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梁山泊是怎么消失的

2024-04-17 14:08侯杰
閱讀時代 2024年4期
關鍵詞:鄆城梁山泊大野

侯杰

《水滸傳》描寫的北宋時山東鄆城梁山泊,方圓八百里,一望無際,煙波浩渺。宋江、武松、李逵等一班好漢憑借這險山惡水,招兵買馬,殺富濟貧,屢敗官軍,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而現在呢?蘆葦連天的梁山泊原址已經干涸,僅剩古東平湖和梁山縣馬營鎮“水泊遺址”(濕地)兩處遺存水域。八百里梁山泊是怎么消失的?

先說它的來歷。梁山起初只是鄆城一座普通的山,黃河蜿蜒于西,京杭運河流經其東,北瀕東平湖,南為平原,并沒有被水域環繞?!傲荷讲础钡男纬膳c黃河決口有關。先秦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廣大平原上,湖泊眾多,有點類似現在的江南水鄉。漢初的《爾雅·釋地》有所謂“十藪”:“魯有大野,晉有大陸,秦有楊陓,宋有孟諸,楚有云夢,吳越之間有具區……”“十藪”中除云夢、具區在長江流域外,其余全部在黃河中、下游。其中的“大野”,即大野澤,亦稱鉅野澤、巨野澤,今天的梁山、東平、嘉祥、汶上、鄆城、巨野、濟寧一帶,都是大野澤波及之地。

大野澤的水源主要是古汶水和古濟水。古汶水來源相對穩定,而古濟水是黃河的分流水道,因此,大野澤的水勢大小及其變化,多受黃河決溢及河道變遷的影響。

漢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 132年),黃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陽縣西南)決口,由于濟寧到曲阜地區地勢較高,潰水經濮縣(今范縣濮城)、-城、鄆城、巨野注入大野澤,又溢出奪泗水、淮河入黃海,至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劉徹親臨現場監督才將決口堵住。這是黃河首入大野澤,梁山一帶數百里一片汪洋。

從五代到北宋,黃河曾經三次大決口,滾滾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與大野澤、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相連,成為名不虛傳的八百里水泊。這就是《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闊、水勢最大。

北宋末年,楊戩將梁山泊的水域收歸于掌管公田的“西城所”,百姓凡捕魚、割蒲草都要依船只大小課稅,違反者按盜賊論處,哪怕有水旱災害也不豁免。當地群眾本來生活就很艱難,楊戩這種與民爭利的舉措無異于雪上加霜。齊魯地區民風彪悍,習武成風,許多無法維持生計的農民、漁民,聚眾為匪,紛紛走上打家劫舍之路;再加上藏匿于此的慣盜、逃犯,逐漸形成了對抗朝廷的武裝力量。宋江起義就是最為有名的一宗,也就產生了《水滸傳》的故事。

北宋到元朝中期,是梁山泊的衰退期。一方面,黃河長期行洪,大量泥沙淤積,梁山泊的水面逐漸縮小,水至則“漂沒千里,復成澤國”,水退即“涸為平陸,安置屯田”;另一方面,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黃河在今河南原陽決口,奪淮入海,梁山一帶逐漸失去黃河水的大量補給,泥沙慢慢填平了梁山水泊,八百里水面的盛景不再,就連梁山腳下的巨野澤也被填平。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绷荷讲匆螯S河而誕生,歷經千余年,再因黃河而消失。

(源自《現代家庭報》,聶勇薦稿)

責編:曾帥

猜你喜歡
鄆城梁山泊大野
云山梅詠
《水滸傳》 中“梁山泊”意義探究
登黃金臺
山東鄆城農商銀行推出“光伏扶貧貸”助力農戶致富
本期資深大廚:劉貢父
淺析“梁山泊”與“桃花源”的淵源
試論山東鄆城縣方音概況
鄆城蓮花落特色方言詞匯例釋
梁山泊“八百里”之說辨正
林混的詩(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