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視角下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

2024-04-16 05:48李一卓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樂藝術新時代

李一卓

摘 要:不同國家由于文化特征的差異,其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但表達情感是共通點。東西方的音樂藝術雖然在演唱技巧、創作風格方面存在一定聯系,但總體來看,在音樂審美上的差異較為明顯。這種差異對東西方音樂藝術美學思想、演繹方式、創作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诖?,從東西方審美的獨特性以及東西方審美對音樂藝術的影響出發,探究音樂藝術的新發展。

關鍵詞:東西方審美;音樂藝術;新時代

音樂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抒發演唱者的情感,引起聽眾的共鳴。在新時代,音樂藝術中的音樂表達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同時,東西方審美的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非常之大,甚至會影響其發展方向。

一、東西方音樂文化審美的獨特性

(一)東方音樂審美重空靈,西方音樂審美重厚重

從創作背景上看,東西方音樂存在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審美理念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使東西方音樂主體內涵大有不同。東方音樂更加強調空靈、雋永,而西方音樂更加強調旋律的厚重。一直以來,制造意義始終是西方音樂家們樂此不疲的創作重點,在表達音樂主題時,更加趨近于實有,而東方音樂的表達更加注重意象,將意義消解在音樂里,音樂表達趨向于虛無。

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自然有著高度的獨立性,被看作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實體。西方音樂家在觀察和討論自然時非常細致,夢想是征服大自然。音樂的主題和觀點非常明顯,情感表達較為單一。對于音樂情感的題外之意以及音樂可以表達出來的弦外之音,其創作熱情相對較弱。因此,在進行音樂表達時,西方更加注重表達固定的實體內容。此外,西方的音樂體系具有較為細膩的織體,可以在縱橫交錯的音樂旋律中突出音樂的時代性。

相對來說,東方音樂在表達上更加強調音樂的空靈。在我國音樂體系中,就算音樂創作主題是實體,也會通過各種旋律的調整,使音樂呈現出不同層次的空靈之境。此外,我國音樂體系過去受“致虛”“求同”等思想的影響,音樂創作的重點逐漸轉向意境的營造以及空靈之感的表達。

(二)東方音樂深度深邃,西方音樂深度深刻

在評價音樂作品質量的過程中,音樂的深度與質感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但在音樂的深度和力度的呈現上,目前仍未有統一的標準,東西方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從東西方音樂的實際特征來看,我國音樂在深度表達上更加崇尚深邃,西方音樂則更加崇尚深刻。我國音樂大多更加強調音樂要表達的厚重情感以及人們要通過音樂獲得的感悟。例如,《英雄交響曲》描繪了革命的斗爭意象,突出的主題在于英雄,這便是西方音樂的深刻,而我國的《梅花三弄》更加注重分析、美化內在的品質,這一表現形式在我國得到了普遍認可。

在力度表達方面,西方音樂側重于強調強度,而我國音樂側重于強調深度。在我國,音樂作品大多需要塑造出空靈質感,讓人沉醉于音樂,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通過音樂來洗滌心靈。在處理多聲部關系時,西方音樂大多運用主調音樂體系,實現主干聲調和其他聲部之間的有機結合;而我國音樂更加強調聲部韻律的獨立性,以對比和模仿的方式,確保獨立旋律得以整合。

二、東西方審美差異對音樂藝術的影響

(一)音樂美學思想的影響

東西方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使音樂美學思想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在中國,音樂美學思想從西周的禮樂思想開始逐步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涌現出豐富多彩的音樂美學思想。漢代后期,佛教思想的發展對音樂美學思想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傮w來看,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音樂美學思想與歷史同發展,與時代同進步,對后世的音樂創作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我國音樂美學思想成熟時間較早,但受到過去封建思想和等級制度的限制,在魏晉之后發展的速度越來越慢,同時也更加趨于保守和陳舊。

