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化的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研究

2024-04-16 07:21伍孝彬
大觀 2024年1期
關鍵詞:三維建模虛擬現實數字化

伍孝彬

摘 要:通過分析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的實際需求,提出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設計路徑,充分結合三維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豐富芭蕾舞教學形式,滿足芭蕾舞從業人員、教學工作者的實際需求,借助互動教學體系,激發學習者的參與熱情,推動芭蕾舞基訓信息化發展,降低芭蕾舞學習者的技術把握難度,使其可隨時隨地學習芭蕾舞技能。

關鍵詞:芭蕾基訓;數字化;三維建模;虛擬現實

芭蕾基訓,簡單而言,就是芭蕾舞動作的基礎訓練。其目的在于提高舞者的關節柔韌性,使舞蹈動作發力順暢,保持良好的肌肉伸展,強化人體穩定性。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方式逐漸無法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人們渴望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诖?,筆者以數字化手段為依托,構建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以提高芭蕾舞教學的質量。

一、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的實際需求

將數字技術運用在芭蕾基訓教學中,通過構建教學演示系統,將制作的教學視頻發布在網絡平臺、手機App中,使用戶可隨時隨地結合自身需求觀看視頻影像,反復觀看技術要領講解,提高學習效率。憑借三維建模技術構建三維舞蹈模特,從立體空間層面幫助學習者掌握動作要領。在人機交互界面,可以實現學員與舞蹈模特的溝通、交流,在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還能適當提升學習的趣味性。

(一)教學體系

芭蕾舞本身是一種剛柔結合的歐洲古典舞蹈,十分講究動作的精準性,更強調情感的完整表達,要求舞者能夠將肢體動作與思想表達充分融合。因此在基訓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以芭蕾舞審美為核心,將身體向外打開,在保持良好身體柔韌性的同時,又不失動作力量感,通過由淺入深學習,逐漸掌握組合動作。在訓練時,應控制好動作節奏,以及芭蕾舞動作的層次性,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對身體的駕馭水平。

(二)教學方式

在芭蕾舞教學方面,學習者在獲取知識以及培養技能的過程中,既可以憑借課堂完成知識記憶,又可以利用視頻錄像學習組合動作。但由于芭蕾基訓本身的專業性較高,上述教學手段難以保持良好的教學互動性,學習者對舞蹈動作的揣摩能力有限,容易出現視覺盲區,其產生的困惑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并且課堂學習與圖式教學的方法也受到了場地的限制?;诖?,筆者認為應充分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搭配計算機裝置構建逼真的感官體驗世界,為模擬演示教學提供支持,同時改進教師教學理念,努力促進傳統教學與新式教學的碰撞,從而創造更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

(三)系統功能

在設計教學演示系統時,應充分考慮功能的可行性、拓展性,保證系統具備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芭蕾舞基礎知識、經典作品賞析等,同時還要注重系統間的功能交互,保證每個舞蹈動作都有詳細的文字講解。此外,要考慮舞蹈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根據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在模塊化設計中設置可拓展結構,并依照師生建議,進行系統的優化與升級。

二、基于數字化的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

設計路徑

(一)技術支持

第一,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五感,實現多種感知交互,方便用戶操作,簡化以往過于煩瑣的鍵盤操作,促進用戶與虛擬環境進行直接交互,增強用戶體驗感。在虛擬環境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依托圖形學知識,以及模擬識別、傳感器等手段,搭配虛擬現實發生器、觸覺系統、頭盔顯示器等設備,給予用戶沉浸式體驗。

第二,動作捕捉技術。動作捕捉技術是通過在運動的物體上安裝跟蹤裝置,記錄物體方位等數據參數,并由計算機處理相關信息。將其運用在芭蕾基訓教學中,能夠通過獲取人體三維空間運動情況,采集復雜的舞蹈動作參數,憑借傳感器將人體運動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裝置,以計算芭蕾舞者的三維空間坐標。同時,將動作捕捉系統與三維模型有機結合,可以完成動作數據的修正,使模型更加逼真、形象,更好地為芭蕾舞者提供服務。應用動作捕捉技術將捕捉后的舞蹈動作作為示范內容,不僅可以彌補教師因身體原因無法做出高規格動作的不足,還可以滿足技術動作的高標準、嚴要求。此外,還可利用動作捕捉技術捕捉知名表演者的標志性動作,使學習者可以通過對比分析,改進自身舞蹈行為。

