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元素與流行歌曲的融合

2024-04-17 12:38陳霓
藝術評鑒 2024年1期
關鍵詞:流行歌曲戲曲

陳霓

【摘 ?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受眾審美需求的變化,傳統的戲曲表演藝術受到嚴峻挑戰。將流行歌曲作為載體,戲曲元素融入其中,是弘揚戲曲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創新。本文以《武家坡2021》《伶人》兩首作品為例,分析流行歌曲中的戲曲元素,包括戲曲題材、戲曲唱腔、編曲樂器、舞臺演繹等方面的融入。戲曲元素與流行歌曲的融合具有較高的藝術與文化價值,可以促進中國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推動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拓展文化產業和藝術市場。

【關鍵詞】戲曲 ?流行歌曲 ?《武家坡2021》 ?《伶人》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1-0020-06

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傳統戲曲藝術那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悠長緩慢的唱腔、一板一眼的程式化表演在年輕受眾群體中很難獲得共鳴,更難得到廣泛傳播,這是傳統戲曲所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因此,戲曲更需要以更貼近當代受眾審美需求的形式走向大眾化。將流行歌曲作為載體,戲曲元素融入其中,是弘揚戲曲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創新。因此,本文選取兩首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樂作品《武家坡2021》《伶人》作為研究對象,同時也對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中的戲曲元素進行分析,從而探析戲曲元素與流行歌曲的融合問題。

一、《武家坡2021》《伶人》概述

在不同地區或者國家和時期,人們對于流行歌曲的定義各有不同?!冬F代漢語詞典》中“流行歌曲”的定義有兩種,其一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受到普遍歡迎且廣泛傳唱的歌曲;其二是指通俗歌曲。從這個界定不難看出,在審美方面,流行歌曲具有通俗性,它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所以不同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其平民化、淺易性和世俗性使得它傳播范圍更廣,容易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傳唱或欣賞;在內容方面,流行歌曲往往是在大眾日常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在形式方面,流行歌曲具有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等特點,朗朗上口的音樂形式更能夠讓聽眾產生共鳴,也便于聽眾記憶,并且借助傳媒傳播開來而流行一時,甚至能夠流傳后世。

《武家坡2021》與《伶人》這兩首歌曲均以“戲風”出圈,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也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在各大音樂平臺、短視頻平臺上的點擊量和下載量均頗為可觀。

(一)《武家坡2021》概述

《武家坡2021》是由龍猛寺寬度(李政寬)作詞作曲、李星彤與曹宇編曲、龍猛寺寬度演唱的一首京腔民謠。2019年12月31日,龍猛寺寬度首次將《武家坡2021》發布于嗶哩嗶哩網站上;2022年由蕭敬騰、張淇在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第四季)》上進行改編演唱之后爆紅。張淇與曾黎在2023年1月東方衛視的跨年晚會上也有過合作,而歌手屠洪剛、張曉涵等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編與演繹,這些版本均在各大平臺引發頗高熱度。

其中,蕭敬騰、張淇的合唱版本可以說在以上改編版本中是最為成功、獲得關注度也是最高的。僅在抖音這一平臺上,“我們的歌”賬號上傳的視頻,截至筆者撰稿時就獲得點贊132.4萬,轉發18.6萬;“東方衛視”賬號上傳的視頻,截至筆者撰稿也獲得點贊65.6萬,轉發20.7萬。從這個角度講,《武家坡2021》已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符號,它展現了受眾內心深處的國風音樂情懷。

該歌曲源自京劇名篇《紅鬃烈馬》(又名《全本王寶》《薛平貴與王寶釧》)。該劇目以大唐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丞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在長安街頭高搭彩樓拋球選婿,選中身為乞丐的薛平貴。其父不允二人婚事,王寶釧離家后與薛平貴在寒窯生活?;楹?,薛平貴從軍征戰西涼,先是屢屢獲勝,后被同僚陷害被俘。西涼王愛才,許之以代戰公主。西涼王去世后,薛平貴成為西涼國皇帝。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苦守。十八年后薛平貴歸來,與王寶釧相見不相識。薛平貴假借問路以試其心,寶釧逃回寒窯,平貴隨后趕至,告知己名及別后之種種經歷,夫妻雙方才相認?!段浼移?021》這首歌主要圍繞薛平貴從西涼國歸來在武家坡前巧遇王寶釧的一段故事來展開,在傳統的王寶釧與薛平貴悲歡離合故事中,既保留了京劇的唱腔,又融入現代流行編曲,既以原有的故事為藍本,又從現代人的價值觀出發,充分展現了薛平貴的愧疚與誠懇。這種改動無疑更能為當代年輕人所接受。

