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2024-04-16 07:21廖思思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廖思思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需要在各個領域中加以滲透,從而構筑良好的文化自信。而舞蹈表演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促進二者融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探究高校舞蹈表演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意義得出,應當率先樹立傳承意識,促進二者的融合,通過創新舞蹈編排方法、革新審美以及融合科技等手段實現更高水平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校舞蹈表演;傳承與發展

舞蹈表演通過肢體動作的協調配合得以完成,展現出強烈的藝術之美。在舞蹈表演中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提升舞蹈藝術價值,還能夠更好地傳承精神文明,豐富舞蹈表演的文化內涵,向觀眾呈現視覺盛宴?;谥袊鴤鹘y文化與舞蹈表演之間相近的屬性,應當更好地進行融合運用,展現舞蹈表演強大的藝術魅力。

一、高校舞蹈表演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化歷史遺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發展至今,為現代精神文明增添了寶貴的財富。中國傳統文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均能創造出更加獨特的風格。尤其是對于舞蹈表演而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文化藝術形式之一的舞蹈表演逐漸走出國門,矗立于世界舞臺。通過在舞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我國的舞蹈藝術展現出更高的文化價值,借助強大的民族文化底蘊,逐漸衍生出了我國專屬的舞蹈風格,從而在世界舞臺的中央向更廣范圍傳播,讓更多人認識到了中國舞蹈獨特的文化價值,促使舞蹈事業蓬勃發展[1]。

借助中國傳統文化,舞蹈表演的藝術價值得以提升,其更加飽滿的藝術屬性得以展現在觀眾面前,具有更加強大的靈活性。對于高校舞蹈表演而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之后,創作者能夠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從而進一步豐富表演效果,通過舞者靈動的舞姿,在技藝表達的基礎上促使舞蹈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擁有專屬的文化與情感,才能夠讓舞蹈表演者感受到舞蹈的本質,并更好地基于自身的理解完成情感的表達與交互,提升舞蹈表演的藝術性。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傳承

(一)樹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意識

為更好地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最為關鍵的就是需要樹立正確的傳承意識。只有從精神層面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夠在現實中將其轉化為行為,從而更好地從實際出發踐行舞蹈表演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受西方文化的沖擊,一些創作者在編排舞蹈表演時過度挪用西方文化,而這源于文化自信的缺乏,創作者沒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產生思想上的局限性,刻意追求所謂的潮流,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高校的舞蹈表演中,應做好思想意識的建設,創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使全體舞蹈表演主體均能夠做好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應用。例如可以通過觀看楊麗萍的眾多古典舞蹈表演,學習其在舞蹈表演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應用。作為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楊麗萍的舞蹈享譽國內外,其舞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因此可通過觀看其舞蹈視頻并賞析的方式,了解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

在《春之祭》舞蹈表演中,楊麗萍與其創作團隊在西方芭蕾舞的基礎上,融合了經典的孔雀舞,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命循環交替過程。其對生命輪回、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進行解讀,轉化到舞蹈表演上,也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陰陽平衡理念。舞蹈表演中充分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元素。通過解讀舞蹈名家的作品,對其在舞蹈表演中所融合的中國傳統文化加以提煉,從而促使舞蹈表演者與創作者均能夠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以楊麗萍等眾多舞蹈名家為榜樣,樹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更好地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2]。

(二)促進舞蹈表演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在樹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形成文化傳承意識之后,將其轉化為行為,在現實中合理地融合應用。通過舞蹈表演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更好地豐富舞蹈表演的內涵,而且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加以廣泛傳播,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覆蓋范圍,使高校范圍內的全體師生均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因此,需要在高校舞蹈表演中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完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應用。

通過觀察高校舞蹈表演,發現其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廣泛應用中國傳統文化構建舞蹈表演形式,如在表演中,表演者通過融合中國武術的方式,構建俠客江湖的水墨畫風舞蹈表演。在表演中將古典舞與現代舞相互結合,便于更好地與武術動作融會貫通,結合完整的劇情,塑造大漠風沙中的江湖俠客形象。整場舞蹈表演氣勢恢宏,以引人入勝的武術結合完整連續的舞蹈,進一步襯托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肝義膽的良好品質。舞蹈表演者要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在舞蹈表演中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傳承與發展。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發展

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在舞蹈表演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充分適應時代發展變革的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相適配的創新,從而確保中國傳統文化始終與時俱進地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得以靈活運用。通過合理的創新,既能夠保障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又能夠為高校舞蹈表演提供更加新穎的設計要素,提升舞蹈表演創新價值[3]。

(一)創新舞蹈編排方法

對于高校舞蹈表演而言,在探索舞蹈藝術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是由舞蹈表演者根據自身的審美觀念以及表演習慣等對內容加以調整,從而形成獨特的舞蹈表演效果。若想在舞蹈表演中完成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就需要舞蹈表演者與創作者共同完成對舞蹈編排方法的創新。通過革新固有的審美觀念以及表演習慣,在舞蹈表演中創建全新的藝術目標,從而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更好傳承與應用。這就要求舞蹈表演者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以更加豐富的經驗完成更加適應現代舞蹈欣賞視角的舞蹈表演??梢越柚有路f的新媒體設備等,觀看多種類型的優秀舞蹈作品,從網絡資源中感受不同舞蹈表演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接受藝術熏陶,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汲取經驗與感悟,進而以豐富自身創作靈感的方式,更好地在現實中完成舞蹈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

在以往高校舞蹈表演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大多數情況下是根據各種傳統文化典故加以編排,如引用《長恨歌》對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愛情故事的描述,編排古典舞蹈。表演者分別扮演唐玄宗與楊貴妃,演繹《長恨歌》中兩個人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蚴菍Ω鞣N民間神話傳說加以運用,最為經典的就是《白蛇傳》的各種創意引用。這樣的方式相對較為單一,為更好地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應用,需要充分激發舞蹈表演者與創作者的想象力,以更大的想象空間廣泛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從中提煉出更具創意的內容,打造全新的舞蹈表演形式[4]。