第三,三維建模技術與Unity3D引擎。前者是憑借制圖軟件打造空間模型,依據三維空間信息與算法構建三維人物模型,將其運用在芭蕾基訓教學環節,旨在提高教學內容的真實性與立體感,使學習者更容易學習復雜的舞蹈技巧。后者本質上是實時3D互動創作的運營平臺,具有可視化編程界面,有利于教學人員進行開發,可簡化腳本編輯步驟,且支持骨骼、動畫的導入,以物理引擎為支撐,支持多人聯網,能夠為芭蕾舞基訓設計提供操作平臺。

(二)教學內容

芭蕾舞起源于14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于17世紀在法國開始流行,至19世紀末,在俄羅斯得以壯大,并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在大多數觀眾看來,芭蕾舞表演更像是用腳尖跳舞,十分優美高雅,但實際上芭蕾舞動作的演繹極為困難,舞者在保持動作舒展性的同時往往需要承受極大的荷重。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舞者不僅要注重身體協調性的培養,提高身體的柔軟度,還要注重日常的體能訓練,確保自己能夠支配身體的各個部分,以便在表演時能夠完整詮釋舞蹈作品,傳達深厚、豐富的情感。在芭蕾基訓時,需要結合人體結構特征,將開、繃、直、立作為訓練重點,幫助學習者鍛煉出勻稱的體態,形成優雅的氣質。綜上所述,無論是教育機構還是自學者,都要將芭蕾舞基本功作為訓練核心,充分了解不同學派的共通性與不同之處。在設計模擬演示系統時,要規劃好教學內容側重點,包括手位動作、把上訓練等。同時,還要在系統內添加相關術語的介紹,以及大量經典作品賞析[1]。

(三)人物建模

將人物建模與芭蕾舞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建模模擬舞蹈動作,重現舞蹈軌跡,進一步增強舞蹈表現力,強化舞蹈教學效果,幫助學習者深入把握動作細節。

首先,要構建虛擬舞蹈模特。以女性芭蕾舞演員為設計對象,將虛擬環境設置為舞蹈房,注意場地邊緣設置把桿。以舞蹈視頻中的演員為依據,保留形體截圖,獲取虛擬模特的顏色、紋理等信息參數。再開啟3D MAX軟件,導入參考圖,創建平面,利用縮放功能,調整平面大小,顯示凍結對象的屬性,通過調節點、線、面,進行模特結構的建構,包括頭發、眼球、四肢等。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關節的細化處理以及模型渲染,避免后期動作設計出現模型拉伸與失真的問題,可以利用45度光滑組,提升模型觀感,保證模型面數不超過24 000面,防止后期計算過于復雜。

其次,要完成材質設計。材質是指渲染后人物模型的顏色、質感等屬性,在材質設計環節要完善虛擬人物的視覺形象,準確呈現人物映射的色調以及時空變化。在設計過程中,可采用貼圖的形式,模擬人物表面的紋理與折射效果。若想提高人物以及場景的真實性與立體感,需要在模型創建后,依托UV編輯器,繪制貼圖紋理,將模型鋪展成平面,為模型添加棋盤格貼圖,并將貼圖添加到模型上,完成相應修改。

最后,要搭建模型的骨骼系統。利用相關軟件程序,在場景內插入運動面板,設置體形模式,完成骨骼運動模型的編輯、調整,保證骨骼部位與模特對應,確保骨骼關節位置準確,保證后續的舞蹈動作的真實性。之后將骨骼與模型綁定,搭配蒙皮系統,觀察手臂、小腿等位置的動作效果,確認是否存在肌肉拉伸不科學的問題。再通過修改模型權重值,調節權重參數,控制骨骼對模型的影響強度,保證模型運動的自然[2]。

(四)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是指多個互動個體間內容與結構的交流,可以促進彼此間的配合,其創作流程為用戶研究與設計調研、概念設計、結構設計、原型測試。其主要作用在于幫助用戶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改善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對于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來說,需要以交互設計理念為核心,注重功能的設置與開發,確保舞蹈表演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個人喜好實現自主學習。比如在基本動作、芭蕾知識等方面,可通過交互設計在動作演示模塊設置多種選擇功能,使學習者可以憑借鼠標操作,控制虛擬模特,調整舞蹈動作展示方向與角度,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際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學習興趣。

(五)頁面功能

第一,頁面腳本設計??紤]到芭蕾基訓專業性較強,故而想要使學習者詳盡掌握細節動作要領,就需正確認識動作示范的重要作用,突破文字表述局限,通過圖文并茂的頁面優化設計,使整體的文字性腳本更具可操作性。在具體腳本設計期間,要充分融入交互性、親民性設計思想,以方便用戶操作使用為前提,完善整體的系統基本功能設計,真正將芭蕾舞基本動作、芭蕾舞演示以及芭蕾基礎知識以更具直觀性的文字說明展現出來[3]。

