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游戲對電影敘事創新的影響與影游融合研究

2024-04-16 06:47李佳怡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電子游戲

李佳怡

摘 要:探討數字技術對電影藝術的深刻影響,分析電子游戲在推動電影敘事創新等方面的作用。研究發現,數字技術為電影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表現手段,模糊了電影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界限。電子游戲中非線性敘事、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等特質,對電影敘事創新產生了深遠的啟發。二者在創作手法、美學體驗等方面出現了廣泛的互鑒與融合。未來數字環境下的影游融合,將大大拓展電影空間想象的可能性。

關鍵詞:數字技術;電子游戲;電影敘事;影游融合

數字技術的進步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最初的膠卷攝影到現代的數字影像,電影的制作和展示方式也經歷了變革。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而且觸及了電影藝術的核心。當數字技術取代了傳統膠卷,寬銀幕取代了愛迪生時代的“黑囚車”,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純粹性開始受到挑戰。電影不再單純是視覺藝術的表達,而轉變為一種融合了多種媒介和形態的復合藝術。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和觀眾體驗亦隨之發生轉變。電影藝術在技術的推動下,不斷擴大其表達的邊界。這種轉變不僅體現在電影的視覺呈現上,還體現在敘事結構和內容深度的探索上。

然而,電影與數字技術的融合也收到了一些批評聲音。一些觀點認為,電影與電子游戲的結合,可能會削弱電影的藝術價值。英國電影學者威爾·布魯克就曾指出,這種融合雖然為電影帶來了新穎的風格,但可能會使電影放棄對嚴肅藝術的追求。這種看法反映出一種擔憂:在追求技術創新和市場吸引力的過程中,電影是否可能喪失其藝術深度和嚴肅性。在后現代主義興起的背景下,傳統的藝術形式和美學標準受到了挑戰?;诖?,電影藝術的所謂“舍棄”,被解讀為適應當代觀眾審美需求的一種轉變。后現代主義強調多樣性、混合性和反傳統,這些特征在數字科技驅動的電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電影通過融合不同的媒介形態和表現技巧,展現了一種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藝術趨勢。

在電影與數字技術的融合過程中,藝術形態發生了轉變。電影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視覺敘事,而演變成一種多感官、多維度的體驗。其超越了傳統電影的界限,為觀眾帶來了更為豐富和多元的觀影體驗。

一、游戲敘事技巧對電影創新的推動

電子游戲的興盛與廣泛普及,不僅在游戲界引發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而且為電影敘事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游戲的核心特質——互動性和非線性結構,為電影藝術注入了新的靈感。在游戲的虛擬世界里,玩家的角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觀眾的被動角色,成為能夠直接影響故事進程和結局的主動參與者。這種互動性的引入,為敘事藝術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電影開始融入電子游戲的關鍵要素,如非線性敘事,從而使觀影體驗更為豐富和沉浸。例如,《電子世界爭霸戰》與《黑客帝國》這類影片,將游戲元素與電影手法相結合,成為影游融合的經典案例。

電子游戲中的非線性敘事結構為電影藝術的創新帶來了顯著的推動力。在游戲中,玩家在開放的虛擬世界里自由探索和做出決策,這些探索和決策直接影響了故事的發展和最終結局。這種獨特的敘事方式為敘事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點和靈活性。例如,《黑鏡:潘達斯奈基》采用非線性敘事方式,允許觀眾通過選擇不同的情節線索主動參與故事的發展,提供了高度個性化的互動體驗。此外,在《生化奇兵》這樣的劇情驅動型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中,系統所提供的選擇看似關鍵,實則并不改變故事的最終走向。這種敘事手法不僅為故事的延展做了鋪墊,而且展現了主角在多元平行世界中的無限可能性。游戲中的選擇雖然重要,但實際上都是開發者事先設定的路徑。這種敘事形式的巧妙運用,使游戲中的隱喻和暗示易于理解,同時也為電影敘事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汲取游戲敘事技巧的過程中,電影開始嘗試引入觀眾的決策參與,從而將電影轉變為一種互動性強且參與度高的體驗。這種敘事方式的探索不僅增強了觀眾的沉浸感,還為電影藝術的未來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游戲敘事技巧對電影創新的推動作用不僅改變了觀眾對電影的觀看方式,還為電影制作者提供了新的敘事工具和創作靈感。

