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創新視域下辰河高腔傳承發展路徑探析

2024-04-16 06:47謝天王斌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守正創新傳承發展

謝天 王斌

摘 要:辰河高腔作為中國傳統地方戲曲劇種,承載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使辰河高腔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新型藝術形式的興起和多元文化的沖擊,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困境。為解決這一難題,以“守正創新”一詞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當前辰河高腔在傳承發展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探索守正創新視域下辰河高腔傳承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守正創新;辰河高腔;傳承發展

注:本文系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明清以來辰河高腔源流考證研究”(2022BB01929)階段性成果。

所謂守正創新,就是把握事物規律,根據一定的目的改變現存事物,創造新事物。在傳承民間藝術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以確保處于弱勢地位的民間藝術能夠在保持其本真的前提下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中,守正就是要堅守民間藝術所蘊含的優秀文化傳統,并批判性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創新,則是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響應新時代的號召,結合當下社會環境以及人們的需求來進行創新??傊?,守正創新是傳承和發展民間藝術的重要原則。

辰河高腔作為湖南省地方戲曲,有著“中國戲曲的活化石”“神奇的東方藝術瑰寶”之美譽,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辰河高腔廣泛流傳于沅江中上游支流辰河一帶,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其發展經歷了圍鼓堂、矮臺班、高臺班三個階段。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起源于江西弋陽腔,融合了漢劇、彈腔、昆腔諸腔的唱腔特點,并吸收了當地山歌、小調等民間音樂形式,還結合了當地一些傳統的伴奏形式及身段表演,形成了現今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但現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文化傳承與傳播環境、路徑瞬息萬變,民間師徒制度的口傳心授傳承效力被矮化、非遺傳習所的傳承與傳播工作被漠視,這無疑是對以口傳心授為主要傳承方式、以非遺傳習所為主要傳承基地的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的一種打擊。因此,應該推動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工作的開展,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在堅守辰河高腔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同時,賦予這一傳統藝術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以便于這一民間藝術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

一、辰河高腔傳承發展現狀

(一)傳承與傳播方式

辰河高腔有著“改調歌之”“錯用鄉語”“向無曲譜、只沿土俗”等特點,為其傳承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也決定了其主要傳承方式為口傳心授。這種師徒相傳的制度可分為跟班學藝與科班學藝。所謂跟班學藝,就是臺下拜師學藝,臺上實踐練習??瓢鄬W藝則是專門進修練功,由師父按條件分行當,按班輩另起藝名,才可正式學藝,一般要在練功兩三個月后才可“亮臺”。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班社也有了創新,從幫、班轉變為傳習所、劇院等,但在傳承方式上仍然保留了師徒制度的本質。這種形式與形式上的“變”與“不變”體現了守正與創新的相輔相成,反映了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在傳播方式上,辰河高腔傳習所、辰河高腔劇院等定期開展“送戲下鄉”活動,為當地人提供劇目演出,有時還會進行辰河高腔簡短唱段或身法的教學。這些舉措有助于傳承和發揚辰河高腔,提高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熱愛,為辰河高腔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保護與振興措施

辰河高腔是辰河地區數百年鄉村治理、鄉風文明、道德教化等的文化載體,是多民族地區民間戲曲“交融共生”的典范和“活化石”,其傳承與發展對辰河地區的文化傳承與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民間藝術,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瀘溪縣民宗文旅局和瀘溪縣職業中學聯合開辦非遺傳承班,開設的內容為辰河高腔和旅游講解兩方面課程,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辰河高腔后繼人才的培養,還推動了鄉村文化振興與鄉村經濟振興雙贏局面的達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溆浦辰河目連戲傳承人周建斌來到溆浦一中為學生講授辰河目連戲知識,促進了辰河高腔在年輕一輩的普及。另外,瀘溪縣辰河高腔傳習所還與瀘溪縣思源實驗學校合作,積極組織開展辰河高腔走進課堂活動。學校特意聘請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張民權、石麗丹等人聯合本校專業聲樂教師共同為學生授課,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戲曲指導。這些舉措無不推動了辰河高腔的傳承與傳播。傳承人與學生的對話、傳習所與學校的合作也體現了“正”與“新”的良性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劇團人員下鄉演出、進校演出等活動擴大辰河高腔這一地方文化在當地居民與學生間的影響力。

