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鷹科鳥類的調查研究

2024-04-17 04:25宋振剛
天津農林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保護對策

宋振剛

摘要:為了解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鷹科鳥類的資源狀況,加強對野生鳥類的保護,筆者于2018—2020年選取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典型生境開展實地調查,記錄鷹科鳥類的種類、鑒別特征、生態習性、食物與價值。結果顯示,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共記錄鷹科鳥類有7屬11種,均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9種。文章分析了目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野生鳥類保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強野生動物的監測研究、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加強野生鳥類保護的宣傳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鷹科;保護對策

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過渡帶,為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與燕山山脈的接合部,由壩上高原、中西部深山區、東南部淺山區構成,海拔高度為750~1 998 m[1],生物多樣性豐富,日夜溫差大,雨量稀少干旱。調查研究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鷹科鳥類的多樣性,對研究該區域動物多樣性及制定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方法

2018—2019年,根據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生境、植被類型、海拔高度,在公園內布設長2 km的樣線80條。在每年春季5月上旬和下旬、夏季8月中旬、秋季10月上旬和下旬、冬季1月中旬各進行3 d的野外調查,選擇晴朗、三級風以下的天氣,在清晨或者傍晚步行進行調查,速度為2~3 km·h-1,用肉眼或借助10倍雙筒望遠鏡和60倍單筒望遠鏡,沿樣線記錄前方和兩側見到、聽到的鳥類種類與數量[2]。

2? 調查結果

據調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鷹科(Accipitridae)鳥類共有7屬11種[3-4],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分別為烏雕(Aquila clanga)、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9種,分別為:黑鳶(Milvus migrans)、高山兀鷲(Gyps himalayensis)、禿鷲(Aegypius monachus)、日本松雀鷹(Accipiter gularis)、雀鷹(Accipiter nisu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普通鵟(Buteo buteo)、白尾鷂(Circus cyaneus)、鵲鷂(Circus melanoleucos)。

2.1? ?黑 鳶

2.1.1 鑒別特征 黑鳶為中型猛禽,全身暗褐色,均具黑褐色羽干紋,尾較長,棕褐色,呈叉狀,具暗褐色橫斑;飛翔時翼下左右各有一塊較大的白斑;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蠟膜和下嘴基部黃綠色,腳和趾黃色或黃綠色,爪黑色,跗跖前緣盾鱗,后緣網狀鱗。

2.1.2 生態習性 黑鳶分布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主要棲息于山地、田野、河流沿岸、村鎮、城郊、草原、稀疏林地等。黑鳶視力、聽力敏銳,通常以高空飛翔的形式覓食,捕食到獵物后,飛到樹上或巖石上啄食。繁殖期為每年4—7月,營巢于樹上,巢呈淺盤狀,主要由干樹枝構成,結構較為松散,內墊枯草、樹葉、樹皮、羽毛等柔軟物。雌雄親鳥共同營巢,通常由雄鳥運送巢材,雌鳥留在巢內筑巢。每窩產卵2~3枚,卵橢圓形,灰白帶淡藍綠色,卵的大小為53~56 mm×45~47 mm,質量為60~63 g。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38 d。雛鳥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大約經過42 d的巢期生活后,雛鳥即可飛翔。黑鳶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留鳥。

2.1.3 食物與價值 黑鳶主要以鼠類為食,也以腐爛的動物尸體為食。黑鳶對防治鼠害和消除環境污染具有一定作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2? ?高山兀鷲

2.2.1 鑒別特征 高山兀鷲為大型猛禽,頭和頸裸露,有少數黃色或白色絨羽,嘴峰基部和下嘴暗褐色,尖端黃褐色,蠟膜綠褐色,腳和趾灰綠色或白色。

2.2.2 生態習性 高山兀鷲主要棲息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地帶或空曠地上。繁殖期為每年2—5月,繁殖于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地帶。通常營巢于高大樹木之上或懸崖巖壁凹處,巢可重復利用,每年添加新巢材,巢很大,巢材為樹枝。每窩產卵1~2枚,卵白色,光滑無斑,偶爾有褐色斑點分布,卵的大小為87~95.8 mm×65~74 mm,平均為94.8 mm×70 mm。