如在高校中,通過舉辦中國傳統文化舞蹈表演創意大賽的方式,鼓勵全體舞蹈專業的學生報名參加,每一參賽小組均需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展開創意編排,要求區別于以往簡單的中國傳統文化應用方式,在展現表演技術與綜合才能的基礎上,實現更具創新表現的舞蹈表演。在比賽中,有的參賽小組通過設計創意舞臺的方式,在舞臺上呈現了一幅妙筆丹青的畫卷,表演者則是充當文房四寶的角色,分別扮演筆墨紙硯,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出繪畫過程中不同工具的動作表現,更加新穎有趣,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與運用,展現了別具一格的舞蹈效果。這樣的創意舞蹈表演競賽等活動能夠充分吸引高校全體師生的目光,通過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舞蹈,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從而更好地借助舞蹈藝術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升舞蹈表演的價值。

(二)革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審美

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文化呈現出更加多元的發展趨勢,人們的審美會受到現代思想觀念的沖擊而發生轉變?;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助力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需要從創新意識層面轉變審美特征,以更加適應現代化的視角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融合現代思想氛圍?;谖璧副硌菡叩膫€體差異,其在舞蹈表演中對美的解讀有著不同的標準,若是想要在舞蹈表演中充分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就需要舞蹈表演者率先轉變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審美態度,以更加多元的視角完成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美的解讀,從而更好地在舞蹈表演中展現出真情實感,與觀眾產生藝術共鳴。舞蹈表演者在舞蹈創作與表演中不要拘泥于舞蹈動作的審美標準,要注重展現個人感情色彩,打造更高價值的舞蹈藝術效果。

基于現代意識的轉變,在舞蹈表演中可充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優化表演形式,展現舞蹈的魅力。如與生活民俗相互融合創作的《荷花燈》這一舞蹈表演,通過借助山西當地的民間節日慶典舞蹈,突破了舞蹈本身的桎梏,實現在立意上與傳統民俗文化的結合。通過在原有舞蹈的基礎上,以現代舞的方式設計出全新的動作,帶來了視覺感官上的全新刺激[5]。

在舞蹈表演中,通過對山西民俗文化進行整合,融合陜北秧歌、關中社火等文化元素,結合祭祀習俗,在舞蹈中展現出莊嚴肅穆卻又夾雜幽默趣味的氛圍。表演者在嚴肅的走排燈社火祭祀隊列中張望走神,一不小心將手中的燈掉在了地上,只能假裝手中捧著荷花燈跟隨隊列繼續前進,從而在更具戲劇性和輕松搞笑的氛圍中完成舞蹈中的社火儀式。

在傳統舞蹈風格的基礎上,實現更具現代化的創新轉變,也是對傳統文化審美視角的轉變,使舞蹈表演以更加獨立的表演風格,成為兼具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的全新舞蹈表演作品。這不僅可以吸引更多觀眾的興趣,而且能夠引發其對舞蹈背后的意味進行思考,充分展現出舞蹈表演本身更加強大的文化精髓。

(三)融合科技創建多元文化要素

目前,信息技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對于高校的舞蹈表演來講,在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多元要素的構建,緊跟潮流與時俱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高校舞蹈表演來講,可以充分應用先進科技手段,在舞蹈表演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為人們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

以舞蹈《唐宮夜宴》為例,該舞蹈在登上河南衛視春晚之后,在原有舞蹈的基礎上,融合了前沿的VR技術,將多媒體舞臺充分融入現代舞美,提升了舞蹈表演的藝術價值。河南廣播電視臺通過展現大唐盛世的虛幻場景,使表演者在立體化與虛擬化的場景中進行表演,從而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聽感受,使觀眾在觀賞舞蹈的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大唐盛世當中,以更加真實的視角感受舞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高校舞蹈表演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豐富舞蹈表演形式,在舞蹈表演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打造全新的舞臺形式,如在舞蹈表演中,運用3D全息投影技術,打造博物館場景下的舞蹈,以近期大熱的《逃出大英博物館》為題材,由舞蹈表演者分別扮演大英博物館中來自我國的古典文物,結合其流傳歷史展開舞蹈表演,充分運用聲光畫面,揭示館藏文物的顛沛流離,從而使舞蹈表演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感受。這不僅能夠讓觀眾沉浸在舞蹈表演的科技盛宴中,而且能夠使其更好地感受多元文化的洗禮,使觀眾在觀賞舞蹈藝術的同時,更加了解豐富的歷史印記。

四、結語

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留財富,其對舞蹈表演具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高校舞蹈表演中對其加以運用,不僅能夠促使舞蹈表演展現出更加深厚的藝術價值,而且能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供更加多元的渠道,有助于強化人們的文化自信,打造更高水平的舞蹈表演。

參考文獻:

[1]楊金莉,吳鈺菡.分析古典文學與高校舞蹈相互滲透的重要性[J].藝術品鑒,2023(21):115-117.

[2]伊蘭.高職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路徑探析[J].大觀(論壇),2023(6):168-170.

[3]劉航.傳統文化與舞蹈藝術的融合創新研究[J].尚舞,2023(12):153-155.

[4]趙楊.舞蹈表演中舞蹈文化的表現形式及運用[J].藝術大觀,2023(17):106-108.

[5]趙文君.傳統文化教育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路徑探析[J].尚舞,2023(8):153-155.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淺淡德宏瑞麗傣族傳統舞蹈迦樓羅舞的傳承與發展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運用
論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意義初探
建筑設計內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民間美術在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