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晉南民歌《走絳州》的音樂特征和演唱分析

2024-04-16 06:47馬曉媛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樂特征演唱技巧

馬曉媛

摘 要:民歌是勞動人民辛苦耕作時根據生活所創作的歌曲,地域特色鮮明,曲調悠揚,通常是勞動人民用來表達情感、緩解疲憊的。山西晉南民歌是民歌中的一個分支,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蹲呓{州》在山西晉南民歌中,屬于“挑擔號子”歌曲。以《走絳州》為例,對其創作背景、音樂特征、演唱技巧展開分析,以期促進我國民歌的發展。

關鍵詞:山西晉南民歌;《走絳州》;音樂特征;演唱技巧

民歌是人們對自己生活場景的一種反映,也能夠表達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我國民歌包含很多類型,由于每個地區的地貌環境、文化經濟、風俗習慣、語言特點等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民歌呈現出了豐富多元的特點?!蹲呓{州》又名《一根扁擔》,主要在山西襄汾地帶流傳。歌曲共分為三段,唱詞是上下結構,表現了腳戶們在去往絳州的路途中樂觀向上的精神,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一、山西晉南民歌的發展史與主要形式

山西晉南民歌,有著鮮明的晉南文化特色。晉南文化主要是“根祖文化”,也就是人類的“家譜”。山西晉南民歌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到堯時期的《擊壤歌》?!对娊洝肥俏覈钤绲脑姼杩偧?,其中的《唐風》《魏風》都是源自山西晉南。發展到宋朝,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中大多數是晉南地區的民歌與歌謠,比如較為經典的《并州歌》等。到了明朝,山西商業繁榮發展,當時的晉南地區屬于河東,更是被視為商業中心。在該背景下,晉南民歌也獲得了蓬勃發展,比如《茉莉花》《繡荷包》《粉紅蓮》《抱琵琶》等都創作于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民歌主要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山歌、小調、套曲,其中山歌又分為“山曲”與“開花調”[1]?!吧角敝械摹昂忧角弊顬橹?,在西山一帶廣為流傳;“開花調”在太行山一帶更加流行。晉南小調體裁豐富,較具代表性的有抒情歌曲、俚俗小曲、敘事歌曲、娛樂歌曲、諷刺歌曲等。這些小調結構規整協調,通常是二句式或四句式。晉南套曲一般指晉南民歌中具有較強敘事性且篇幅較大的歌曲,以歌頌歷史人物、講述歷史傳奇故事為主。當前流傳的套曲曲調基本改編自明清時的俗曲與小調,結構嚴謹,規律性強。山西晉南地區的人說話經常用疊字,比如手叫“手手”,碗叫“碗碗”等。這一點在晉南民歌中也有所體現,《走絳州》中運用重復與加襯的手法,“咕咕咕轉”“喳喳喳喳唱”等疊字將歌曲中活躍歡快的情緒進行了生動呈現。

二、《走絳州》的創作背景

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就是當前晉南地區的運城市新絳縣,過去的“絳州”與陜西、河南相鄰,而且城市旁邊就是汾河,所以當時的“絳州”非常繁華,也是古時候晉南地區的行政中心。正因如此,絳州吸引了許多來自陜西南部和東部、晉中與豫北等地的百姓,他們相互學習交流,不斷提升耕種水平與經商能力,因此有了《走絳州》這首歌。該歌曲中的“走”字有著獨特意義,我國民歌作品中如此命名的還有許多,比如《走西口》《下四川》等,都屬于同類型的歌曲,講述的是當時的百姓為了求生或謀生而遠走他鄉[2]。由此可以推斷,因為絳州地理位置獨特,所以當時大批其他地方的百姓為了生活而“走絳州”。

三、《走絳州》的音樂特征

(一)曲體句式結構

從這首作品的歌詞來看,忽略襯詞部分,只?!耙桓鈸浟锪?,擔上扁擔走絳州”。這兩句并非樂曲中常見的五度模進,而是鮮明的上下句結構的七言兩句體,其中前一句落音A商,后一句落音D徽。在上下句之間還有一個樂句,包含四個小節襯腔,旋律節選自上句,可看作上句旋律的“重復句”,在重復上句歌詞的基礎上又補充了一些其他內容,突出了腳戶們活快的情緒。下句后邊是做了擴充處理的襯段,包含4+6(4+2)兩個襯句。第一個襯句對下句后部分旋律做了一些改變,減去了一些穩定感,增添了音樂的律動性。第二個襯句則是下句的換頭重復,結尾處用了合尾的方式。由此可見,《走絳州》主要是上下句的結構,同時運用加襯、重句等手法對樂句和結構進行了增擴處理,讓整首音樂更加和諧。