(二)《伶人》概述

《伶人》由徐良作詞作曲,原唱排骨教主。這首歌在2023年的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三季)》中由張遠、徐良、馬曉龍合作演出后成為年度爆款。緊接著在2023年11月,張遠推出獨唱版《伶人》。該歌曲歌唱的是伶人的笑淚悲歡和看客的貪戀癡嗔,演繹的是曲中人,也是看戲人,用強烈的共情引發聽眾共鳴。

其中,張遠、徐良、馬曉龍的合作版本是熱度最高的。在抖音這一平臺上,“披荊斬棘”賬號上傳的視頻,獲得點贊10.1萬,轉發1萬;徐良個人賬號上傳的視頻,獲得點贊21萬,轉發2.4萬。在微博平臺上,張遠個人賬號上傳的視頻,獲得點贊7.5萬,評論1.3萬,轉發2.7萬;徐良個人賬號上傳的視頻,獲得點贊3.4萬,轉發1萬;馬曉龍個人賬號上傳的視頻,獲得點贊1.4萬,評論1.4萬,轉發3萬(以上數據的統計截止筆者撰稿時)。

“伶人”,亦稱“優伶”,指具有身段、本事的演藝人員?,F在“伶人”或“伶”多指戲曲演員?!耙凰驘熡昴耆A少,素昧平生顏俊俏”,談到伶人,人們率先想到的大概是后唐莊宗李存勖“伶人誤國”的歷史典故,又或者是戲曲名角在臺上光鮮亮麗、受到世人追捧的模樣。這首《伶人》卻獨到地將筆墨聚焦于伶人身上,展現伶人的內心世界和那些不為人知的心緒。伶人在古代一直是得不到尊重的職業,即使是鐘情戲曲表演的聽眾,可能也只是更多地欣賞他們的表演,品鑒他們所扮演劇中人物的喜或悲,很少能明白那絕美的粉墨背后是一張經歷過多少起落的臉。梨園的規矩無數,再加上嚴格的練功要求,每一個走到臺前的伶人都經歷了常人不曾經歷的辛苦。正如歌詞所說“只識伶人多風光,不知幕后淚幾恨”,直擊伶人那鮮為人知的苦痛。歌詞從伶人臺上的風光起筆,轉而寫到臺下,他們有傷痛,有無奈,他們也有自己的愛恨情仇,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他們對于傳統藝術的精益求精,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執著堅守。

中華傳統戲曲源遠流長,它萌芽于上古時期的巫舞,經過漢朝角抵戲、漢唐歌舞戲、唐代參軍戲、宋金雜劇、南戲各個階段的發展,至元明清時期,隨著元代雜劇、明清傳奇,以及各種地方戲的出現,中國戲曲進入發展繁榮期。傳統戲曲曾經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戲曲舞臺表演的美學特征如虛擬化的舞臺表現、程式化的表現手法等都積淀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正如劉文峰在《中國戲曲史》一書中指出:“中華戲曲從原始文化的遠古時期走來,當它一出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就作為中華文明主體的一部分而生生繁衍,逐漸形成一種具備東方美學特質的藝術樣式,并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深刻影響。如果我們要尋找中華文化遙遠的歷史信息,戲曲自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載體?!?/p>

二、流行歌曲中的戲曲元素——以《武家坡2021》《伶人》為例

(一)戲曲題材的融入

《武家坡2021》歌曲的創作者與原唱者李政寬是個“95后”,曾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后在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就讀研究生,他自五歲起學藝,師從南派京劇名宿孫國良、京劇裘派花臉名師田恩榮,后改學戲曲導演,擅長多種樂器演奏。作為一個年輕人,他了解年輕聽眾的審美需求,擅長融合各種年輕人喜歡或者感興趣的元素進行創作。2022年,網絡上“王寶釧挖野菜”話題熱度一路飆升,關于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引發網友們的熱議,尤其是薛平貴的再娶、重逢后的試探受到當代年輕人的嘲諷,王寶釧也成為“戀愛腦”的典型代表。李政寬捕捉到這一熱點話題,但是他在融入傳統的戲曲題材的同時也對主題進行調整,別出心裁地從薛平貴的歉疚著手,因此歌詞中既有“八月十五月兒圓”等傳統唱詞,更有“可憐你守在寒窯,可憐你孤孤單單”與“我不該心起疑竇,我不該口吐輕言”的歌詞,表達了薛平貴的真摯與誠懇,加上最后的“方知我薛平男,晝夜回家趕,只為夫妻倆團圓”,這無疑更契合今天的價值觀和審美需求。