二、游戲開發對電影角色塑造的啟發

在探討游戲開發對電影角色塑造的影響時,互動性和非線性結構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些特點增強了觀眾對電影角色的認同感和代入感,從而促進了觀眾與角色之間的深層共鳴。為實現這種共鳴,建立角色的身份認同至關重要。身份認同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是關于主體存在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關于主體的歸屬感。歐文·戈夫曼對身份認同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提出了社會認同、個人認同和自我認同的概念,闡明了身份認同是主體與自我、他者、社會群體之間歸屬關系的認知構建過程。例如,在《頭號玩家》《失控玩家》《黑客帝國:矩陣重啟》中,角色擁有現實和虛擬的雙重身份。在現實世界中,這些角色可能是社會的邊緣人物,他們的這些身份標簽使觀眾易于與之產生共鳴,進而實現身份的主體認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電影是人們在電影院做的一場白日夢。觀眾在認同劇中人物的同時,可以暫時忘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并自然地融入角色,體驗虛擬游戲中的生活、事件和情感。這一過程中,觀眾與電影中的現實角色達到了一致的主體身份狀態,通過虛擬互動和感官體驗獲得沉浸式體驗。

電影和游戲的敘事融合不僅為電影藝術帶來了新的敘事技巧,還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體驗。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電影將更加注重互動性和參與感,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和沉浸的觀影體驗?!洞虤⑿≌f家》就開創性地將游戲式敘事融入電影制作。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在小說里和現實中均有對應,導演通過在虛擬的銀幕中再創造一個虛構的奇幻世界這種類似游戲的多情節可能性的設計,不僅增加了觀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還增強了互動性。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探索趣味?!洞虤⑿≌f家》通過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穿插切換的敘事結構,在兩個層面上進行情感的疊加,讓觀眾和劇中人物以及整個故事產生深層次的共鳴。電影中的角色在這種敘事策略下,不再是被動的故事載體,而是成為能夠主動影響故事走向的關鍵因素。這一轉變使角色顯得更加立體和豐滿,增強了人物塑造的深度。此外,電影的這種現實與虛構的雙線敘事,也加大了觀眾對角色的情感投入。觀眾對電影的體驗與游戲玩家對游戲角色的體驗相似,他們不僅僅是被動的觀看者,還是故事發展的參與者和命運的主宰者。這種敘事方式有效地彌合了電影與游戲之間的界限,展現了二者在敘事方面的融合潛力。

三、數字環境下敘事創新的思考

在工業4.0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術與藝術的交融正在從根本上重塑電影藝術的創作和觀賞方式。特別是VR和AR等技術的崛起,為電影創作引入了全新的視角和互動體驗。這些技術不僅改變了電影的制作流程,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觀眾的觀影體驗。

VR技術通過模擬三維空間,創造出沉浸式的虛擬現實環境,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這種創新的觀影方式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框架,觀眾不再僅是外部觀察者,而是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借助特定裝備,觀眾可以在視覺、聽覺乃至觸覺上實現全方位的沉浸體驗。XR技術,作為包含VR、AR和MR的綜合概念,為電影藝術開辟了更為多元和廣闊的創作空間。例如,電影可以采用第一人稱視角,使觀眾的體驗更加主觀和個性化。在這種模式下,觀眾有機會深度參與敘事過程,甚至成為故事的主角。電影作品能夠在場景設計、影院環境、視聽呈現等方面提供更加真實的體驗。數字化技術如VR技術、全息投影技術、超高清技術、數字建模技術等,使影像場景能夠突破現實限制,成為超越現實的空間。這種超真實場景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同時也模糊了現實與虛構、原創與復制之間的界限。

在影游融合類作品中,游戲元素的廣泛運用強化了現實與虛擬世界間的互動。但這些作品往往忽視了對回歸現實世界的深入探討。如在《頭號玩家》中,盡管片尾強調回歸現實的重要性,但這一主題并未得到充分展開。此外,這類作品經常過分強調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和人文關懷。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下,觀眾逐漸形成了赫伯特·馬爾庫塞所述的“單向度的人”的觀看習慣,即在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中,人們的思維方式變得單一,失去了批判和超越的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無疑推動了影視產業的創新。這些創新體現在題材、制作手法、宣傳模式上。技術的進步讓電影的呈現更加生動,未來可能實現更具互動性的觀影體驗。這些變革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也改變了他們的觀影方式。然而,技術只是一種表現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情感深度。電影的攝影機視角無法完全替代人眼的視覺感受,它通過視線引導和情感控制傳遞思想和情緒。例如,VR電影It: Float中,當小丑出現時,觀眾的視角被設計成突然后退,這種模仿傳統電影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觀眾的視覺自由。同樣,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采用了120幀的3D技術,盡管創造了極其逼真的效果,但也可能給觀眾的視覺帶來負擔。因此,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電影藝術也需要關注內容的深度和藝術價值。是否保留這種“超級真實”的技術效果成為電影創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四、影游融合的未來趨勢