在西方,音樂美學從古希臘開始發展;中世紀時期,美學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近現代時期,西方的音樂美學逐漸涌現,取得了很好的發展。自此,西方音樂美學研究更加務實,側重于強調解決審美中的實際問題??梢?,新時代視角下,西方音樂美學思想一直秉承創新的理念,在批判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二)歌曲演繹方式的影響

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同一首歌,往往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體驗??梢?,歌曲演繹方式對傳達歌曲情感內涵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的音樂藝術歌曲大多使用美聲與中國傳統戲曲民歌有機結合的民族唱法,能夠充分表達歌曲的情感,與漢語的發音特征也非常契合,同時我國音樂藝術歌曲大多崇尚淡雅、高潔,營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審美意境,這與我國幾千年來的審美要求不謀而合。而西方藝術歌曲的演唱大多運用美式唱法,演唱時對演唱者的聲音不做任何要求,而是更加強調表達音樂本身的情感,展現歌曲的意境。

(三)創作方式的影響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音樂藝術歌曲大多是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具有非常強的集體意識。同時,作曲家在演唱中還要身兼數職,例如擔任演唱者等。而西方音樂藝術歌曲受西方崇尚自由思想的影響,大多數音樂作品是由一人完成的,具有極強的個性化特點,作曲家只需要完成作曲相關的工作即可。另外,中國音樂藝術歌曲相對較為含蓄,更加強調氛圍感,讓聽眾可以從中感受到音樂的意境美,而西方音樂藝術歌曲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四)思維方式的影響

中國音樂藝術歌曲在審美理念上,側重于非邏輯性思維,不受固定邏輯的限制和影響,以感性思維為主,講究營造音樂的意境美,適度留白,為聽眾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追求深遠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也得到了升華。而西方音樂藝術歌曲更加強調邏輯思維和音樂實體。進入20世紀,西方音樂美學開始融入了心理學、數學等科學思想,同時吸納了許多全新的邏輯思維方式,使西方音樂藝術歌曲更加注意調式和聲的布局方法以及織體技巧的創新使用,崇尚理性思維方式。

三、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新思考

(一)立足國情進行藝術創作

受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影響,一直以來,中國人都更加欣賞古典美,崇尚古典韻味。在新時代,西方音樂的不斷融入,對我國傳統審美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創作者應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東方古典美,創作出民族化、時代化以及生活化的音樂藝術作品。

進入21世紀,全球文化呈現出一種多元發展的趨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論斷在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因此,在新時代,音樂創作需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突出民族特色。除了利用我國優秀的古詩詞文化來進行創作外,還要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利用其他優秀的民族文化來進行創作。因此,在新時代,民族化仍是藝術創作需要秉持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

同時,在新時代,音樂藝術也需要具備鮮明的時代性。一方面,任何事物都不能脫離時代而單獨存在,音樂藝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在藝術創作中,也可以看出時代的發展??梢?,新時代藝術創作,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但也存在一個誤區,很多創作者認為過去的才是歷史,歷史離人們的生活非常遙遠,但并不是如此,當下的發展就是歷史的發展,每個人都是歷史中的一員,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創造歷史。因此,在新時代,音樂藝術創作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結合當下發展需求,揭示時代精神特質。只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才能讓音樂藝術發展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音樂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梢?,音樂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生活。要想讓音樂藝術創作更加飽滿,就必須深入生活。長期以來,音樂藝術創作在大眾眼中都是高雅的存在,普通群眾很難接觸到,一定程度上導致音樂藝術與生活脫節。因此,在新時代,音樂藝術創作不能只局限在單一的圈層中,而應該深入普通群眾的生活,拉近音樂藝術創作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加貼近生活,為當代音樂注入新鮮血液。