第二,UI界面模塊設置。在文字腳本設計完畢之后,即可依據具體腳本章程展開系統UI界面模塊細致部署。為保證UI界面的呈現更具簡潔性,使程序操作更加流暢,便于用戶操作,還需要在程序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邏輯關系,了解需求定位。對于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來說,其頁面模塊的組成較為簡潔,具體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封面,也可以理解為程序初始界面,是進入教學演示平臺的窗口,在封面上需要布置功能鍵,使用戶通過點擊鼠標,進入操作平臺;二是操作系統界面,需要布置多個功能菜單,包括基本動作、芭蕾知識等,并在菜單下側設置舞蹈房背景。

第三,功能設計,包括六個方面內容。其一,視覺效果。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切實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因為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在舞蹈動作展示環節,難免出現舞者視覺角度受到限制的問題,導致其在學習時出現方向錯誤,也容易導致其因視覺盲區,對舞蹈動作的認知產生偏差,最終影響學習效果。為此筆者認為,在操作系統設計方面,需要適當強化視覺效果,考慮到上述問題,可以在基本動作以及演示功能模塊都安裝視角調節選項。其作用在于幫助操作者,通過拖拽鼠標的方式,實現模型的360°旋轉,并結合實際需求進行俯視、仰視等觀察操作。同時,模型操作界面還要設置拉伸、縮放等功能選項,以提高局部細節動作的展示效果,幫助學習者全方位學習舞蹈模特的規范動作。其二,聲音設置。芭蕾舞表演除了要求展示優美的形體,還十分注重韻律的呈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在功能設計方面,還要精心選擇舞蹈配樂,提高學習者律動感,使其能夠跟隨音樂自主練習。比如在操作頁面,設置音量按鈕,使用戶可以通過點擊功能按鈕,選擇合適的舞蹈配樂,并進行音量調節。其三,播放速度控制。在學習舞蹈模特芭蕾舞動作的過程中,用戶可利用鼠標點擊視頻進度條,實現視頻內容的快放、慢放、跳轉以及停止,以對舞蹈模特的舞蹈動作深入剖析與挖掘。其四,文字說明。在通過虛擬模特演示基本手位、把上把下等動作要領時,需要搭配詳盡的文字說明,以幫助學習者了解動作關鍵節點,以及相應訓練目的。用戶可通過瀏覽文字說明,進行知識點的記憶,明確動作標準,真正了解身體的訓練部位,從而根據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與提升。其五,芭蕾知識。在操作界面,還要在菜單中設置以下內容,即芭蕾基本介紹,比如芭蕾舞發展背景,我國知名的芭蕾舞學校,以及優秀的芭蕾舞演員,此類內容主要在于拓展學習者的知識儲備,加深其對芭蕾舞的認知;還有芭蕾術語,該內容能夠為學習者后續的專業學習夯實基礎,降低學習難度。其六,經典視頻賞析。其作用在于培養學習者的藝術素養,陶冶情操,激發其對芭蕾舞的喜愛之情,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與熱情。此外要注意,在學習者瀏覽上述菜單內容時,相關演示視頻與配樂應自動停止,避免聲音重疊[4]。

綜上所述,通過對基于數字化的芭蕾基訓教學演示系統需求與設計路徑進行分析,利用動作捕捉、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構建虛擬場景,可以使芭蕾學習者在人機交互模式下,完成相關學習任務。根據實際調查,此類教學模式可更好展現物理性動作,打破傳統教學環境的限制,使用戶突破時空約束,隨時隨地完成芭蕾學習與訓練,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書升.舞蹈科學訓練理論在芭蕾基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藝術研究,2023(4):126-128.

[2]楊婧.輔助訓練,雙效疊加:高職芭蕾舞基訓課線上線下輔助訓練研究[J].尚舞,2022(15):111-113.

[3]李念.淺談“PLIE”在芭蕾基礎訓練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8(8):248.

[4]趙雨林,徐華.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探究[J].藝術科技,2017(6):351.

作者單位:

南京體育學院

猜你喜歡
三維建模虛擬現實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REALITY BITES
風口上的虛擬現實
農用風力發電機葉片設計
虛擬現實技術向科幻小說借靈感
數控仿真系統三維建模技術研究
垂直軸風力發電機葉片建模與研究農用
基于GIS的網絡三維系統的構建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