二、辰河高腔傳承發展之困境

(一)“守正”缺失,發展滯緩

受到多元文化沖擊、新型藝術形式興起等因素的影響,許多年輕的演員和觀眾逐漸遠離戲曲,導致辰河高腔的傳承人才流失嚴重,辰河高腔的傳播、傳承也陷入了低迷狀態。而由于年輕一代對從事辰河高腔演藝工作的意愿持續下降,傳習所出現了專業演員短缺和部分人員長期被借用或請假的情況。專業演員數量的不足使在職專業演員的工作負擔加重,這間接影響了其表演質量,導致辰河高腔的演繹與傳播無法得到充分保障,這反映了“守正”的缺失。另外,辰河高腔傳習所地理位置偏僻,當地經濟發展緩慢,導致高新技術人才流失。而新時代新鮮血液的流失,可能會導致民間傳承基地內先進管理運營手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理念的缺失或不足,進而致使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相對滯緩。

(二)“創新”匱乏,傳承斷代

目前,辰河高腔主要是通過傳統的舞臺表演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進行傳播,但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興起,辰河高腔需要探索新的傳播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和聽眾。并且,受主流歡迎的音樂形式、音樂內容日新月異,作為傳統地方民間曲藝的辰河高腔,其藝術形式與內容是不大受大眾喜愛的,即便通過學校教育的途徑進行辰河高腔的傳播也是治標不治本。雖然,近年來辰河高腔已經在表演技巧、音樂、舞美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嘗試,但總體來說,其創新力度仍然不夠。許多創新作品只是對傳統劇目的簡單改編,缺乏真正的創新和突破。另外,由于辰河高腔創新匱乏,形式內容較為陳腐,愿意去了解、學習辰河高腔的年輕一代也越來越少,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后果——傳承斷代。而非遺保護作為一種代際傳承的活態文化實踐,為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尋求一條創新性發展的康莊大道尤為重要。

三、基于守正創新的辰河高腔

傳承發展路徑

(一)守住根基,分層培養

辰河高腔傳習所、辰河高腔劇團等作為辰河高腔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其傳承人、管理人員與演職人員的能力與態度等極大影響了辰河高腔傳承與發展的效力,因而對于這些人員的選拔、培養十分重要。首先,應適當實施人才引進政策,為辰河高腔傳習所等機構招聘高新技術人才,完善辰河高腔傳習所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加速辰河高腔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其次,加強人才培養。通過設立戲曲教育機構、開展戲曲培訓課程等方式,培養更多的年輕演員。同時,鼓勵老一輩藝術家通過收徒、傳承等方式,將辰河高腔的技藝傳承給年輕一代。此外,可適當增加演藝人員傳習年限,以提高演藝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只有通過內部完善管理組織結構,外部完善演藝傳播隊伍,才能有效傳播辰河高腔。

另外,辰河高腔傳習所、辰河高腔劇團除了在社會上招聘專業演職人員,還可以通過與中等職業學校合作定向培養辰河高腔演藝人員,例如瀘溪縣民宗文旅局和瀘溪縣職業中學聯合開辦的非遺傳承班。在中小學階段,可以通過非遺文化進校園,與學校合作開設非遺興趣班,例如瀘溪思源實驗學校。這樣一來,就可通過社會人員專業技術班、中職合作的非遺傳承班、中小學開設的非遺興趣班實現三層分類培養,大大提高辰河高腔演藝人員人數乃至非遺傳承人人數。此外,這種做法還有助于傳播與發展辰河高腔。