高山兀鷲常單獨成對繁殖,有時也可見4~5對在一起繁殖。雛鳥白色或灰白色,留巢期60 d左右。高山兀鷲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2.3 食物與價值 高山兀鷲主要以腐爛的動物尸體為食,對消除環境污染具有一定作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3? ?禿 鷲

2.3.1 鑒別特征 禿鷲為大型猛禽,全身黑褐色,頭裸出,僅有短的黑褐色絨羽分布,后頸完全裸出無羽,頸基部分布有長的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皺翎,翅極寬大,嘴粗大,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蠟膜灰藍色,腳和趾灰白色,爪黑色。禿鷲幼鳥虹膜赤褐色,趾黃色。

2.3.2 生態習性 禿鷲主要棲息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中的荒巖草地,休息時多站于突出的巖石上與樹頂枯枝上。繁殖期為每年3—5月,通常每窩產卵1枚,卵污白色,具紅褐色條紋和斑點,卵的大小為84~97 mm×64~72 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52~55 d。雛鳥晚成性,生長緩慢,留巢期長達90~150 d。禿鷲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留鳥。

2.3.3 食物與價值 禿鷲主要以腐爛的動物尸體為食,對消除環境污染具有一定作用,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為IUCN易危等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等級。

2.4? ?日本松雀鷹

2.4.1 鑒別特征 日本松雀鷹為小型猛禽,背部灰色,胸腹部淺棕色或白色,分布有褐色橫斑,喉部中央有縱紋,飛行迅捷。

2.4.2 生態習性 日本松雀鷹主要棲息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針葉林中。繁殖期為每年5—7月,常營巢于茂密的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的高大樹上。通常每窩產卵5~6枚,卵淺藍白色,其上分布紫褐色斑點。日本松雀鷹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4.3 食物與價值 日本松雀鷹主要以山雀、鶯類等小型鳥類為食,也吃昆蟲、蜥蜴、石龍子等小型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5? ?雀 鷹

2.5.1 鑒別特征 雀鷹為小型猛禽,雄鳥較雌鳥略小,雄鳥上體青灰色,白色下體分布紅褐色橫斑;有少許白毛分布在灰褐色的雌鳥頭后。

2.5.2 生態習性 雀鷹分布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棲息于各種林分,飛行有力而靈巧,能巧妙地在樹叢之間穿梭飛翔,通??焖俟膭觾沙?,飛翔一陣后,接著再滑翔。繁殖期為每年5—7月,在靠近樹干的枝杈處做巢,巢能多年利用,通常每窩產卵3~4枚,一般間隔1 d產卵1枚、1周左右才能完成產卵,近圓形的卵光滑無斑。雀鷹1~3年性成熟,個體存活年齡很少超過7年,存活最長紀錄為15年。雀鷹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5.3 食物與價值 雀鷹主要以鼠類為食,對防治鼠害具有一定作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6? ?蒼 鷹

2.6.1 鑒別特征 蒼鷹為中小型猛禽,頭頂、枕和頭側黑褐色,有明顯白色眉紋,胸腹部密布褐色橫紋,尾灰褐色,有4條寬闊黑色橫斑,尾方形。虹膜金黃或黃色,蠟膜黃綠色,嘴黑基部沾藍,腳和趾黃色,爪黑色,跗跖前后緣均為盾狀鱗。

2.6.2 生態習性 蒼鷹分布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主要棲息于疏林、林緣及白樺林等。蒼鷹常在白天活動,單獨生活,飛行迅速,鼓翅和滑翔交替進行。繁殖期為每年4—7月,營巢于林密僻靜處較高的樹上,常利用舊巢,巢材為新鮮枝葉及少量羽毛。通常每窩產卵3~4枚,每間隔1 d產卵1枚。卵橢圓形,尖、鈍端明顯,淺鴨蛋青色。蒼鷹為雌鳥孵卵,雄鳥負責取食和警戒,孵化期為30~33 d,雌、雄鳥共同育雛,以雌鳥育雛為主。雛鳥晚成性,生長迅速,34~35日齡開始離巢。蒼鷹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6.3 食物與價值 蒼鷹主要以鳥、鼠類、野兔為食,對防治鼠害具有一定作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7? ?普通鵟