《伶人》的詞曲創作者徐良是男歌手、作詞人、作曲人、音樂制作人,曾與許嵩、汪蘇瀧并稱為“QQ音樂三巨頭”。除《伶人》外,徐良還創作有其他含有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作品,如《莫再提》《何慕傾》《那時雨》等?!读嫒恕芬灾袊鴤鹘y戲曲表演者為主題,感嘆伶人的身世浮沉,用一曲唱罷悲歡聲,用一生演盡無數次輪回人生?!爸蛔R伶人多風光,不知幕后淚幾恨”,中國戲劇界有個老規矩,一場戲一旦開了嗓,就必須把它唱完,無論有沒有人聽。入戲太深多癡人,臉譜戴得太久了,沒人記得臉譜隱去的真實,粉墨妝容之下是不為人知的傷痕。張遠、徐良、馬曉龍的《伶人》充斥著破碎的美感,那股悲傷,切切實實蘊含于整個唱跳之中,讓聽者心中郁結不得其解,而又潸然淚下為之動容?!芭_上唱罷悲歡嗔”,所有人只記伶人一笑花開滿城,臺下看客笑淚朦朧,貪戀癡嗔,曲畢人散燈光暗。一句“你我皆是戲中人”更凸顯了歌曲的深度,誰不是這紅塵舞臺上的角兒?誰不是戴著面具強笑而生的戲中人?誰又能掙脫那早已寫好的故事情節?還是自以為是地覺得只是看戲人?這是《伶人》演繹的曲中人,歌詞典雅優美,頗有意蘊又不晦澀,讓聽眾很有沉浸感。

(二)戲曲唱腔的融入

《武家坡2021》歌曲的原唱者李政寬在演繹過程中借鑒傳統戲曲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他的嗓音具有較高的辨識度,演唱時運用戲曲中常用的真假聲轉換和口腔共鳴等技巧,使得歌曲旋律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戲曲風味。

在《我們的歌(第四季)》的舞臺上,《武家坡2021》兩位演唱者張淇扮生角,蕭敬騰是全程假聲演旦角,兩人一來一回的歌聲縈繞,將戲中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張淇對京劇的老生藝術有一定的鉆研,很多京劇老生名家,如:譚鑫培、王鳳卿、余叔巖、譚富英、馬連良、奚嘯伯、高慶奎等人的唱段他都學習過。表演一開始,張淇用純正的京劇唱腔唱出第一句“一馬離了西涼界”,就直接把觀眾帶入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情境之中。整個表演中,其唱腔和念白字正腔圓,從念白到唱詞的過渡、轉換與承接更是無縫絲滑。值得注意的是,在戲曲表演中,“念白”是比“唱”更難掌握的功力,所謂“千金話白四兩唱”。張淇的念白韻味豐富、情緒鮮活,正是其良好京劇功底的體現。而蕭敬騰雖然是首次挑戰京劇,但他卻帶著對戲曲文化的敬畏之心,逐字逐句嚴苛追求戲腔發音無瑕疵。在舞臺上,蕭敬騰的“假聲高音”起承轉合,既凄美又堅定,既無奈又偉大。兩人的合作余音繞梁,令人回味無窮。

《伶人》的舞臺版主要是由張遠負責戲腔部分的演唱。張遠的本音中聲部唱腔細膩清亮,戲腔部分華麗酣暢,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對于很多細節之處的聲音處理都非常出色,包括絲滑流暢的音調變化、音色轉換。從這個曲子本身來講,旋律優美又朗朗上口,編曲飽滿,層次感很豐富。不管是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三季)》舞臺上合作版的一唱一和、相得益彰,還是張遠的獨唱版中兩種聲線轉換自如,其中娓娓道來伶人的故事和傷痛,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G斬棘的哥哥(第三季)》版的歌曲最后部分,張遠的青衣小嗓再加入徐良的小生唱腔和馬曉龍的京劇道白,層次分明,感情充沛,一旦一小生,一老生念白,合作相得益彰。