(二)創生動力,煥新活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傳播手段與方式也在不斷演變,辰河高腔的傳承與傳播需要適應環境條件的改變,而適當減少一些內容和增添一些內容。除了傳統的舞臺表演和媒體傳播外,積極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如短視頻、網絡直播等,通過新媒體途徑為辰河高腔的傳播與發展賦能,擴大辰河高腔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同時,可以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將辰河高腔推向國際舞臺。以臨海大石車燈戲為例,其就開通了專門的微信公眾平臺,專門發布關于大石車燈戲的內容,如傳承人簡介、演出信息、歷史人文底蘊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辰河高腔的內容與形式上,應嘗試創新融合?,F今已經有許多將傳統曲藝進行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并融入當代流行的音樂元素的成功案例,如201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華陰老腔一聲吼》,就是現代搖滾樂元素與傳統戲曲元素華陰老腔的完美結合。近年來,辰河高腔也嘗試推陳出新,創作出了一些新興作品,如創意歌曲《莫罵娘》(辰河高腔與搖滾樂交融)、大型歌舞詩《辰河女》、工藝美術傳播作品《目連救母》目連戲畫本等。這些作品遵循守正創新原則,既保留了辰河高腔的藝術神韻,又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與要素,為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賦予了新的動力。因此,在保護、傳承辰河高腔時,既要保留戲曲藝術的精華,讓觀眾體味戲曲的含蓄雋永,又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打造越來越多順應時代變化,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精品劇目,通過更豐富的線上線下平臺,使戲曲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創新形式,助力發展

辰河高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途徑。因而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應該被放在重要位置,可以通過對民間傳承基地的發展改造來實現。首先,可以對瀘溪縣、辰溪縣、溆浦縣等辰河高腔傳承基地的排練廳進行維修改造,為演職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練功環境,提高演職人員的練功意愿與練功效率。除此之外,還可改善民間傳承基地的辦公環境,優化民間傳承基地的辦公設備,進而提高民間傳承基地的辦公效率,以期激發傳承人、管理人員與演職人員的工作熱情。其次,重視數字資源庫的建設與辰河高腔民間傳承基地檔案庫的建設??梢蕴碇没A設備、形成健全體系,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開發數字博物館、虛擬舞臺等新型展示方式,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立體的觀賞體驗。另外,還可以嘗試設計辰河高腔臉譜、服裝、經典劇本等系列周邊,與當地旅游產業相結合,如與浦市古鎮合作,通過旅游經濟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以共同推動辰河高腔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更絢麗的光彩。

綜上所述,對于辰河高腔傳承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需要堅持守正創新,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拓展新的傳播途徑。要深刻領悟堅持守正創新的思想內涵,守辰河高腔藝術風韻之正、守辰河高腔文化底蘊之正、守辰河高腔發展根基之正,并在這些基礎上探索新路徑、引領新風尚、實現創新性發展,從而緩解當前辰河高腔傳承發展所面臨的危機。在辰河高腔的傳承與發展問題面前,要堅持守正創新,這要求每一位中國優秀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播者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勇于推進改革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使辰河高腔在時代翻涌的浪潮中不被埋沒,使辰河高腔在歷史的長河里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黃庭滿.深入理解守正創新的豐富內涵[J].理論導報,2021(4):53-54.

[2]《辰河高腔》編委會.辰河高腔[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

[3]宋俊華,王開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

[4]張文勛,施惟達,張勝冰,等.民族文化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5]王斌.讓民族戲劇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抓手[N].湖南日報,2023-10-26(20).

[6]石玉景.從檔案管理角度談非物質文化遺產辰河高腔的保護[J].黑龍江科學,2017(15):11-13.

[7]“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寫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EB/OL].(2023-06-10)[2023-11-10].http://www.ncha.gov.cn/art/2023/6/10/art_2718_182170.html.

作者簡介:

謝天,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傳播。

王斌,博士,湖南文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作曲技術理論、鄉村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守正創新傳承發展
提升“四力” 守正創新做好典型宣傳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守正創新
新時代國內廣播劇發展路徑
改革壓茬推進廣播事業守正創新、全面拓展
溫儒敏:在課程改革中“守正創新”
中國共產黨傳承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實踐述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苗族鼓舞的傳承及發展探討
淺論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淺談湖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