(二)以平等心態進行審美賞析

音樂藝術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代同發展。用平等的心態進行審美賞析,發現音樂藝術的美,同時,也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依托創新推動審美觀點的進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審美標準。在傳統思想影響下,人們的思想往往受到禁錮,導致其對音樂藝術的審美和認知也會受到禁錮,帶有一定的傳統性以及片面性。在新時代,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音樂藝術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引起聽眾的共鳴。同時,也要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美的功效,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讓人們感到舒適??梢?,人們不能單純地認為哪首歌好,哪首歌不好,也不能在評述的過程中,摻雜過多的個人情感,依靠單一元素對音樂進行評定。

在對東西方音樂藝術進行鑒賞時,人們經常會用好聽或者高昂、低沉來形容音樂。但高昂、低沉作為演唱方式來說,并沒有好壞之分,任何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在新時代,人們要用平等的心態進行審美鑒賞,將自己置于音樂藝術營造的場景之中,體驗并感受音樂藝術的內涵及氛圍美,而不是帶有偏見地看待問題,僅憑一項內容就確定音樂藝術的好壞。同時,我國音樂藝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部分聽眾僅僅依靠樂器來判斷音樂的品質,這種做法完全是錯誤的,與演唱方式相同,樂器也并無好壞之分,不能僅憑借一個因素來判斷音樂藝術的品質。因此,在鑒賞過程中,人們應該用平等的心態來進行賞析,深入領悟音樂的內涵,發現音樂之美。

舉例來說,在《玫瑰三愿》和《野玫瑰》的賞析中,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從表達內涵上看,《玫瑰三愿》側重于強調歌詞的反復,展現出強弱規律的變化過程,速度較慢;而《野玫瑰》在主旋律上側重于強調力度弱起,可以讓人感受到傷感的情緒。從布局方式上看,《玫瑰三愿》的第一部分是對綻放的玫瑰花的描述,使用E大調,旋律較為優美,略帶傷感,描繪的是絢麗多彩的玫瑰花景象。第二部分圍繞玫瑰花的愿望展開,表達出創作者內心的情感。此時,調性開始轉變為關系小調,曲子開始走向高潮,并展現出對未來的美好愿景。而《野玫瑰》分為三段,使用的G大調,旋律清新,同時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烘托出歌曲的歡快氛圍。

四、結語

藝術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眼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樣貌,有不同的色彩。藝術既是各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又是人類社會的瑰寶。在新時代,中國音樂藝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社會和時代也一直處于發展變化的狀態,因此,要想促進音樂藝術的發展,就需要立足國情進行藝術創作,展現藝術創作的民族化、時代化和生活化,也要以平等的心態進行審美賞析,發現音樂作品的藝術美。

參考文獻:

[1]林欽.審美能力培育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策略探究:評《高校音樂課程跨學科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8):112.

[2]陳雅雯.現代音樂美學的發展研究對于音樂表演藝術的影響:評《音樂美學通論》[J].中國油脂,2021(9):169.

[3]魏明.品讀“音樂藝術品”中的智慧:2021中央音樂學院“和樂中西 融創未來”新作品音樂會側記[J].人民音樂,2022(4):15-20.

[4]邱紫華.東方藝術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5]劉京.基于大眾審美的個性情感表達在音樂表演中的作用:評《當代音樂表演美學探究》[J].中國油脂,2021(1):166.

[6]王健.從音樂美學視角看中西方藝術歌曲審美差異:以黃自《玫瑰三愿》和舒伯特《野玫瑰》為例[J].藝術百家,2015(5):228-229.

[7]董梁飛.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教育的啟示:評《音樂教學與文化修養》[J].中國教育學刊,2021(5):148.

[8]張鑫琪.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實踐的現實指導意義[J].大觀(論壇),2021(4):55-56.

[9]段杏元.跨越古今的美:內衣與人體[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20.

[10]王杰,易存國,斯賓塞.中英審美現代性的差異:首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論文[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中央蘭開夏傳媒與創意學院

猜你喜歡
音樂藝術新時代
探究錫劇音樂的多元化發展
流動的時間,不確定的藝術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學生的音樂樂感培養策略探研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淺析音樂欣賞中的審美心理定勢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美學與音樂美學的意義和影響
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