從樂句上看,先升后降,第一個樂句是向上行進的,最后一個音為A商,讓人仿佛飄了起來,緊接著第二個樂句就開始下降,最后一個音為D徽,給人一種反差感。第三個樂句更是奇妙,直接用重復樂節構建了轉句,順利承遞了上一句。轉句配合節奏能進一步增強樂曲的律動感,豐富樂曲的情感內涵。第四個樂句與第二個樂句構成合尾關系,并對上一句進行了總結。內容不多,但結構清晰,每個樂節包含兩個小節,樂句之間彼此緊密相連,層層深入,建立了有條理、有邏輯的旋律體系。

(二)基本音調框架

《走絳州》是缺角音的六聲徽調式,短小精悍,全曲以下行雙四度sol-re-do-sol為基本音調框架。與北方其他地區的民歌比較,《走絳州》中雙四度的運動形態更為特殊。比如陜北民歌《腳夫調》中的sol-do-re-sol是一氣呵成向上走的,而在《走絳州》這首歌中,是不斷往下行進的,有時直接拆開分成單四度。雖然基本音調框架是下行雙四度,但作品中時不時會出現一些不是四度的音符,讓整個作品的音調結構變得更加復雜。

(三)“扁擔”特性音程

《走絳州》講的就是一群挑著扁擔的貨郎去絳州找尋生計的故事,因此作品中運用了不少襯詞,比如用“軟溜軟溜”來模擬扁擔的聲音,并以動感的節奏為輔助,同時還特意為此研發出了一種新的音程,即四度音程sol-do。該音程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發出類似扁擔運動的聲音,讓整首曲子更加靈活生動,具體出現在《走絳州》的第3—5小節與第6—9小節,當旋律行進到此處時,節奏也變得更加歡快,演唱者的語氣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做到了旋律與歌詞的協調一致,為觀眾呈現了一幅腳戶挑著扁擔前往絳州的趕路畫面。該新音程在《走絳州》中的成功應用,被不少音樂作品借鑒參考,尤以民歌為首。最典型的就是河北阜平的《扁擔歌》,在該音程的襯托下,又增加了新的象聲詞——“顫悠顫悠”“刺溜刺溜”,將扁擔在人肩上時的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除了民歌之外,民族器樂曲中也對該音程進行了合理運用,比如宋飛的二胡獨奏《小扁擔》,首句就重復運用了兩次該音程,用來模擬扁擔的聲音;顧武祥和孟津津創作的二胡曲《喜送公糧》,在該音程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利用四度、三度音程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左手滑音、右手跳弓對扁擔運動進行了更精細化的模擬,借此表達挑擔送糧的歡快之情。以上音樂作品中運用到的“扁擔”特性音程展現了該現象的物理學與心理學理論,并且說明了在不同調式下,四度音程也要隨機應變。

四、《走絳州》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歌曲的咬字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聲樂作品,唱詞是否準確清晰都很關鍵。若是聽眾無法聽清歌唱者所演唱的內容,那么他們根本不能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因此,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歌詞的咬字和吐字,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圓,讓唱詞與旋律都能準確地傳達到聽眾耳朵里,如此才能讓聽眾真正體會到歌曲的內在含義。很多聲樂教育家都會要求聲樂學習者多朗誦歌詞,目的也是如此?!蹲呓{州》想表達的是為了生計忙碌奔波、去往異鄉的腳戶們苦中作樂的精神,輕松歡快,所以整體演唱速度也比較快,這更要讓聽眾聽清歌詞內容,并且要將西北獨有的聲調展現出來,比如歌詞中的“我”“吱扭”等。演唱者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唱到“軟溜軟溜”“踢踏踢踏”“吱扭吱扭”這類象聲詞時,咬字一定要清晰準確,不可因節奏快就一帶而過。要想生動準確表現出《走絳州》中輕快的情感,演唱者除了要保證咬字正之外,還需要結合唱詞的具體意思對個別字音進行加強、減弱處理。

另外,輔音(字頭)的處理也要加強重視,因為只有加強字頭才可以傳遞出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比如第4小節中的“溜”,在演唱該字時需要摻雜假聲,突出字頭;象聲詞“踢踏”,用來形容毛驢的蹄聲,二字皆是“t”開頭的音,在演唱該詞語時需使用“噴口”,產生“爆破”感。對于地域特色鮮明的民歌作品來說,非當地人很難準確把握字詞的發音,這些口音是民歌最大的特色,但是也成了演唱者面臨的最大難題。