2.7.1 鑒別特征 普通鵟為中型猛禽,體色變化較大,上體暗褐色,下體較淡。普通鵟飛翔時兩翼寬闊,翼下白色,僅翼尖、翼角和飛羽外緣黑色。尾較短,展開呈扇形。普通鵟翱翔時兩翅微向上舉成淺“V”字形。普通鵟體色變化較大,有黑型和棕型2種色型。黑型全身黑褐色,兩翅與肩顏色較淡,羽緣灰褐,外側5枚初級飛羽,羽端黑褐色,內翈乳黃色,其余飛羽黑褐色,內翈羽緣灰白色,尾羽棕褐色,具暗褐色橫斑和灰白色端斑;眼顯白色,頦、喉、頰沾棕黃色。髭紋和整個下體黑褐色,翼下和尾下覆羽乳白色,覆腿羽黃白色。棕型上體多為灰褐色,羽端淡褐色或白色,小覆羽栗褐色,飛羽較黑型稍淡,尾羽棕褐色,羽端黃褐色,亞端斑深褐色,往往尾基部橫斑逐漸不清晰,代之以灰白色斑紋,頦、喉乳黃色,具棕褐色羽干紋,胸、兩脅具大型棕褐色粗斑,體側尤甚,腹部乳黃色,有淡褐色細斑,尾下覆羽乳黃色,尾羽下銀灰色,有不清晰的暗色橫斑;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蠟膜黃色,跗跖和趾黃色,爪黑色。

2.7.2 生態習性 普通鵟分布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常在開闊平原、荒漠、曠野、林緣草地和村莊上空盤旋翱翔,多單獨活動,性機警,視覺敏銳。普通鵟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旅鳥。

2.7.3 食物與價值 普通鵟主要捕食危害農作物及林木種苗的嚙齒類動物、害蟲等,對農林牧業有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8? ?白尾鷂

2.8.1 鑒別特征 白尾鷂雄鳥上體藍灰色,頭和胸顏色漸暗,黑色翅尖,腹、尾、兩肋均為白色覆羽,雌鳥與雌鳥尾上均為白色覆羽,雌鳥上體暗褐色、紅褐色或暗棕褐色縱紋分布于黃色下體,虹膜黃色,嘴黑色,基部藍灰色,蠟膜、跗跖和趾黃色,爪黑色。

2.8.2 生態習性 白尾鷂分布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常棲息于林間空地、防火線等開闊地,以早晨和傍晚低空飛行的形式捕食獵物。繁殖期為每年4—7月,營地面巢,巢主要由枯蘆葦、蒲草、細枝構成。每窩產卵4~5枚,卵剛產出時為淡綠色,2~3 d漸變為白色,偶有紅褐色斑,卵的大小平均為48.5 mm×37.3 mm,質量平均為33 g。第一枚卵產出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卵期29~31 d。雛鳥晚成性,經過35~42 d的巢期生活,雛鳥才能離巢。白尾鷂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8.3 食物與價值 白尾鷂主要捕食昆蟲和鼠類,對農林業有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9? ?鵲 鷂

2.9.1 鑒別特征 鵲鷂為中型猛禽,雄鳥頭、頸、背、胸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色,翅上有白斑,下胸至尾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雌鳥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雜有黑褐色縱紋,虹膜黃色,蠟膜黃綠色、腳趾黃色。

2.9.2 生態習性 鵲鷂主要棲息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開闊的低山丘陵、草原、曠野、沼澤和林緣等地,常單獨活動,多空中盤旋,飛行時常兩翅上舉成“V”字形在空中滑翔,上午和黃昏時為活動高峰期,夜間在草叢中休息。繁殖期為每年5—7月,常營巢于疏林中和灌叢草甸中,巢呈淺盤狀,由干苔草的草莖和草葉構成。如無干擾,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窩產卵4~5枚,每隔2 d產卵1枚,卵為乳白色或淡綠色,孵化期約30 d。雛鳥晚成性,親鳥共同撫養,約30 d后雛鳥才能離巢。鵲鷂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9.3 食物與價值 鵲鷂主要捕食草地鼠和害蟲,對農牧業生產有一定益處,對維持草地生態系統也有一定作用,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

2.10? ?草原雕

2.10.1 鑒別特征 草原雕為大型猛禽,體羽上體濃褐色,下體暗土褐色,頭頂較體羽濃密,但顏色較體羽暗。褐色橫斑隱約分布于飛羽之上,灰褐色橫斑隱于黑褐尾部,羽端漸白。棕色縱紋鑲嵌于胸、上腹及兩脅。虹膜黃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褐色,蠟膜暗黃色,趾黃色,爪黑色。

