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體驗式”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研究

2024-04-17 11:02蔣韻秦函周穩
科教導刊 2024年9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

蔣韻 秦函 周穩

摘 要 目前,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均存在專業師資力量匱乏、教學課時不足和學生人數眾多等問題,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文章以張家界學院為例,針對大班教學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為其他大班教學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大班教學模式;互動體驗式;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9.01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Interactive 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Course

——Taking Zhangjiajie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ANG Yun1, QIN Han2, ZHOU Wen3

(1. Zhangjiajie College,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2. Zhangjiajie Tianmen Middle School,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3. Education Bureau of Yongding District,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mental health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such as a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sufficient teaching hours,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resulting in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takes Zhangjiajie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 "interac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is proposed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other large class teaching models.

Keywords large class teaching mode; interactive and 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1? 張家界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現狀

目前,張家界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面臨一系列問題。首先,學校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其中具有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的教師數量有限,大部分承擔心理健康課程的是輔導員或者擁有咨詢師資格的教師。這導致課程教學的專業性和深度受到限制,無法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深入需求。心理健康課程還存在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學院在經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后,每年本科批次的新生只有14個課時來完成6個專題的學習任務。這樣有限的課時無法涵蓋豐富的心理健康內容,限制了學生對于心理問題的全面認知和學習。另外,學生人數眾多也是一個挑戰。隨著學院招生規模逐年上升,大一新生的人數規模也不斷擴大。由于本課程要求在大一新生中的普及率達到100%,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在大班教學的背景下完成。然而,大班教學更容易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這樣往往會導致學生個體參與程度降低,學生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課程內容的有效傳達和學習效果。

2? 依照學生實際需求選擇授課內容

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因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和困擾,才能制訂出更貼合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授課內容的選擇。

2.1? 咨詢中暴露出的問題

咨詢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向心理咨詢師透露各種心理問題和困擾,可能涉及壓力管理、人際關系、情緒調節、學業壓力、自我認知和情感問題等。通過對咨詢記錄的歸納和分析,從而確定應該在課程中重點強調的內容。例如,在壓力管理方面,可以介紹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心理調節方法;在人際關系方面,可以探討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解決沖突的方法。

2.2? 危機干預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有時候學生可能會面臨各種突發事件或者心理危機,在進行危機干預時,心理咨詢師會發現一些問題可能具有共性,在不同學生中反復出現。通過分析危機干預案例,可以確定在課程中應該加強對于這些共性問題的預防和干預教育。比如,在課程中加入辨識和處理危機信號的內容,培養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愛和關心等。

2.3? 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訪中凸顯的問題

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訪是學校對于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解和干預的重要手段。學校通常會通過心理普查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況并進行回訪,了解他們在適應學校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對于新環境的不適應、社交壓力、學習壓力等?;谶@些了解,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幫助新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和學習。

2.4? 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的問題

輔導員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和服務者,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接觸較為密切,會更加容易發現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可能來自學業壓力、人際關系、情緒問題等方面。輔導員的觀察和總結可以為心理健康課程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教師通過與輔導員的深入交流,可以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確保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

3? 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設計

3.1? 線上問卷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同時也考慮到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可以在課程開始前進行線上問卷調查。該調查填寫時間設定在一周左右,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和填寫,內容以課程準備的主題為基礎,通過學生的反饋和建議,我們可以更精確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根據這些信息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為后續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調整提供有力的依據。

3.2? 隨機提問與獎勵機制

在大班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通過隨機選擇學生回答問題,促使每個學生都保持專注,避免僅有少數學生參與互動。同時,為了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可設置獎勵機制,例如在回答正確或者積極參與討論的學生中發放小禮品或者加分,增強學生參與互動的動力。

3.3? 結合時下網絡熱點引入課堂主題

利用大學生群體對時下的網絡熱點更為敏感和關注的特點,將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熱點引入課堂主題,增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梢栽O立學生報告環節,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與主題相關的熱點事件,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3.4? 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答題與互動

大班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限制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挑戰。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答題與互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后續的教學內容調整和優化提供重要的反饋意見。在課堂進行時,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線回答,并展示學生的回答結果。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聊天功能中進行討論和互動,教師可及時回復,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的投票功能,讓學生進行投票表達觀點,從而快速獲取集體意見,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看法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和建議,了解他們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評價,為教學改進提供有益的依據。

3.5? 分小組討論

通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小組展示等形式,學生可以更加活躍地參與課堂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驗。通過教師點評,提供建設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進一步改進他們的討論和交流技巧。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助。

3.6? 設置多種形式的互動環節

為了增加課堂的活躍度和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多種形式的互動環節。通過游戲、角色扮演、小組競賽、學生分享等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7? 增加教學實踐環節

僅僅依靠理論課程往往難以使學生真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因此,還需增加教學實踐環節,讓學生參與各種心理健康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課堂中的心理輔導案例分析、心理測評實操、角色扮演等,也可以是課堂外的心理沙龍、團體輔導等專業主題活動,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3.8? 實施過程性課程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和滿意度,應設計完善的過程性課程評價。通過測驗、討論、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教學模式和內容的看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優化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的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設計,我們期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大班教學背景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優化,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為大班教學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實踐經驗。

4? 課程考核與課堂教學成果的應用

4.1? 完善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作為促進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貢獻智慧以及回顧總結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手段,可分成兩部分:平時成績以過程性評價為重要指標,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完成作業的情況均可進行量化;期末成績則可根據學生自己的特質進行期末考核形式的選擇,目的是檢驗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理解程度和自我的調整情況,因此可以設定紙筆測試、自我成長剖析、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視頻制作等多種形式,確保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來進行綜合考核。

4.2? 轉化課堂教學成果

“互動體驗式”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兩方面:一是學生的投入度。任何教學方法的采用都以學生獲益為主要評價指標,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需重點關注學生內在體驗的豐富情況,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課堂,投入問題的呈現、討論與解決過程中,其體驗才能得到豐富與強化,因此,能否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以及能否有較高投入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二是教師對于教學過程的把控。從前期課程準備、具體教學環節推進到課程考核等過程均需教師的良好把控,既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需基于自身和學生群體對問題的理解進行相應的教育引導,因此,相比于其他教學方法,“互動體驗式”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院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班教學背景下心理健康課程‘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探索”(JXJG2202)。

參考文獻

[1] 李阿特,王曉月,王哲,等.問題解決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0):153-156.

[2] 王瑞.以心育心:為學生構筑心理健康教育課后服務網絡[J].中小學管理,2023(02):52-54.

[3] 閻曉軍,遲瑩瑩.小故事大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微實驗[J].高教學刊,2023,9(15):169-172.

[4] 龐輝.以心理健康課為載體培養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探索[J].成才之路,2023(11):37-40.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