(二)氣息的運用

氣息是歌手在演唱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在具體演唱時,歌手要先吸氣使小腹與橫膈膜建立氣息對抗,并在演唱過程中一直保持這個狀態,它與“吸氣”很是相似,只是該狀態更加積極亢奮。在演唱《走絳州》時,要想將歌曲中輕松愉快的情感表達出來,在某些地方要運用比較合適的技巧,比如頓氣,唱到某一句歌詞時要稍作停頓,通過氣息控制產生頓氣的效果,好似在吊觀眾胃口一樣,但是要做到聲斷氣不斷,由此將情緒更準確地表達出來。比如在演唱“一根扁擔軟溜溜得溜”這一句時,需要在“一根”和“扁擔”之間頓氣,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蹲呓{州》整體是歡快愉悅的歌曲,所以節奏也是緊湊的,要求演唱者表達出積極樂觀的情緒,這需要對氣息的彈性進行控制,從而傳達給觀眾更飽滿的情緒。比如演唱第4小節“溜呀呼嘿”時,橫膈膜的張力要一直保持,在收緊小腹時要使其與橫膈膜產生對抗,并且整體是放松的狀態,然后將聲音輕緩地推出?!蹲呓{州》是節奏較快的民歌作品,對演唱者氣息有較高要求,除了穩,還要深,這需要演唱者提高對氣息的控制能力。

(三)歌曲演唱的處理

真假聲轉換是民歌《走絳州》的演唱重點和難點,對歌者的唱功有較高要求。真假聲轉換是民歌聲樂唱法中十分常見的技巧,顧名思義,就是真聲與假聲相互轉換,轉換時需要用到共鳴部位,保證真假聲的轉換更加流暢自然。真聲是指不超出自然音域的聲音,發聲時整個聲帶會全部振動,出現飽滿結實的音色;假聲是指超出自然音域的聲音,發聲時只有聲帶邊緣振動,雖然比真聲高,但是很弱?!蹲呓{州》中象聲詞在演唱時假聲成分要多一些,比如第4小節中的“溜”、第6小節與第7小節的連續的“軟溜”等。演唱“哎嗨哎嗨喲”時聲音要清脆響亮,“我就走了絳州”的最后一個字要表現出層次感,從強漸漸轉為弱,加入更多假聲,好像腳戶們越走越遠,只剩下淺淺的背影。

(四)音樂形象的塑造

雖然人們無法看到真實具象的音樂形象,但是它是存在的,并且能夠通過音響感知,這正是音樂藝術的魅力所在。而音樂形象的塑造和構建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對歌曲創作背景、內涵精神進行全面深入了解,演唱者可先調查與山西晉南人文、地理、風俗有關的資料。其次要讓自己擁有優美大氣的臺風。聲樂演唱不單單會對人的聽覺感官產生影響,對人的視覺感官也有一定影響。因此,聲樂演唱者除了要鍛煉唱功外,還需要練習表演。其中肢體動作非常關鍵,在登臺演唱期間,演唱者需要根據歌詞內容做出合適恰當的動作,以提升民歌演唱效果,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在演唱《走絳州》之前,歌者要將自己完全代入情境,感覺自己此時正在挑著扁擔,周圍有一群同樣挑著扁擔的腳戶,大家一起在路上行走。如果演唱時只是單單站在舞臺上,沒有任何肢體動作,不僅觀眾沒有代入感,歌者自己也很難進入情緒。因此,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可適當增加一些肢體語言,比如挑扁擔。當然需要對該動作進行藝術化處理,不可在舞臺上亂晃,重心要穩,讓做出來的動作更有美感。再比如,唱到“楊柳青來花兒紅”時,可以抬起手臂向前指,好像前方就是楊柳和花。同時,眼神也要做到位,時刻跟隨手部動作,做到眼隨手動,并且要讓自己從內心真正相信眼前就是挑著扁擔的腳戶,以及“小車”“毛驢”,必要時還應當與這些人或物進行互動。如此才能讓整場民歌聲樂表演更加豐富有內涵,展現作品的情感與精神。

五、結語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民歌豐富多彩,作為民族音樂文化寶庫中的奇珍,山西民歌深受大眾喜愛。山西晉南民歌作為山西民歌中的重要分支,有著自身獨特的韻味,值得人們去研究。本文對山西晉南民歌《走絳州》的音樂特征、演唱技巧進行了全面分析,希望能對山西民歌藝術傳承起到積極作用,讓更多人感受到山西民歌的魅力,增加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

參考文獻:

[1]范一笑.山西左權民歌開花調的藝術特色探析[J].大觀(論壇),2023(9):54-56.

[2]王宇瓊.山西民歌的音樂記憶及其文化價值[J].黃河之聲,2023(12):34-37.

作者單位:

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猜你喜歡
音樂特征演唱技巧
論莫扎特詠嘆調音樂特征和演唱方法
陸在易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演唱分析
理性中的即興隨想
淺析隴東民歌的音樂特征
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演唱技巧鑒賞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中國當代古風音樂曲式形態特征探析
淺談肖邦《升c小調波洛乃茲舞曲》的音樂特征
論情感控制在流行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