(三)編曲和樂器的融入

《武家坡2021》歌曲的編曲和配器方面充分借鑒了傳統戲曲的音樂元素。在歌曲的開頭和結尾處,運用京劇中的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營造出一種傳統戲曲的氛圍。同時,在歌曲的旋律和節奏方面,也融入京劇中的音樂元素,使得歌曲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種音樂元素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歌曲的藝術表現力,也讓傳統戲曲文化在現代流行歌曲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段覀兊母瑁ǖ谒募荆返奈枧_版編曲更加豐富,加入王寶釧的視角進行對唱,在樂器上,更強化了京胡的表現力。尤其是第一句的西皮導板,霎時間使故事具有強烈的代入感。加上胡琴營造的凄迷感,為故事增添了哀婉憂傷的情感氛圍。

《伶人》的編曲里,主歌部分較為輕快,將伶人的風光與悲傷娓娓道來,副歌則驟然轉為戲腔,委婉凄美,字字動心,可以說這是詞曲作者與歌手的一次絕妙合作。在樂器伴奏上,大量使用京劇常見的伴奏樂器,如:京胡、尺八、板、大鑼、鐃、嗩吶等,《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三季)》舞臺版又在原曲的基礎上進行再編曲,加入不少弦樂和民樂,尤其舞臺側面的伴奏者身著漢服幞頭彈奏古琴,更營造了戲曲舞臺的氛圍感;配合張遠的京劇唱腔,整首歌層次豐富,感染力很強。

(四)舞臺演繹方式的融入

《武家坡2021》這首歌的表演中,李政寬主要是從薛平貴的視角進行敘事,用平緩的語調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正如他在嗶哩嗶哩網站上首次發布這一歌曲時所宣傳的“來看渣男平貴不一樣的道歉姿勢”,主要是抒寫薛平貴的無奈與愧疚。他的表演主要以聲音和表情為主,通過細膩的嗓音和恰到好處的面部表情,將故事的情感氛圍和背景環境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增強了歌曲的觀賞性,而且展現了李政寬深厚的戲曲表演功力。而《武家坡2021》在《我們的歌(第四季)》舞臺版中,則是以戲中戲的結構模式來編排,同時也增加王寶釧的視角,進行雙人對唱。張淇和蕭敬騰既是一對戲子兄弟,又是戲中的薛平貴和王寶釧,這種敘事模式既巧妙又有新鮮感。加上張淇舞臺經驗豐富,戲劇表現具有張力,手持薛平貴的道歉信懷舊空吟、獨自惆悵,將薛平貴那滿懷愧疚、心痛、尋求寬恕的“負心漢”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由蕭敬騰反串的“王寶釧視角”也使原版中單向的情感愧疚得到了雙向回應。王寶釧苦等18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蒼涼的故事終于有了一絲明亮的收束。這種“情景劇模式”既是創新,又是融合,甚至賦予京劇民謠全新的藝術生命力。

《伶人》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三季)》的舞臺版中,也是實現了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融合。舞臺布景充滿電影質感,光影綽約讓人恍惚,似游園一夢,引人緩緩步入。卷軸在地上緩緩展開,馬曉龍戴著源自漢代角抵戲的伶人面具在卷軸上開啟舞蹈表演,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戲劇表演氛圍;由徐良和張遠分別扮演一生一旦,一唱一和。三位歌者都是一襲白衣登場,卻具有截然不同的風格特色:徐良的小生造型有一絲書生的清貴與落寞,彼君子兮白衫磊磊,溫潤如玉;馬曉龍挑染幾縷白發,暗合其后老生的道白,既有對唱又有旁白,還身擔重要的舞者角色,其舞蹈融入傳統戲曲的身段表演,剛柔并濟、瀟灑快意;張遠的男旦造型齊肩假發,右眼眼妝一抹紅,使整個妝面在嬌嬈中帶有一種浮萍感,表情設計和神情轉換細膩。三個人的合作舞臺兼具觀賞性和藝術性,加上全員伶人面具群舞,展現出一種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凄凄慘慘戚戚”的伶人命運悲劇感,唱活了伶人的凄美一生。首尾呼應,主題鮮明,表演完成度極高,因此獲得了同行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從這兩首成功融合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作品也可以看出,戲曲與流行歌曲的融合一定不是生硬地嫁接,而是要找到巧妙的結合點,對傳統的題材要有創新性的理解,如此才能實現創造性轉換。

