因素進行總結歸納,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有利于降低子癇前期發病率,促進母嬰結局的改善。

該研究通過對比健康孕婦及子癇前期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顯示,影響子癇前期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為糖代謝異常、24 h 尿蛋白定量(高)、BMI(高)。分析如下:①BMI(高),妊娠期間營養過剩容易引起孕婦超聲或者是肥胖,繼而引發高脂血癥、胰島素抵抗、血管內皮損傷及炎癥反應等,研究提出,糖脂代謝異常是引發超重或者肥胖的關鍵原因,容易誘發妊娠并發癥,也是子癇前期發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產檢孕婦告知其孕期營養搭配、嚴格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保障BMI 處于正常水平的重要性。②妊娠期糖代謝異常、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高是引發子癇前期的危險因素,原因與孕期糖代謝異常,機體產生胰島素抵抗后,可引發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有關,此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胎盤生長因子分泌不足,可導致血管重塑能力降低,使得胎盤發生缺血、缺氧、小血管痙攣,致使子癇前期發生。雖然諸多研究指出,無蛋白尿也會出現子癇前期甚至是子癇,且尿蛋白也不再是診斷子癇前期的重要指標,但其是評估子癇前期患者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指標之一,該研究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其是引發子癇前期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以推測尿蛋白的持續出現、指標升高明顯,可導致子癇前期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從理論上而言,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高可評估子癇前期病情。另外有研究提出,存在子癇前期史患者再發疾病的風險系數較大。但該研究并未得出此結論,原因可能與研究中納入的子癇前期病史孕婦較少有關,后續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最后該研究對比健康組與子癇前期組的糖代謝指標,結果顯示子癇前期組OGTT 空腹、1h、2h 的血糖、HbA1c水平明顯高于健康組,提示孕期糖代謝異常診斷時,全身小血管受累,可致使子癇前期疾病發生。進一步對不同程度子癇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則OGTT 糖代謝指標異常率愈加明顯。相關研究證實,孕期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孕婦發生子癇前期疾病的幾率降低明顯,可證實糖代謝異常與子癇前期發生率呈現明顯相關性。

綜上所述,影響子癇前期發病的危險因素與糖代謝異常、24 h 尿蛋白定量、BMI 高等有關,進一步分析可知孕婦病情越嚴重,糖代謝指標異常情況越明顯,提示高血壓與糖代謝異常并存,子癇發生率增加明顯。

猜你喜歡
子癇尿蛋白受試者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一種病房用24小時尿蛋白培養收集器的說明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懷孕了發生子癇前期的9大元兇!
12例產前子癇患者的急診救護
孕中期母血PAPPA與PIGF在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作用
不同時段內尿蛋白量的變化及其對子癇前期的診斷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