在藝術與技術融合的時代,藝術的定義面臨著新的挑戰。藝術家馬塞爾·杜尚的藝術觀念質疑延伸至電子游戲領域,激發了關于游戲是否僅為娛樂或能成為承載深層次意義的藝術形式的討論。在游戲中,玩家通常扮演英雄,但極少有游戲挑戰玩家的行為或選擇。某些游戲著重探索主角精神的衰退,探討游戲與現實的界限,引導玩家質疑所見所為的真實性。這種敘事與體驗方式,是其他媒介難以復制的,表明電子游戲在敘事藝術中的獨特地位。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VR、AR和體感互動技術的崛起,為電影和游戲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機會。這種融合模糊了電影與游戲的界限,為二者的敘事方式、藝術表達和用戶體驗開辟了新領域。在電影領域引入游戲元素可以使傳統電影向“互動電影”轉型。觀眾從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故事的參與者,能夠通過互動影響劇情發展,提升沉浸感。例如,VR技術可以使觀眾進入完全虛擬的三維空間,親身參與劇情。在游戲領域,電影的鏡頭運用、燈光效果和剪輯手法被廣泛應用,使游戲敘事更加豐富流暢?!蹲詈笊€者》便是利用電影技巧給玩家提供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故事印象的典范。游戲與電影的相互借鑒和融合,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還豐富了觀眾和玩家的審美體驗。

5G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云游戲成為影游融合的新趨勢。云游戲實現了電影與游戲之間的無縫交互,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在未來的云游戲平臺上,玩家可以與他人共同創造和發展電影故事,甚至生成自己的內容。此外,區塊鏈技術和元宇宙的興起,為玩家在數字世界中構建虛擬身份和混合現實體驗提供了新機遇。然而,在追求視覺沖擊和互動樂趣的過程中,不應忽視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內涵。電影和游戲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應保持各自的藝術特色,同時相互借鑒和融合。

影游融合不僅為創作者和體驗者開辟了創新與想象的新領域,還促使人們思考現實與虛擬、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系。但隨著技術革新,商業化和藝術價值混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在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需要保持審慎和批判性思維,確保在技術創新中不丟失藝術的本質和深度,保證藝術的純粹和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于秀娟.VR(虛擬現實)電影生產瓶頸及管理政策研究[J].當代電影,2016(8):4-9.

[2]闞周潔.流媒體·5G技術·VR電影:技術變革語境下院線與影院創新發展研究[J].電影文學,2021(23):25-30.

[3]衛武,倪慧.工作家庭沖突對員工工作行為的影響:基于資源保存理論和身份認同理論的視角[J].管理工程學報,2020(1):25-33.

[4]王瑩.身份認同與身份建構研究評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50-53.

[5]陳旭光,張明浩.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費與美學的變革:論媒介融合視域下的互動劇美學[J].中原文化研究,2020(5):49-57.

[6]DAVID BOLTER J, GRUSIN R.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M].Cambridge:MIT Press,2000.

[7]劉婉瑤.雙重世界的寓言·影游融合的動向:評電影《刺殺小說家》的想象力消費與奇幻美學[J].電影新作,2022(3):36-43.

[8]李雨諫,周涌.當下影游融合類電影的影像美學研究[J].當代電影,2020(6):164-169.

[9]張倩.元宇宙電影沉浸式體驗建構的三個維度[J].電影文學,2022(11):75-79.

[10]BAUDRILLARD J.Simulacra and Simulation[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11]陳亦水.數字電影的“超級真實主義”美學探索[J].電影藝術,2021(1):84-91.

作者單位:

山西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電子游戲
數學電子游戲
互聯網的未來:電子游戲產業也有元宇宙野心
沉迷電子游戲的小熊
打電子游戲是浪費時間?對那些獲得電競獎學金的人來說并不是
從玩具到電子游戲“樂高”為何能如此“籠絡人心” ?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可不可以玩電子游戲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