2.10.2 生態習性 草原雕分布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多種環境區域,主要棲息于開闊的平原、草地、荒漠和山地。草原雕白天活動,常站立于電線桿、孤樹或地面上,或翱翔于草原和荒地上空。繁殖期為每年4—6月,營巢于懸崖上、樹上或地面灌叢中。通常每窩產卵2枚,有時為1枚或3枚,白色圓形卵無斑或具黃褐色斑。親鳥從產完第1枚卵就開始輪流孵化,孵化期為40~50 d,幼鳥孵出后由親鳥共同喂養55~60 d后離巢。人工飼養下的草原雕最長壽命紀錄為41年,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夏候鳥。

2.10.3 食物與價值 草原雕主要捕食鼠類、鳥類等小型脊椎動物及昆蟲,有時也吃動物尸體和腐肉等,對農林牧業有益,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劃分為易危等級。

2.11? ?烏 雕

2.11.1 鑒別特征 烏雕為中大型猛禽,通體暗褐近黑色,背部略綴紫色金屬光澤,頦部、喉部和胸部黑褐色,其余下體稍淡。尾羽短而圓,基部有一個“V”字形白斑和白色端斑。烏雕飛行時兩翅寬長而平直,兩翅不上舉。虹膜褐色,嘴黑褐色,基部較淺淡,蠟膜和趾黃色,爪黑褐色。

2.11.2 生態習性 烏雕棲息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草原及濕地附近的林地之中。白天活動,性情孤獨,常長時間站立于樹梢上,有時在林緣和森林上空盤旋。烏雕在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旅鳥。

2.11.3 食物與價值 烏雕主要以野兔、鼠類、蛙、蜥蜴、魚和鳥類等小型動物為食,有時也吃動物尸體和較大的昆蟲,對牧業有益,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劃分為稀有等級。

3? 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于2002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已建立起覆蓋全區的自然保護網絡體系,對野生鳥類資源實施有效的保護;建立了動植物標本館,加強鳥類及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宣傳力度,在保護野生動物及鳥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部分野生鳥類種群數量日趨下降,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生鳥類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潛在威脅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生態保護意識不夠

由于當地林區居民保留著傳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習性,再加上對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的力度不夠,導致當地居民缺乏鳥類保護意識,造成非法獵捕野生動物的事件時有發生。

3.2? ?保護人員缺乏

由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面積較大,護林員兼顧防火和資源保護工作,造成護林員人數嚴重不足,致使對野生鳥類的保護難度加大,加之缺少行政執法權,無法對非法捕殺野生鳥類的人員進行有效勸阻和處罰。

3.3? ?科研及保護措施較為落后

目前,相對于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野生鳥類的保護而言,政府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資金投入略顯不足,保護資金的長期性和連續性投入較差,導致科研投入和保護措施相對落后,不利于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鳥類及野生動植物的長遠監測與保護。

4? 加強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

4.1? ?加強野生動物的監測、研究和保護

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的監測,通過科學監測和研究,了解野生鳥類的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等信息,加強對野生鳥類保護的技術研究和科研工作,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和方法。制定科學完善的法律法規,對非法狩獵、盜獵、采集野生動物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保護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野生動物資源。

4.2? ?加強人員隊伍建設,強化保護與管理

建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制定科學的保護規劃,明確管理機構的管理權限和管護人員的管護面積與責任,加強部門間的工作協調,促使對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真正落實落地。

4.3? ?加強野生鳥類保護的宣傳力度

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標語、觀鳥活動等形式積極開展對野生鳥類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民眾對野生鳥類的保護意識,讓人們充分認識到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優化自然環境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形成全社會關注和支持鳥類保護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楊麗.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野生植物資源研究與保護[J].河北林果研究,2012,27(1):38-41.

[2] 李春秋,唐葆貞,王玉琴.河北省陸棲脊椎動物分布之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100-130.

[3] 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二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 候建華,劉春延,劉?,?,等.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動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保護對策
河北塞罕壩保護區馬鹿初步調查及保護對策
淺議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婺源縣古樹名木調查和保護對策建議
海南州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保護對策
仡佬族語言瀕危程度及其保護對策研究
遂平縣濕地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初探
西藏山南地區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探討
滄州海洋生態環境與保護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