三、戲曲元素與流行歌曲的融合價值

中國傳統戲曲和現代流行歌曲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它們各自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傳統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但是傳統戲曲藝術那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悠長緩慢的唱腔、一板一眼的程式化表演在年輕受眾群體中很難獲得共鳴。而當代流行歌曲則以其活潑、新穎的形式和時尚的音樂風格受到廣大年輕人的青睞。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曾經的流行歌曲,與當代流行歌曲存在著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既可以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參與其中。兩者的融合能夠創造出新的藝術風格,同時也能夠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促進中國戲曲的傳承和發展

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發展,傳統戲曲的傳承面臨著嚴峻挑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護和傳承戲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戲曲文化除了以傳統的戲曲文化生態進行輸出之外,還可以結合其他藝術門類探索新的傳播途徑。

將傳統戲曲和當代流行歌曲相結合,就是戲曲傳播的一種創新性手段。當代流行歌曲是時代精神和文化形態的集合體,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創新性,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其中。兩者的融合不僅可以為傳統戲曲表演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和時代感,使傳統戲曲以更貼近當代受眾審美需求的形式走向大眾化,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傳統戲曲的魅力,繼而在傳播中促進戲曲文化的認同和情感共鳴,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其他國家的聽眾更好地了解中國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態度,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和溝通交流,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二)推動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

流行歌曲素來有“大眾音樂”的美稱,在社會中有較高的傳唱度,是大眾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行歌曲在創作上深受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流行歌曲經歷萌芽期、發展期、繁榮期,現在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頹勢。隨著傳媒手段的發展,一批低質惡俗的流行歌曲如“口水歌”也進入大眾視野。如何促進流行歌曲的長足發展,使其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積極正面的情感內容和豐厚的文化底蘊,達到孔子所言“至善至美”的音樂理想狀態,是當代流行歌曲必須正面深思的問題。

戲曲元素的合理運用可以推動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為當代流行歌曲交流注入新的活力和靈感。就如歌手張淇在《我們的歌(第四季)》節目中所說的:“(我們)想在舞臺上展現的這些東西,并不是京劇來加持音樂,而是想給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有溫度、有厚度的東西?!睉蚯嘏c流行歌曲元素碰撞產生的藝術火花,可以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傳統戲曲可以為當代流行歌曲的創作在主題、歌詞、旋律、舞臺表演等方面提供更多素材和創新方向,從而推動流行歌曲文化的多樣化發展,甚至可以創造出全新的藝術形式。

(三)拓展文化產業和藝術市場

結合傳統戲曲和現代流行歌曲,可以拓展文化產業和藝術市場。文化產業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產業之一,它既能夠促進文化傳承和發展,又能夠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傳統戲曲和現代流行歌曲的結合既可以為文化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又可以為藝術市場帶來新的藝術形式和商業價值。這不僅有利于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也有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戲曲元素的加入會豐富流行歌曲形式,推動文化創新,進而拓寬音樂市場。例如,胡彥斌改編自傳統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搖滾樂曲《威虎》,將戲曲元素融入搖滾音樂中,可以讓搖滾音樂更加具有中國特色;將戲曲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可以讓流行歌曲更加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性。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必將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展現不一樣的風采。如今,音樂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而戲曲元素的融入可以為文化產業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豐富文化產業的內容和形式,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總之,將傳統戲曲和現代流行歌曲相結合,不僅可以促進中國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推動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同時也拓展了文化產業和藝術市場。這種結合讓兩種藝術形式相得益彰,同時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時代感。

參考文獻:

[1]姚東來.戲曲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融合與應用[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4):125-128.

[2]王川月,翟慶玲.戲曲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融合與應用[J].當代音樂,2021(10):88-90.

[3]王和.戲曲音樂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融合運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8(02):55-60.

[4]杜晨晨.戲曲元素在當代流行音樂創作中的融合[J].音樂探索,2020(03):132-137.

[5]李汶姬.中國戲曲元素對當代流行音樂的影響分析[J].戲劇之家,2022(25):42-44.

[6]季朝偉.“流淌”在中國流行音樂中的藝術自律——以歌曲《緣分一道橋》為例[J].藝術評鑒,2021(16):36-38.

[7]許靜雯.戲曲元素在當代流行音樂創作中的運用[J].普洱學院學報,2021(02):99-101.

猜你喜歡
流行歌曲戲曲
改革開放以來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達
戲曲從哪里來
富連成社戲曲傳承的現代轉型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曲的發生學述見
《打支山歌過橫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民歌”之十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